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是初中语文新课标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一种最为根本的学习方式。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从学科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行实践、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就初中语文学科而言,探究性学习主要是课堂上对单篇课文或多篇课文的研究。那么,初中教师在课堂上怎样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单篇课文或多篇课文的探究呢?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行为
在初中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行为,就要在充分挖掘課文与日常生活情境联系的基础上,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要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让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进行最好的思维训练。如我上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课时,通过搭建课文与生活情境的联系,让学生主动发出了质疑:课文中先描写妇人“抱子在其旁”,后又说“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这不是前后矛盾吗?明明左手右手都没闲着,她怎么还能抱孩子?这些问题值得深思。我因势利导,问题从学生开始,学生的探究思考也由问题开始,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二是教师先提出有价值的争论性问题,抛砖引玉,引发学生思考。又如我执教《与朱元思书》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争论性问题:预习提示说本文写的是富春江的秋天,但根据课文描写的景物来看,本文写的是不是富春江的秋天呢?为什么?我根据预习提示机智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驱动学生思考,让学生找出很多依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从而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
二、提供探究时空,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获得探究体验
在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教师要给予学生探究方向上的正确引导和探究方法上的宏观指导,但要尽可能不干涉学生具体的探究方式和方法。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时间、充足的活动空间、思维上的自由空间。这样,学生每经历一个探究过程,就会得到更多更有价值的知识,亲身经历又使学生不断学会探究的方式与方法,还能获得不少感悟和体会。如我在上“消息”一单元时,首先用一定时间让学生上讲台阅读报刊上的各种消息,让学生获得感性上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消息的特点、构成、结构等,使学生对消息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最后让学生当堂尝试写则消息。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学会并积累了许多探究知识的方法,对知识的探究也不断深入,有了质的飞跃。
三、激励学生选用恰当方式,进行有效探究
初中学生的语文课堂探究性学习活动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和随意性,教师面对这些问题,应该做出明确的规定和指导。但对于学生喜欢釆用自主探究还是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探究,教师不应横加干扰。正确的做法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探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尝试,去发挥出“奇思妙想”,以便深入思考学生的探究心理,从而及时有效地提供指导。
四、布置明确具体的探究任务、清楚明白的探究内容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任务时,应该明确告知学生学习什么、达可什么程度,要求具体明白,让学生容易把握和实践,不至于在探究中迷失方向,被其他因素干扰正常的探究活动,而影响探究进度和效果。如我在执教《向沙漠进军》一文时,就将学生分为指导、情报、守备、敢死四个小组,并明确规定了他们各组的探究任务分别是:设计征服沙漠的规划草图、了解“敌人”进攻的两种方式及武器并探究寻找我方所需武器的方法、探究防守和培植防护林的方法、探究反守为攻的方法和需要的武器。这样的做法,让学生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和具体内容,保证了探究过程的有序进行和探究的良好效果。
五、鼓励不断发现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提升的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又发现新的问题,新问题的产生促使学生又开始新的探索。通过不断的深化探究,学生逐渐积累了探究的方式与方法,去尝试解决新的问题,总结出更有价值的结论,在不断探究中前进和发展。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从学科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行实践、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就初中语文学科而言,探究性学习主要是课堂上对单篇课文或多篇课文的研究。那么,初中教师在课堂上怎样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单篇课文或多篇课文的探究呢?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行为
在初中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行为,就要在充分挖掘課文与日常生活情境联系的基础上,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要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让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进行最好的思维训练。如我上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课时,通过搭建课文与生活情境的联系,让学生主动发出了质疑:课文中先描写妇人“抱子在其旁”,后又说“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这不是前后矛盾吗?明明左手右手都没闲着,她怎么还能抱孩子?这些问题值得深思。我因势利导,问题从学生开始,学生的探究思考也由问题开始,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二是教师先提出有价值的争论性问题,抛砖引玉,引发学生思考。又如我执教《与朱元思书》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争论性问题:预习提示说本文写的是富春江的秋天,但根据课文描写的景物来看,本文写的是不是富春江的秋天呢?为什么?我根据预习提示机智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驱动学生思考,让学生找出很多依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从而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
二、提供探究时空,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获得探究体验
在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教师要给予学生探究方向上的正确引导和探究方法上的宏观指导,但要尽可能不干涉学生具体的探究方式和方法。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时间、充足的活动空间、思维上的自由空间。这样,学生每经历一个探究过程,就会得到更多更有价值的知识,亲身经历又使学生不断学会探究的方式与方法,还能获得不少感悟和体会。如我在上“消息”一单元时,首先用一定时间让学生上讲台阅读报刊上的各种消息,让学生获得感性上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消息的特点、构成、结构等,使学生对消息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最后让学生当堂尝试写则消息。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学会并积累了许多探究知识的方法,对知识的探究也不断深入,有了质的飞跃。
三、激励学生选用恰当方式,进行有效探究
初中学生的语文课堂探究性学习活动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和随意性,教师面对这些问题,应该做出明确的规定和指导。但对于学生喜欢釆用自主探究还是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探究,教师不应横加干扰。正确的做法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探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尝试,去发挥出“奇思妙想”,以便深入思考学生的探究心理,从而及时有效地提供指导。
四、布置明确具体的探究任务、清楚明白的探究内容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任务时,应该明确告知学生学习什么、达可什么程度,要求具体明白,让学生容易把握和实践,不至于在探究中迷失方向,被其他因素干扰正常的探究活动,而影响探究进度和效果。如我在执教《向沙漠进军》一文时,就将学生分为指导、情报、守备、敢死四个小组,并明确规定了他们各组的探究任务分别是:设计征服沙漠的规划草图、了解“敌人”进攻的两种方式及武器并探究寻找我方所需武器的方法、探究防守和培植防护林的方法、探究反守为攻的方法和需要的武器。这样的做法,让学生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和具体内容,保证了探究过程的有序进行和探究的良好效果。
五、鼓励不断发现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提升的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又发现新的问题,新问题的产生促使学生又开始新的探索。通过不断的深化探究,学生逐渐积累了探究的方式与方法,去尝试解决新的问题,总结出更有价值的结论,在不断探究中前进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