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经济科技的日新月异,世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的发展在牺牲着人类的生产环境,我们不得不重视它,因为我们生存的坏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在今天的发展中我们提倡节能减排,构建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早在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中也专门提出了“生产排泄物的利用”的问题,提出要进行对生产的废弃物、排泄物再利用,使生产产生的废弃物再转为同一个产业部门或另一个产业部门的新的生产要素。使排泄物再回到生产、消费的循环中,这正是今天我们所提倡的循环经济的最早思想的萌芽,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和工艺改进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的主张和具体措施。这些思想的主张告诉我们,在我们发展生产,社会生活进步的同时要注重与坏境的协调发展。就我国的经济发展来看,我们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在世界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成功的经验上正确认识我国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找出切实可行的生产发展道路,走出一条生产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道路。
一、我国当前面临的发展状况。我国是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基础和现状。1、我国生态环境先天脆弱。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是我国的国土状况却不是最好的。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70%的国土面积全年受东亚季风的影响强烈、6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丘陵、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的生产和生活、35%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等侵蚀和荒漠化严重、33%的国土面积为干旱区与荒漠区、中国大陆平均高度是世界平均高度的1.83倍等等。从此资料统计显示,我国的生态环境资源毫无优势,在我国人口众多的背景下又使得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因此,我国发展的平均综合成本远高于世界大多数国家。2、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合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发展观念滞后创新意识薄弱。我国的生产整体不高,尤其是工业技术水平和生产创新能力低下。我国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方式导致生态严重破坏,如森林退化、草地以及湿地面积逐渐减少;土壤侵蚀和荒漠化面积增加;尤其是最近几年的自然灾害频发且危害程度增加,黄河断流、沙尘暴的频繁发生以及水土流失等现象严重。这些情况的产生除自然因素外,我国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不当等人为因素是其重要原因。然而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及条件上,污染速度远在治理水平之上,我国正在被迫走“三边”之路即“边发展、边污染、边治理”的道路。然而,污染总是在不断增加。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现在迫切要走出一条发展与环境相适应的发展道路,必须要走资源集约型的发展道路。
二、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道路,实现我国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说,如果注重经济发展可能会忽视生态环境使其遭到破坏,而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则可能会制约经济的增长速度和生产财富的积累。因此,我国要采取合理的对策和政策,在保障经济得以适度增长的同时又能够保证生态环境不惨遭破坏,使得环境与经济真正的和谐发展。
1、要发展循环经济。21世纪以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也遭到严重破坏,资源、能源供应紧缺,价格上涨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人们也不断的意识到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這种情况下,我国急需要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因此,循环经济应运而生。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则较低,人均消费水平低,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我国向新型工业化快速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阻碍。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改变我国长期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运行模式,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建立工业生态园区来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在利用、提高环境质量和经济效益,在消费领域乃至整个社会范围内,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和节约型社会。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利用,物物质在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
2、我国发展坏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要加强政府调控。首先要合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政府的调控作用在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政府出台的政策对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之间进行合理调控。鼓励一切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经济增长遵循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原则,通过征收资源税、污染罚款等方式来促进企业和消费者进行清洁生产、合理消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要同步进行。企业要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组织经济活动,安排生产。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传统工业,淘汰落后的技术工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主要从源头控制生态破坏,防治污染。要逐步完善环境法制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要有相应的法律规章作为保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我们要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必然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生产力大幅提高,经济也迅速飞跃。政府应通过宣传教育、发动公众参与等手段,提高整个民族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我国的环境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在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的当前背景下,我们要坚持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逐步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淘汰落后工业,达到高效、低耗、低污染和协调发展的目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政府参与、全民参与努力不断实现我国的环境与发展的相协调。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MBA0901班)
一、我国当前面临的发展状况。我国是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基础和现状。1、我国生态环境先天脆弱。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是我国的国土状况却不是最好的。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70%的国土面积全年受东亚季风的影响强烈、6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丘陵、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的生产和生活、35%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等侵蚀和荒漠化严重、33%的国土面积为干旱区与荒漠区、中国大陆平均高度是世界平均高度的1.83倍等等。从此资料统计显示,我国的生态环境资源毫无优势,在我国人口众多的背景下又使得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因此,我国发展的平均综合成本远高于世界大多数国家。2、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合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发展观念滞后创新意识薄弱。我国的生产整体不高,尤其是工业技术水平和生产创新能力低下。我国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方式导致生态严重破坏,如森林退化、草地以及湿地面积逐渐减少;土壤侵蚀和荒漠化面积增加;尤其是最近几年的自然灾害频发且危害程度增加,黄河断流、沙尘暴的频繁发生以及水土流失等现象严重。这些情况的产生除自然因素外,我国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不当等人为因素是其重要原因。然而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及条件上,污染速度远在治理水平之上,我国正在被迫走“三边”之路即“边发展、边污染、边治理”的道路。然而,污染总是在不断增加。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现在迫切要走出一条发展与环境相适应的发展道路,必须要走资源集约型的发展道路。
二、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道路,实现我国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说,如果注重经济发展可能会忽视生态环境使其遭到破坏,而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则可能会制约经济的增长速度和生产财富的积累。因此,我国要采取合理的对策和政策,在保障经济得以适度增长的同时又能够保证生态环境不惨遭破坏,使得环境与经济真正的和谐发展。
1、要发展循环经济。21世纪以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也遭到严重破坏,资源、能源供应紧缺,价格上涨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人们也不断的意识到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這种情况下,我国急需要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因此,循环经济应运而生。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则较低,人均消费水平低,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我国向新型工业化快速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阻碍。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改变我国长期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运行模式,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建立工业生态园区来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在利用、提高环境质量和经济效益,在消费领域乃至整个社会范围内,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和节约型社会。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利用,物物质在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
2、我国发展坏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要加强政府调控。首先要合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政府的调控作用在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政府出台的政策对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之间进行合理调控。鼓励一切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经济增长遵循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原则,通过征收资源税、污染罚款等方式来促进企业和消费者进行清洁生产、合理消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要同步进行。企业要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组织经济活动,安排生产。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传统工业,淘汰落后的技术工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主要从源头控制生态破坏,防治污染。要逐步完善环境法制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要有相应的法律规章作为保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我们要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必然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生产力大幅提高,经济也迅速飞跃。政府应通过宣传教育、发动公众参与等手段,提高整个民族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我国的环境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在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的当前背景下,我们要坚持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逐步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淘汰落后工业,达到高效、低耗、低污染和协调发展的目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政府参与、全民参与努力不断实现我国的环境与发展的相协调。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MBA090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