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
秋兰被长坂,朱华昌绿池。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神飚接丹毂,轻荤随风移。
飘飖放志意,千古长若斯。
——【汉】曹植《公宴诗》
-1-
先秦时还没有凳子,人们跪坐在席子上,所谓席地而坐。为了舒服,席的下面垫上垫子,叫“筵”。所以最初“筵席”指的是凳子、座位。后来人们说“筵席”,更多的是指酒宴。大约是人们坐在一起,都要喝上几杯吧。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几个人凑在一起高高兴兴谈天说地,虽然话语投机却不免有些寡淡,这时候如果有酒助兴,气氛马上就会热烈起来。
古人说无酒不成宴是颇有道理的。
关于酒宴的诗歌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鹿鸣》就是先人在宴会上唱的歌。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麇鹿悠闲地吃着遍地嫩绿的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叫,此起彼应,仿佛呼朋唤友,十分和谐悦耳。朋友来家里做客,主人隆重地接待,安排乐队演奏欢快的乐曲,鼓瑟吹笙迎接客人。朋友带来丰厚的礼品,主人表示感谢,赞颂朋友品行好,道德高尚。“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在欢乐的气氛中,主人捧出美酒,宾主兴高采烈,狂饮狂欢,将宴会推向高潮。其中“敖”同“遨”,嬉游的意思。我们仿佛看到,嘉宾酒喝高了,一个个忘乎所以,手舞足蹈的样子。
这也是现代party上常有的情形。欢乐、愉快永远是宴会的主旋律,就像空气中弥漫的浓烈的酒香,荡人魂魄。
-2-
和《诗经·鹿鸣》描写的角度不同,《鹿鸣》表现的是豪饮的场面,曹植的这首《公宴诗》侧重写宾客们酒足饭饱之后,乘着酒兴驾华车游玩铜雀园的情形。
公宴是朝廷或官方召集的用公款宴请的聚会。一般带有消遣性质,不同于正式的宴请,不需要庄重的话题,没有固定的仪式。几个臭味相投的朋友聚在一起,或饮酒作乐,游玩赏景,或吟诗唱和,促膝交谈。大家不拘一格,无所约束。寻的是乐,求的是雅。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古代称王侯的儿子为公子,这里指曹丕。敬爱,尊敬爱护的意思。客,不是来访的客人,指的是曹氏政权豢养的有才能的人,即古代的门客。终宴,从酒宴的开始到结束。这两句是说,公子曹丕敬爱手下的门客,请大家一起吃饭喝酒。曹丕是曹植的哥哥,曹操的次子。彼时曹操封魏王,曹操长子早亡,曹丕是王位的潜在继承人。这样一位亦君亦臣的公子哥儿的宴请,当然是一呼百应。大家无不情绪高昂,酒宴结束了还意犹未尽。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清夜,夜晚清凉而寂静,没有了宴席上的喧闹嘈杂,也没有白天太多的烦心事干扰。西园,指邺城(安阳北)的铜雀园,里面有铜雀台。盖,带有蓬的车。酒宴结束,宾客们到铜雀园游玩。车盖如飞,一如宾客们欢快雀跃的心情。
“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这句描写的是夜空的景象。清影,指月光。列宿,星星繁多。参差,星星交相辉映的样子。明月如镜,洒下如水的清辉。繁星明灭闪烁,仿佛和宾客们一样游戏人间。
这样的夜色,不宜喧闹,只宜风雅。
“秋兰被长坂,朱华昌绿池。”描写的是地上的景象。被,覆盖。坂,斜坡。朱华,荷花。昌,繁茂的样子。长长的斜坡上秋兰茂盛绽放,莲叶何田田,鲜红的荷花布满池塘。
在这澄澈的夜晚,宾客们伫立在长坡边,池塘旁,秋风送爽,兰惠荷香。诗情画意,心驰神往。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这两句虚写深夜里的生灵们的动静。在此夜深时刻,鸟雀兴致勃勃跳上枝头高歌婉转;潜伏的游鱼也禁不住探出头来,嬉戏水波,好一个热闹场面。实际上是渲染气氛,烘托宾主欢乐的心情。
明月、繁星,秋兰、朱华,池中鱼、枝上鸟,今夜如此和谐地融为一体。美景怡人,美酒醉心。所以“神飚接丹毂,轻荤随风移。”风吹动红色车轮,马车像生出双飞翼。这一辆风中飞奔的华车,载着酒兴正好的宾客们,御风飞翔。当然,心情也像风一样自由。
“飘飖放志意,千古长若斯。”我们纵情遨游,逍遥放歌。真希望这一刻即是永远。
在这句诗中,尤喜欢“飘飖”二字。荀子曰: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尘世间,大概每个人都渴望有一天自己能像大鹏一样扶摇九万里,天地任遨游。试问,哪一位年轻人,没有过汪洋恣肆的梦?
一群酒酣耳热的年轻才子,驾华车,在西园纵横驰骋。这当儿,也许你脑子里会闪现出当今富二代们的飙车事件。你错了。两千年前的这场宴会,不是普通的吃喝玩乐,是历史上有名的邺下文人聚会。
汉献帝建安年间,丞相曹操求贤若渴。一批在别的军阀土豪处混不下去的落魄文人纷纷投靠曹家,形成“建安文人集团”。集团的主要成员是“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这些人被人们记住,不仅是文章写得好,还有流传很广的小故事。譬如孔融七岁能让梨,成为后世父母教育子女的经典素材。长大后孔融被封为一方诸侯,但不无讽刺的是,只懂礼让,不懂权术和斗争的孔融,在乱世中被袁绍击败,回到了朝廷。倒是有个能骂人的,却骂出了便宜得了乖。陈琳原是袁绍的部下,官渡之战前为袁绍写讨伐曹操的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曹操看了檄文后虽然生气,但更欣赏陈琳的文采,打败袁绍后,把陈琳留在自己身边。这世道,非左即右,是登徒子还是走麦城,只能看个人造化了。 曹操的封地在邺城。建安七子和曹家公子曹丕、曹植经常在这里居住。这帮文人除了偶尔写写为曹家歌功颂德的宣传稿件,或者讨敌檄文,就是聚在一块儿谈文论道、饮酒作乐,那是一个逍遥自在呀。他们经常聚会的地方,叫“铜雀台”。铜雀台周围有园,叫“铜雀园”,就是曹植这首《公宴诗》里所谓的“西园”。
铜雀台在历史上名气很大。传说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到东吴说服联合抗曹,故意刺激周瑜,说:曹操攻打东吴,就是冲着大乔、小乔来的。何以为证?邺城建的铜雀台,就是留着给二乔居住的。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大乔是周瑜的大姨子。听到此言,周瑜心中的麦秸火被点着燃烧,勃然大怒,遂下决心和刘备联合抗御曹操。唐朝诗人杜牧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借用的就是这段传说。
其实铜雀台是因梦所建。曹操消灭袁绍势力后,心中得意,半夜梦见金光闪闪。第二天在闪金光的地方挖掘,挖出一只铜雀。曹操高兴,在漳水之上建了亭台,取名铜雀台。铜雀台刚建成时,曹操带着曹丕曹植几个儿子和建安的一帮文人登上高台,命他们写诗作赋,歌功颂德。曹植写的最精彩,曹操大为称赞。后来遂形成习惯,铜雀台就成了邺下文人经常聚会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文学俱乐部,或者网络文学平台。
对于邺下文人来说,那是一段青春恣肆的岁月。他们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意气相投。他们在一起欢宴唱和,游园赏景,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以“建安七子”为代表的邺下文人,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政治智慧有限,议论时政,未免夸夸其谈。他们中大多数人做过高官,但政治上都没有太大建树。这一场场欢宴,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但也许正因为抛却了纵横捭阖的政治智慧和权术,他们的高谈阔论才更为肆意、张扬、可爱。他们开创了魏晋崇尚玄学和清谈的先河,逐渐形成一个时代的特征。
我想,后来的曹植一定非常留恋那一段岁月,感叹如果能够永远这样逍遥游,多好。就像父亲手掌里牵着的风筝,就像春风吹又绿的青草,就像记忆中的春和景明、月朗风清、绚烂峥嵘。
-3-
曹植少年时深得曹操宠爱,生活悠闲华贵而又心怀高远。他15岁开始随父亲东临沧海击海贼,北出玄塞伐柳城,南到长江征刘表,后又战孙权于赤壁,20岁封侯。他志向高远,渴望建功立业。年轻时,他写下《白马篇》,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可惜,这些都是纸上谈兵,在父亲的羽翼下,他没有机会表现政治军事上的风采,一试才略,更没有能大展宏图。
还没有等他摆脱父亲的羽翼,他又受到兄长的猜忌。公元220年,曹植29岁那年,曹操病逝,曹丕继王位,由于嫉妒曹植的才能,怕曹植威胁到他的统治,曹丕对曹植严加防范,并且几次要加害于他。有一次,曹丕给曹植出难题,要他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否则就治他的罪。曹植写下了著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以后,曹植的诗再也没有那种悠然自得与意气风发。如果说曹植前期的作品充满着梦想,后期则是排解苦闷的梦幻了。像他的代表作《洛神赋》,最后一段写道: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大意是:于是我舍低登高,脚步虽移,心神却仍留在原地。余情绻缱,不时想象着相会的情景和洛神的容貌;回首顾盼,更是愁绪萦怀。满心希望洛神能再次出现,就不顾一切地驾着轻舟逆流而上。行舟于悠长的洛水以至忘了回归,思恋之情却绵绵不断,越来越强,以至整夜心绪难平无法入睡,身上沾满了浓霜直至天明。我不得已命仆夫备马就车,踏上向东回返的道路,但当手执马缰,举鞭欲策之时,却又怅然若失,徘徊依恋,无法离去。
华丽词章终究掩盖不住无奈的悲哀和愤懑,以及梦幻破灭后的怅然若失,这是他后半生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
我一直怀疑人对自己的一生有预见性。曹植的另一首宴会诗,可谓“一语成谶”。
箜篌引
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同其他宴会诗一样,酒宴上的气氛是热烈的:美酒、朋友、丰盛的菜肴,肥美的牛羊,还有各地的音乐、舞蹈、歌曲,主宾相互敬酒,说着恭维祝福的话,宴会可谓华盛。诗的后半部分,气氛急转直下,诗人感慨人生苦短,盛时不再。“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生前花天酒地,死后却是孤零零地归于山丘荒野之中。虽然生死是人生的一般规律,但在酒的欢宴之中发出这样的感慨,终显乐极生悲,悲怆凄凉。
烟花易冷,世事难测。曹植的一生,正是演绎了这样的悲喜剧。
公元232年,41岁的曹植在忧郁中病逝。他的“飘飖放志意,千古长若斯”,终究是南柯一梦,他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也只是酒后的豪言。
不朽的,是那些锦绣文章和建安风骨。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
秋兰被长坂,朱华昌绿池。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神飚接丹毂,轻荤随风移。
飘飖放志意,千古长若斯。
——【汉】曹植《公宴诗》
-1-
先秦时还没有凳子,人们跪坐在席子上,所谓席地而坐。为了舒服,席的下面垫上垫子,叫“筵”。所以最初“筵席”指的是凳子、座位。后来人们说“筵席”,更多的是指酒宴。大约是人们坐在一起,都要喝上几杯吧。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几个人凑在一起高高兴兴谈天说地,虽然话语投机却不免有些寡淡,这时候如果有酒助兴,气氛马上就会热烈起来。
古人说无酒不成宴是颇有道理的。
关于酒宴的诗歌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鹿鸣》就是先人在宴会上唱的歌。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麇鹿悠闲地吃着遍地嫩绿的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叫,此起彼应,仿佛呼朋唤友,十分和谐悦耳。朋友来家里做客,主人隆重地接待,安排乐队演奏欢快的乐曲,鼓瑟吹笙迎接客人。朋友带来丰厚的礼品,主人表示感谢,赞颂朋友品行好,道德高尚。“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在欢乐的气氛中,主人捧出美酒,宾主兴高采烈,狂饮狂欢,将宴会推向高潮。其中“敖”同“遨”,嬉游的意思。我们仿佛看到,嘉宾酒喝高了,一个个忘乎所以,手舞足蹈的样子。
这也是现代party上常有的情形。欢乐、愉快永远是宴会的主旋律,就像空气中弥漫的浓烈的酒香,荡人魂魄。
-2-
和《诗经·鹿鸣》描写的角度不同,《鹿鸣》表现的是豪饮的场面,曹植的这首《公宴诗》侧重写宾客们酒足饭饱之后,乘着酒兴驾华车游玩铜雀园的情形。
公宴是朝廷或官方召集的用公款宴请的聚会。一般带有消遣性质,不同于正式的宴请,不需要庄重的话题,没有固定的仪式。几个臭味相投的朋友聚在一起,或饮酒作乐,游玩赏景,或吟诗唱和,促膝交谈。大家不拘一格,无所约束。寻的是乐,求的是雅。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古代称王侯的儿子为公子,这里指曹丕。敬爱,尊敬爱护的意思。客,不是来访的客人,指的是曹氏政权豢养的有才能的人,即古代的门客。终宴,从酒宴的开始到结束。这两句是说,公子曹丕敬爱手下的门客,请大家一起吃饭喝酒。曹丕是曹植的哥哥,曹操的次子。彼时曹操封魏王,曹操长子早亡,曹丕是王位的潜在继承人。这样一位亦君亦臣的公子哥儿的宴请,当然是一呼百应。大家无不情绪高昂,酒宴结束了还意犹未尽。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清夜,夜晚清凉而寂静,没有了宴席上的喧闹嘈杂,也没有白天太多的烦心事干扰。西园,指邺城(安阳北)的铜雀园,里面有铜雀台。盖,带有蓬的车。酒宴结束,宾客们到铜雀园游玩。车盖如飞,一如宾客们欢快雀跃的心情。
“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这句描写的是夜空的景象。清影,指月光。列宿,星星繁多。参差,星星交相辉映的样子。明月如镜,洒下如水的清辉。繁星明灭闪烁,仿佛和宾客们一样游戏人间。
这样的夜色,不宜喧闹,只宜风雅。
“秋兰被长坂,朱华昌绿池。”描写的是地上的景象。被,覆盖。坂,斜坡。朱华,荷花。昌,繁茂的样子。长长的斜坡上秋兰茂盛绽放,莲叶何田田,鲜红的荷花布满池塘。
在这澄澈的夜晚,宾客们伫立在长坡边,池塘旁,秋风送爽,兰惠荷香。诗情画意,心驰神往。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这两句虚写深夜里的生灵们的动静。在此夜深时刻,鸟雀兴致勃勃跳上枝头高歌婉转;潜伏的游鱼也禁不住探出头来,嬉戏水波,好一个热闹场面。实际上是渲染气氛,烘托宾主欢乐的心情。
明月、繁星,秋兰、朱华,池中鱼、枝上鸟,今夜如此和谐地融为一体。美景怡人,美酒醉心。所以“神飚接丹毂,轻荤随风移。”风吹动红色车轮,马车像生出双飞翼。这一辆风中飞奔的华车,载着酒兴正好的宾客们,御风飞翔。当然,心情也像风一样自由。
“飘飖放志意,千古长若斯。”我们纵情遨游,逍遥放歌。真希望这一刻即是永远。
在这句诗中,尤喜欢“飘飖”二字。荀子曰: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尘世间,大概每个人都渴望有一天自己能像大鹏一样扶摇九万里,天地任遨游。试问,哪一位年轻人,没有过汪洋恣肆的梦?
一群酒酣耳热的年轻才子,驾华车,在西园纵横驰骋。这当儿,也许你脑子里会闪现出当今富二代们的飙车事件。你错了。两千年前的这场宴会,不是普通的吃喝玩乐,是历史上有名的邺下文人聚会。
汉献帝建安年间,丞相曹操求贤若渴。一批在别的军阀土豪处混不下去的落魄文人纷纷投靠曹家,形成“建安文人集团”。集团的主要成员是“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这些人被人们记住,不仅是文章写得好,还有流传很广的小故事。譬如孔融七岁能让梨,成为后世父母教育子女的经典素材。长大后孔融被封为一方诸侯,但不无讽刺的是,只懂礼让,不懂权术和斗争的孔融,在乱世中被袁绍击败,回到了朝廷。倒是有个能骂人的,却骂出了便宜得了乖。陈琳原是袁绍的部下,官渡之战前为袁绍写讨伐曹操的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曹操看了檄文后虽然生气,但更欣赏陈琳的文采,打败袁绍后,把陈琳留在自己身边。这世道,非左即右,是登徒子还是走麦城,只能看个人造化了。 曹操的封地在邺城。建安七子和曹家公子曹丕、曹植经常在这里居住。这帮文人除了偶尔写写为曹家歌功颂德的宣传稿件,或者讨敌檄文,就是聚在一块儿谈文论道、饮酒作乐,那是一个逍遥自在呀。他们经常聚会的地方,叫“铜雀台”。铜雀台周围有园,叫“铜雀园”,就是曹植这首《公宴诗》里所谓的“西园”。
铜雀台在历史上名气很大。传说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到东吴说服联合抗曹,故意刺激周瑜,说:曹操攻打东吴,就是冲着大乔、小乔来的。何以为证?邺城建的铜雀台,就是留着给二乔居住的。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大乔是周瑜的大姨子。听到此言,周瑜心中的麦秸火被点着燃烧,勃然大怒,遂下决心和刘备联合抗御曹操。唐朝诗人杜牧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借用的就是这段传说。
其实铜雀台是因梦所建。曹操消灭袁绍势力后,心中得意,半夜梦见金光闪闪。第二天在闪金光的地方挖掘,挖出一只铜雀。曹操高兴,在漳水之上建了亭台,取名铜雀台。铜雀台刚建成时,曹操带着曹丕曹植几个儿子和建安的一帮文人登上高台,命他们写诗作赋,歌功颂德。曹植写的最精彩,曹操大为称赞。后来遂形成习惯,铜雀台就成了邺下文人经常聚会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文学俱乐部,或者网络文学平台。
对于邺下文人来说,那是一段青春恣肆的岁月。他们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意气相投。他们在一起欢宴唱和,游园赏景,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以“建安七子”为代表的邺下文人,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政治智慧有限,议论时政,未免夸夸其谈。他们中大多数人做过高官,但政治上都没有太大建树。这一场场欢宴,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但也许正因为抛却了纵横捭阖的政治智慧和权术,他们的高谈阔论才更为肆意、张扬、可爱。他们开创了魏晋崇尚玄学和清谈的先河,逐渐形成一个时代的特征。
我想,后来的曹植一定非常留恋那一段岁月,感叹如果能够永远这样逍遥游,多好。就像父亲手掌里牵着的风筝,就像春风吹又绿的青草,就像记忆中的春和景明、月朗风清、绚烂峥嵘。
-3-
曹植少年时深得曹操宠爱,生活悠闲华贵而又心怀高远。他15岁开始随父亲东临沧海击海贼,北出玄塞伐柳城,南到长江征刘表,后又战孙权于赤壁,20岁封侯。他志向高远,渴望建功立业。年轻时,他写下《白马篇》,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可惜,这些都是纸上谈兵,在父亲的羽翼下,他没有机会表现政治军事上的风采,一试才略,更没有能大展宏图。
还没有等他摆脱父亲的羽翼,他又受到兄长的猜忌。公元220年,曹植29岁那年,曹操病逝,曹丕继王位,由于嫉妒曹植的才能,怕曹植威胁到他的统治,曹丕对曹植严加防范,并且几次要加害于他。有一次,曹丕给曹植出难题,要他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否则就治他的罪。曹植写下了著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以后,曹植的诗再也没有那种悠然自得与意气风发。如果说曹植前期的作品充满着梦想,后期则是排解苦闷的梦幻了。像他的代表作《洛神赋》,最后一段写道: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大意是:于是我舍低登高,脚步虽移,心神却仍留在原地。余情绻缱,不时想象着相会的情景和洛神的容貌;回首顾盼,更是愁绪萦怀。满心希望洛神能再次出现,就不顾一切地驾着轻舟逆流而上。行舟于悠长的洛水以至忘了回归,思恋之情却绵绵不断,越来越强,以至整夜心绪难平无法入睡,身上沾满了浓霜直至天明。我不得已命仆夫备马就车,踏上向东回返的道路,但当手执马缰,举鞭欲策之时,却又怅然若失,徘徊依恋,无法离去。
华丽词章终究掩盖不住无奈的悲哀和愤懑,以及梦幻破灭后的怅然若失,这是他后半生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
我一直怀疑人对自己的一生有预见性。曹植的另一首宴会诗,可谓“一语成谶”。
箜篌引
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同其他宴会诗一样,酒宴上的气氛是热烈的:美酒、朋友、丰盛的菜肴,肥美的牛羊,还有各地的音乐、舞蹈、歌曲,主宾相互敬酒,说着恭维祝福的话,宴会可谓华盛。诗的后半部分,气氛急转直下,诗人感慨人生苦短,盛时不再。“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生前花天酒地,死后却是孤零零地归于山丘荒野之中。虽然生死是人生的一般规律,但在酒的欢宴之中发出这样的感慨,终显乐极生悲,悲怆凄凉。
烟花易冷,世事难测。曹植的一生,正是演绎了这样的悲喜剧。
公元232年,41岁的曹植在忧郁中病逝。他的“飘飖放志意,千古长若斯”,终究是南柯一梦,他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也只是酒后的豪言。
不朽的,是那些锦绣文章和建安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