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来源 :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HO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公共图书馆与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系着手,公共图书馆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些新举措。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新理念,即:要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支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的原则,兼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公共图书馆作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重要的社会文化教育职能,其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独特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包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任务中,公共图书馆在该体系中承担中坚力量的重要角色。
  一、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系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公共图书馆是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收集、整理、提供、反映各个地方历史和现状的信息资料任务,在图书馆系统中是重要一翼。公共文化服务是社会文化服务之一,即国家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提供的公益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构成了现代社会文化服务的完整体系。诚然,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的宝库、知识的殿堂,为读者进入其中获取信息、知识敞开了大门,是保障公民获取文化权利的基础性公共设施。任何一个公民,都有权利接触他所需要的信息,以提供全民知识信息服务为核心内容的公共图书馆事业,正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
  图书馆人必须从公众的视角深入考量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和角色,自觉地将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是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公众的文化权利,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生活质量,促进各阶层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图书馆的职责和工作目标,以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承担起时代赋予图书馆的历史使命。
  1、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定位;
  公益性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也是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公共图书馆是公共部门,运行依赖于政府公共财政,其资源属于社会公共财产,其管理模式受政府政策调整,其目标是为增进人类全面发展服务,其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其使用具有非竞争性,其受益具有非排他性,我国公共图书馆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当然图书馆的一切文献和设施属国家所有。因此,无偿地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也是理所当然的。
  2、公共图书馆普及科学知识,终身教育定位;
  公共图书馆是搜集、整理、存贮、开发、传递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是经济、文化、教育科研服务的重要场所。同时公共图书馆是重要的文化机构,是构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全民实行终身教育的学校,它的教育职能是任何学校都无法代替的,可为全社会各阶层人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持。从某种角度说,公共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是对全民进行终身教育的大学校。在这个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更为图书馆普及科学知识,为公民进行终身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网络,读者不但可以获得广泛的教育资源,使更多的人群获得了教育机会。
  3、公共图书馆保护文化遗产的定位;
  公共图书馆是作为保存各民族文化财富的机构而存在的,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典籍的任务。这种保存文化遗产的功能,是任何机构都无法替代的。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最古老的职能。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该职能仍是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职能。公共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承载者,保存了大量文化典籍,从古代典籍,到现代文献,无不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对象的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保存手段不断更新,保存目的不断拓展。
  三、公共图书馆应如何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成主要有几个部分:政策法规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现代服务手段的运用、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经费保障。公共图书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培养公共服务理念,提升专业人员素质;
  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说到底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和良好的文化条件。以人为本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理念。培育公共服务理念,是现代公共图书馆践行的高品质服务的需要,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加强对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实施从业资格制度等队伍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要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快捷、方便的文化服务,就必须有一支过硬的专业队伍,所以要注重培养人才。要把优秀人才引进我们的队伍中来,为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要培养引进计算机和网络人才。让他们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作用。
  2、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延伸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科技因素的支持,同时要注重运用现代服务理念,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范围。图书馆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单一的传统图书馆服务方式是其重要原因。要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正在建设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等来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将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生动、快捷的传播方式将为公众开阔视野、获取信息提供极大便利。当然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的成果来延伸、丰富服务内容,在加强文献服务的同时,重点发展公共图书馆多媒体阅览室。通过与共享工程省市分中心联网,使公共图书馆的实际文献数量大增,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求,可以使有限的购书经费最大化地发挥作用。随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不断推进,公共图书馆各方面的功效,将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3、加大政府投入,搞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
  近年来国家虽然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总量在逐年增加,但总体来看,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在为基层群众服务这一块儿存在较大的困难,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偏少、质量不高。许多县级图书馆购书费得不到保障,全国好多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这样,县级图书馆不能增加藏书,乡村图书室更增加不了藏书,农民人均到馆拥有量仅0.192册。另外文化馆、文化站业务经费紧缺,业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因此,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应加大对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对农村相对落后的文化设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造,逐步建成以县城为中心,积极面向乡村和社区群众的流动图书借阅服务;各级政府应根据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各级财政对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制造真正从财政上保障文化建设。只有将文化服务体系同步建设,才能提升全体公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才能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人心,实惠社会和谐。
  4、建立完善的图书馆服务网络,扩大服务范围;
  公共图书馆担负消除城乡文化差别的责任与义务。各地公共图书馆应构建以市、县级图书馆为中心,以苏木(镇)图书馆分馆为纽带,以村(社区)图书室和图书流动车为基础,覆盖全市城乡一体、功能完善、资源共享,管理规范的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完善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包括有形、无形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一是建立有形图书馆服务网络——文献资源流通服务体系。实行总、分馆制,以市、旗(县)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以社区、苏木(镇)、村图书室为分馆,将图书馆服务延伸至境内各个周边地区,实行有形图书馆在组织管理体制上的集中管理,在技术上,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也实现统一。二是建立无形的图书馆服务网络——数字化信息服务体系。数字化信息服务体系又叫数字图书馆应用服务系统,以搜集、存储、开发和利用数字资源为主,能提供快捷、多途径的检索,还可通过网络远距离传输、复制、下载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文献类型丰富,包含了文本、图片声像等多种媒体形式。数字化信息极大地改善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速度,因此,数字图书馆成为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总之,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基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而公共图书馆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也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建立在整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链条上,将承担更加重要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张春燕. 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位置.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4)
  [2]袁俊喜. 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图书馆,2011(3)
  [3]杨峥. 公共图书馆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构建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新世纪图书馆,2007.(4)
  [4]肖焕忠. 我国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的发殿态势与路径选择.图书馆,2011(3)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词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李元洛先生所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  但由于古典诗词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一些老师
期刊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产生语言内化,做到了学以致用,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景教学;学习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综合学生生活实际,创造交际活动情景。”据此,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很多情景教学方法,以助教学。   著
期刊
一、欣赏作品的分类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裴尔的《椅中圣母》、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还有徐悲鸿的《八骏图》、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罗中立的《父亲》等现代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图的欣赏,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
期刊
【摘要】 高中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以能力立意、加强能力测试是重要的手段,反思性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是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一、要注重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学习  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是很难形成的。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
期刊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吁阅读教学改革。为了促进阅读教学改革,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进行了一番认真的研究与积极的探索,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于阅读教学中。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调动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呢?本文在此就这些问题作一番详实的探讨,以期对读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社交用语得体性的重要性。衡量社交用语得体性标准的因素:交际中应遵循的原则:交际的对象;交际的目的;交际的场合以及社交中的谴词用语。以及在今天的生活中提高社交用语得体性的途径。  【关键词】社交用语;重要性;得体性;途径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是具有社会性的,每一个人,都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本质而言,人是一种需要群居环境的动物。而要形成各种有利于生存、发展的合作关系,就断然脱离不
期刊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也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期刊
长期以来,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只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执行教师的指令,接着又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仅仅把学生当做教育的对象和客体。这样,也就使一部分学生养成了一切听从指令,只会被动地接受、执行,不思主动、进取的依赖性,造成个人缺乏主体性,发挥不出创造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要求改变这种状况。那么,如何使学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在体育课中能自主地、能动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对不同文才的需求和学生对个性发展的需要,分班教学已成为教育的基本需求。本文就分班的可行性,从教育理念、社会信息化发展、教育投入和教育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证。通过现阶段的分班教学设想和应试教育下的分班教学比较,较完善的证实了分班教学的可行性。  【关键词】分班教学;个性发展;教育投入;教育评价  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之父孔老先生2000多年前提出的正确观点,可前些年在应试教育的
期刊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而一年级又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开始。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期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一、培养认真听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