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bert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所创立的教育理论。当我们再次研究他在80多年前提出的这些理论时,发现其中体现的教育思想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最新教学理念。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细细研读,这些语文课程的新要求不正是对陶行知教育理论更具体化和更富有时代性的表述吗?中国的教育大师80多年前的学说在今天重又成为我们研究的热点,这不得不让我感到传统教育的价值,同时又让我感到必须审视我们自身教育教学的现状。
   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为什么学生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却冷落和忽视了发现与探究的过程,唯书本是从,唯标准答案是从,以致学生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丧失了自己的灵气和自由,回答着自己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习题,自然兴趣也就日渐减少,以致消失。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较低,总的来讲,以具体形象记忆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对于不少事物也有了自己初步的看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对学生进行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定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1 学习资源生活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关于自然的佳作。传统的教学使我们的学生长期困于校园、困于教材。获得的感知也是肤浅、间接的。由于小学生天性好奇,对事物充满了认识和探究的渴望和热情。因此,我们要走出课堂,走出文本,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悟、去体验,借助大自然的课堂,引导学生去捕捉课文所显示的大自然的生命活力,通过符号和语言去感知自然与生灵。作为教师,应该仔细地观察周边的事物,创造条件让他们发现和感悟生活世界的一切美好事生活事物,更好地理解书本中的知识,努力引导学生到生活、大自然中去发现课本中已经呈现的或无法呈现的美景。
   《找春天》是低年级口语交际中的一个教学内容。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好这一教学内容。达到让学生学会观察并按一定顺序进行景色捕述的教学目标,我摒弃了书本上的插图,带着学生来到操场寻找春天。绿色的草坪,暖暖的阳光,微微的春风,经历了一个多星期的绵绵春雨,我和学生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中。学生个个都是那么专注、那么投入,有的蹲在地上轻轻抚摸着刚刚冒出泥土的小草,有的在草坪上追赶着一只低飞的小鸟,有的指着外走道边一树绚烂的桃花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还有的正趴在跑道上,用手扒着道边的泥土,观察小虫子……随后汇报交流的效果在我的意料之中,有了丰富的体验与素材,学生的发言十分踊跃,小草鲜花、阳光微风、昆虫飞鸟,学生从自己的视角感受着春天、描述着春天: “我看见绿色的小草从泥土里冒了出来,我找到了春天。”
   “我和月月看见邻里中心种的桃树开花了,花儿是粉红色的,真漂亮!”
   “今天的太阳照在身上可暖和了,让我感到春天来了!”
   “春天,小虫子都会醒来。今天,我在操场边的泥土里看到了很多虫子,我知道春天来了。”
   “树上的叶子都变得绿油油的。我从树叶上发现了春天。”
   “小朋友脱下了厚厚的外套,穿上了薄薄的毛衣,因为春天来了。”
   孩子们的描述生动、具体,他们在尽情地表达着自己对春天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我把孩子们找到的春天以简洁的词组一一写在黑板上,并配上简笔画,然后让孩子以《找春天》为题,根据各自刚才观察的结果,将春天的景色向同桌说一说。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每个孩子都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起来……
   这节课,我带着孩子走出教材中的插图,走出教室,走进有声有色的大自然,走进绚丽明媚的春天。这节课,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学会了观察,在观察中懂得了感受,在感受中产生了对春天最真切而又生动的情感体验,为口语的表达打下了基础,做好了准备。
   语文教学是与社会生活水乳交融的,学会观察积累、注重体验感悟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如果教师把对语文的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中、教室里,那样的学习是静止的、单调的、乏味的。反之,如果我们走出教室,带着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学习,那么学生一定会感受到语文缤纷的色彩和无穷的魅力,感受到语文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除了将课本上的学习资源生活化,教师还应努力地在生活中挖掘学习资源。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可指导学生通过旅游、看电视、读课外书籍、逛商场等途径来自主识字,并做好记录。这样的做法,能有效地增加识字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为阅读与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阅读教学中,除了学好教材中的课文,教师还应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包括优秀课外书籍、适合学生阅读的报纸杂志等,诵读一些优美的诗歌美文,增加语言积累,培养敏锐的语感;作文教学中,要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不仅要让学生写一些教材上的写人、记事、状物的文章,还应结合班级活动,加强交际应用的作文训练。如尝试让学生给自己的照片,图画写文字说明;为自己的学校设计一句形象语;给班级创作歌词、班训;为班里开展文艺活动撰写小品、相声、短剧。此外,还可让学生写寻物启事、招领启事、招聘启事、竞选报告、广播稿、主持词、建议书、介绍信等。
   语文信息铺天盖地,社会生活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上社会,去感受社会上的民俗民风;可以促使学生通过报刊、互联网等搜集国内外重大新闻、本地区的热点问题等资料,扩充课文知识,让间接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直观感受,使学生学会观察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生活、触及社会焦点,以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阅读内容,增强表达能力。
  
  2 教学策略生活化
  
  2.1 情境创设生活化。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这样淡化了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了主体意识、生活意识,从而能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2.2 学习方式生活化。教学与生活教育是双向互动的。如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采取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方式;还可以运用表演、交流讨论、辩论赛等形式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体验。要尊重学生,以激励的语言、欣赏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被关注、被重视的感觉,从而使他们乐于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2.3 作业设计生活化。作业是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重要手段,除了发挥它的基本作用之外,教师还应发挥它的桥梁功能,实现教学生活化的再扩展,即通过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注重社会化、生活化,而不只让学生机械地操练,这样更有利于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3 情感体验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各不相同。生活经验有限,因而在体验与感悟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障碍,无法深刻地体会文本所要表现的情感。因此,教师要从学生主体的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3.1 从生活入手激发情感的共鸣。如教学《骑牛比赛》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与学生进行对话:①这位选手,你从牛背上摔下来疼吗?②你不怕疼吗?③为了练成这一高超的技艺,你摔下来多少次了?并在对话过程中及时称赞、肯定:“你真是一位英雄!”“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你表现得多勇敢!”“我敬佩你的勇气”……最后让学生对骑手说几句话。这样的互动对话,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自己平时摔跤、受伤的感受中去体会骑手的伤痛与坚强,体会成功的来之不易,从而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2 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由于自身的遗传素质、所生活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以及生活阅历的不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情感世界”,有着不同于别人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时,孩子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世界,充满了童真和童趣。因此,阅读教学不能对课文只做人性化、概念化、不切实际的处理,而应对这一份“童心”、“童趣”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持,充分尊重孩子个性的、独特的体验,甚至在成人看来不尽合理的感受。如在学完《三袋麦子》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打算像小猴那样通过辛勤的劳动换求更多的粮食:只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要像小猪一样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点心吃掉!”理由是:如果储藏的话,很可能因保存不当而变霉发蛀;如果去种麦子的话,也有可能由于技术不行或遇到灾害最后没有收成,那样的话反而不合算。这是一个与文本主题相背的答案,但却是发自孩子内心的很真实也有一定道理的想法,作为教师应该给予这种独特性以肯定。
   “生活即教育”,语文就是生活,分析语文教材,了解我们的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努力为语文教学提供广阔的空间、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引向生活,把生活带进语文课堂,让学生触摸鲜活的亲切可感的生活化语文,学生便更能感受语文的生命脉动,感受语文的精彩与魅力。
其他文献
所谓愉快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需要。“愉快教学”能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觉得学习“乐在其中”。“愉快教学”对于中学阶段数学学科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方法也丰富多样。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其教学中应利用情感、兴趣、需要等非智力因
期刊
1 对等中共存:创设即时的交际情境    1.1 小小舞台,锻炼心口合一。如《欲速则不达》中的故事,虽然距离学生已有几千年了,但故事中蕴涵的与时间有关的道理却对学生的教育深刻。当时的情节如果能在课堂上表现出来,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没有对着古文精心讲解,而是设计了课本剧表演,创设的情境是:“如果你是齐景公身边的侍从,当看到齐景公嫌马跑得不努力,自己下车步行时,
期刊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给学生下作文评语,则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然而,传统的作文评语太过模式化,比如:中心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层次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等。这类评语往往可以放在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篇作文中,严重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僵化教条的语言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发扬优点和修正错误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学生个性化写作心态的引导和高尚人格的培养。   我校个性化语文课题组提
期刊
1 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1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厚簿大小不相同,世界万物都包容,只要你能打开看,增加知识力无穷。同学们,你们猜它是什么?(书)你们喜欢书吗?为什么?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就让我们一起到书的世界里走一走吧!   【分析】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带领学生走进书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创没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做好铺垫。  1.
期刊
如果把精彩的生成比做一棵粗壮的树,那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则是这棵树的种子,没有种子就没有树茁;教师深钻文本则是这棵树生长的水分,只有不断地深钻文本,不断地给精彩的生成这棵树浇水,树才会生根、发芽;教师的深层反思是这棵树生长所需的养料,只有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给这棵树施肥。它才会越长越壮;课堂的深度民主是这棵树生长的土壤,离开了民主这土壤,精彩的生成这棵树便无法生长。    1 教师深厚底蕴——精彩生成
期刊
【摘要】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只有把“探究”这个科学课堂的核心理念深深地植入广大科学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之中,我们的科学课堂才能真正落实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既学会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又培养了科学的能力、科学情感与价值观,较好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本人认为创设情景、巧设悬念、
期刊
【摘要】 水利工程是一项造福人民的工程建设, 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涉及学科范围大的课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建设的质量、成本与进度,增强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是将蓝图变成现实的过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工程建设的目的,能否发挥理想的工程效益。本文在了解水利施工的任务和特点下,分析水利工程
期刊
1 问题的提出     合作是一种体现一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而,合作探究学习已成为学生替代传统的独立封闭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成为教师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合作探究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或“独立学习”。我们倡导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立足于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教师要与时俱进,各显神通,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新课改的重要成果之一——学生灵活了,死记硬背少了。但同时也发现,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的目标却经常不能完成。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引起了我的深思。通过长时间的教学探究实践,我发现,指导学生使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效率,推行素质教育,有着现实和深远
期刊
“认识百分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基于教材又创生教材,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新知,在实施教学的有效性方面有这样三个亮点。     【片段l】问题源于学生的发现。     师:(媒体出示信息)你有没有看到一些比较特殊的数?请说一说。   (1)实验小学东校区大约占地47.7亩,绿化总面积约为19.1亩,约占学校总面积的■。   (2)实验小学现有教师255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