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与建筑的人文发展关系越来越重视,相应的“文脉主义”“地域主义”等理论在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领域应用亦更加广泛。通过解读城市文脉内涵、要素、特性等基础问题,了解城市文脉的本质特征,并结合济南商埠区修建性更新改造城市设计,对城市布局、空间形态、周边业态等方面进行研究,从文脉保持和传承的角度出发,研究城市、建筑和景观三个层面的空间关系,强调文脉传承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为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关系建立良好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文脉主义;济南商埠区;传承与延续;城市设计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所产生的城市社会问题也日趋明显,而地域性的缺失在建设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由于我国城市特色的建设大多数只停留在记录的层面上,缺乏清晰的概念和方法论,反映在作品中往往显示出拼凑的痕迹,造成城市整体形象不完整,城市特色不系统、不突出、不完善[1]。本文通过对城市文脉内涵的研究,结合济南商埠区修建性更新改造的课程设计,对如何正确把握历史特色城区文化保护,如何在适应城市发展与需求和历史文脉传承与延续之间达到平衡提出相应方法,同时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材料进行创作,以期实现城市文脉的传承。
一、城市文脉内涵概述
(一)文脉的含义
文脉(context)是以文化为背景,在特定的时空关系中发展起来的内部联系,包括整体与局部,整体内各个要素之间所发生的联系,涉及内容较为广泛。而在城市设计中,文脉是指介于各种元素之间对话的内在联系,亦指局部与整体之间对话的内在联系[2]。将内在联系所包含的各要素具体化,文脉主要包含城市的文化背景、整个城市、城市内部的建筑以及城市当中的使用人群等,并在这些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引发了不同的城市意象。
(二)城市文脉的特性
城市文脉在城市内部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产生,并在潜移默化中指引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因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等要素的不同,形成了城市文脉的独特性。城市文脉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显性形态,一个是隐形形态。其中显性因素是指能够为人所感知的外在城市特征,直观上表现为城市实体及城市空间;城市文脉的隐性因素,它包括政治、经济、宗教、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3]。
(三)城市文脉延续的层次性
生命有机体内部的组织会不断更新交替以优化自身结构体,从而适应当前环境的需要;城市同生命有机体一样,也会进行有机更新。城市文脉的延续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原有城市空间形态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分析和研究,保留那些具有历史价值和引发城市发展文脉符号,包括建筑物、街道和古树等历史印记;另一方面则是对原有空间形态提取升华,利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材料创造出具有历史记忆的场所。城市文脉可以表现在由一种文化因素或一个主题串联起来的一组建筑、一条街区、一座城市甚至更广的区域之中,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城市文脉分成以下三个层次:景观层次、城市层次、建筑层次[4]。
二、济南商埠区发展现状及困境
济南商埠区曾经作为济南的城市中心,代表了近代济南经济发展水平。同其他城市中心的发展方向一样,随着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不断更新交替,整个城市中心也会随之偏移。因此需对商埠区街区进行重新规划和整治,提出适应性解决策略,为老商埠区注入新城市活力。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新的城市形象和标志物涌入济南城区,这些新地段增加了城市的活力,却对旧城区产生了很大冲击。正是由于缺乏老街区的保护意识,老建筑无法得到应有的保护,后建的高层和加建房子使得城市空间更加拥挤,最终导致商埠區原有的城市景象丧失,商业氛围不复存在。仅存的商业店面却对老建筑的立面进行了破坏,店面和门面装饰风格不统一,沿街牌匾的尺度、作法、色彩以及悬挂高度都对街道的总体环境效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三、济南商埠区城市设计策略
济南老商埠区是在侵略战争时自发城市更新的产物,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果。现在正面临现代城市的冲击,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阶段,必须采取相应的设计策略保护好这块具有济南独具特色的历史街区。因此,保护规划应本着尊重历史、着眼未来的发展原则[5]。设计时,不仅还原传统街区风貌,还需结合现代设计技术和方法,打造出独具特色且顺应时代发展的城市街区。吴良镛教授在其《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书中总结道:“‘有机更新’即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集无数相对完整性之和,即能促进北京旧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 [6]。老商埠区正是处于新老交替的过渡阶段,因此借助该理论探究老城区城市设计策略,结合商埠区特有文化背景,从继承传统文脉和创新传统文脉两个方面出发进行设计研究,以期对后续城市设计研究起到参考作用(图1)。
(一)继承传统文脉的方法
首先对商埠区的整体风貌环境进行综合评估,充分考虑街区内部旧建筑自身的价值和保留状况,并分析原有街区内的空间秩序,保证保留和改造建筑之间能够相互协调。通过对现状道路尺度的分析,为保留原有老城区的记忆,部分道路的宽度不变,改变道路的性质,将原来的车行道改造为步行街。在城市空间肌理上,需要对老商埠区传统城市空间的显性形态与隐性形态进行利用,赋予传统建筑新的意境。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综合考虑建筑的现状性质和街区整体功能的发展要求,保护商埠区整体的近代风貌[7]。保护标志性传统建筑不仅要保护建筑本身,还要考虑建筑周边环境情况。部分老式的商店不能满足现在商业的需求,可在保证建筑外部形态与整体街区风貌一致的前提下,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改造,实现老建筑的再利用,实现了人与建筑、新建筑与旧建筑、城市与建筑的对话。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采用保留、吸取、融合的设计手法,从传统化内容与形式中找到文化意向,并且把这些意向转化为文化符号。最后将这些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传统文脉特色的城市空间。
(二)更新与创造传统文脉的手法
在提取传统建筑元素时,并没有直接应用或者拆除,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一方面提取传统坡屋顶的元素,然后将其进行变形应用于商业步行街中,新的坡屋顶的形式作为一种意象,采用对角线作为屋脊向另外两个点倾斜的方式。遵循原有老城区发展的内在规律,结合当前建造技术和工艺,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另外以传统封闭的四合院空间模式为原型,将四合院打开,形成开放式空间模式,改变历史建筑消极场所,营造出开敞聚集的空间。对基地内部的树木则是尽量保留,恢复原有商埠区街道尺度,营造商业步行氛围(图2)。
四、结语
济南商埠区是城市不断更新发展的特殊地段,它见证了济南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承载了一段城市发展史,如同北京的天桥、四川的宽窄巷,装载着济南人的传统技艺和生活的印记。而像济南商埠区这种特殊的历史街区在全国各地有很多,是社会进步发展留给后人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得到当代人的重视和保护。历史街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承载着当地人诸多记忆,因此在对其二次开发利用时,需做好充分的前期调研准备,延续该区域城市文脉,实现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的融合,创造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城市街区。
参考文献:
[1]沈益人.城市特色与城市意象[J].城市问题,2004,(03):8-11.
[2]李钢.对城市文脉挖掘与整合的研究[J].四川建筑,2007,(06).
[3]吴云鹏.论城市文脉的传承[J].现代城市研究,2007,(09).
[4]郭娟.对城市文脉主义的认识[J].科学之友,2011,(16):124-126.
[5]阮仪三,顾晓伟.对于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实践模式的[J].同济大学学,2004,(01).
[6]吴良镛.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7]国芳,李刚.传统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开发与利用[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06).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
关键词:文脉主义;济南商埠区;传承与延续;城市设计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所产生的城市社会问题也日趋明显,而地域性的缺失在建设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由于我国城市特色的建设大多数只停留在记录的层面上,缺乏清晰的概念和方法论,反映在作品中往往显示出拼凑的痕迹,造成城市整体形象不完整,城市特色不系统、不突出、不完善[1]。本文通过对城市文脉内涵的研究,结合济南商埠区修建性更新改造的课程设计,对如何正确把握历史特色城区文化保护,如何在适应城市发展与需求和历史文脉传承与延续之间达到平衡提出相应方法,同时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材料进行创作,以期实现城市文脉的传承。
一、城市文脉内涵概述
(一)文脉的含义
文脉(context)是以文化为背景,在特定的时空关系中发展起来的内部联系,包括整体与局部,整体内各个要素之间所发生的联系,涉及内容较为广泛。而在城市设计中,文脉是指介于各种元素之间对话的内在联系,亦指局部与整体之间对话的内在联系[2]。将内在联系所包含的各要素具体化,文脉主要包含城市的文化背景、整个城市、城市内部的建筑以及城市当中的使用人群等,并在这些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引发了不同的城市意象。
(二)城市文脉的特性
城市文脉在城市内部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产生,并在潜移默化中指引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因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等要素的不同,形成了城市文脉的独特性。城市文脉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显性形态,一个是隐形形态。其中显性因素是指能够为人所感知的外在城市特征,直观上表现为城市实体及城市空间;城市文脉的隐性因素,它包括政治、经济、宗教、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3]。
(三)城市文脉延续的层次性
生命有机体内部的组织会不断更新交替以优化自身结构体,从而适应当前环境的需要;城市同生命有机体一样,也会进行有机更新。城市文脉的延续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原有城市空间形态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分析和研究,保留那些具有历史价值和引发城市发展文脉符号,包括建筑物、街道和古树等历史印记;另一方面则是对原有空间形态提取升华,利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材料创造出具有历史记忆的场所。城市文脉可以表现在由一种文化因素或一个主题串联起来的一组建筑、一条街区、一座城市甚至更广的区域之中,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城市文脉分成以下三个层次:景观层次、城市层次、建筑层次[4]。
二、济南商埠区发展现状及困境
济南商埠区曾经作为济南的城市中心,代表了近代济南经济发展水平。同其他城市中心的发展方向一样,随着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不断更新交替,整个城市中心也会随之偏移。因此需对商埠区街区进行重新规划和整治,提出适应性解决策略,为老商埠区注入新城市活力。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新的城市形象和标志物涌入济南城区,这些新地段增加了城市的活力,却对旧城区产生了很大冲击。正是由于缺乏老街区的保护意识,老建筑无法得到应有的保护,后建的高层和加建房子使得城市空间更加拥挤,最终导致商埠區原有的城市景象丧失,商业氛围不复存在。仅存的商业店面却对老建筑的立面进行了破坏,店面和门面装饰风格不统一,沿街牌匾的尺度、作法、色彩以及悬挂高度都对街道的总体环境效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三、济南商埠区城市设计策略
济南老商埠区是在侵略战争时自发城市更新的产物,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果。现在正面临现代城市的冲击,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阶段,必须采取相应的设计策略保护好这块具有济南独具特色的历史街区。因此,保护规划应本着尊重历史、着眼未来的发展原则[5]。设计时,不仅还原传统街区风貌,还需结合现代设计技术和方法,打造出独具特色且顺应时代发展的城市街区。吴良镛教授在其《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书中总结道:“‘有机更新’即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集无数相对完整性之和,即能促进北京旧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 [6]。老商埠区正是处于新老交替的过渡阶段,因此借助该理论探究老城区城市设计策略,结合商埠区特有文化背景,从继承传统文脉和创新传统文脉两个方面出发进行设计研究,以期对后续城市设计研究起到参考作用(图1)。
(一)继承传统文脉的方法
首先对商埠区的整体风貌环境进行综合评估,充分考虑街区内部旧建筑自身的价值和保留状况,并分析原有街区内的空间秩序,保证保留和改造建筑之间能够相互协调。通过对现状道路尺度的分析,为保留原有老城区的记忆,部分道路的宽度不变,改变道路的性质,将原来的车行道改造为步行街。在城市空间肌理上,需要对老商埠区传统城市空间的显性形态与隐性形态进行利用,赋予传统建筑新的意境。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综合考虑建筑的现状性质和街区整体功能的发展要求,保护商埠区整体的近代风貌[7]。保护标志性传统建筑不仅要保护建筑本身,还要考虑建筑周边环境情况。部分老式的商店不能满足现在商业的需求,可在保证建筑外部形态与整体街区风貌一致的前提下,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改造,实现老建筑的再利用,实现了人与建筑、新建筑与旧建筑、城市与建筑的对话。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采用保留、吸取、融合的设计手法,从传统化内容与形式中找到文化意向,并且把这些意向转化为文化符号。最后将这些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传统文脉特色的城市空间。
(二)更新与创造传统文脉的手法
在提取传统建筑元素时,并没有直接应用或者拆除,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一方面提取传统坡屋顶的元素,然后将其进行变形应用于商业步行街中,新的坡屋顶的形式作为一种意象,采用对角线作为屋脊向另外两个点倾斜的方式。遵循原有老城区发展的内在规律,结合当前建造技术和工艺,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另外以传统封闭的四合院空间模式为原型,将四合院打开,形成开放式空间模式,改变历史建筑消极场所,营造出开敞聚集的空间。对基地内部的树木则是尽量保留,恢复原有商埠区街道尺度,营造商业步行氛围(图2)。
四、结语
济南商埠区是城市不断更新发展的特殊地段,它见证了济南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承载了一段城市发展史,如同北京的天桥、四川的宽窄巷,装载着济南人的传统技艺和生活的印记。而像济南商埠区这种特殊的历史街区在全国各地有很多,是社会进步发展留给后人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得到当代人的重视和保护。历史街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承载着当地人诸多记忆,因此在对其二次开发利用时,需做好充分的前期调研准备,延续该区域城市文脉,实现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的融合,创造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城市街区。
参考文献:
[1]沈益人.城市特色与城市意象[J].城市问题,2004,(03):8-11.
[2]李钢.对城市文脉挖掘与整合的研究[J].四川建筑,2007,(06).
[3]吴云鹏.论城市文脉的传承[J].现代城市研究,2007,(09).
[4]郭娟.对城市文脉主义的认识[J].科学之友,2011,(16):124-126.
[5]阮仪三,顾晓伟.对于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实践模式的[J].同济大学学,2004,(01).
[6]吴良镛.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7]国芳,李刚.传统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开发与利用[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06).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