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fvbgtyhnm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阵地,如何使自己的数学课堂生趣盎然,学生的学习效果突出,这是每个教师的共同追求。让数学课堂 “活”起来,即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不妨从以下方面做起:
  1 更新教育理念——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倡导师生交互活动,课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时空。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这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新要求,新境界。只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适合展示的氛围和舞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讲台让些给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有精彩的发言,就会有思想的火花,就会有创造的冲动,应运产生的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学生认识了人民币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换钱”的游戏。
  问:老师手中有1元钱,想和你们换角币。你们愿意吗?
  学生齐声说回答:愿意。
  问:怎样换才能使双方都不吃亏 ?组织学生同桌讨论,各组纷纷汇报自己的想法。
  生1:我要用2张5角的和老师换。
  生2:我用10张1角和老师换1元钱,因为1元=10角。
  生3:我拿5张2角的钱和老师换1元钱。
  生4:我先拿1张5角,再拿2张2角、1张1角和老师换,行吗?
  在这种宽松的课堂氛围使所有同学都受到了感染,同学们各抒己见,毫不相让,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换钱的过程中,不仅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而且元和角的关系也在换钱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种开放的情境中,平等地交流,使这样整个课堂变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尤其是学生的个性、以及对事物的独特感受与见解在课堂中得到很好的展示。可以说课堂为他们提供了张扬个性、施展才华的舞台。
  2 生活融入数学——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
  实践表明,通过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有目的地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倍加注意:
  2.1 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使其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不得、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合教材,重组知识。
  2.2 把数学问题回归于现实生活。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如:在教学完“相遇应用题”例题后,可问:“现实生活中,只有例题这一种行走的情况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其它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可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重新编成应用题,自己探究解决。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切实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又如: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可让学生报数,并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和3的倍数的同学分别站起来。
  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
  教师请两次都站起来的同学,说出他们自己报的数:6、12、18……发现它们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师:像这样的数还有18、24、30……
  由此引出课题:公倍数。让学生列出一些2和3的公倍数6、12、18、24、30……
  师:请找一个最大的?最小的是几?
  生:找不出最大的,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最小的是6。
  师:说得真好。2和3的公倍数中6最小,我们称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接上面板书前填写“最小”)2和3的公倍数很多,而且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公倍数,所以研究两个数的公倍数的问题一般只研究最小公倍数。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这里,老师从学生最熟悉的报数游戏入手,把生活经验融入教学中。因为报数游戏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一下子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报数,并请符合条件的学生“站起来”这一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面这些所作所为都是学生经常玩的游戏,教师把生活实际融入教学中,使课堂活跃起来。他们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同学站两次,为什么会站两次?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中,学生把抽象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一下形象化了,不仅使学生理解知识,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 转变教学观念——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
  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多关注教师教的行为,现在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新课标注重的是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坛,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让创新与实践充满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才会使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凸显。如: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复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   生1:9÷1 、生2:18÷2、生3:45÷9、生4:3÷9
  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位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诧异,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位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
  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把3换成27、生2:把3换成72
  (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
  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
  生2: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
  ……
  这里,正是教师轻轻的抚摸、充满赞赏的鼓励在生4的内心激起波澜,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正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得到每个孩子的认可。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巧妙设计,走出教材的框框,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场所。
  4 学生自主探究——不是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
  课堂中应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把课本中的既成结论转化成学生探究的素材,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探究的思路新颖化,解题的方式独特化,让学生边学边用,而不是学后通过单纯的复习去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通过让学生对折圆片,动手量折痕,使学生认识到圆的一些特点:这些条折痕都通过一个中心点,沿着折痕描画下来的线段两端都在圆的边沿上。一个圆中像这样的折痕是描不完的,对折后,两个半圆完全重合在一起,大小是一样的。
  教师小结:大家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圆的这么多知识,其实,大家把圆对折后,描下来的一条条线段就是圆的直径,这些直径的交点就是圆心。
  在这里,教师讲得不多,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对折圆片,描下折痕,仔细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圆心,发现直径的本质特征。整个过程至少有1/2以上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地、创造地学习,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重视让学生做数学,通过亲自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具体形象化,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里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就会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做到心灵的融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总之,活起来的数学课堂,那将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是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如何组织初中学生上好一节课.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其次,依此来设置教学课堂,并利用多媒体及其他教学方法,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欲来完成本节内容的讲授;最后,在讲完后,要典型得留一些作业,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教学质量;兴趣;能力;求知欲;创新欲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数学这门学科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
期刊
【摘 要】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不少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准备,形成正确的实效观;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参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立足教材,超越教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变化。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注重小学生的基础学力和
期刊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学习;高效  高效课常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设入获得最大学习效应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高效课堂,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还要以培养和锻炼学生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建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的选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优势,结合学生学习特点,精心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除常用的教学方法外,笔者以为,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种:  1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的重任,教书育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整体把
期刊
质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生产水平、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产品质量的提高,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正经历着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市场竞争也由价格竞争为主转向质量竞争为主。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产品质量的提高,没有质量就没有明天。“以质取胜”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同样的,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意味着这所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社会力量办学尤其如此)。在
期刊
从事美术教学多年来,遇到的总是学生的纪律问题。为此我伤透脑筋,纪律保证不了,课堂上其它的方面也受影响,本来就比较活跃的美术课堂更是热闹非凡。有时为了整顿课堂纪律,而耽误了正常上课,影响了正常的上课秩序。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帮助学生控制好课堂纪律,我做了以下尝试:  1 改变观点,相信学生  “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是陶行知老先生对教师说过的一段名言。其实我们通
期刊
课堂氛围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的相互作用构成的心理环境的综合反应,它直接影响着师生的教学行为、教学质量及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心理学认为: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之中的师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教师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授课艺术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能力显著增强,处于良好课堂氛围之中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提问反应迅速,能从多方面搜集组织材料回答问题,从而使思维能力
期刊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经常上课,听课,发现当下中学生课上普遍发言声音较小,教师需要不断重复发言者的内容,造成课堂进程缓慢,严重影响高效课堂的实现。因此研究如何让中学生课堂发言声音响亮也确有必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我发现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中学生发言的声音。  1 活动中培养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调查中发现中学生课堂发言声音小主要是对自己的信心不足,缺乏足够的勇气。据此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提升学生
期刊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十分强调知识的综合适用。开卷考试的方式更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如: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运用知识、构建知识等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多角度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针对开卷考试,调整我们的教学方式。真正学会学习与运用。  【关键词】开卷考试;思品课堂;教学策略  1 开卷考试的特征  1.1 注重人文,突显以生为本。  首先,关注生活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起着极大的作用。低年级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往往不能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更多的是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作为学生自己能力的评价。为了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从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入手,针对现今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以及认知水平的各种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科学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