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诱拐》是史蒂文森第二部著名的冒险小说。它讲述的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戴维.鲍尔弗一段惊心动魄的历险、流亡和成长的故事。通过对作品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作品所塑造的典型人物,从而深刻把握作品主旨:揭露当时社会中不同阶层、民族、家族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形形色色的丑恶嘴脸,社会的黑暗,同时赞美了忠诚、善良等人性美好的一面。
关键词:《诱拐》;人物形象;完整解析;主题
一、引言
《诱拐》是史蒂文森著名的冒险小说。它讲述的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戴维·鲍尔弗一段惊心动魄的历险、流亡和成长的故事。戴维·鲍尔弗父母先后去世,他根据父亲的遗嘱去投奔叔父埃比尼泽·鲍尔弗,并继承家产。古怪狡猾的叔叔串通船长霍西森把他骗到了去往美洲的船上当奴隶。戴维在船上遇到了参加叛乱不幸落难的詹姆斯党人艾伦·布雷克——一个武艺高强,仗义勇敢的苏格兰高地人。两人同心协力打败了贩卖他们的船长和船员但戴维之后不幸落水,他孤身一人漂上荒岛,克服重重艰险终遇艾伦。由于发生了英格兰官员被枪杀的凶案,两人被认定为凶手,在崇山峻岭中开始了新的逃亡之路,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用智慧夺回了属于自己的财产。
二、《诱拐》中的人物形象浅析
人物是一部小说的灵魂所在,所谓“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要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表明人物内心深处的想法,通过人物来描绘他所处的时代,寄寓他理解领悟的生活哲理,而读者也往往会通过人物形象来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史蒂文森在这部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并非“高大全”的完美形象,他们有属于自己的长处、优点,也有性格上的弱点,比如小说的主人公兼叙述者戴维。他们有血有肉,真实可信,人物刻画着色丰富,有些人物甚至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比如说科林·罗伊·坎贝尔,克鲁尼,和最受大家喜欢的艾伦·布雷克。作者将人物置于特殊而典型的环境中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细节描写,使小说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泼而生动。以下是对《诱拐》中人物形象的一些浅析。
1.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具有层次感,层次丰富,浑圆饱满,人物形象的刻画极具深度和完整性
《诱拐》中出现了各色各样的人物,不同的人物,善恶迥异,尽显丑恶和善良的鲜明对比。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展示了每个人物不同的外部特征和内在精神面貌,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了区别于其他人的个性特征,不管正邪,各有其貌。特别是小说的两位主要人物更是体现了这些。
(1)戴维·鲍尔弗形象的完整解析:戴维是小说的主人公和叙述者,他的形象并不是单一型的“扁平式”人物,下面就纵观整部小说,来重点阐述和全面解读这一主要小说形象,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他的形象既蕴含了丰富的正面意义,也有一些瑕疵和弱点。这些都是通过具体情节的发展具体体现的,把握好故事情节,才能透视人物的整体形象。
第一,十七岁的戴维是天真单纯,不谙世事,自尊自爱的。小说的开始,他看问题不够透彻,办事情也不够老练的孩子。在神父坎贝尔把戴维父亲的遗嘱递给戴维后,他开始对忽然出现的“远大前景”感到不安,结结巴巴地咨询了坎贝尔的意见,侧面反应了一个孩子的天真和幻想:幻想可以离开封闭落后的家乡,走到一个忙碌富裕的亲戚家,跟同姓、同血缘的绅士们住在一起,过上不错的生活。
第二,戴维是机智和勇敢的。双桅船遇难后,戴维流落在小岛上,又显示出非凡的机智和勇敢,历尽艰难险阻,不仅要与偶尔怯弱的心理作斗争,还要与各种险恶的自然环境做斗争,特殊环境的不幸遭遇让一个孩子的机智和勇敢都迸发了出来。
第三,小说中的戴维是充满希望的。不管是为了夺回家产,还是为了被通缉而逃命,因好友艾伦的激励,他总是向前奔跑着。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岛屿上,白天被大太阳炙烤着,夜里被苏格兰高地的豪雨狂浇着,可太阳一出来他就眺望着远方,怀着走出去的希望继续前行。在山林里,他弯着身子像野兔那样跑着,吞噬着急骤的脚步踏出的尘土。在河岸边,他闭起眼睛就朝前方激流中的一块石头跳去,再猛地扑向对岸,死死拽住岸边的草木,不让自己掉下去。他可以一口氣跟着艾伦冲过一片开阔地,一口气爬上高山,把所有的恐惧都抛到了九霄云外。这是一条长长的,却充满希望的逃亡之路。
第四,戴维是主张正义公平,是谨慎的。在红狐被杀后,戴维误解了艾伦,认为艾伦是杀害红狐的凶手,并大吼“我们都可能受到诱惑,但是不应该蓄意杀人!”在确认艾伦并非凶手后,戴维主张正义公平,认为真正的凶手,黑衣人,该受到惩罚,这样诚实无辜的人才能真正露脸。冒险途中的戴维在勇敢之余显示出了成人的谨小慎微,怕自己做错了事情而受到谴责。
(2)艾伦·布雷克形象完整性解析。艾伦是这部小说中真正的英雄,有着十足的“硬汉”色彩。处世不拘小节,自在洒脱,但绝不是任意妄为放浪形骸。活得真实自我,诚恳真挚,却绝不是自私自利头脑简单。为抗击外族统治而在外面筹集资金,引来船上贪婪的目光,招致一场船上的血战,他和戴维寡而敌众大获全胜,船却撞上礁石沉掉,他俩分别上岸后又因目睹反抗者暗杀统治者的事件惹来嫌疑被通缉,只得不断逃亡。
第一,艾伦的仗义英勇、善恶分明,责任感强。从第一次在艉楼甲板上和戴维的齐心协力,到小说的末尾,这是艾伦所表现出来的最大特征。两人在结束战斗,成功打败船长后,艾伦的一句:“哪怕给我整个阿平,不,就算是布雷多尔本,我也不愿意失去你。”不仅仅刻画了豪仗的一面,同时也刻画了他的细腻温情,标志着他在整个冒险过程中对戴维保护的开始。
第二,关于杀死红狐的黑衣人,艾伦的看法和戴维截然不同,他认为应该发扬基督教精神,没有身陷困难的人就应该为身陷困难的人着想,他因此而顶罪,随时可以为了心中的责任感牺牲自己,以他人利益为重,小说中与之有鲜明对比的角色就是詹姆斯·斯图亚特,在保护朋友和自我保护之间选择了自我保护。 第三,艾伦不仅多谋善断和果敢机敏,他也是精神上的强者,能屈能伸,具备极强的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勇敢面对眼前的困难和厄运,极具聪明过人的天分。当身陷荒芜之地,找不到任何可以写字东西的时候,艾伦聪颖过人,在树林中找到了斑尾林鸽的羽毛管,从角质弹药筒里倒出弹药活着溪水变成了墨汁,方才能给詹姆斯带了书信,解除了燃眉之急。和戴维的冒险之旅不仅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在和红衣兵的周旋中,体现了他的深通韬略。
2.主要人物形象是动态的,小说从头到尾贯穿着抑或显而易见,抑或不易察觉的变化发展过程
(1)戴维在小说的开始时是一個年轻,无经验,幼稚的男孩,小说第一章“我踏上去肖府的旅途”这个标题暗含着戴维从此踏上了缺少经验、天真幼稚到最后终得家产,收获友谊的成熟成长之路:从最后一次从父亲的房门上拔下钥匙,告别神父坎贝尔,离开家乡投奔叔父,到抵达女王渡口,见到大海,上了双桅船,在经历了被诱拐,威胁,和强盗斗争,被误认为是杀人犯等一系列历险过程中,史蒂文森描述了一个少年争取自己合法权益的艰辛斗争过程。从开始的身份意识的萌发和身份的焦虑,不断寻找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到确认身份和自己应该得到财产,再到艰辛波折的流亡,戴维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动态的,发展变化显而易见。
(2)而艾伦的人物形象变化较之戴维是比较少的,他是小说中辅助戴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他的仗义忠诚,不离不弃感动了戴维,发展了一段让人难忘的友谊,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开始艾伦和戴维原本是互有危险性的一对朋友,一个是辉格党人,一个是复辟派,骄傲自豪地斯图亚特人,在小说结束时,艾伦性格里那种丝毫都不妥协的部分得到了软化,这要联系史蒂文森巧妙设置的历史背景:一七四五年高地人民在苏格兰大族坎贝尔的首领亚哥尔公爵和英主乔治的暴政下早已民不聊生,苏格兰历史上高地人民最后一次大规棋的反抗运动失败了。
三、结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诱拐》中两位人物:戴维.鲍尔弗和艾伦.布雷克。史蒂文森不落窠臼,自出机杼,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惟妙惟肖,跃然纸上。通过具体细节的分析,我们能更加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过程。当然小说中正面人物善得迥然相异——戴维的天真单纯,艾伦的仗义忠诚;反面人物恶得不尽相同——独吞家产的戴维叔叔埃比尼译·鲍尔弗的奸诈,与埃比尼译·鲍尔弗共谋的船长霍西森的贪婪,通过善恶的对比,书中人物的形象在读者面前变得鲜明,特征变得业加突出,相互衬托,形成反差,从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英>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诱拐[M].张建平.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严有松.浅谈小说人物形象分析[J].教学研究,2011(2):1.
[3]郑东方.《金银岛》中约翰.西尔弗的角色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
[4]王磊,从五次倒戈看《金银岛》中约翰.西尔弗的两面性[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作者简介:
张洋洋(1988.11—);性别:女,籍贯:河南郑州,学历:研究生,毕业于郑州大学;现有职称: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诱拐》;人物形象;完整解析;主题
一、引言
《诱拐》是史蒂文森著名的冒险小说。它讲述的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戴维·鲍尔弗一段惊心动魄的历险、流亡和成长的故事。戴维·鲍尔弗父母先后去世,他根据父亲的遗嘱去投奔叔父埃比尼泽·鲍尔弗,并继承家产。古怪狡猾的叔叔串通船长霍西森把他骗到了去往美洲的船上当奴隶。戴维在船上遇到了参加叛乱不幸落难的詹姆斯党人艾伦·布雷克——一个武艺高强,仗义勇敢的苏格兰高地人。两人同心协力打败了贩卖他们的船长和船员但戴维之后不幸落水,他孤身一人漂上荒岛,克服重重艰险终遇艾伦。由于发生了英格兰官员被枪杀的凶案,两人被认定为凶手,在崇山峻岭中开始了新的逃亡之路,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用智慧夺回了属于自己的财产。
二、《诱拐》中的人物形象浅析
人物是一部小说的灵魂所在,所谓“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要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表明人物内心深处的想法,通过人物来描绘他所处的时代,寄寓他理解领悟的生活哲理,而读者也往往会通过人物形象来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史蒂文森在这部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并非“高大全”的完美形象,他们有属于自己的长处、优点,也有性格上的弱点,比如小说的主人公兼叙述者戴维。他们有血有肉,真实可信,人物刻画着色丰富,有些人物甚至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比如说科林·罗伊·坎贝尔,克鲁尼,和最受大家喜欢的艾伦·布雷克。作者将人物置于特殊而典型的环境中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细节描写,使小说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泼而生动。以下是对《诱拐》中人物形象的一些浅析。
1.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具有层次感,层次丰富,浑圆饱满,人物形象的刻画极具深度和完整性
《诱拐》中出现了各色各样的人物,不同的人物,善恶迥异,尽显丑恶和善良的鲜明对比。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展示了每个人物不同的外部特征和内在精神面貌,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了区别于其他人的个性特征,不管正邪,各有其貌。特别是小说的两位主要人物更是体现了这些。
(1)戴维·鲍尔弗形象的完整解析:戴维是小说的主人公和叙述者,他的形象并不是单一型的“扁平式”人物,下面就纵观整部小说,来重点阐述和全面解读这一主要小说形象,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他的形象既蕴含了丰富的正面意义,也有一些瑕疵和弱点。这些都是通过具体情节的发展具体体现的,把握好故事情节,才能透视人物的整体形象。
第一,十七岁的戴维是天真单纯,不谙世事,自尊自爱的。小说的开始,他看问题不够透彻,办事情也不够老练的孩子。在神父坎贝尔把戴维父亲的遗嘱递给戴维后,他开始对忽然出现的“远大前景”感到不安,结结巴巴地咨询了坎贝尔的意见,侧面反应了一个孩子的天真和幻想:幻想可以离开封闭落后的家乡,走到一个忙碌富裕的亲戚家,跟同姓、同血缘的绅士们住在一起,过上不错的生活。
第二,戴维是机智和勇敢的。双桅船遇难后,戴维流落在小岛上,又显示出非凡的机智和勇敢,历尽艰难险阻,不仅要与偶尔怯弱的心理作斗争,还要与各种险恶的自然环境做斗争,特殊环境的不幸遭遇让一个孩子的机智和勇敢都迸发了出来。
第三,小说中的戴维是充满希望的。不管是为了夺回家产,还是为了被通缉而逃命,因好友艾伦的激励,他总是向前奔跑着。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岛屿上,白天被大太阳炙烤着,夜里被苏格兰高地的豪雨狂浇着,可太阳一出来他就眺望着远方,怀着走出去的希望继续前行。在山林里,他弯着身子像野兔那样跑着,吞噬着急骤的脚步踏出的尘土。在河岸边,他闭起眼睛就朝前方激流中的一块石头跳去,再猛地扑向对岸,死死拽住岸边的草木,不让自己掉下去。他可以一口氣跟着艾伦冲过一片开阔地,一口气爬上高山,把所有的恐惧都抛到了九霄云外。这是一条长长的,却充满希望的逃亡之路。
第四,戴维是主张正义公平,是谨慎的。在红狐被杀后,戴维误解了艾伦,认为艾伦是杀害红狐的凶手,并大吼“我们都可能受到诱惑,但是不应该蓄意杀人!”在确认艾伦并非凶手后,戴维主张正义公平,认为真正的凶手,黑衣人,该受到惩罚,这样诚实无辜的人才能真正露脸。冒险途中的戴维在勇敢之余显示出了成人的谨小慎微,怕自己做错了事情而受到谴责。
(2)艾伦·布雷克形象完整性解析。艾伦是这部小说中真正的英雄,有着十足的“硬汉”色彩。处世不拘小节,自在洒脱,但绝不是任意妄为放浪形骸。活得真实自我,诚恳真挚,却绝不是自私自利头脑简单。为抗击外族统治而在外面筹集资金,引来船上贪婪的目光,招致一场船上的血战,他和戴维寡而敌众大获全胜,船却撞上礁石沉掉,他俩分别上岸后又因目睹反抗者暗杀统治者的事件惹来嫌疑被通缉,只得不断逃亡。
第一,艾伦的仗义英勇、善恶分明,责任感强。从第一次在艉楼甲板上和戴维的齐心协力,到小说的末尾,这是艾伦所表现出来的最大特征。两人在结束战斗,成功打败船长后,艾伦的一句:“哪怕给我整个阿平,不,就算是布雷多尔本,我也不愿意失去你。”不仅仅刻画了豪仗的一面,同时也刻画了他的细腻温情,标志着他在整个冒险过程中对戴维保护的开始。
第二,关于杀死红狐的黑衣人,艾伦的看法和戴维截然不同,他认为应该发扬基督教精神,没有身陷困难的人就应该为身陷困难的人着想,他因此而顶罪,随时可以为了心中的责任感牺牲自己,以他人利益为重,小说中与之有鲜明对比的角色就是詹姆斯·斯图亚特,在保护朋友和自我保护之间选择了自我保护。 第三,艾伦不仅多谋善断和果敢机敏,他也是精神上的强者,能屈能伸,具备极强的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勇敢面对眼前的困难和厄运,极具聪明过人的天分。当身陷荒芜之地,找不到任何可以写字东西的时候,艾伦聪颖过人,在树林中找到了斑尾林鸽的羽毛管,从角质弹药筒里倒出弹药活着溪水变成了墨汁,方才能给詹姆斯带了书信,解除了燃眉之急。和戴维的冒险之旅不仅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在和红衣兵的周旋中,体现了他的深通韬略。
2.主要人物形象是动态的,小说从头到尾贯穿着抑或显而易见,抑或不易察觉的变化发展过程
(1)戴维在小说的开始时是一個年轻,无经验,幼稚的男孩,小说第一章“我踏上去肖府的旅途”这个标题暗含着戴维从此踏上了缺少经验、天真幼稚到最后终得家产,收获友谊的成熟成长之路:从最后一次从父亲的房门上拔下钥匙,告别神父坎贝尔,离开家乡投奔叔父,到抵达女王渡口,见到大海,上了双桅船,在经历了被诱拐,威胁,和强盗斗争,被误认为是杀人犯等一系列历险过程中,史蒂文森描述了一个少年争取自己合法权益的艰辛斗争过程。从开始的身份意识的萌发和身份的焦虑,不断寻找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到确认身份和自己应该得到财产,再到艰辛波折的流亡,戴维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动态的,发展变化显而易见。
(2)而艾伦的人物形象变化较之戴维是比较少的,他是小说中辅助戴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他的仗义忠诚,不离不弃感动了戴维,发展了一段让人难忘的友谊,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开始艾伦和戴维原本是互有危险性的一对朋友,一个是辉格党人,一个是复辟派,骄傲自豪地斯图亚特人,在小说结束时,艾伦性格里那种丝毫都不妥协的部分得到了软化,这要联系史蒂文森巧妙设置的历史背景:一七四五年高地人民在苏格兰大族坎贝尔的首领亚哥尔公爵和英主乔治的暴政下早已民不聊生,苏格兰历史上高地人民最后一次大规棋的反抗运动失败了。
三、结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诱拐》中两位人物:戴维.鲍尔弗和艾伦.布雷克。史蒂文森不落窠臼,自出机杼,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惟妙惟肖,跃然纸上。通过具体细节的分析,我们能更加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过程。当然小说中正面人物善得迥然相异——戴维的天真单纯,艾伦的仗义忠诚;反面人物恶得不尽相同——独吞家产的戴维叔叔埃比尼译·鲍尔弗的奸诈,与埃比尼译·鲍尔弗共谋的船长霍西森的贪婪,通过善恶的对比,书中人物的形象在读者面前变得鲜明,特征变得业加突出,相互衬托,形成反差,从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英>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诱拐[M].张建平.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严有松.浅谈小说人物形象分析[J].教学研究,2011(2):1.
[3]郑东方.《金银岛》中约翰.西尔弗的角色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
[4]王磊,从五次倒戈看《金银岛》中约翰.西尔弗的两面性[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作者简介:
张洋洋(1988.11—);性别:女,籍贯:河南郑州,学历:研究生,毕业于郑州大学;现有职称: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