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正规的所有权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2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者并非有权,有权者并非所有,已拥有的所有权并非正规,等等这些仍然是一系列问题。然而,有谁能够想到,“正规的所有权”竟然最终与资本挂上了钩,而且竟然是资本的大秘密。
  有人揭开了上述秘密,他就是总部设在秘鲁利马市的自由与民主学会的主席,被《时代》杂志1999年5月《新千年的领导人》特刊评选为20 世纪拉美地区五位主要改革家之一的赫尔南多·德·索托。他还被《财富》杂志第60期年度专刊誉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号召力的50位世界领导人和思想家之一。
  这位经验主义的思想家首先是社会改革家。在担任秘鲁前总统阿尔贝托·藤森的首席顾问时期,他负责制定了400项法案和法令,使得大多数秘鲁人能够参与国家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在担任关贸总协定铜输出国组织执委主席、瑞士银行组织顾问团负责人以及秘鲁中央储备银行总裁期间,他一直在为亚洲、拉美和中东的贫困国家制定和推行资本形成计划。
  所以,他能够提出了一个问题链。这就是:资产是不是资本?如果尚不是,哪些资产能够成为资本?接着就是资产如何能够转化成为资本?其中一直紧紧围绕着“什么是资本的核心秘密”这个中心问题。
  新兴资本家在当代中国的诞生,也带出了与上述问题链非常相似的追问。我们的“董事阶层”为了这类问题处心积虑已久。但是,这样一类经济的问题实际上需要一种哲学与文化的方法论去思考和解答。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思想旗帜就是“语言是存在之家”。如果资本是一种经济领域的形式存在,那么,它的家在哪里?它的表述是什么?这种表述又有怎样的语法?这样构成的语言能够成为它的家吗?一位经济学家在不知不觉中成功地运用了海氏哲学,于是,《资本的秘密》这本书出炉时便带上了一个双面具。
  我们一直受着前苏联经济学模式的影响,其中含有很深的意识形态倾向。于是,面前总是闪现着这样的一个公式: “资产=资本”,它的演算式则是“资本家=资产阶级”。其实这是两个有待证伪的命题。可是,中国不少经济学家们却仍在洋洋得意地继续使用着这样的伪劣产品,而且将它的产出兜售给可爱的新兴资本家。
  于是,新兴资本家们望而却步。因为在红色中国, “资本家=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它会提醒一批“无产者”。好在这种提醒的同时,资产的法律保障问题也得到了提醒。今天,德·索托提供了一种解决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可能继续发生社会矛盾的方案。这个方案十分简明: “为什么西方人通过所有权文件来表述资产,就能够从资产中发现并提出资本。”实际上,在这个方案中深藏着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意识,这就是: “阻碍全球五分之四的人口从资本主义中获利的主要绊脚石在于他们无法创造资本。”
  这个全球五分之四的人口就是指第三世界国家和前共产主义国家。所以,我们的新兴资本家们应当乐于接受德·索托的基本观点。尤其,拥有资产但尚未获利的新生中產阶级心底没有不想“创造资本”的,尽管长期的意识形态教育使得他们习惯于另一个公式: “资本=剩余价值=剥削=无良。”
  爱财之心人皆有之。财,资产也。但是还没有人喊出“爱资本”的口号,这是因为人们对资本的认识仍然存有上述的局限。尤其在中国,剥削的资本是一种什么样的资本?有没有不产生剥削的资本?怎样的资本是僵化的、变异的或异化的资本?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否需要一个新《资本论》来揭示或解释?
  我倒是认为,如果有人从文化的角度,或者从法律的角度重新研究资本,从多维度研究“资本转化的方式以及掌握资本的方式”,尤其是“穷人们”如何实现对资本的转化和掌握,那么,马克思时代对资本定义来自资本家阶级的特点,也许将会被一种全民意识所充实,诸如股票或股权资本、银行借贷资本、抵押资本等等首先需要“文件化”表述的那一部分资产,将会成为一种虽然产生“附加值”,但非“剩余价值”的也叫做“资本”的东西。那么,中国资本的非文件化缺憾将会得到弥补, “所有权”的法律文书化将会促使民众资产从一种概念转变为一种实体,从而进一步使得民众真正可能拥有资本。
  于是,我们将进一步明白:我们并非真正购买到了房屋的财产所有权,而是用“购买”的方式向一个不明资本支付了70年的租金。这样一类令所有购房者、缴纳社会保险者、通过缴税方式将私人资产转为公共资本的一般纳税人等寝食不安的等等问题,一个直接的原因正是“正规所有权制度”及其对个人资产表述的严重缺乏!
  如果能够入手上述研究的话,中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将能够直接享受“资本主义”利益方式所带来的经验和成果。正如德·索托所说,我们将拥有了理论和法律的前提,有可能不再将资本家描绘成全球化贫穷问题的根源,而是将他们描述为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就是说,诸位董事们将成为法律意义上“全球化贫穷”的拯救者。这是中国新兴资本家阶层非常愿意听到的语调。然而,至今为止,传媒没有这么说,理论界没有这么说,只有德·索托给予了暗示,我斗胆做出了上述的“披露”和“猜想”。
  因此,有一个比喻变得生动起来,这就是:资本与资产的关系如同牛与牛棚的关系。那么,任何一个董事会都应当成为一个能够将“牛”牵出“牛棚”的机构。
  《资本的秘密》值得您一读。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创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青睐,成为当代许多大学生就业的第一选择,因此创业教育成为高等院校大学生培养的工作重心之一,越来越受到学生、企业和政府的重视。创业课程体系对大学生创业培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本文针对我国大学创业课程体系存在缺陷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需求的现状,探讨如何构建指导性和实用性强的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  目前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和热点。进
期刊
摘要:我国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较多的研究,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会展人才培养方式为研究案例,通过对目前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找出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校企合作的具体解决措施。  一、校企合作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   我国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时间不长,但也有不少相关研究。近两年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
期刊
摘要: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除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关注学生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识和价值取向。如何从人文教育观出发,体现鲜明的人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美术活动变得更富人文之美是本文要探讨的课题。  我国建国以来中小学的美术学科,多年来都是把它看作是技能类的学科。美术教育主要目的是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期刊
近年来,面对教育国际化,各个国家都把教育的地位摆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同时顺应这一背景,大规模的跨国留学也开始走入我们的视野。在我国这一现象愈来愈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去年各大报纸争相报道如今低龄留学已经开始向幼儿园进军,在我国沿海城市,尤其是广州,很多父母都选择或者正在准备带着孩子去国外上幼儿园。据了解,让孩子在幼儿园就留学海外的基本都是选择去新加坡,而且很多都是源于新加坡的“母子陪读”政策的诱惑。
期刊
6月14日,一个市场揣测已久的谜底终于揭开:银河证券被重组,而不是破产。  14日晚间10点刚过,银河证券在其公司网站上发布消息称:“日前,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证实,经国务院批准,汇金公司拟出资对银河证券进行重组,以便将银河证券建设成为资本充足、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此举将对提高银河证券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从银河证券发布消息的时间看,银河证券对这个消息显然早就迫不及待。
期刊
諸如IBM、HP这样的国际著名企业,与一个初生婴儿有什么异同?一个是具有先进管理规范与企业文化精神而百年不倒的庞然大物,另一个却是蒙昧初开的软弱新生儿。  将这两者放在一起相比较,或许并不显得十分恰切。但我们的公司管理者们却面临着这两者的一个共同问题,那就是:如果缺乏交流,你会像对待一个初生婴儿一样对你的公司手足无措。  换个角度说,公司越大,管理越规范,就越是像一个初生婴儿。因为它同样具有精密的
期刊
6月17日,深发展召开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关于《提名单伟建为公司董事候选人的议案》。至此,单伟建在深发展的并购战中梅开二度。  在新桥投资(Newbridge Capital)收购深发展的过程中,单伟建是个传奇人物。在新桥官方网站上,单是驻香港执行合伙人,也是新桥投资董事总经理,但他却不愿被人称做“单总”。  单伟建毕业于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后赴美留学,获旧金山大学MBA、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硕士与博
期刊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穿衣的历史已有7万年。从最初为了遮盖身体、抵挡风寒,进而追求美丽、时尚,又复归今天的简约、环保,一席衣衫折射了人类生活的万千气象。而制作服装的材料从原始的毛皮,到天然的棉、毛、麻、丝,而后出现人造纤维,直至人们最终选择的天然纤维,也在不断地演变着。科技充分实现着人们关于衣衫的想象。  人造纤维的出现,改变我们只能源于天然纤维穿衣的习惯。目前人们消耗的化学纤维的比重远远大于天然纤维
期刊
民企在汽车领域并非没有机会,但只能智取,不能猛攻    如今,人们大多都在谈论“民营造车”的非理性,其中一个主要论据就是汽车工业的资本密集特征非民营资本所能驾驭。诚然,汽车工业无论从辐射力,还是渗透力上讲,都是社会经济中的资源占用大户。上一条整车生产线,在内地要数十亿人民币,在国外通常则要数十亿美金甚至更多。这么大的投入力度显然是内地民营企业力所不及的。据此判断,民营造车确有不自量力之嫌。  但在
期刊
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世纪的中国改革,在企业治理改革的路径选择上,也许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并不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中国的企业治理改革更多的是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沿着两权分离的道路在推进,更多地关注于企业的控制权和所有权之间的制衡和失衡,在管理层(厂长经理)和所有者(国家、国资委)之间寻找矛盾冲突和协调一致的平衡点。在企业改革的历程和公司治理的框架中,我们基本上看不见组成企业的基础、与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