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者并非有权,有权者并非所有,已拥有的所有权并非正规,等等这些仍然是一系列问题。然而,有谁能够想到,“正规的所有权”竟然最终与资本挂上了钩,而且竟然是资本的大秘密。
有人揭开了上述秘密,他就是总部设在秘鲁利马市的自由与民主学会的主席,被《时代》杂志1999年5月《新千年的领导人》特刊评选为20 世纪拉美地区五位主要改革家之一的赫尔南多·德·索托。他还被《财富》杂志第60期年度专刊誉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号召力的50位世界领导人和思想家之一。
这位经验主义的思想家首先是社会改革家。在担任秘鲁前总统阿尔贝托·藤森的首席顾问时期,他负责制定了400项法案和法令,使得大多数秘鲁人能够参与国家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在担任关贸总协定铜输出国组织执委主席、瑞士银行组织顾问团负责人以及秘鲁中央储备银行总裁期间,他一直在为亚洲、拉美和中东的贫困国家制定和推行资本形成计划。
所以,他能够提出了一个问题链。这就是:资产是不是资本?如果尚不是,哪些资产能够成为资本?接着就是资产如何能够转化成为资本?其中一直紧紧围绕着“什么是资本的核心秘密”这个中心问题。
新兴资本家在当代中国的诞生,也带出了与上述问题链非常相似的追问。我们的“董事阶层”为了这类问题处心积虑已久。但是,这样一类经济的问题实际上需要一种哲学与文化的方法论去思考和解答。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思想旗帜就是“语言是存在之家”。如果资本是一种经济领域的形式存在,那么,它的家在哪里?它的表述是什么?这种表述又有怎样的语法?这样构成的语言能够成为它的家吗?一位经济学家在不知不觉中成功地运用了海氏哲学,于是,《资本的秘密》这本书出炉时便带上了一个双面具。
我们一直受着前苏联经济学模式的影响,其中含有很深的意识形态倾向。于是,面前总是闪现着这样的一个公式: “资产=资本”,它的演算式则是“资本家=资产阶级”。其实这是两个有待证伪的命题。可是,中国不少经济学家们却仍在洋洋得意地继续使用着这样的伪劣产品,而且将它的产出兜售给可爱的新兴资本家。
于是,新兴资本家们望而却步。因为在红色中国, “资本家=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它会提醒一批“无产者”。好在这种提醒的同时,资产的法律保障问题也得到了提醒。今天,德·索托提供了一种解决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可能继续发生社会矛盾的方案。这个方案十分简明: “为什么西方人通过所有权文件来表述资产,就能够从资产中发现并提出资本。”实际上,在这个方案中深藏着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意识,这就是: “阻碍全球五分之四的人口从资本主义中获利的主要绊脚石在于他们无法创造资本。”
这个全球五分之四的人口就是指第三世界国家和前共产主义国家。所以,我们的新兴资本家们应当乐于接受德·索托的基本观点。尤其,拥有资产但尚未获利的新生中產阶级心底没有不想“创造资本”的,尽管长期的意识形态教育使得他们习惯于另一个公式: “资本=剩余价值=剥削=无良。”
爱财之心人皆有之。财,资产也。但是还没有人喊出“爱资本”的口号,这是因为人们对资本的认识仍然存有上述的局限。尤其在中国,剥削的资本是一种什么样的资本?有没有不产生剥削的资本?怎样的资本是僵化的、变异的或异化的资本?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否需要一个新《资本论》来揭示或解释?
我倒是认为,如果有人从文化的角度,或者从法律的角度重新研究资本,从多维度研究“资本转化的方式以及掌握资本的方式”,尤其是“穷人们”如何实现对资本的转化和掌握,那么,马克思时代对资本定义来自资本家阶级的特点,也许将会被一种全民意识所充实,诸如股票或股权资本、银行借贷资本、抵押资本等等首先需要“文件化”表述的那一部分资产,将会成为一种虽然产生“附加值”,但非“剩余价值”的也叫做“资本”的东西。那么,中国资本的非文件化缺憾将会得到弥补, “所有权”的法律文书化将会促使民众资产从一种概念转变为一种实体,从而进一步使得民众真正可能拥有资本。
于是,我们将进一步明白:我们并非真正购买到了房屋的财产所有权,而是用“购买”的方式向一个不明资本支付了70年的租金。这样一类令所有购房者、缴纳社会保险者、通过缴税方式将私人资产转为公共资本的一般纳税人等寝食不安的等等问题,一个直接的原因正是“正规所有权制度”及其对个人资产表述的严重缺乏!
如果能够入手上述研究的话,中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将能够直接享受“资本主义”利益方式所带来的经验和成果。正如德·索托所说,我们将拥有了理论和法律的前提,有可能不再将资本家描绘成全球化贫穷问题的根源,而是将他们描述为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就是说,诸位董事们将成为法律意义上“全球化贫穷”的拯救者。这是中国新兴资本家阶层非常愿意听到的语调。然而,至今为止,传媒没有这么说,理论界没有这么说,只有德·索托给予了暗示,我斗胆做出了上述的“披露”和“猜想”。
因此,有一个比喻变得生动起来,这就是:资本与资产的关系如同牛与牛棚的关系。那么,任何一个董事会都应当成为一个能够将“牛”牵出“牛棚”的机构。
《资本的秘密》值得您一读。
有人揭开了上述秘密,他就是总部设在秘鲁利马市的自由与民主学会的主席,被《时代》杂志1999年5月《新千年的领导人》特刊评选为20 世纪拉美地区五位主要改革家之一的赫尔南多·德·索托。他还被《财富》杂志第60期年度专刊誉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号召力的50位世界领导人和思想家之一。
这位经验主义的思想家首先是社会改革家。在担任秘鲁前总统阿尔贝托·藤森的首席顾问时期,他负责制定了400项法案和法令,使得大多数秘鲁人能够参与国家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在担任关贸总协定铜输出国组织执委主席、瑞士银行组织顾问团负责人以及秘鲁中央储备银行总裁期间,他一直在为亚洲、拉美和中东的贫困国家制定和推行资本形成计划。
所以,他能够提出了一个问题链。这就是:资产是不是资本?如果尚不是,哪些资产能够成为资本?接着就是资产如何能够转化成为资本?其中一直紧紧围绕着“什么是资本的核心秘密”这个中心问题。
新兴资本家在当代中国的诞生,也带出了与上述问题链非常相似的追问。我们的“董事阶层”为了这类问题处心积虑已久。但是,这样一类经济的问题实际上需要一种哲学与文化的方法论去思考和解答。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思想旗帜就是“语言是存在之家”。如果资本是一种经济领域的形式存在,那么,它的家在哪里?它的表述是什么?这种表述又有怎样的语法?这样构成的语言能够成为它的家吗?一位经济学家在不知不觉中成功地运用了海氏哲学,于是,《资本的秘密》这本书出炉时便带上了一个双面具。
我们一直受着前苏联经济学模式的影响,其中含有很深的意识形态倾向。于是,面前总是闪现着这样的一个公式: “资产=资本”,它的演算式则是“资本家=资产阶级”。其实这是两个有待证伪的命题。可是,中国不少经济学家们却仍在洋洋得意地继续使用着这样的伪劣产品,而且将它的产出兜售给可爱的新兴资本家。
于是,新兴资本家们望而却步。因为在红色中国, “资本家=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它会提醒一批“无产者”。好在这种提醒的同时,资产的法律保障问题也得到了提醒。今天,德·索托提供了一种解决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可能继续发生社会矛盾的方案。这个方案十分简明: “为什么西方人通过所有权文件来表述资产,就能够从资产中发现并提出资本。”实际上,在这个方案中深藏着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意识,这就是: “阻碍全球五分之四的人口从资本主义中获利的主要绊脚石在于他们无法创造资本。”
这个全球五分之四的人口就是指第三世界国家和前共产主义国家。所以,我们的新兴资本家们应当乐于接受德·索托的基本观点。尤其,拥有资产但尚未获利的新生中產阶级心底没有不想“创造资本”的,尽管长期的意识形态教育使得他们习惯于另一个公式: “资本=剩余价值=剥削=无良。”
爱财之心人皆有之。财,资产也。但是还没有人喊出“爱资本”的口号,这是因为人们对资本的认识仍然存有上述的局限。尤其在中国,剥削的资本是一种什么样的资本?有没有不产生剥削的资本?怎样的资本是僵化的、变异的或异化的资本?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否需要一个新《资本论》来揭示或解释?
我倒是认为,如果有人从文化的角度,或者从法律的角度重新研究资本,从多维度研究“资本转化的方式以及掌握资本的方式”,尤其是“穷人们”如何实现对资本的转化和掌握,那么,马克思时代对资本定义来自资本家阶级的特点,也许将会被一种全民意识所充实,诸如股票或股权资本、银行借贷资本、抵押资本等等首先需要“文件化”表述的那一部分资产,将会成为一种虽然产生“附加值”,但非“剩余价值”的也叫做“资本”的东西。那么,中国资本的非文件化缺憾将会得到弥补, “所有权”的法律文书化将会促使民众资产从一种概念转变为一种实体,从而进一步使得民众真正可能拥有资本。
于是,我们将进一步明白:我们并非真正购买到了房屋的财产所有权,而是用“购买”的方式向一个不明资本支付了70年的租金。这样一类令所有购房者、缴纳社会保险者、通过缴税方式将私人资产转为公共资本的一般纳税人等寝食不安的等等问题,一个直接的原因正是“正规所有权制度”及其对个人资产表述的严重缺乏!
如果能够入手上述研究的话,中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将能够直接享受“资本主义”利益方式所带来的经验和成果。正如德·索托所说,我们将拥有了理论和法律的前提,有可能不再将资本家描绘成全球化贫穷问题的根源,而是将他们描述为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就是说,诸位董事们将成为法律意义上“全球化贫穷”的拯救者。这是中国新兴资本家阶层非常愿意听到的语调。然而,至今为止,传媒没有这么说,理论界没有这么说,只有德·索托给予了暗示,我斗胆做出了上述的“披露”和“猜想”。
因此,有一个比喻变得生动起来,这就是:资本与资产的关系如同牛与牛棚的关系。那么,任何一个董事会都应当成为一个能够将“牛”牵出“牛棚”的机构。
《资本的秘密》值得您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