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一门课程。探索学习能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这一过程也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自然环境的有利条件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养成积极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探索学习 地理教学 社会责任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在教师是指引下,学生自主探究有关问题,并获得相应的知识经验以及相关能力的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学习不仅作为学习方式,而且作为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已经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完成了其作为一门课程在中小学的“制度化”建设,探究学习必将对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地理学科所具有的自然科学特点,使地理教学更易于开展探究式学习。地理探究学习的特征是:当学习围绕某一问题开展探究活动时,学习首先要为解释和评价某个问题或地理现象去搜集证据,然后运用证据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来解释有关问题。师生之间交流这个具体地理问题的解释。
一、设计探讨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习提供自主探讨的机会
探讨学习多半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因为问题是研究的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因此,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自觉以问题为核心,围绕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来组织的学习活动。问题的提出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重视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的问题难易适中。
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探究问题不可以提的过复杂艰深,不要脱离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孤立进行。问题太深或太难太偏,学生会望而生畏,束手无策,丧失回答的信心和思考问题的方向;若问题太简单,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毫无兴趣。提问要做到:既有一定难度,又能够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合作等可靠的途径获取地理知识,取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二)据教材重难点或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设计重视问题的价值。
探究问题设计必须是对课堂教学的完成具有一定的价值,应选择那些能够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对教学的进行起到促进作用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八年级地理黄河的治理时,提出“面对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如何治理?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肯定有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将黄河上游的“几”字形拉直,从上游的甘肃到下游的河南开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下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下游来。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在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同时,教师加以引导,如果有同学住在“几”字形区域,你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学生展开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答案。学生讨论热烈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有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问题的设计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具有情趣的探究性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迪思维。例如:在讲解中国季风气候时有这样一个问题设计: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处在大体相同的维度位置上,阿拉伯半岛上降水很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气候湿润,物产丰富,人们称之为“鱼米之乡”,气候差异很大,你能说出这是为什么?学生肯定非常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引发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学生探究、交流和讨论,教师加以指导,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影响气候的差异不是纬度位置,我国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较为丰富,由此可以知道造成这两个地方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
二、教师在探究学习中的指导地位
传统的教学活动以传授为主,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的被动地位,只能对讲授传播的依赖性,无法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没有求异思维,驰骋想象的机会,抹杀了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的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的潜在能力。而学生本身存在创造的潜能,需要亲身经历大胆怀疑、多方设想、探索发现。独立将创造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能力。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参与并积极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讨论和发现,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联想和猜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突出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三、探究学习对学习地理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学生的发展,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而许多重要科学素养的目标,离开科学探究的实践感受,领悟和理解的学习过程是无法真正达成。
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地理科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既有绚丽多彩的自然环境,又有变化万千的人文环境,在教学中展现地理丰富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乐于学习地理。认识到地理对其终身发展的价值,从而更理性的认识地理学,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地理学习之中。
地理学科蕴涵丰富的自然界的感性美,和理性美,通过学习活动向学生展示自然界的色彩美,形态美河动态美。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感受地理美,进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
在探究学习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秀美风景,悠远而独特的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自然环境的有利条件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了解人口、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发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养成积极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新课程的推进与开展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与总结,我们希望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领略到学习的乐趣与魅力。
关键词探索学习 地理教学 社会责任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在教师是指引下,学生自主探究有关问题,并获得相应的知识经验以及相关能力的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学习不仅作为学习方式,而且作为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已经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完成了其作为一门课程在中小学的“制度化”建设,探究学习必将对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地理学科所具有的自然科学特点,使地理教学更易于开展探究式学习。地理探究学习的特征是:当学习围绕某一问题开展探究活动时,学习首先要为解释和评价某个问题或地理现象去搜集证据,然后运用证据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来解释有关问题。师生之间交流这个具体地理问题的解释。
一、设计探讨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习提供自主探讨的机会
探讨学习多半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因为问题是研究的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因此,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自觉以问题为核心,围绕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来组织的学习活动。问题的提出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重视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的问题难易适中。
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探究问题不可以提的过复杂艰深,不要脱离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孤立进行。问题太深或太难太偏,学生会望而生畏,束手无策,丧失回答的信心和思考问题的方向;若问题太简单,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毫无兴趣。提问要做到:既有一定难度,又能够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合作等可靠的途径获取地理知识,取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二)据教材重难点或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设计重视问题的价值。
探究问题设计必须是对课堂教学的完成具有一定的价值,应选择那些能够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对教学的进行起到促进作用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八年级地理黄河的治理时,提出“面对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如何治理?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肯定有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将黄河上游的“几”字形拉直,从上游的甘肃到下游的河南开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下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下游来。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在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同时,教师加以引导,如果有同学住在“几”字形区域,你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学生展开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答案。学生讨论热烈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有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问题的设计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具有情趣的探究性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迪思维。例如:在讲解中国季风气候时有这样一个问题设计: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处在大体相同的维度位置上,阿拉伯半岛上降水很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气候湿润,物产丰富,人们称之为“鱼米之乡”,气候差异很大,你能说出这是为什么?学生肯定非常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引发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学生探究、交流和讨论,教师加以指导,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影响气候的差异不是纬度位置,我国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较为丰富,由此可以知道造成这两个地方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
二、教师在探究学习中的指导地位
传统的教学活动以传授为主,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的被动地位,只能对讲授传播的依赖性,无法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没有求异思维,驰骋想象的机会,抹杀了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的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的潜在能力。而学生本身存在创造的潜能,需要亲身经历大胆怀疑、多方设想、探索发现。独立将创造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能力。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参与并积极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讨论和发现,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联想和猜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突出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三、探究学习对学习地理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学生的发展,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而许多重要科学素养的目标,离开科学探究的实践感受,领悟和理解的学习过程是无法真正达成。
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地理科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既有绚丽多彩的自然环境,又有变化万千的人文环境,在教学中展现地理丰富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乐于学习地理。认识到地理对其终身发展的价值,从而更理性的认识地理学,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地理学习之中。
地理学科蕴涵丰富的自然界的感性美,和理性美,通过学习活动向学生展示自然界的色彩美,形态美河动态美。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感受地理美,进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
在探究学习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秀美风景,悠远而独特的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自然环境的有利条件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了解人口、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发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养成积极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新课程的推进与开展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与总结,我们希望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领略到学习的乐趣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