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会产生严重的经济后果和社会危害。文章分析了会计失真的原因及种种表现,并提出了防范策略。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防范策略
企业会计信息是企业提供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各种财务报表及其他财务资料。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重点关注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即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程度。真实性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既是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如果说质量是会计信息的生命,真实性则是会计信息的生命之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客观上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少数组织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监督约束机制不强,受利益驱动及组织经营需要等因素影响,制作虚假会计信息,扰乱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掩盖了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而且还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诚信的重要因素。切实解决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事关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社会能否稳定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向社会公布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结果,曝光了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的问题甚至很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宏观调控质量和市场经济秩序。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要求,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程度。
一、会计失真现象动因分析
1.经济活动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企业经济活动广泛存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会计要素的正确确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按会计要素分类的企业经济活动可能会与价值运动存在一些偏离,我国会计核算的规定则是相对稳定的。当客观环境变化后,在客观上会计核算如不能同步跟踪反映,这就必然产生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市场越是不稳,竞争越是激烈,这种误差和失真度就越大。
2.利益的驱使和诱惑。信息失真行为,给企业及相关主体带来的效益远远大于其付出,这是企业领导违反法律法规,指使、授意甚至强迫财会人员弄虚作假,片面追逐账面利润,欺上瞒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比如在市场经济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支持盈利项目、盈利企业,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因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短期内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难免要对其报表进行粉饰。
3.产权因素产权不明晰。我国企业制度变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企业产权归属关系界定不清楚,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受害对象不明确,因而缺少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负责人。公共领域,形成所谓的公共产品,为谋求公共产品产权企业往往会扭曲会计信息。
4.会计信息加工、变换过程中的假设因素。对于许多不可确知和难以准确计量的因素,会计确认和计价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方法。在会计处理技术中,判断和应用是贯穿始终的,而且会计信息本身就是分类、汇总、分配、结果,任何以估计数为根据的计量都只能是尝试性的。如固定资产使用期限残值、折旧率的确定,以及一些共同费用的分摊和成本结转等,都只能是近似的结果。因而会计失真的可能性随时都会存在。
5.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影响。会计人员作为企业中的一员,与企业存在利益上的依附关系,在执行财会制度时,常处于两难境地。经营者强令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偷逃税款或用其他手段谋取私利,而会计人员不得不为自身利益的得失而有所顾忌,听命于领导的安排,必然会造会计人员不能地发挥其监督作用甚至主动作假,导信息失真。
6.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近年来,经过各方努力,会计监督管理工作有了明显的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有所提高。但由于社会环境和会计制度建设的影响,会计管理工作、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对基层单位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机制尚未健全、监督不力不够,直接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7.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不少企业、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由于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致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有的过于简单,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单位虽然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完善,但执行流于形式,没有按制度执行到位,致使一些不合格、不合法的经济业务难以揭示和制止,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8.会计人员自身的原因。“两则”、“两制”的实施和各项具体会计准则的逐步出台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不少财会人员,专业水平偏低,很多人员对国家有关法规、制度不了解或了解甚少,对会计核算的原则、方法理解不透。另外,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工作缺乏敬业精神;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达不到要求,难以处理较为复杂的会计业务;会计人员受恶劣环境刺激,工作情绪波动出现失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很大差距等。这就不可避免地在会计工作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从而客观上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原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虽然不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但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二、会计失真的具体表现
1.会计核算的失真。主要是指作为会计信息载体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失真。会计凭证失真出现在原始凭证上。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失真除受到会计凭证失真影响之外,还大量存在伪造帐簿,虚设会计科目,故意违反制度要求,采取不适当的计量方法,以及直接捏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等等。
2.成本费用核算失真。企业出于利益机制驱动,往往把成本费用作为调节利润的主要手段。但在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少上交利税的目的,就人为地加大成本费用,采用多提多摊等手法,把不该列入本期的成本费用列入本期:在难以完成本期规定的利润指标时,也会“缩小”成本费用,对本应列人本期的成本费用,该提的不提或少提,该摊的不摊或少摊。
3.资产管理混乱造成。主要是指企业资产账目价值已不能真正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占有数。其表现有:大量资产非法低值、折旧。资产计价过程中,某些主观假定的标准和方法,造成计价的伸缩严重背离客观实际。
4.往来款项失真。主要表现为许多已确认收不回来的债权或付不出去的债务长期挂帐,悬而不决:或因会计人频繁更换,交接手续不健全,各种应收帐款长期无人问津。
5.经营成果失真。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不按制度规定办事,该冲减的收入不冲减。比如,按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销货退回应冲减销售收人,但企业不冲减,仍作本期收人处理,结果必然导致利润虚增。二是虚作收入。故意编造实际上并未发生的收入,借以达到虚增利润、粉饰领导“业绩”的目的。如某企业为实现“扭亏增盈”,虚作销售产品的发票,虚列产品销售收人。三是私设“小金库”,非法获取巨额收益,设两本帐,以达到截留私分的目的。
6.会计基础和会计程序紊乱形成的会计失真。如会计人员不足或根本不设会计人员:不建帐或账目记乱;帐外设帐,违章经营:企业领导人滥用职权,财务收支失控等。归结起来这样的企业有三个“缺乏”:即缺乏能够正确进行会计信息“总结”的合适的会计人员;缺乏会会计信息所能形成的正常的、必须的会计工作程序:缺乏有效的形成正确的会计信息的监督机制。
三、会计信息失真防范对策
1.充分发挥企业外部监督和检查力度。健全以政府审计监督为主,财政、税务等部门督检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外部监督体系。进一步扩大审计范围,加大审计力度。充分发挥过财政、税务监管等部门和社会力量等形成综合会计信息监督体系的作用。要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及一批会计师事务所,使社会会计监督机构(中介机构)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
2.推进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现有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适应国际发展方向,与企业改革步伐相适应的会计信息体系。各项法律法规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修改,不断完善,以提高法律法规自身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对目前会计工作状况,有必要制定一个操作性强的“会计法实施细则”,保证《会计法》的执行能落到实处。面对企业、单位会计行为要受到企业、单位领导层制约的现实,细则中要明确企业、单位管理当局对不合法会计行为应负主要会计责任,同时要突出如何有效保障企业、单位会计人员合法权益问题的规定,使会计人员能够积极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3.建立和健全内部审计与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起到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的作用。只有通过制定严格的内部会计诚信控制制度,对经济业务的核算作出较为合理的规定,才能防止会计造假和舞弊,提高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产品产量等信息资料的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4.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财政部门等应督促企业按会计法及国务院有关规定,依法建帐和做好会计基础工作。银行可以通过企业帐户和现金的管理,遏制业的现金交易行为,对于不建账的企业可以通过同等情况高税赋的办法,促使企业建帐建制。
5.加大培训力度与提高从业标准,保障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要选拔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二是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要以国家的有关法律、会计法规、财会知识对企业的经营者进行有组织的培训,持续不断地开展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断更新财会人员的知识,拓宽后续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以增强会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谢维佳.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财经界(学术版).2011(2)
[2]张振华.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性措施研究.现代商业.2011(6)
[3]吴丽娟.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监管问题研究.公用事业财会.2008(4)
[4]尹秀娇.会计信息可靠性研究.财会通讯.2011(9)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防范策略
企业会计信息是企业提供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各种财务报表及其他财务资料。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重点关注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即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程度。真实性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既是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如果说质量是会计信息的生命,真实性则是会计信息的生命之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客观上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少数组织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监督约束机制不强,受利益驱动及组织经营需要等因素影响,制作虚假会计信息,扰乱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掩盖了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而且还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诚信的重要因素。切实解决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事关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社会能否稳定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向社会公布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结果,曝光了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的问题甚至很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宏观调控质量和市场经济秩序。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要求,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程度。
一、会计失真现象动因分析
1.经济活动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企业经济活动广泛存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会计要素的正确确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按会计要素分类的企业经济活动可能会与价值运动存在一些偏离,我国会计核算的规定则是相对稳定的。当客观环境变化后,在客观上会计核算如不能同步跟踪反映,这就必然产生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市场越是不稳,竞争越是激烈,这种误差和失真度就越大。
2.利益的驱使和诱惑。信息失真行为,给企业及相关主体带来的效益远远大于其付出,这是企业领导违反法律法规,指使、授意甚至强迫财会人员弄虚作假,片面追逐账面利润,欺上瞒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比如在市场经济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支持盈利项目、盈利企业,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因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短期内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难免要对其报表进行粉饰。
3.产权因素产权不明晰。我国企业制度变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企业产权归属关系界定不清楚,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受害对象不明确,因而缺少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负责人。公共领域,形成所谓的公共产品,为谋求公共产品产权企业往往会扭曲会计信息。
4.会计信息加工、变换过程中的假设因素。对于许多不可确知和难以准确计量的因素,会计确认和计价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方法。在会计处理技术中,判断和应用是贯穿始终的,而且会计信息本身就是分类、汇总、分配、结果,任何以估计数为根据的计量都只能是尝试性的。如固定资产使用期限残值、折旧率的确定,以及一些共同费用的分摊和成本结转等,都只能是近似的结果。因而会计失真的可能性随时都会存在。
5.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影响。会计人员作为企业中的一员,与企业存在利益上的依附关系,在执行财会制度时,常处于两难境地。经营者强令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偷逃税款或用其他手段谋取私利,而会计人员不得不为自身利益的得失而有所顾忌,听命于领导的安排,必然会造会计人员不能地发挥其监督作用甚至主动作假,导信息失真。
6.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近年来,经过各方努力,会计监督管理工作有了明显的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有所提高。但由于社会环境和会计制度建设的影响,会计管理工作、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对基层单位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机制尚未健全、监督不力不够,直接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7.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不少企业、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由于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致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有的过于简单,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单位虽然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完善,但执行流于形式,没有按制度执行到位,致使一些不合格、不合法的经济业务难以揭示和制止,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8.会计人员自身的原因。“两则”、“两制”的实施和各项具体会计准则的逐步出台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不少财会人员,专业水平偏低,很多人员对国家有关法规、制度不了解或了解甚少,对会计核算的原则、方法理解不透。另外,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工作缺乏敬业精神;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达不到要求,难以处理较为复杂的会计业务;会计人员受恶劣环境刺激,工作情绪波动出现失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很大差距等。这就不可避免地在会计工作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从而客观上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原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虽然不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但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二、会计失真的具体表现
1.会计核算的失真。主要是指作为会计信息载体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失真。会计凭证失真出现在原始凭证上。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失真除受到会计凭证失真影响之外,还大量存在伪造帐簿,虚设会计科目,故意违反制度要求,采取不适当的计量方法,以及直接捏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等等。
2.成本费用核算失真。企业出于利益机制驱动,往往把成本费用作为调节利润的主要手段。但在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少上交利税的目的,就人为地加大成本费用,采用多提多摊等手法,把不该列入本期的成本费用列入本期:在难以完成本期规定的利润指标时,也会“缩小”成本费用,对本应列人本期的成本费用,该提的不提或少提,该摊的不摊或少摊。
3.资产管理混乱造成。主要是指企业资产账目价值已不能真正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占有数。其表现有:大量资产非法低值、折旧。资产计价过程中,某些主观假定的标准和方法,造成计价的伸缩严重背离客观实际。
4.往来款项失真。主要表现为许多已确认收不回来的债权或付不出去的债务长期挂帐,悬而不决:或因会计人频繁更换,交接手续不健全,各种应收帐款长期无人问津。
5.经营成果失真。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不按制度规定办事,该冲减的收入不冲减。比如,按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销货退回应冲减销售收人,但企业不冲减,仍作本期收人处理,结果必然导致利润虚增。二是虚作收入。故意编造实际上并未发生的收入,借以达到虚增利润、粉饰领导“业绩”的目的。如某企业为实现“扭亏增盈”,虚作销售产品的发票,虚列产品销售收人。三是私设“小金库”,非法获取巨额收益,设两本帐,以达到截留私分的目的。
6.会计基础和会计程序紊乱形成的会计失真。如会计人员不足或根本不设会计人员:不建帐或账目记乱;帐外设帐,违章经营:企业领导人滥用职权,财务收支失控等。归结起来这样的企业有三个“缺乏”:即缺乏能够正确进行会计信息“总结”的合适的会计人员;缺乏会会计信息所能形成的正常的、必须的会计工作程序:缺乏有效的形成正确的会计信息的监督机制。
三、会计信息失真防范对策
1.充分发挥企业外部监督和检查力度。健全以政府审计监督为主,财政、税务等部门督检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外部监督体系。进一步扩大审计范围,加大审计力度。充分发挥过财政、税务监管等部门和社会力量等形成综合会计信息监督体系的作用。要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及一批会计师事务所,使社会会计监督机构(中介机构)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
2.推进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现有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适应国际发展方向,与企业改革步伐相适应的会计信息体系。各项法律法规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修改,不断完善,以提高法律法规自身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对目前会计工作状况,有必要制定一个操作性强的“会计法实施细则”,保证《会计法》的执行能落到实处。面对企业、单位会计行为要受到企业、单位领导层制约的现实,细则中要明确企业、单位管理当局对不合法会计行为应负主要会计责任,同时要突出如何有效保障企业、单位会计人员合法权益问题的规定,使会计人员能够积极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3.建立和健全内部审计与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起到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的作用。只有通过制定严格的内部会计诚信控制制度,对经济业务的核算作出较为合理的规定,才能防止会计造假和舞弊,提高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产品产量等信息资料的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4.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财政部门等应督促企业按会计法及国务院有关规定,依法建帐和做好会计基础工作。银行可以通过企业帐户和现金的管理,遏制业的现金交易行为,对于不建账的企业可以通过同等情况高税赋的办法,促使企业建帐建制。
5.加大培训力度与提高从业标准,保障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要选拔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二是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要以国家的有关法律、会计法规、财会知识对企业的经营者进行有组织的培训,持续不断地开展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断更新财会人员的知识,拓宽后续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以增强会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谢维佳.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财经界(学术版).2011(2)
[2]张振华.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性措施研究.现代商业.2011(6)
[3]吴丽娟.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监管问题研究.公用事业财会.2008(4)
[4]尹秀娇.会计信息可靠性研究.财会通讯.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