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初佳作满满的大词人,词风婉丽清新,纯净自然,备受后人推崇。他那一首首饱含深情的词作,让清词熠熠生辉。回顾他的生平,不难发现,他有足够的机会成为朝堂宰辅大员。然而,事与愿违,史书中有关他的军政建树寥寥几笔。口耳相传的是他留下的优美诗词,他走上了一条与人们固有观念里截然不同的路径,这值得人们仔细探究,找寻原因。
一、错失良机,与机遇失之交臂
纳兰性德自小敏悟好学。十八岁考中举人,十九岁会试中第。他虽因生病未能参加廷试,可在三年后还是不负众望,考中进士。满人注重骑射,容若出生大家,弓马娴熟,可谓是文武双全。康熙帝爱惜人才,赐他三等侍卫,后提拔为一等侍卫。
御前侍卫是皇帝的近臣,得天子信任,最能探知皇帝的心思,升迁容易。由侍卫出身而官至卿相的,在清代占有很大比例,他的父亲明珠以及索额图、索尼、隆科多、和珅、傅恒等人,都是由侍卫做起,一路青云直上。纳兰容若与乾隆时期的富察傅恒有太多的相似,一样煊赫的家族背景,一样由御前侍卫做起,一样的文武全才,按理说容若应该和傅恒一样前途无量,但容若在御前侍卫这一职位上有十年之久,一直未变过,唯一被人提及的政绩只有“觇梭龙羌”这一件。而傅恒却一路升迁,是乾隆皇帝的肱骨之臣。嘉庆元年,傅恒配享太庙,能够祭飨太庙在清代可谓是无上光荣。而容若没能同傅恒一样,把侍卫当作进入核心政治圈的跳板。《菜根谭》说:“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可见,他不适合做一个政治家。
二、成也家势,败也家势
纳兰性德属正黄旗,按照满人重视旗籍身份来看,他出身高贵。父亲纳兰明珠位列一品,康熙帝深为倚重。母亲来自皇室爱新觉罗一脉,容若的家庭可谓是风光无限。他集荣华、富贵于一身,让多少贫寒学子望尘莫及。自己也一直是康熙帝器重的近侍。作为家中的长子,本该为自己和家族的前途做打算,容若却一直置身事外,因为他早已看清楚权力争夺下的结局,不愿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他在《拟古四十首·煌煌古京洛》一诗里写有“荣华及三春,常恐秋节至”之句,似乎他已察觉到家族的来日,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意识。眼前的家势已是无可附加的荣华,越是显赫,越容易登高跌重,到那时整个家族恐会像突遭秋风摧残的草木,一派红衰翠减。容若的担心是正确的,康熙二十七年,纳兰明珠就遭到郭琇的弹劾,罢黜了大学士职位,这仅在容若死后的第三年。
容若有高贵的出身、体面的职位,可这如同一把双刃剑,带给他荣耀的同时,随之也带给他一帮小人的眼热,成了他们攻击的对象。他在《金缕曲·赠梁汾》这首词中写道:“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他又在《金缕曲·再赠梁汾,用秋水轩旧韵》里写道:“凭触忌,舌难翦。”谄谀之臣的诋毁和无端诽谤让他厌烦,却也无可奈何,他不愿辩驳,只能冷笑置之。
正是容若敏锐的觉察到权力的易碎,让他一心沉醉在最爱的诗词之中。他结交的大多为布衣文人,他们经常聚在一起,作诗填词,风花雪月,才为人们留下许多优秀文章,也正因他对权势的逃避,让他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在诗词创作中。
三、沉浸在梵音佛卷里,放下了功名心
纳兰性德对佛教教义很感兴趣,他参读佛卷,广泛了解,深受佛教影响。这与他好学不倦的品格不无相关,他在《渌水亭杂识》卷四里说:“三教里皆有义理,皆有实用……若不读其书,不知其道……只自见其孤陋耳。”显然,容若主张读书要杂学旁收,增加自己的学识。他自号楞伽山人,“楞伽”是梵文音译,属释教用语,他的词集《饮水词》也来自佛教禅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容若常与朋友聚在一起吟诗作赋、谈古论今,渌水亭成了他们聚会的雅地,“渌水”即清水,曹植的《洛神赋》中有“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之句。“芙蕖”即荷花,容若把自己的别业唤作“渌水亭”,并把自己的著作也题为《渌水亭杂识》,正因为荷花是佛教典籍中经常看到的象征物,名字的取用都有自己的用意。
佛教看来,一切皆空,名利乃身外之物,一个人热衷于富贵荣华,会渐渐身染污浊。佛家有言,“欲海难填,回头是岸”。佛经让容若放下了对权势地位的热忱。
四、儿女情长,堕落情网
纳兰性德是位武官,可他有文人情感细腻的特征,他与妻子卢氏的爱情感人至深。两人的婚姻虽是父母之命,多少带点政治因素,不想却成就了一段良缘。
只可惜天公不作美,卢氏在结婚三年后,因难产而不幸逝去,成了容若一生的憾事,从此,他整个人意志消沉,词风也由清丽明快变得清冷幽怨。爱人的离去让容若的创作达到一个井喷期,可以说每一首都清冷悲凉,感人至深,是泪与墨的结晶。
后人念念不忘的多半是他有关爱情的篇章,相比国仇家恨,爱情永远最能唤起人们切身的感触。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愈是不寻常的爱情,愈能让人在充满无奈的红尘俗世中获得慰藉和寄托。
反观前面提到的几位与容若一样最初由侍卫做起的人,无论史书工笔,还是笔记野史里几乎看不到他们的爱情故事,或许在他们心里,爱情、女人不过是生命旅途里的一个陪衬,好男儿志在四方,耽于儿女私情是错误的选择,高官厚禄才是人生的最高目标,这也是他们与深陷情爱泥淖里的容若走上不同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日积月累、玉汝于成
纳兰性德的词作一直以来被人津津乐道,传唱至今,与他勤学好读的秉性分不开。父亲明珠做过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文学素养极高。良好的家庭氛围下,小容若耳濡目染,文学功底自然不差,加之出生在官宦王侯之家,家里藏书极多,容若得以大量阅读到古圣先贤的著作,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举人丁腹松博学多才,却屡试不中,曾在纳兰府任私塾老师,容若的学识自是突飞猛进。后来,容若进入最高学府国子监求学,又遇名师徐乾学,学问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他之后成为词学大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容若他的诗词里,人们常会看到一些典故的巧妙安排,它们都十分契合作品的主基调,与塑造的情境完美结合。词语的选择,遣词造句恰当服帖,叠字、顶真、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与他日积月累的学识不无相关。
六、人生的“遗憾美”
容若一生顺风顺水,有着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家世、官职。但这些身外之物也如万重枷锁,锁住他一生的自由与欢欣。鸟困樊笼的他,太想去广阔的天空自由翱翔。本该有一番作为,正值壮年,容若就早早走完了他的一生,无人不扼腕叹息。他如同转瞬即逝的流星,总给人以太多遐想与忖量。
有关他的一切,总带有太多的神秘感,忍不住让人去深究,如同面对一株枯萎的昙花,人们总会因错失看到它绽放时的美丽而遗憾,这或许也是容若能历久弥新的原因!
七、结语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具盛名、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词人。他的词作受李煜婉约词风的影响,又有所发展,为词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相比沉重板正的朝靴官服,丰采飘逸的长衫折扇或许更适合他。他用自己异于常人的方法,开辟了人生新天地,书写了另一番辉煌。
(南寧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简介:袁耀武(1994-),男,山西忻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一、错失良机,与机遇失之交臂
纳兰性德自小敏悟好学。十八岁考中举人,十九岁会试中第。他虽因生病未能参加廷试,可在三年后还是不负众望,考中进士。满人注重骑射,容若出生大家,弓马娴熟,可谓是文武双全。康熙帝爱惜人才,赐他三等侍卫,后提拔为一等侍卫。
御前侍卫是皇帝的近臣,得天子信任,最能探知皇帝的心思,升迁容易。由侍卫出身而官至卿相的,在清代占有很大比例,他的父亲明珠以及索额图、索尼、隆科多、和珅、傅恒等人,都是由侍卫做起,一路青云直上。纳兰容若与乾隆时期的富察傅恒有太多的相似,一样煊赫的家族背景,一样由御前侍卫做起,一样的文武全才,按理说容若应该和傅恒一样前途无量,但容若在御前侍卫这一职位上有十年之久,一直未变过,唯一被人提及的政绩只有“觇梭龙羌”这一件。而傅恒却一路升迁,是乾隆皇帝的肱骨之臣。嘉庆元年,傅恒配享太庙,能够祭飨太庙在清代可谓是无上光荣。而容若没能同傅恒一样,把侍卫当作进入核心政治圈的跳板。《菜根谭》说:“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可见,他不适合做一个政治家。
二、成也家势,败也家势
纳兰性德属正黄旗,按照满人重视旗籍身份来看,他出身高贵。父亲纳兰明珠位列一品,康熙帝深为倚重。母亲来自皇室爱新觉罗一脉,容若的家庭可谓是风光无限。他集荣华、富贵于一身,让多少贫寒学子望尘莫及。自己也一直是康熙帝器重的近侍。作为家中的长子,本该为自己和家族的前途做打算,容若却一直置身事外,因为他早已看清楚权力争夺下的结局,不愿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他在《拟古四十首·煌煌古京洛》一诗里写有“荣华及三春,常恐秋节至”之句,似乎他已察觉到家族的来日,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意识。眼前的家势已是无可附加的荣华,越是显赫,越容易登高跌重,到那时整个家族恐会像突遭秋风摧残的草木,一派红衰翠减。容若的担心是正确的,康熙二十七年,纳兰明珠就遭到郭琇的弹劾,罢黜了大学士职位,这仅在容若死后的第三年。
容若有高贵的出身、体面的职位,可这如同一把双刃剑,带给他荣耀的同时,随之也带给他一帮小人的眼热,成了他们攻击的对象。他在《金缕曲·赠梁汾》这首词中写道:“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他又在《金缕曲·再赠梁汾,用秋水轩旧韵》里写道:“凭触忌,舌难翦。”谄谀之臣的诋毁和无端诽谤让他厌烦,却也无可奈何,他不愿辩驳,只能冷笑置之。
正是容若敏锐的觉察到权力的易碎,让他一心沉醉在最爱的诗词之中。他结交的大多为布衣文人,他们经常聚在一起,作诗填词,风花雪月,才为人们留下许多优秀文章,也正因他对权势的逃避,让他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在诗词创作中。
三、沉浸在梵音佛卷里,放下了功名心
纳兰性德对佛教教义很感兴趣,他参读佛卷,广泛了解,深受佛教影响。这与他好学不倦的品格不无相关,他在《渌水亭杂识》卷四里说:“三教里皆有义理,皆有实用……若不读其书,不知其道……只自见其孤陋耳。”显然,容若主张读书要杂学旁收,增加自己的学识。他自号楞伽山人,“楞伽”是梵文音译,属释教用语,他的词集《饮水词》也来自佛教禅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容若常与朋友聚在一起吟诗作赋、谈古论今,渌水亭成了他们聚会的雅地,“渌水”即清水,曹植的《洛神赋》中有“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之句。“芙蕖”即荷花,容若把自己的别业唤作“渌水亭”,并把自己的著作也题为《渌水亭杂识》,正因为荷花是佛教典籍中经常看到的象征物,名字的取用都有自己的用意。
佛教看来,一切皆空,名利乃身外之物,一个人热衷于富贵荣华,会渐渐身染污浊。佛家有言,“欲海难填,回头是岸”。佛经让容若放下了对权势地位的热忱。
四、儿女情长,堕落情网
纳兰性德是位武官,可他有文人情感细腻的特征,他与妻子卢氏的爱情感人至深。两人的婚姻虽是父母之命,多少带点政治因素,不想却成就了一段良缘。
只可惜天公不作美,卢氏在结婚三年后,因难产而不幸逝去,成了容若一生的憾事,从此,他整个人意志消沉,词风也由清丽明快变得清冷幽怨。爱人的离去让容若的创作达到一个井喷期,可以说每一首都清冷悲凉,感人至深,是泪与墨的结晶。
后人念念不忘的多半是他有关爱情的篇章,相比国仇家恨,爱情永远最能唤起人们切身的感触。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愈是不寻常的爱情,愈能让人在充满无奈的红尘俗世中获得慰藉和寄托。
反观前面提到的几位与容若一样最初由侍卫做起的人,无论史书工笔,还是笔记野史里几乎看不到他们的爱情故事,或许在他们心里,爱情、女人不过是生命旅途里的一个陪衬,好男儿志在四方,耽于儿女私情是错误的选择,高官厚禄才是人生的最高目标,这也是他们与深陷情爱泥淖里的容若走上不同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日积月累、玉汝于成
纳兰性德的词作一直以来被人津津乐道,传唱至今,与他勤学好读的秉性分不开。父亲明珠做过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文学素养极高。良好的家庭氛围下,小容若耳濡目染,文学功底自然不差,加之出生在官宦王侯之家,家里藏书极多,容若得以大量阅读到古圣先贤的著作,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举人丁腹松博学多才,却屡试不中,曾在纳兰府任私塾老师,容若的学识自是突飞猛进。后来,容若进入最高学府国子监求学,又遇名师徐乾学,学问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他之后成为词学大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容若他的诗词里,人们常会看到一些典故的巧妙安排,它们都十分契合作品的主基调,与塑造的情境完美结合。词语的选择,遣词造句恰当服帖,叠字、顶真、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与他日积月累的学识不无相关。
六、人生的“遗憾美”
容若一生顺风顺水,有着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家世、官职。但这些身外之物也如万重枷锁,锁住他一生的自由与欢欣。鸟困樊笼的他,太想去广阔的天空自由翱翔。本该有一番作为,正值壮年,容若就早早走完了他的一生,无人不扼腕叹息。他如同转瞬即逝的流星,总给人以太多遐想与忖量。
有关他的一切,总带有太多的神秘感,忍不住让人去深究,如同面对一株枯萎的昙花,人们总会因错失看到它绽放时的美丽而遗憾,这或许也是容若能历久弥新的原因!
七、结语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具盛名、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词人。他的词作受李煜婉约词风的影响,又有所发展,为词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相比沉重板正的朝靴官服,丰采飘逸的长衫折扇或许更适合他。他用自己异于常人的方法,开辟了人生新天地,书写了另一番辉煌。
(南寧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简介:袁耀武(1994-),男,山西忻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