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泓“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实验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p71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2月3日—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文与海外华文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宝安区教科培中心协办的全国首届“高中语文模块教学”研讨会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中学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国家教育部课程与教材中心教材处处长李水平先生;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修订工作组专家、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郑国民教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苏立康教授;中央电教馆学校教育技术研究部主任、全国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庆贵先生;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原《中学语文》杂志社总编邹贤敏先生;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学语文》杂志社主编潘纪平先生;《语文报》报社副总编桑建中先生;《语文建设》杂志主编郑浩先生;《中国教育报》张滢女士;广东省课程改革中学语文学科专家组成员、语文教学研究专家唐建新先生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文和海外华文教育研究中心张秋玲博士。
  本次会议,专家学者和来自国内、市内、区内的高中语文教学第一线的300多位同行们对新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吴泓老师的“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的课改经验进行了深入的观摩和探讨。
  3日上午,开幕式上,李水平处长、郑国民教授作了重要讲话。他们在讲话中提到,这个会议的召开正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施行之际,这是个意义深刻的大事。令人敬佩的是,十年来,吴泓在语文教育这块园地里默默辛勤地耕耘,他执着地要将语文教学引回自己的家园。十年辛劳,他在各级领导、专家、同事们的支持与理解中走到今天,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绩。吴老师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所呈现出来的课程理念与教学形态,与2004年开始的高中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模块教学”不谋而合。这是吴老师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所在。宝安区教育局副局长童尽一先生致欢迎词,新安中学校长高妙添先生作了主题陈述讲话。
  3日下午,与会300多人观摩了吴泓老师“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成果在高考写作中的运用”两节演示课。课堂上,学生们成为了整个课堂的主角,围绕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畅所欲言,见解独到。课后,前三届部分毕业生和本届毕业班的师弟师妹们与听课专家和老师们座谈,畅谈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感受,再现“精神与言语共生”的语文学习的人生旅程,并当场回答专家学者们提出的近乎高深的语言学习理论问题。同学们流畅精当的表达、优雅自信的谈吐给在场全体留下了深刻印象。
  4日上午,闭幕式上,唐建新老师、邹贤敏教授、苏立康教授作重要发言。苏立康教授说:“课堂是学生的生活,吴老师的课堂给了学生自由驰骋的天地,这就是我们今天对语文课的期待。“模块教学”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是高中课改一个崭新的开始,受益的将是广大的学生,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健全人格的发展很有好处。”最后,宝安区教科培中心潘世祥主任致闭幕词。
  (本刊特派记者 钟宁)
其他文献
教学细节是指教学中的一些细小的教学片断。细节是理念的具体化,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细节,精彩的细节成就智慧的课堂。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课堂,大的框架要粗线条,小的细节要细线描画。教学中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体构思与设计,而是过程细节的处理。”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应如何重视、捕捉甚至处理好那些有益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细节
对中国人而言,故乡都是不能轻易谈的,  因为记忆的阀门一旦打开,往事就如漆深的河水般要将人吞噬。  写稿子的那天,朋友说:“你今天嘴里老是蹦北京话。”  “噢,那是通州话。”  从出生到27岁,我搬了3次家,都在北运河方圆3公里以内的区域。  没出息地守着这一亩三分地儿,  看着河水涨,河水落,十年河西,十年河东。  对中国人而言,故乡都是不能轻易谈的,  因为记忆的阀门一旦打开,往事就如漆深的河
《女歌手》是苏教版《现代散文·选修》里的一篇外国散文。文章以一次为航标灯点灯的航行为线索,刻画了从小失去母亲,与当航标工的父亲相依为命的小姑娘盖尔卡“天真里透着成熟,快乐中含着忧伤”的形象。下面,笔者通过《女歌手》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思考,来探究《女歌手》一文中情感互动的错位与复位。   一、儿童角色错位,彰显成人化的生活品质   如何教学这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我从题目出发,进而引导学生抓住小姑娘盖
《庖丁解牛》是《庄子·外篇》中阐明“养生”的一则寓言。短文以细致繁复的笔触描述庖丁出神入化的解牛之术,并通过“解牛”之“技”来喻示“养生”之“道”。但笔者认为,庄子在这篇寓言中其实还蕴含了一个深刻的美学命题,即美是一种自由创造。  一、解牛之技  文章一开始即为读者展现了一段维妙维肖的“解牛”描写。作者以以浓重的笔墨,文采斐然地展现出庖丁解牛时神情之悠闲,动作之和谐。“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勃在《腾王阁序》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腾王阁三秋图”,作者描绘此“图”想抒发怎样的情感呢?也许是受了后文“兴尽悲来”的影响,大多读者将此“图”简单地误读为“乐景”,以为此图传达的是作者的“喜悦”之情。笔者根据王德春教授有关“国俗语义学”的知识,对其中关键词内涵进行探究后发现,那是把它简单化了,有贴标签的嫌疑。   我们知道,词语有比较实在的概念意义,这是一般字典词典上都有的。但是
首先,要建立对“美丽中国”的认识,就要纠正一些对生态文明的错误认识。“美丽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对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有两种极端误解,其一是将生态文明简单理解为环境保护或资源节约;其二是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就停止或减缓经济发展。没有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和系统性,也没有认识到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并举。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最硬的一块骨头,考生要想啃下这块骨头,除了平时大量阅读形成的敏锐语感和平时训练而掌握的一些解题方法外,还要强化五种意识。  下面以2009年全国卷I现代文阅读的解答为例具体阐述。    彩色的荒漠  雷抒雁   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石油公路。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
1 乡土:纪实与虚构  近来,冠之以各种名目的“返乡日记”在诸多媒介空间流行开来,俨然已经成为观看“乡土中国”的抽样文本。虽然日记者的身份地位、价值观念、社会位置错综、参差,但其中某种共同的意趣指向不难把握:乡村的形象凋敝、萎缩、败落,城市“现代性”的单向流通、侵入,以及基于二者“高低有别”的心理落差的道德批判“居高临下”。各种言论的翻滚、叠合之中,对于乡土描述、记录的同质化倾向不难分辨,因而由此
【摘要】 在教育部的推动下,近年来,全英语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为了顺利推广和强化全英语教学,本文在过去“高等数学”全英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强化和推动全英语教学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数学;全英语教学;师资条件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
提炼用于作文指导的资源,从观察写作现象的角度来读课文,于读于写,一举两得。   研读课文,发现写作指导的范本,甚至探寻到表达的规律,将教材充分利用于教师水平提升,也是一举两得。   本文在举例上换一个角度,全部列举小学语文课文的例子,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列举到六年级,让中学语文教师来感受一下它们在“作文技巧”上表现出来的优美之处。   小学一年级的课文《阳光》:  阳光   阳光像金子,洒满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