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文物和标本的收藏、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机构,博物馆在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展开了探讨,提供了一系列相应有效的保管措施,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管理;保管工作;规范管理
作为文物和标本的收藏、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机构,博物馆在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藏品具有重要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
人类创造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大部分已经毁灭,保存下来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保存好这些人类文明的见证物,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也是博物馆开展业务活动的基础。只有科学管理、保护藏品,才能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陈列展览提供精美的展品,才能将展品蕴涵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以陈列语言的方式展示给观众,让观众从中受到真、善、美的教育,从而达到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目的。充分发挥其效益,对藏品进行的科学管理,要求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形成专业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是现代博物馆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 博物馆藏品及藏品保管工作
博物馆藏品具有物质实体与信息载体这两方面的特性,是一种可以为博物馆创造社会价值的资源,而藏品保管部门作为博物馆藏品的直接管理者,也就相应地要承担了保护、使用资源并利用其内在价值对人类社会产生实际意义的职责要求,最重要的是,资源的管理者还必须要使资源保持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状态。从这个层面去重新理解博物馆藏品保管手册的规定,就会自觉地形成对“保护管理、提供利用、科学研究”这三个藏品保管部门职能的整体、辨证的认识。
二、 當前藏品保管工作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 博物馆社会角色的转变对藏品保管工作提出新要求
通过对藏品及藏品保管工作的回顾与反思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藏品保管这一事业的实践与认识的不断深入,都是基于时代的发展对博物馆提出的不断变化的职能要求这一原点上的。最初的博物馆也是由于其职能和服务对象及内容的单一性,而对博物馆藏品的直接管理者仅有最基本的“贮藏”要求。紧跟历史与时代的脚步,博物馆由奇珍异物的储藏场所、学者贵族的研究与赏玩场所逐渐衍变成为向大众开放、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为目的的文化机构。
(二) 藏品保管工作在发展与实践中的努力探索
然而,我国疆域辽阔,各区域间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性,这直接导致了各区域博物馆藏品保管事业发展步伐的不一致。但在保管工作实践的努力中,文博行业的从业者和博物馆学的研究者不断总结经验、深入研究,为藏品保管事业起步较晚、发展较为落后的博物馆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三、 做好藏品出入库中的规范管理
博物馆藏品是国家的珍贵财富,保护藏品的安全是保管人员的本分。文物藏品,包括从接收、鉴选、登记、编目、入库、护理、提用、统计和注销等,每项都有严格的指标和规定。作为藏品保管员,首先必须熟练掌握这一套工作程序,严格按照保管工作程序的要求开展工作。
(一) 要提高保管人员的思想认识
笔者认为,首先应制定文物安全制度和防止灾害的措施,消灭可能发生文物损伤的因素。对于藏品在出入库搬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要有充分的估计,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准备充分。工作中,笔者也时常碰到一些现象,如藏品出入库的搬运,原则上是由藏品保管员自己来做,这对于临时性的接待而言是可行的,也是可以做到的,但对举办一个展览而言,藏品的出入库数量较大,保管员又只有一双手,仅靠一两个保管员自己搬抬藏品,既没有工作效率,也是不切实际的。出现这种矛盾时,笔者认为在搬运之前,保管员除了简单扼要地告知搬运者应注意哪些事项之外,强调对藏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包装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用囊匣装运藏品,是经多年实践证实并肯定为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囊匣在扣紧的前提下,内匣可先垫一层海绵,厚度为l公分至1.5公分左右,上面还可适当铺一层棉花或弹力絮。不过匣内放填充物时不能太多,因为塞得越实反而越不好,搬起来轻轻晃两下,里面不动就可以了。
其次,思想上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才行。对重要藏品的出入库搬运,保管员应负起责任,随藏品而行,并随时纠正不利于藏品安全的行为。对那些大件又确实不能作临时性包装的藏品更应作为重点,同时对搬运人员应进行临时性的明确责任和分工说明,做到责任明确,分工仔细,并提示搬运这类藏品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同时,还应针对不同藏品对环境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温湿度和阴晴天气的日子进行藏品的出入库工作,尽量减少因人为管理不善,而使藏品遭到自然损害的事情发生,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 要熟悉文物的性能及安全操作方法
任何文物在取放时,都应遵循轻拿轻放,小心谨慎的原则,这里也涉及一系列的方法和要求。笔者仅以陶瓷器在取放、提用中应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来向大家作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1. 提携文物,一般都要双手捧持。器体大的瓶、罐、尊移放时因形体大,一般都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且有一定的重量,所以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的脖子。应该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底,以免分量过重,使原来拼接起来的两节分离。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我们在取放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和损坏。
2. 瓷器的大盘、大碗体制较重,移动时应双手捧,或是一手的拇指和食指二指扣住边缘,另一手的四指和手掌托底。忌用单手拿盘、碗的一边,以防断裂;移动特大件陶瓷器,可轻轻扶倒,将部分底部靠地旋转,再用一手伸入腹内,一手托底。小件文物可用纸包裹,防止散落。
3. 薄胎的器皿,胎薄、质轻,娇嫩,移动安放时更须小心,要双手捧,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长度高,还须防风吹倒。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管理;保管工作;规范管理
作为文物和标本的收藏、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机构,博物馆在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藏品具有重要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
人类创造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大部分已经毁灭,保存下来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保存好这些人类文明的见证物,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也是博物馆开展业务活动的基础。只有科学管理、保护藏品,才能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陈列展览提供精美的展品,才能将展品蕴涵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以陈列语言的方式展示给观众,让观众从中受到真、善、美的教育,从而达到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目的。充分发挥其效益,对藏品进行的科学管理,要求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形成专业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是现代博物馆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 博物馆藏品及藏品保管工作
博物馆藏品具有物质实体与信息载体这两方面的特性,是一种可以为博物馆创造社会价值的资源,而藏品保管部门作为博物馆藏品的直接管理者,也就相应地要承担了保护、使用资源并利用其内在价值对人类社会产生实际意义的职责要求,最重要的是,资源的管理者还必须要使资源保持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状态。从这个层面去重新理解博物馆藏品保管手册的规定,就会自觉地形成对“保护管理、提供利用、科学研究”这三个藏品保管部门职能的整体、辨证的认识。
二、 當前藏品保管工作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 博物馆社会角色的转变对藏品保管工作提出新要求
通过对藏品及藏品保管工作的回顾与反思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藏品保管这一事业的实践与认识的不断深入,都是基于时代的发展对博物馆提出的不断变化的职能要求这一原点上的。最初的博物馆也是由于其职能和服务对象及内容的单一性,而对博物馆藏品的直接管理者仅有最基本的“贮藏”要求。紧跟历史与时代的脚步,博物馆由奇珍异物的储藏场所、学者贵族的研究与赏玩场所逐渐衍变成为向大众开放、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为目的的文化机构。
(二) 藏品保管工作在发展与实践中的努力探索
然而,我国疆域辽阔,各区域间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性,这直接导致了各区域博物馆藏品保管事业发展步伐的不一致。但在保管工作实践的努力中,文博行业的从业者和博物馆学的研究者不断总结经验、深入研究,为藏品保管事业起步较晚、发展较为落后的博物馆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三、 做好藏品出入库中的规范管理
博物馆藏品是国家的珍贵财富,保护藏品的安全是保管人员的本分。文物藏品,包括从接收、鉴选、登记、编目、入库、护理、提用、统计和注销等,每项都有严格的指标和规定。作为藏品保管员,首先必须熟练掌握这一套工作程序,严格按照保管工作程序的要求开展工作。
(一) 要提高保管人员的思想认识
笔者认为,首先应制定文物安全制度和防止灾害的措施,消灭可能发生文物损伤的因素。对于藏品在出入库搬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要有充分的估计,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准备充分。工作中,笔者也时常碰到一些现象,如藏品出入库的搬运,原则上是由藏品保管员自己来做,这对于临时性的接待而言是可行的,也是可以做到的,但对举办一个展览而言,藏品的出入库数量较大,保管员又只有一双手,仅靠一两个保管员自己搬抬藏品,既没有工作效率,也是不切实际的。出现这种矛盾时,笔者认为在搬运之前,保管员除了简单扼要地告知搬运者应注意哪些事项之外,强调对藏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包装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用囊匣装运藏品,是经多年实践证实并肯定为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囊匣在扣紧的前提下,内匣可先垫一层海绵,厚度为l公分至1.5公分左右,上面还可适当铺一层棉花或弹力絮。不过匣内放填充物时不能太多,因为塞得越实反而越不好,搬起来轻轻晃两下,里面不动就可以了。
其次,思想上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才行。对重要藏品的出入库搬运,保管员应负起责任,随藏品而行,并随时纠正不利于藏品安全的行为。对那些大件又确实不能作临时性包装的藏品更应作为重点,同时对搬运人员应进行临时性的明确责任和分工说明,做到责任明确,分工仔细,并提示搬运这类藏品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同时,还应针对不同藏品对环境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温湿度和阴晴天气的日子进行藏品的出入库工作,尽量减少因人为管理不善,而使藏品遭到自然损害的事情发生,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 要熟悉文物的性能及安全操作方法
任何文物在取放时,都应遵循轻拿轻放,小心谨慎的原则,这里也涉及一系列的方法和要求。笔者仅以陶瓷器在取放、提用中应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来向大家作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1. 提携文物,一般都要双手捧持。器体大的瓶、罐、尊移放时因形体大,一般都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且有一定的重量,所以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的脖子。应该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底,以免分量过重,使原来拼接起来的两节分离。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我们在取放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和损坏。
2. 瓷器的大盘、大碗体制较重,移动时应双手捧,或是一手的拇指和食指二指扣住边缘,另一手的四指和手掌托底。忌用单手拿盘、碗的一边,以防断裂;移动特大件陶瓷器,可轻轻扶倒,将部分底部靠地旋转,再用一手伸入腹内,一手托底。小件文物可用纸包裹,防止散落。
3. 薄胎的器皿,胎薄、质轻,娇嫩,移动安放时更须小心,要双手捧,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长度高,还须防风吹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