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诗歌教学内容的确定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tma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相对于其他学科,人文性是语文最鲜明的特点,也因此赋予了语文学科更厚重的使命。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和促进学生发展,要想实现这两个目标,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内容,才可能做到教有所依,学有所据。
  诗歌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形式,向来被称为“文学中的文学”。人教版自必修1至必修4,都各有一个诗歌单元,选修中也有中国古代和现代诗的欣赏,可见,诗歌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此,笔者试从明确诗歌教学内容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语文教学如何实现自己的教学任务。
  一、学生本位,尊重情感
  在语文课堂里,学生不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载体,而是有情感、有个性的鲜活生命。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它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人文精神”强调的是一种美的熏陶、情的浸染,它要求尊重人的需要、情感,关怀人生的终极意义,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情感教育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就特别重视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修改版)》明确提出“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在诗歌教学中,老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首先从诵读开始。诗的音乐感很强,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它的旋律和节奏,也很容易感受到它所抒发的情感。因此,诵读不仅是诗歌的主要教学方法,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欣赏诗歌,要“入乎其内”,置身诗境。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把诗中的意象和场景再现出来,在想象的世界中,得到美的感受。这也是诗歌所谓“涵咏”的读解方法。诗歌是有血脉贯通流转的活的整体,不能硬性分解,而要反复涵咏感受,才能领悟到作品的真正意蕴。
  涵咏的要求比诵读更进了一步,诵读时老师只要做一些节奏和字句上的指导,而涵咏更突出了欣赏者的想象力和细腻感受的重要性。学生在涵咏能力上的差别其实就是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方面的差别。这是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孟子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这就是告诉我们,不能就表面意思和个别字眼去读诗,应从整体出发,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也就是说,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情感经验,对欣赏诗歌有很大帮助。
  “出乎其外”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作品而与其拉开一定的距离,这样,可以对作品进行更加客观的评价和判断。如果在诗词教学实践中,只强调置身诗境的个人主观感受,而排斥应有的科学分析,是很难实现新课标要求的“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目标的。置身诗境的想象主要运用的是人的形象思维,“出乎其外”的客观分析评价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这两种思维形式是人类思维方式的一体两面,两者往往相互渗透。诗词是典型的语言艺术,创作和欣赏都要借助语言,语言的抽象性决定了诗词离不开逻辑思维。诗词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都存在逻辑,对诗词进行必要的逻辑分析有利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有利于揭示诗词创作的部分规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和兴趣。
  三、开拓延展,激发创新
  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对诗歌鉴赏活动的个体自主性的制约,也是目前高中诗歌教学困窘的一个客观原因,我们不能改变这种形式,但我们可以通过延展艺术尽可能地去摆脱这种困窘。
  课堂教学的延展艺术是根据教学目标,在学生的现实生活言语世界、客观文本言语世界、主体自我言语世界所共同構成的环境背景下,来设置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的一种机智的技巧。合理使用延展艺术可以突破课堂时空的封闭性,营造学生心理上的自由时空,达到“思接千载,神游万仞”的良好效果。“延”就是延伸,就是联想;“展”就是拓展,就是想象。营造出契合诗歌教学的心理新时空,不仅可以容纳与诗歌直接或隐约相连的现实生活世界、文本的言语世界,更与学生的心灵世界相连,令他们领略诗歌的无穷魅力,获得巨大的审美感动。
  进行扩展阅读是课堂延展的重要内容,扩展阅读材料的选取,一般本着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沟通古今中外,开拓学生的思想情怀的目的,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拓展阅读素材的范围,一般也根据教材,从作者、背景、内容、主题、手法等方面寻找相关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比如在学习戴望舒的雨巷时,可以拓展阅读《蒹葭》和《等待戈多》,对希望和理想的等待与迷茫,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同时去体会,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所蕴藏着的关于宇宙人生的普遍情感。
  在组织学生鉴赏诗歌时,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注重对作品的多元解读,不要过于追求统一答案。我们都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永恒主题。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品味诗歌的精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探究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中显示自己的才华,挖掘潜力,体验成功,培养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安徽蚌埠市二中。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和调查临床分离出的葡萄球菌的致病性及药敏情况,为有效控制致病性葡萄球菌提供参考方法,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从医院住院病人的标本中分离出来1 070株葡萄球菌进行详细
如果说中国古典文学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那么古代诗词就是这条河流中一朵最精美的浪花,它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的结晶,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我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在古诗词丰富的文化积淀中汲取营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自主阅读率先垂范。激励学生厚积薄发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是学生最亲近、崇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样。要想让学生热爱学习古诗词,营造古韵
将单试剂的苦味酸法改成双试剂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肌酐,结果显示该方法性能良好,具有准确、简单、重复性好等优点。其批内CV<3.5%,线性范围在0~1769μmol/L内,与酶法、
近读贺麟的《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其中提到玄思的方法即“由全体观部分,由部分观全体之法”:“必由全体以观部分,各部分才可以各安其分、各得其所,不致起争执矛盾必由部分以观全体,才可以见得部分的根本所寄、归宿所在,而不致执著一偏”。  由此颇受启发,用玄思的方法读书,即我想,在阅读教学中,博即整体感知,约即文本细读,我们也要将整体感知与文本细读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义。  一、整体感知与文本
我国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越来越迫切。本文分析了我国建设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背景,从政策条件、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几个方面分
推进社会安全建设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刑罚基础,是要加强社区矫正刑罚功能建设,针对刑罚本质偏离引发的惩罚功能缺失问题,着力于社区矫正刑罚功能的正当性理念重塑和合理性
1982年12月,江苏省江阴市顾山镇北漍村出土清代窖藏印,计17枚,印多出自浙、徽两派名家之手。《江阴文物精华》(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公布该批文物。武宝民《江苏江阴出土清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检测对长期血透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4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分为服钙剂组与不服钙剂组,另选择30例非肾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掀起了国人读诗赏诗的热潮,一首首的经典诗词,让人们徜徉在典雅的诗风词韵中,也让人们浸润在丰厚的国粹文化中。而在学校的课本中,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从未缺席过,在全国各地中高考中,诗词赏析作为一种考题,也从未缺少过。  历代诗词歌赋浩如烟海,考题内容形式多如繁星。怎么在中考复习中带领学生临门一脚,取得实际的效果呢?我在今年的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感觉效果不错,特拿来与同仁共享,也
“十一五”期间.广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快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大力发展水电绿色能源,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十一五”期间,22个县累计发电量479.67亿千瓦时,相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