超越虚拟 点亮未来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ia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扫地机器人、烹饪机器人、安保机器人、写稿机器人、护理机器人、挤奶机器人等不知疲倦的“超人类”,让人们的居家生活在变得轻松惬意,人类惯常的认知和生活方式被华丽刷新。
  但是,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进入职场,也将会导致人类“技术性失业”出现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使人逐渐感受到机器人“全面入侵”的威胁。韩国人李世石与人工智能阿尔法之间的围棋“人机大战”最终总比分1比4,人类几乎颜面尽失。
  “人工智能将导致机器人像删除垃圾邮件一样‘删除’人类”,这样的言论固然耸人听闻,但机器人带来的哲学反思与伦理困境,必将是未来社会的严峻挑战。
  作为面临机器人潮流势不可挡的一代,如何看待这些威胁和挑战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水作文:
  不管是特斯拉CEO马斯克的“机器人将会屠杀人类”论,还是霍金提出的机器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进化史的言论,亦或是危言耸听、充斥网络的“机器人威胁论”,都从未来预测,机器人将会取代万物之灵长——人类,成为地球上的主宰。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已经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它也越来越大限度地改变着人民的衣食住行、工作生活。
  当扫地机器人、服务员机器人、甚至是建房救援机器人慢慢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大家发现,机器人已经可以替代人类完成简单劳动、高危工作以及人類无法完成的工作。有人认为,照着如此的速度发展,终有一天,世界上的失业率会越来越高,到那时不再需要人类推动世界的发展,而整个世界将会是机器人的天下,人类将慢慢退化、减少直至毁灭。那么,现实生活确实如此吗?
  试想一下:家里的老人出门时忘记关掉煲汤的煤气炉,想起时你是不是像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遭遇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后,看着被夷为平地的建筑房屋,你是不是渴望自己变成一只蜜蜂钻进去看看还有没有生命迹象;当“蜘蛛人”攀爬在高墙之上清洗墙面或者进行高危工作时,你的内心有没有那么一丝不忍和担忧。今天,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经可以帮助人们做很多事情,甚至比人类更快速,更精准,比如,人脸识别。在《最强大脑》中,名人团代表的人类最高智慧对决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度,在人脸识别的比赛中,不管是“匆匆那年”中从小时候的照片辨认出35岁后的长相,还是跨代的从父母的照片识别孩子的长相,这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机器人小度都能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来。这意味着,每一个走失的家庭,只要他们的父母上传照片,每一个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孩子也上传他们的照片,那么人工智能机器人将自动进行匹配,为他们找回自己的家。无疑,这一技术将会挽救无数绝望的家庭,让他们重新感受家的温暖、爱的团圆、失而复得的幸福。
  然而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它还有诗和远方。你以为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冷血动物,不懂得浪漫,不理解情感,不会真情互动吗?“少女诗人”小冰不仅在《机智过人》节目中获得了现场嘉宾和观众的情感共鸣,战胜了人类青年诗人联盟,她自己还出版了一本诗集,而且在网上开展了《为你的照片写一首诗》的活动,写下了十多万首诗歌,获得广大网友的一致赞赏。
  但是,如果你把智能机器人小冰的情感等同于人类与生俱来的那种微妙又奇特的情感,那恐怕要让你失望了。因为小冰的情感体验、知识积累、技巧运用全部来源于516位现代诗人,她充分学习了这500多位诗人的作品,将他们的所有作品内化成计算方程式。也就是说,小冰丰富细腻的情感是因为她有极强的自我学习能力,而从本质上看,这种学习能力绝不同于那一声感动于心的哽咽或那一行喜极而泣的泪水。
  正如著名作家李普曼所言,你无法赋予哪怕是最好的机器以主动性,就像再好的压路机也不会种花一样。科技无罪,事在人为;超越虚拟,点亮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学习能力是人类赋予它的,不管是人机大战中的“机智过人”还是人脸识别中的“最强大脑”,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人类无限潜能的迸发,都是对人类拼搏勇气的挑战,都是人类文明的奔涌前进,生生不息。
其他文献
探究性学习是初中语文新课标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一种最为根本的学习方式。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从学科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行实践、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就初中语文学科而言,探究性学习主要是课堂上对单篇课文或多篇课文的研究。那
期刊
一、立足文本素材,结合人生合理学  1.着眼阅读文本,服务学生人生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享受着富裕的生活,难以感受到艰苦年代的生活状况。教师可以着眼阅读文本,在阅读素材的选择上下工夫。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过去的生活窘境,让学生学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珍惜当下,为建设更好的生活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2.注重教学设计,激发探究兴趣  鲁迅小说往往
期刊
亲情,是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大树。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中呈现的可谓很多,但多是偏重感性的。若从理性的角度进行认识分析,现在的学生虽感兴趣,但还是有些难度的。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比较妥善: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预习、精读文本、理解作者观点的前提下,通过理清思路,梳理文网脉络概括主旨的办法,教给学生把握理性文章的基本方法,然后通过质疑探究文中的重点难点句段,培养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期刊
古今中外,关于积累,话题颇丰,在此不做赘述。窃以为,强化学生积累意识的路上,教师最需要做的功课就是要千万记得为积累者摇旗呐喊,使他们不惮于在寂寞里奔驰。  作为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积累时大面积撒网,运用脑髓,放出眼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兼收并蓄。积累无定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积累本,提醒学生雁过留痕,但万不可用硬性指标、冷硬的框架规范积累。  一日三餐,萝卜白菜、鱼肉荤腥,我们吃得挺热闹
期刊
“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1946年率先提出的,此理论给出了不同学习方式下的学习效果模型。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
期刊
《左传》这部史书里虽没有单纯的人物传记,但在记述历史事件中描绘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堪称执政官典范的子产、文采飞扬的叔孙穆子、忠于祖国的包申胥、宽厚仁慈的行人子贡。左传的作者赞赏和讴歌着奔走于列国,以其精美的辞令折冲于樽俎之间,维护了国家利益的行人。  行人,又称行李、行理,即现在的外交使节。在早期,行人只起到沟通各诸侯国或上传下达的作用。到了春秋时代,庞大的周帝国刚刚解体,各诸侯国就以挑战
期刊
教育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仅仅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特別是处于新世纪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更是任重而道远。  一、钻研教材,深入备课,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  新课标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豁达开朗、大爱无疆,心灵崇高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文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诗歌发展史。它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
期刊
《想北平》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析老舍先生和北平之间的深厚情感,采用的方式是文本研討方式。但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当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是理解和领悟老舍先生对北平的真爱、偏爱、深爱的时候,我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写个下水作文来使学生深入的理解三种爱之间的差别。基于高中生正处于情感萌发期,堵不如疏的认识,对于情感形式的鉴别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商。教材中的范文不仅指导认识情感,也必然能够指导生活实践,同时作为
期刊
“爱”是当学生的遇到生活的挫折时,能够及时出现在学生面前,为其指点一二,讓他能够克服困难,内心变得强大;“爱”是当学生的学习出现问题时,要及时纠正,不要使其误入歧途,不管是否是自己任教的科目,要以一颗博爱善良的心影响学生;“爱”是尊重学生,把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主体,以劝导为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思想;“爱”是当学生迷茫的时候,要及时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老师应该用实际的“爱”的行动,来感化学生,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