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音乐走进语文课堂,学生便能在愉悦中学习,在享受中提高,这是语文教学的极致,也是我们的探索与追求。教学实践告诉我,利用音乐辅助学语文,以乐传情,使学生得到文学美学与音乐美学的双重熏陶,可以平添语文的无穷魅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深化学生对语文的理解、陶冶情操,尤其是它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起到的积极作用,使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
关键词:音乐;语文教学;作用;策略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古典乐曲的博大深邃,通俗歌曲的鲜活真率,民歌的斑斓多姿。音乐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随着多媒体等电教手段的普及,音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日渐频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大有裨益。
一 音乐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一)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还权于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真正属于他们,利用流行音乐创造情境是很好的方式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流行音乐激起学生们的兴趣点,会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在讲《黄河颂》一文时,我首先介绍了文章的时代背景,当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无情地践踏着华北大地,亿万国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该何去何从呢?我留下了这个疑问,播放了《保卫黄河》,一曲罢了,许多学生瞪大了眼睛,更有的握紧了拳头,眼中的激动一目了然。我知道此时的学生已被这首歌曲激发起了研读本文的强烈兴趣,学生对本文的理解也就更透彻了。
(二)音乐能加深学生的深层理解。
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在于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也就是把学生的心和文章的情感融会到一起。大部分同学看文章欣赏的只是波澜起伏、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而忽略了与文章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文章主人公高兴时,学生悲伤的有之。悲痛时却又大笑不止,这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意义。流行音乐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关键地方穿插音乐,就可以刺激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感情,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著名散文,尤其是父亲翻越栅栏为儿子买橘子的画面,至今已定格为一个经典。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使学生与文章所表现的情感达成共鸣,我播放了崔京浩的《父亲》,歌声中,我的眼里饱含着泪水,大部分学生也已是泪流满面,不能自己。我知道每一个学生都会由这首歌而想到自己的父亲,这泪水中包含着感激、自责和奋进。此时对朱自清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的把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在这里,一首歌也就胜过了老师的千言万语。
(三)音乐能让学生更有感悟。
一首好歌其实就是一首好诗,好的歌曲除了旋律优美以外,它言简意赅、文采华美、富含哲理的歌词也是不容错过的精彩,每一首流行音乐的词作者为了表达情感或音律节奏的需要,往往会在歌词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这使歌词寓意深刻、回味悠长。在体现词作者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获得人生的感悟和启迪。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音乐,不仅能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而且会达到课已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一篇文章,课文记述的是“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爬悬崖,“我”虽然成功地登顶了,却无法下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我”逐渐有了信心,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慢慢爬下了悬崖。文章不长,中心也好把握,于是我便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堂课下来,学生们虽然有所感悟,但悟之甚少。为此我做了调查,在第二课时讲述主旨时,我播放了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在“相信自己/你将赢得胜利/创造奇迹”的振奋下,学生们脸上洋溢着坚定、自信。同时我也相信,这一堂课会因这一首歌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
(四)音乐能促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相对而言,学校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但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改变,信息社会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过去。对于学业过重的学生来说,怎么与社会更好地融合呢?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流行音乐,则是很好的方式之一。流行音乐具有很强的兼容性,除具有传统性外,更多的是流行元素。很多时候它就是当代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其传统和叛逆比肩,光荣和罪恶并存。这相对于象牙塔内的莘莘学子而言,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很好的途径。例如在讲授《斑羚飞渡》一文时,我播放了《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借此让学生们了解自然界有舍身相救的老斑羚,我们人类社会有撞人后逃跑的肇事司机。通过流行音乐,对于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学生们也就有所了解。
二 语文课堂中运用音乐时的策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要注意以下几点:
1.和谐为本
选用的乐曲的风格、基调应与授课精神保持一致,以此求得和谐。记得多年前有一次看人出嫁,吹打班子为赶时髦跟形势,吹吹打打的曲子竟然是《小和尚》,热闹倒是热闹,却总觉得滑稽,不伦不类。课堂教学中乐曲选用不当也只会导致这种不好的效果。如选用有歌词的音乐要特别注意歌词内容与授课内容要一致或相关。
2.音量适中
音量大小要适中,音量过大太响,会喧宾夺主;音量过小太弱,则没有了乐曲的效果。其音量大小应以不淹没人声、又能给听众造成一定的听觉和心理冲击为标准。
3.时长恰当
音乐起用时机要恰当,对于过长的曲目最好剪辑,用多少留多少,实在不能剪辑时不要忘记在不用时随手关闭,否则会造成小小的教学事故。记得一次听课,授课教师的背景音乐打开后就一直响到下课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我们问她为何如此。她竟回答:上课一忙,忘了。幸亏声音不大,否则,只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起到破坏课堂教学的反作用了。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音乐的成功运用同样也是一門艺术,笔者相信,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引下,随着教师艺术素养的不断提高,运用音乐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运用音乐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必将不再是阳春白雪和者寡,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也必将会在音乐声中开辟出一个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魏书生语文教学》 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2006
[2]《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关键词:音乐;语文教学;作用;策略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古典乐曲的博大深邃,通俗歌曲的鲜活真率,民歌的斑斓多姿。音乐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随着多媒体等电教手段的普及,音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日渐频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大有裨益。
一 音乐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一)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还权于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真正属于他们,利用流行音乐创造情境是很好的方式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流行音乐激起学生们的兴趣点,会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在讲《黄河颂》一文时,我首先介绍了文章的时代背景,当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无情地践踏着华北大地,亿万国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该何去何从呢?我留下了这个疑问,播放了《保卫黄河》,一曲罢了,许多学生瞪大了眼睛,更有的握紧了拳头,眼中的激动一目了然。我知道此时的学生已被这首歌曲激发起了研读本文的强烈兴趣,学生对本文的理解也就更透彻了。
(二)音乐能加深学生的深层理解。
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在于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也就是把学生的心和文章的情感融会到一起。大部分同学看文章欣赏的只是波澜起伏、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而忽略了与文章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文章主人公高兴时,学生悲伤的有之。悲痛时却又大笑不止,这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意义。流行音乐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关键地方穿插音乐,就可以刺激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感情,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著名散文,尤其是父亲翻越栅栏为儿子买橘子的画面,至今已定格为一个经典。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使学生与文章所表现的情感达成共鸣,我播放了崔京浩的《父亲》,歌声中,我的眼里饱含着泪水,大部分学生也已是泪流满面,不能自己。我知道每一个学生都会由这首歌而想到自己的父亲,这泪水中包含着感激、自责和奋进。此时对朱自清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的把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在这里,一首歌也就胜过了老师的千言万语。
(三)音乐能让学生更有感悟。
一首好歌其实就是一首好诗,好的歌曲除了旋律优美以外,它言简意赅、文采华美、富含哲理的歌词也是不容错过的精彩,每一首流行音乐的词作者为了表达情感或音律节奏的需要,往往会在歌词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这使歌词寓意深刻、回味悠长。在体现词作者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获得人生的感悟和启迪。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音乐,不仅能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而且会达到课已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一篇文章,课文记述的是“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爬悬崖,“我”虽然成功地登顶了,却无法下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我”逐渐有了信心,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慢慢爬下了悬崖。文章不长,中心也好把握,于是我便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堂课下来,学生们虽然有所感悟,但悟之甚少。为此我做了调查,在第二课时讲述主旨时,我播放了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在“相信自己/你将赢得胜利/创造奇迹”的振奋下,学生们脸上洋溢着坚定、自信。同时我也相信,这一堂课会因这一首歌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
(四)音乐能促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相对而言,学校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但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改变,信息社会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过去。对于学业过重的学生来说,怎么与社会更好地融合呢?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流行音乐,则是很好的方式之一。流行音乐具有很强的兼容性,除具有传统性外,更多的是流行元素。很多时候它就是当代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其传统和叛逆比肩,光荣和罪恶并存。这相对于象牙塔内的莘莘学子而言,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很好的途径。例如在讲授《斑羚飞渡》一文时,我播放了《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借此让学生们了解自然界有舍身相救的老斑羚,我们人类社会有撞人后逃跑的肇事司机。通过流行音乐,对于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学生们也就有所了解。
二 语文课堂中运用音乐时的策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要注意以下几点:
1.和谐为本
选用的乐曲的风格、基调应与授课精神保持一致,以此求得和谐。记得多年前有一次看人出嫁,吹打班子为赶时髦跟形势,吹吹打打的曲子竟然是《小和尚》,热闹倒是热闹,却总觉得滑稽,不伦不类。课堂教学中乐曲选用不当也只会导致这种不好的效果。如选用有歌词的音乐要特别注意歌词内容与授课内容要一致或相关。
2.音量适中
音量大小要适中,音量过大太响,会喧宾夺主;音量过小太弱,则没有了乐曲的效果。其音量大小应以不淹没人声、又能给听众造成一定的听觉和心理冲击为标准。
3.时长恰当
音乐起用时机要恰当,对于过长的曲目最好剪辑,用多少留多少,实在不能剪辑时不要忘记在不用时随手关闭,否则会造成小小的教学事故。记得一次听课,授课教师的背景音乐打开后就一直响到下课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我们问她为何如此。她竟回答:上课一忙,忘了。幸亏声音不大,否则,只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起到破坏课堂教学的反作用了。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音乐的成功运用同样也是一門艺术,笔者相信,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引下,随着教师艺术素养的不断提高,运用音乐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运用音乐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必将不再是阳春白雪和者寡,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也必将会在音乐声中开辟出一个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魏书生语文教学》 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2006
[2]《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