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时最多的一个部分,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最主要形式。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 让学生成为主体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对话各方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都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都具有阅读教学中自主性、独立性和创新性的责任,教师和学生,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该认识到,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而不是教师的附庸。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无法也不能够代替,不能剥夺;这一过程中教师亦是主体,教师并不会因为学生是主体而退居次要的或者可有可无的地位。因此,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的。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有两个“要不得”。一是教师就像往口袋里放东西一样滔滔不绝地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不得;二是仅仅让学生跟着自己走,让学生想教师之所想、答教师之所问的课堂教学也是要不得的。看看我们的教学现状,这两个“要不得”确实是我们许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虽然,语文考试已经不再把语文课文作为命题内容,但有许多教师仍然是一篇篇课文照本宣科的去教去讲,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依然是被动地接受者,这样地教学模式,怎能不效率低下?
2 教师要把自己定位为“帮助者”
帮助,是指在学生阐述了自己的思维成果之后,教师给予评析、补充、纠正;协调,是指教师要给予归纳、融合。教师只有这样定位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阅读教学的学习任务。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我们必须明确教师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的教才能使学生受用一辈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才能担当“帮助者”的角色呢?关键是在适当的时机(如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给予帮助,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课文的真正理解和学习语文的自我能力。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教师务必把自己定位为帮助者的角色:启发、引导、点拨、点明、指示。
3 真正把文本作“例子”
习惯于对语文课文逐篇讲析,已经是众多语文教师的固定思维,这是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文本是例子的观点。他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人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我们必须懂得课文是“例子”而完全不能把它当作“圣经”来对待。
如何利用这些“例子”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呢?一是通过一个个的“例子”形成阅读书籍的能力。学生应该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养成这样的阅读习惯:需要翻查资料了解的,自己寻找资料去翻查;需要和别人讨论的,自己去和别人讨论,甚至是争论;应当条分缕析的,自己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自己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二是通过一个个的“例子”形成对文章精辟分析的能力。学生要逐步形成这样的意识,即把文本上的一篇篇文章当作是必须修改、评注、批评的材料。学生把篇章读得烂熟,结果毫无所得,这样的教学必然是效率低下。阅读教学中,学生不必绝对信赖印出来的教本与文本,最要紧的是用自己的眼光通读下去,看看是不是应该这样分段,这样标点。这样的描写,这样的认识事物,文章的观点是不是正确。也就是说,学生要以挑剔的眼光去阅读文本,文中有疏漏的给予补充,有错误的给予订正,有多余的删去,有错误的认识要给予批驳。我们应该认识到文本是可修改而不是必须信服的“圣经”,要为学生阅读文本提供民主自由的广阔空间,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4 应该值得重视的几种学习方式
4.1 提倡预习。预习是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教师可指导学生先行阅读文本,并做好这几项工作:认识生字生词;练习分段标点;思考“探究练习”;提出质疑之处;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学生预习时,教师不要干涉,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摆脱教师的无形束缚,在极其宽松的环境中,自行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4.2 鼓励批注评点。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必定对文本有自己的想法、见解,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看法、见解写下来,要指导学生学会圈点、划线、批注。学生可以就文章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就某句话、某段文字写下自己的看法。
4.3 倡导讨论。叶圣陶先生这样来评价讨论:“上课的活动,教学上的用语称为‘讨论’,预习得对不对,充分不充分,由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师讨论,求得解决。”他还说:“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讨论能够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讨论”其实就是“对话”。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示。课堂教学中对话是很重要的,通过对话可相互交换观念、建议、结果和以往经验的得与失。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和学生保持平等,决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不便统一答案,以免损害学生探求真理的积极性。
总之,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载体,提高学生阅读教学的效益,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应该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一个语文教师紧迫的研究课题。
1 让学生成为主体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对话各方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都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都具有阅读教学中自主性、独立性和创新性的责任,教师和学生,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该认识到,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而不是教师的附庸。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无法也不能够代替,不能剥夺;这一过程中教师亦是主体,教师并不会因为学生是主体而退居次要的或者可有可无的地位。因此,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的。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有两个“要不得”。一是教师就像往口袋里放东西一样滔滔不绝地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不得;二是仅仅让学生跟着自己走,让学生想教师之所想、答教师之所问的课堂教学也是要不得的。看看我们的教学现状,这两个“要不得”确实是我们许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虽然,语文考试已经不再把语文课文作为命题内容,但有许多教师仍然是一篇篇课文照本宣科的去教去讲,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依然是被动地接受者,这样地教学模式,怎能不效率低下?
2 教师要把自己定位为“帮助者”
帮助,是指在学生阐述了自己的思维成果之后,教师给予评析、补充、纠正;协调,是指教师要给予归纳、融合。教师只有这样定位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阅读教学的学习任务。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我们必须明确教师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的教才能使学生受用一辈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才能担当“帮助者”的角色呢?关键是在适当的时机(如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给予帮助,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课文的真正理解和学习语文的自我能力。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教师务必把自己定位为帮助者的角色:启发、引导、点拨、点明、指示。
3 真正把文本作“例子”
习惯于对语文课文逐篇讲析,已经是众多语文教师的固定思维,这是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文本是例子的观点。他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人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我们必须懂得课文是“例子”而完全不能把它当作“圣经”来对待。
如何利用这些“例子”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呢?一是通过一个个的“例子”形成阅读书籍的能力。学生应该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养成这样的阅读习惯:需要翻查资料了解的,自己寻找资料去翻查;需要和别人讨论的,自己去和别人讨论,甚至是争论;应当条分缕析的,自己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自己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二是通过一个个的“例子”形成对文章精辟分析的能力。学生要逐步形成这样的意识,即把文本上的一篇篇文章当作是必须修改、评注、批评的材料。学生把篇章读得烂熟,结果毫无所得,这样的教学必然是效率低下。阅读教学中,学生不必绝对信赖印出来的教本与文本,最要紧的是用自己的眼光通读下去,看看是不是应该这样分段,这样标点。这样的描写,这样的认识事物,文章的观点是不是正确。也就是说,学生要以挑剔的眼光去阅读文本,文中有疏漏的给予补充,有错误的给予订正,有多余的删去,有错误的认识要给予批驳。我们应该认识到文本是可修改而不是必须信服的“圣经”,要为学生阅读文本提供民主自由的广阔空间,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4 应该值得重视的几种学习方式
4.1 提倡预习。预习是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教师可指导学生先行阅读文本,并做好这几项工作:认识生字生词;练习分段标点;思考“探究练习”;提出质疑之处;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学生预习时,教师不要干涉,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摆脱教师的无形束缚,在极其宽松的环境中,自行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4.2 鼓励批注评点。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必定对文本有自己的想法、见解,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看法、见解写下来,要指导学生学会圈点、划线、批注。学生可以就文章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就某句话、某段文字写下自己的看法。
4.3 倡导讨论。叶圣陶先生这样来评价讨论:“上课的活动,教学上的用语称为‘讨论’,预习得对不对,充分不充分,由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师讨论,求得解决。”他还说:“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讨论能够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讨论”其实就是“对话”。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示。课堂教学中对话是很重要的,通过对话可相互交换观念、建议、结果和以往经验的得与失。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和学生保持平等,决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不便统一答案,以免损害学生探求真理的积极性。
总之,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载体,提高学生阅读教学的效益,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应该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一个语文教师紧迫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