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纵观国际社会,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并且这些发达国家在深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重视产业和高等教育之间的有效对接,以便培养出适合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我国也正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发展,但存在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基于此,本文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基础,探讨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1、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问题所在
1.1课程体系构成不甚合理
就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纵观整个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其中理论知识课程比重可以占到80%甚至于90%。即便是开设了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但却并未全部将之纳入到必修课程之中,并且学生的实践机会也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储备足够,但却无法从学校的教育资源出发,形成带有实践价值的课程学习效果,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水平较低。
1.2人才培养和产业及社会发展之间存在断层
雾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以文化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以文化创意作为发展原动力的产业类型,这一产业特点和艺术设计专业的特征是完全一致。艺术设计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得以深入发展的人才基础。但是,当前国内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社会、产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艺术设计专业始终秉承大众化教育,导致人才的培养目标变得模糊笼统,很少甚至于根本不涉及专业有关岗位的分析,并且在课程、学科体系等方面较为落后,同时考核及评价体系和其他学科保持着高度的相似性,十分不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及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除此之外,在培养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人才的过程中缺失了专业理论的指导,导致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产业发展要求相去甚远。
1.3缺乏创意设计教师资源
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在理论知识层面几乎不存在的太大的问题,但是,在文化创意方面的实践经及工作经验严重缺失,缺少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关的创新意识。与此同时,即便是身处文化创意产业环境的教师,受到自身文化创意产业实践及工作经历的限制,导致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无法深刻理解文化创意产业。此外,教师自身对于创意设计的了解程度及实践探索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且课堂内容完全局限在教学要求之下,导致实际的文化创意设计教学水平较为低下。
2、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2.1课程构成的合理调整及改革
从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为了保障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素质得以完全和社会、产业发展的需求保持一致,需要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做出合理的调整。当前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划分为专业基础、设计基础、设计实践和通识教育等模块。为了保障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适当将设计实践和通识教育模块比重做出合理的提升,借此来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及实践能力。总而言之,比重过高的理论知识课程需要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为基础,做出合理裁撤及更新。与此同时,艺术设计专业教训需要在培养出产业发展所需人才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增设校企合作的实践课程,借助实践课程的频繁开展,帮助学生在岗位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设计及实践能力。同时,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注重务实二字,在细化学分管理体制的同时保障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比重合理。
2.2教师队伍的强化建设
艺术设计专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对于工作效果及人才培养质量有着显著影响的因素之一就是教师队伍,在经历过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之后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配置受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教学模式的影响较大,为此,艺术设计专业需要进一步强化教師队伍的建设。除了借助技术性师资设备的引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之外,还需要通过购进相关教学设施,为学生打造一个完整的校内实践基地,又或者在强化校企合作力度的基础上,建立校外的实践训练基地。除此之外,需要大力建设双导师教师团队,校方需要从合作的企业中选拔实践经验丰富的文化创意工作人员和校内的专业水平较高的导师共同组成艺术设计教师队伍,分别负责实践和理论层面的教学。对于校内教师而言,除了需要通过定期集中培训及外派学习来丰富自身艺术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通过定期深入企业实习,确保对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相关岗位做出全面的了解,以便更好的为学生提供理论及就业指导。
2.3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化调整
从某个角度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教育专业的设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需要以市场及产业发展为基础,在明确人才需求的前提下,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是设计师,换言之,就是培养出创新、应用、开放的专业人才。具体一些来说,就是设计人才除了需要具备艺术及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综合性实践能力。在这种要求下,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设定为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同时,还需要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细化的评价指标,以便有效的突破之前的宽泛人才培养目标。
3、总结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产业,因其产业特点和艺术设计专业的行业特点一致,使得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影响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课程体系构成不甚合理、人才培养和产业及社会发展之间存在断层、缺乏创意设计教师资源的问题,导致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只有从课程体系设置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调整,实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谭波媚.设计学类专业“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0):56-57+76.
[2]夏振影,刘德成.基于文化创意产业格局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变革[J].才智,2019(12):67.
[3]李钢.文化创意产业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指导作用[J].辽宁丝绸,2018(02):41-42.
作者简介:
杨璐(1979-01),女,汉,四川成都人,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本文为成都大学一流专业建设项目视觉传达设计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1、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问题所在
1.1课程体系构成不甚合理
就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纵观整个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其中理论知识课程比重可以占到80%甚至于90%。即便是开设了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但却并未全部将之纳入到必修课程之中,并且学生的实践机会也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储备足够,但却无法从学校的教育资源出发,形成带有实践价值的课程学习效果,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水平较低。
1.2人才培养和产业及社会发展之间存在断层
雾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以文化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以文化创意作为发展原动力的产业类型,这一产业特点和艺术设计专业的特征是完全一致。艺术设计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得以深入发展的人才基础。但是,当前国内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社会、产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艺术设计专业始终秉承大众化教育,导致人才的培养目标变得模糊笼统,很少甚至于根本不涉及专业有关岗位的分析,并且在课程、学科体系等方面较为落后,同时考核及评价体系和其他学科保持着高度的相似性,十分不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及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除此之外,在培养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人才的过程中缺失了专业理论的指导,导致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产业发展要求相去甚远。
1.3缺乏创意设计教师资源
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在理论知识层面几乎不存在的太大的问题,但是,在文化创意方面的实践经及工作经验严重缺失,缺少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关的创新意识。与此同时,即便是身处文化创意产业环境的教师,受到自身文化创意产业实践及工作经历的限制,导致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无法深刻理解文化创意产业。此外,教师自身对于创意设计的了解程度及实践探索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且课堂内容完全局限在教学要求之下,导致实际的文化创意设计教学水平较为低下。
2、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2.1课程构成的合理调整及改革
从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为了保障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素质得以完全和社会、产业发展的需求保持一致,需要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做出合理的调整。当前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划分为专业基础、设计基础、设计实践和通识教育等模块。为了保障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适当将设计实践和通识教育模块比重做出合理的提升,借此来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及实践能力。总而言之,比重过高的理论知识课程需要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为基础,做出合理裁撤及更新。与此同时,艺术设计专业教训需要在培养出产业发展所需人才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增设校企合作的实践课程,借助实践课程的频繁开展,帮助学生在岗位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设计及实践能力。同时,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注重务实二字,在细化学分管理体制的同时保障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比重合理。
2.2教师队伍的强化建设
艺术设计专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对于工作效果及人才培养质量有着显著影响的因素之一就是教师队伍,在经历过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之后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配置受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教学模式的影响较大,为此,艺术设计专业需要进一步强化教師队伍的建设。除了借助技术性师资设备的引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之外,还需要通过购进相关教学设施,为学生打造一个完整的校内实践基地,又或者在强化校企合作力度的基础上,建立校外的实践训练基地。除此之外,需要大力建设双导师教师团队,校方需要从合作的企业中选拔实践经验丰富的文化创意工作人员和校内的专业水平较高的导师共同组成艺术设计教师队伍,分别负责实践和理论层面的教学。对于校内教师而言,除了需要通过定期集中培训及外派学习来丰富自身艺术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通过定期深入企业实习,确保对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相关岗位做出全面的了解,以便更好的为学生提供理论及就业指导。
2.3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化调整
从某个角度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教育专业的设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需要以市场及产业发展为基础,在明确人才需求的前提下,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是设计师,换言之,就是培养出创新、应用、开放的专业人才。具体一些来说,就是设计人才除了需要具备艺术及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综合性实践能力。在这种要求下,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设定为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同时,还需要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细化的评价指标,以便有效的突破之前的宽泛人才培养目标。
3、总结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产业,因其产业特点和艺术设计专业的行业特点一致,使得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影响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课程体系构成不甚合理、人才培养和产业及社会发展之间存在断层、缺乏创意设计教师资源的问题,导致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只有从课程体系设置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调整,实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谭波媚.设计学类专业“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0):56-57+76.
[2]夏振影,刘德成.基于文化创意产业格局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变革[J].才智,2019(12):67.
[3]李钢.文化创意产业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指导作用[J].辽宁丝绸,2018(02):41-42.
作者简介:
杨璐(1979-01),女,汉,四川成都人,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本文为成都大学一流专业建设项目视觉传达设计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