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对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观念等都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同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学性的理论指导。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存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发展规律,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进一步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物理目标自主性
新课改自全国推行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但整体进程并不是理想中那么顺利。因此,对这一阶段的真实性问题进行情境性探究与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相应的经验教训,将会对我们下一步的工作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高中物理新课改所取得的成就
高中物理新课改实施以来,随着广大教师教学观念理论性的进一步增强,以及在各级单位的大力配合之下,已经取得了以下初步成效【1】:
1.初步建立起必修课教学体系及其理论模型。
2.初步形成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共识。
3.研究性学习已成一定的规模,同时也在进一步积极尝试探索中。
4.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向素质型教学方向慢慢转变。
5.许多基于真实情景的有价值问题已经开始有进一步的深度探索与思考。
新课程改革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积累,同时需要经历长期教学实践的检验才能找到一个与我国基本教学实情相适应的一个契合点。
二、高中物理新课改实施存在的问题
1. 教材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后的物理教材毫无疑问是一种新思维的突破,不过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跟传统的教材作比较,知识内容有一些增减,知识点的排序也存在不够科学的地方。在新课改的教材中,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增加,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没有进行合理的协调。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然而,这样的结果常常是忽视了高中物理的实际应用价值。学习新课标,研读新教材,找准教材的切入口,是每一个实验教师在课改过程中必须学会与把握的重要能力。
2. 对三维目标的误解
新课程改革之后,在多数高中物理教师眼中有一个普遍的误解,即教师将课程目标中的三维目标当成了教学目标和评价教学的依据。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常常无法准确把握三维目标,硬搬硬套,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联系不紧密。即使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它同样需要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维度上参与学习。我们要区别三维目标的不同含义,不能将作为课程目标设计思路的三维目标与教学目标混为一谈。解决的办法依然是从解读课程标准做起,吃透课标,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课标,并将之分解到所教的每一节课、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中。
3. 模块选择过程中缺乏自主性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创新之一,就是将课程结构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内容。设置选修模块,突出高中阶段学习的选择性和多样化,改变了过去“一刀切”的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以高考为中心,“考什么,选什么”,一些与高考无关的模块无人问津。二是按照学校和教师现有条件选择统一课程模块,而不考虑物理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价值。学生在整个选课过程中,缺乏主体性,违背了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高中阶段实施选修课内容,打破了固定的班级授课制,实施走班制,这就需要学校具有一定水平的师资水平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4. 课改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不够
尽管教师们参加了不同层次的培训,但是,课改的新理念难以被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真正贯彻落实。调查发现,65.45%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平均时间在30分钟以上,33.24%的教师反映每节课通常教授是在30分钟以上。由于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必然使“三维”目标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探究和动手的机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5. 物理实验室等课程资源的利用不被重视
《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学生培养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有着直接且高效的联系,那么物理实验室条件直接决定着这一目标的落实情况。省级达标校实验室建设情况尚好,但由于高一年段一般有十几个班极,平时教学进度又基本统一,进而影响同时上某节课时,没有那么多实验室,直接导致结果的不理想,仅仅是理论上的完善。
从目前看,不少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相对还有些滞后,在新的方式尚未探索成形且得以巩固、效果也难以称好时,不少教师便又回归到传统的教法上来施教于课堂。为了更好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至少应抓好以下几点:
1.切实落实好教师备课制度,让科学理论的备课成为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实用性与有效性,实现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2.在教师中间开展多种教学竞教活动,让广大教师加大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共同进步成长。
3.各个学校应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寻求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方式与资源的进一步整合。
4.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时,要把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学习-实践-体验的真实过程【2】。
5.在今后的课改中,国家教育部课改中心亦应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对基层教师的反映做出及时的反馈,同时对教师进一步培训的同时应该注重其实际性,尽可能减少理论性指导在实际教学中的差别。
【参考文献】
[1]王炜光.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考.宁夏教育科研,2005.
[2]刘婵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评价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陈巨(1988-),男,四川省人,重庆市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
【关键词】新课改物理目标自主性
新课改自全国推行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但整体进程并不是理想中那么顺利。因此,对这一阶段的真实性问题进行情境性探究与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相应的经验教训,将会对我们下一步的工作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高中物理新课改所取得的成就
高中物理新课改实施以来,随着广大教师教学观念理论性的进一步增强,以及在各级单位的大力配合之下,已经取得了以下初步成效【1】:
1.初步建立起必修课教学体系及其理论模型。
2.初步形成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共识。
3.研究性学习已成一定的规模,同时也在进一步积极尝试探索中。
4.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向素质型教学方向慢慢转变。
5.许多基于真实情景的有价值问题已经开始有进一步的深度探索与思考。
新课程改革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积累,同时需要经历长期教学实践的检验才能找到一个与我国基本教学实情相适应的一个契合点。
二、高中物理新课改实施存在的问题
1. 教材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后的物理教材毫无疑问是一种新思维的突破,不过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跟传统的教材作比较,知识内容有一些增减,知识点的排序也存在不够科学的地方。在新课改的教材中,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增加,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没有进行合理的协调。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然而,这样的结果常常是忽视了高中物理的实际应用价值。学习新课标,研读新教材,找准教材的切入口,是每一个实验教师在课改过程中必须学会与把握的重要能力。
2. 对三维目标的误解
新课程改革之后,在多数高中物理教师眼中有一个普遍的误解,即教师将课程目标中的三维目标当成了教学目标和评价教学的依据。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常常无法准确把握三维目标,硬搬硬套,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联系不紧密。即使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它同样需要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维度上参与学习。我们要区别三维目标的不同含义,不能将作为课程目标设计思路的三维目标与教学目标混为一谈。解决的办法依然是从解读课程标准做起,吃透课标,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课标,并将之分解到所教的每一节课、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中。
3. 模块选择过程中缺乏自主性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创新之一,就是将课程结构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内容。设置选修模块,突出高中阶段学习的选择性和多样化,改变了过去“一刀切”的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以高考为中心,“考什么,选什么”,一些与高考无关的模块无人问津。二是按照学校和教师现有条件选择统一课程模块,而不考虑物理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价值。学生在整个选课过程中,缺乏主体性,违背了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高中阶段实施选修课内容,打破了固定的班级授课制,实施走班制,这就需要学校具有一定水平的师资水平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4. 课改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不够
尽管教师们参加了不同层次的培训,但是,课改的新理念难以被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真正贯彻落实。调查发现,65.45%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平均时间在30分钟以上,33.24%的教师反映每节课通常教授是在30分钟以上。由于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必然使“三维”目标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探究和动手的机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5. 物理实验室等课程资源的利用不被重视
《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学生培养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有着直接且高效的联系,那么物理实验室条件直接决定着这一目标的落实情况。省级达标校实验室建设情况尚好,但由于高一年段一般有十几个班极,平时教学进度又基本统一,进而影响同时上某节课时,没有那么多实验室,直接导致结果的不理想,仅仅是理论上的完善。
从目前看,不少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相对还有些滞后,在新的方式尚未探索成形且得以巩固、效果也难以称好时,不少教师便又回归到传统的教法上来施教于课堂。为了更好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至少应抓好以下几点:
1.切实落实好教师备课制度,让科学理论的备课成为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实用性与有效性,实现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2.在教师中间开展多种教学竞教活动,让广大教师加大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共同进步成长。
3.各个学校应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寻求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方式与资源的进一步整合。
4.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时,要把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学习-实践-体验的真实过程【2】。
5.在今后的课改中,国家教育部课改中心亦应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对基层教师的反映做出及时的反馈,同时对教师进一步培训的同时应该注重其实际性,尽可能减少理论性指导在实际教学中的差别。
【参考文献】
[1]王炜光.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考.宁夏教育科研,2005.
[2]刘婵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评价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陈巨(1988-),男,四川省人,重庆市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