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将精准脱贫确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临夏县从县情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谋划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和扶持政策的措施办法,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全县的头等大事和最大的政治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进一步促进临夏县北部塬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向纵深推进,本文就临夏县北部塬区精准扶贫工作谈几点思考。
一、临夏县北部塬区的基本情况
临夏县北部塬区素有万顷塬之称,是临夏州的肉蛋奶供应基地和临夏市的“后花园”,包括北塬、先锋、土桥等10个乡镇,共3.05万户13.69万人,总面积291.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86万亩,201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32亿元, 农业增加值4億元,占比均超过全县的50%。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北部塬区的10个乡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县精准扶贫工作各项部署和要求,抢抓扶贫政策机遇,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实施危旧房得了阶段性成效。改造项目,培育畜牧养殖产业,水泥硬化村社道路,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截止2017年,片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28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21. 8%;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7416户29385人。目前已脱贫4418户18713人,贫困面为8.54%,比全县平均水平低7.21个百分点,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二、北部塬区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虽然北部塬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在全县主要人力、财力,资源向西南深度贫困区倾斜的大背景下,能取得这样的扶贫成果,实属不易。但是,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要想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到2020 年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任务还十分艰巨。
(一)贫困人口思想观念落后
片区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听天由命、安土重乡等保守观念浓厚,传统小农意识严重、害怕风险挑战,满足于耕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思想观念不解放,发展思路打不开,土地在带来微薄收益的同时,也束缚了群众发展的眼界和魄力,参与粮改饲、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地种的越多越困难”的现象。部分贫困群众还存在的“等、靠、要”思想,抱着自己是贫困户、低保户,有劳动能力但游手好闲,遇到问题都想让政府来买单,改善住房条件的意愿不强,甚至出现土地荒废现象,出现“坐等扶贫”、“越扶越贫”的怪象,内生发展动力严重缺乏。作为扶贫战场的主体,贫困人口思想问题不解决,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何调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产业支撑乏力
种植业结构单一,片区的农业种植主要以玉米为主,群众虽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经济效益不大,种植业结构需要积极引导、加以科学调整。特色产业比较脆弱,片区花椒、油桃、啤特果、草莓等特色产业,受气候、交通、信息等条件影响较大,规模化程度不高,管护跟不上,产量不稳定,成活率低,价格波动大,油桃、啤特果等易腐果蔬的销路不广,产业比较脆弱。另外片区耕地存在大量种植苗木的问题,部分群众听信小道消息,在耕地里种植了大量的苗木,想着在征地时能得到更多的补偿,导致耕地没有收成的同时,还影响了临近耕地的产量。
畜牧养殖殖发展不平衡,近年来片区虽然引进了瑞源、燎原等大型养殖企业,实现了集中养殖,规模不断壮大,但是分散养殖户的数量明显减少,收益明显下降,传统的养殖优势已不复存导致发展不平衡。
劳务输出收入有限,片区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文化程度偏低,没有专业技能,导致外出务工缺乏竞争力,多以“苦力型”劳动为主,再加上经济不景气,外出务工渠道受限,务工收入不高。
(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
村庄整体面貌相对落后,根据调研情况来看,片区与临夏市距离太近,富裕的人、公职人员在临夏市和土桥镇买了商品房,其中大部分还贷了款,顾不上老宅的建设,导致空庄窠较多,部分村社的空庄窠占比接近10%,已成为村容村貌整治的难点;部分贫困户因手里没钱,又嫌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太低,加之自身发展意识不强,无能力建房,等待着政府援建。
村级道路问题有待解决,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农户买了小车,片区车流量急剧增加,道路破坏严重,维修跟不上;部分村庄的道路虽然进行了硬化,但普遍非常狭窄,无法会车,行路难的问题依然存在,行车难问题突出。部分村社电力不足,由于电网建设时间较早,现在农村大量使用农机农具,导致部分村社电力不足、电压不稳,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自来水管网老化、破损现象普遍,片区部分村庄存在水质浑浊、管道“跑冒滴漏”问题,需要加大维修改造力度,有的需要彻底更换,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障群众安全稳定饮水。
水渠提灌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小型电灌设备老化严重,需要维护;部分渠道仍属于土渠,需要U型槽衬砌;部分提灌已坏,因缺乏养护维修资金,未能及时维护;部分支渠塌方严重,需要重新修建;部分渠道尾水处理不当,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这些原因导致片区有效灌溉面积逐年减少。还有部分电灌管理员报酬由当地群众自筹解决,农民负担过重,如南塬乡张河西村、谢家坡村、张王村等。部分塑料大棚闲置,由于群众种植技术差、种植成本高、销路单一、菜价低等原因,放弃了大棚蔬菜种植,有的改种玉米等粮食作物,有的承包者拿不起租金,直接被弃耕,对当地群众造成的损失较大,成为制约发展的包袱。另外北部塬区由于没有公墓区,导致坟墓侵占耕地,在耕地里安置坟墓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不仅占了耕地面积,还不利于机械化种植。
三、加强北部塬区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努力转变群众思想观念
结合当前开展的“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工作要求,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宣传党的各项富民政策,大力培训和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树立新发展理念,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的农村“三变”改革,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激发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勤劳致富,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彻底摈弃“等、靠、要”的思想,坚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二)继续加大产业支撑力度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临夏县北塬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依托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北部塬区优势资源和全州旅游业兴起的机遇,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休闲农业、观光来摘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和农家乐、农家院、家庭旅馆住宿,适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供销一体化,以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贫困户的收入。特别是产业发展要始终围绕贫困农户增收减贫为核心目标,通过“公司+农户”、“公司+车间+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建立良性利益联结机制,探索长期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之路。对耕地里种植苗木的问题,建议林业部门拿出具体方案,引导群众想方设法在县域内移载,盡快恢复耕地,同时做好群众工作,以后不在基本农田盲目种植树苗。
把劳务输转作为富民产业来培育,制定劳务输转和技能培训全覆盖实施方案,建立了县、乡、村、社劳务经济组织网络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通过建制度建机制、宣传培训、提供劳务信息、对接劳务基地、组织劳务输转等途径和措施,提高劳务人员务工素质,加大输转力度。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用足用好优惠政策,抢抓乡村发展政策机遇,北部塬区要全力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区三州”政策的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做好整体规划,谋划发展项目,争取资全支持和政策方面的倾料,为片区发展给子政策、资金、人力、物力全方位的支持,以“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为目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村庄,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彻底解决打造农业强、农村美、脏乱差问题。
一是积极争取省州县项目,加快道路、电力和自来水网建设。要想富,先修路,真正脱贫还得靠路,路好了,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也势必将带动片区的产业发展以及村民经济收入的提高。同时大力完善电力和自来水基础设施,通过线路、管网的改造升级,为村民生活和村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保障。
二是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整理项目和水利项目。实施北塬灌区农渠衬砌、提灌维修改造、渠道U型槽衬砌等工程,增加有效耕种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农民增收。
三是建议民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合适位置规划建设公墓区,或以村社为单位,统一划定闲置的土地,引导农户集中埋葬。对塑料大棚闲置的问题,根据不同性质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能通过搞养殖或种植继续使用的,鼓励尽快投入生产,实在无法使用的,建议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尽快拆除恢复耕地,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作者单位为中共临夏县委党校)
一、临夏县北部塬区的基本情况
临夏县北部塬区素有万顷塬之称,是临夏州的肉蛋奶供应基地和临夏市的“后花园”,包括北塬、先锋、土桥等10个乡镇,共3.05万户13.69万人,总面积291.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86万亩,201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32亿元, 农业增加值4億元,占比均超过全县的50%。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北部塬区的10个乡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县精准扶贫工作各项部署和要求,抢抓扶贫政策机遇,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实施危旧房得了阶段性成效。改造项目,培育畜牧养殖产业,水泥硬化村社道路,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截止2017年,片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28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21. 8%;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7416户29385人。目前已脱贫4418户18713人,贫困面为8.54%,比全县平均水平低7.21个百分点,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二、北部塬区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虽然北部塬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在全县主要人力、财力,资源向西南深度贫困区倾斜的大背景下,能取得这样的扶贫成果,实属不易。但是,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要想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到2020 年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任务还十分艰巨。
(一)贫困人口思想观念落后
片区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听天由命、安土重乡等保守观念浓厚,传统小农意识严重、害怕风险挑战,满足于耕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思想观念不解放,发展思路打不开,土地在带来微薄收益的同时,也束缚了群众发展的眼界和魄力,参与粮改饲、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地种的越多越困难”的现象。部分贫困群众还存在的“等、靠、要”思想,抱着自己是贫困户、低保户,有劳动能力但游手好闲,遇到问题都想让政府来买单,改善住房条件的意愿不强,甚至出现土地荒废现象,出现“坐等扶贫”、“越扶越贫”的怪象,内生发展动力严重缺乏。作为扶贫战场的主体,贫困人口思想问题不解决,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何调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产业支撑乏力
种植业结构单一,片区的农业种植主要以玉米为主,群众虽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经济效益不大,种植业结构需要积极引导、加以科学调整。特色产业比较脆弱,片区花椒、油桃、啤特果、草莓等特色产业,受气候、交通、信息等条件影响较大,规模化程度不高,管护跟不上,产量不稳定,成活率低,价格波动大,油桃、啤特果等易腐果蔬的销路不广,产业比较脆弱。另外片区耕地存在大量种植苗木的问题,部分群众听信小道消息,在耕地里种植了大量的苗木,想着在征地时能得到更多的补偿,导致耕地没有收成的同时,还影响了临近耕地的产量。
畜牧养殖殖发展不平衡,近年来片区虽然引进了瑞源、燎原等大型养殖企业,实现了集中养殖,规模不断壮大,但是分散养殖户的数量明显减少,收益明显下降,传统的养殖优势已不复存导致发展不平衡。
劳务输出收入有限,片区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文化程度偏低,没有专业技能,导致外出务工缺乏竞争力,多以“苦力型”劳动为主,再加上经济不景气,外出务工渠道受限,务工收入不高。
(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
村庄整体面貌相对落后,根据调研情况来看,片区与临夏市距离太近,富裕的人、公职人员在临夏市和土桥镇买了商品房,其中大部分还贷了款,顾不上老宅的建设,导致空庄窠较多,部分村社的空庄窠占比接近10%,已成为村容村貌整治的难点;部分贫困户因手里没钱,又嫌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太低,加之自身发展意识不强,无能力建房,等待着政府援建。
村级道路问题有待解决,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农户买了小车,片区车流量急剧增加,道路破坏严重,维修跟不上;部分村庄的道路虽然进行了硬化,但普遍非常狭窄,无法会车,行路难的问题依然存在,行车难问题突出。部分村社电力不足,由于电网建设时间较早,现在农村大量使用农机农具,导致部分村社电力不足、电压不稳,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自来水管网老化、破损现象普遍,片区部分村庄存在水质浑浊、管道“跑冒滴漏”问题,需要加大维修改造力度,有的需要彻底更换,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障群众安全稳定饮水。
水渠提灌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小型电灌设备老化严重,需要维护;部分渠道仍属于土渠,需要U型槽衬砌;部分提灌已坏,因缺乏养护维修资金,未能及时维护;部分支渠塌方严重,需要重新修建;部分渠道尾水处理不当,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这些原因导致片区有效灌溉面积逐年减少。还有部分电灌管理员报酬由当地群众自筹解决,农民负担过重,如南塬乡张河西村、谢家坡村、张王村等。部分塑料大棚闲置,由于群众种植技术差、种植成本高、销路单一、菜价低等原因,放弃了大棚蔬菜种植,有的改种玉米等粮食作物,有的承包者拿不起租金,直接被弃耕,对当地群众造成的损失较大,成为制约发展的包袱。另外北部塬区由于没有公墓区,导致坟墓侵占耕地,在耕地里安置坟墓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不仅占了耕地面积,还不利于机械化种植。
三、加强北部塬区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努力转变群众思想观念
结合当前开展的“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工作要求,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宣传党的各项富民政策,大力培训和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树立新发展理念,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的农村“三变”改革,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激发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勤劳致富,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彻底摈弃“等、靠、要”的思想,坚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二)继续加大产业支撑力度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临夏县北塬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依托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北部塬区优势资源和全州旅游业兴起的机遇,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休闲农业、观光来摘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和农家乐、农家院、家庭旅馆住宿,适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供销一体化,以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贫困户的收入。特别是产业发展要始终围绕贫困农户增收减贫为核心目标,通过“公司+农户”、“公司+车间+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建立良性利益联结机制,探索长期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之路。对耕地里种植苗木的问题,建议林业部门拿出具体方案,引导群众想方设法在县域内移载,盡快恢复耕地,同时做好群众工作,以后不在基本农田盲目种植树苗。
把劳务输转作为富民产业来培育,制定劳务输转和技能培训全覆盖实施方案,建立了县、乡、村、社劳务经济组织网络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通过建制度建机制、宣传培训、提供劳务信息、对接劳务基地、组织劳务输转等途径和措施,提高劳务人员务工素质,加大输转力度。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用足用好优惠政策,抢抓乡村发展政策机遇,北部塬区要全力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区三州”政策的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做好整体规划,谋划发展项目,争取资全支持和政策方面的倾料,为片区发展给子政策、资金、人力、物力全方位的支持,以“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为目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村庄,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彻底解决打造农业强、农村美、脏乱差问题。
一是积极争取省州县项目,加快道路、电力和自来水网建设。要想富,先修路,真正脱贫还得靠路,路好了,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也势必将带动片区的产业发展以及村民经济收入的提高。同时大力完善电力和自来水基础设施,通过线路、管网的改造升级,为村民生活和村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保障。
二是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整理项目和水利项目。实施北塬灌区农渠衬砌、提灌维修改造、渠道U型槽衬砌等工程,增加有效耕种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农民增收。
三是建议民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合适位置规划建设公墓区,或以村社为单位,统一划定闲置的土地,引导农户集中埋葬。对塑料大棚闲置的问题,根据不同性质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能通过搞养殖或种植继续使用的,鼓励尽快投入生产,实在无法使用的,建议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尽快拆除恢复耕地,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作者单位为中共临夏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