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对当代家庭美德建设的启示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8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子治家格言》在家庭和睦、勤俭持家、修身律己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对这些内容加以研究,将有助于当代家庭美德建设。
  一、《朱子治家格言》蕴含的家庭美德思想
  《朱子治家格言》也称《朱子家训》《治家格言》,由清代学者朱伯庐所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家训经典,是几百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治家”规范书之一。
  (一)家门和顺
  朱柏庐非常重视家庭的和睦,在他看来,只有家庭和谐才能事事顺意,只有以和为贵,才能同舟同济。古人认为,和谐的家庭氛围主要建立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妻顺”的基础之上,而朱柏庐在这三个方面都给世人以明确的指导。
  1.父慈子孝
  在亲子关系方面,朱柏庐认为,为人父母,要做到“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为人子女,要做到“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教导子女,要宽严相济,因材施教。历史上,以义方教子成名的例子很多,最著名的是孟母三迁。所以,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首先要选择适当的教导方法。
  为人子女者,应该勤俭节约,努力奋斗,给父母以更充裕的生活。中华民族是一个讲求孝道的民族,百事孝为先,孝道是每一个人应尽的本分。
  2.兄友弟恭
  兄弟姐妹之间,要做到“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老子曾说,“天之道,损有余以奉不足”。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就如同兄弟手足之间,要力求公平,尽量保持付出和获得平等,这样才不会有人觉得过分劳累,又有人觉得付出太少而养成懒惰的习惯。在家庭中,不论长辈或者是晚辈,都应该遵守家中的生活规范,长者应当对幼者多关怀教诲,幼者对长者讲话应当恭敬端正,不可目无尊长、没规没矩。
  3.夫义妻顺
  夫妻要做到“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朱柏庐认为,家庭内部应当以和为贵,这条法则尤为适用于夫妻关系。近年来,我国结婚率持续走低,离婚率却持续走高,离婚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根究底是缺乏包容和理解。伴侣之间没有必要非得争个是非对错,要学会沟通和鼓励。少些指责,多些赞美,要不断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彼此,形成良性循环。
  (二)俭以养德
  朱柏庐格外注重勤俭持家,《朱子治家格言》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人们要早睡早起,勤勤恳恳,时常维持一尘不染、窗明几净的生活环境。人们要在点滴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朱子治家格言》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家喻户晓的话对中国人可谓影响深远。朱柏庐还告诫子孙:“勿营华屋,勿谋良田。”良田华屋并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任何时候都要舍得吃大苦、耐大劳。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一种智慧,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人人可为之,也人人当为之。
  (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读书是一项必要的活动,它可以涵养人的品格气象,提升人的境界。《朱子治家格言》写道:“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做官,更是为了陶冶品德,成为一个怀瑾握瑜、高风峻节的有用之人,因此朱柏庐提出“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进一步突出了读书的作用和目的。
  关于礼,朱柏庐认为:“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人应当有气节,要做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对于穷人,朱柏庐认为他们应当做到:“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对于富人,朱柏庐则认为他们“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富人更要明白福祸相依的道理。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朱子治家格言》中也有多处思想体现了仁爱的处事原则,例如,“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对于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要保持一颗仁爱之心。
  朱柏廬指出,想成为真正的仁爱之人,还应当做到两点。其一是“施惠无念,受恩莫忘”。自愿把好处给别人叫作施惠,接受别人的好处叫作受惠。当人们给予别人好处时,不能念念不忘。当人们接受别人的好处时,不可以忘记,一有机会,就要即刻报答。其二是“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不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到尽头,应当留些宽容,以便回旋或是调整。适可而止是宝贵的人生哲学,聪明的人懂得乘风而上,大智的人更懂得善刀而藏。
  二、《朱子治家格言》对当代家庭美德建设的启示
  (一)家门和顺,处理好三种关系
  家和万事兴,形成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关键在于处理好三种关系。
  其一是处理好夫妻关系。在婚姻中,夫妻双方都要善于经营。佳偶非天成,经营婚姻,不仅是指物质,更多的还在于精神:尊重,感化,坦诚相处,拥有共同的兴趣……这样,婚姻就不是被禁锢的围城,而是有憧憬的堡垒。
  其二是处理好长幼关系。长幼有序是家庭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家庭和谐的稳定基础。在孝敬老人方面,孝为人本,为人不能忘本。在关爱孩子上,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多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陪伴和关爱中健康发育、茁壮成长。
  其三是处理好兄弟姐妹关系。兄弟姐妹之间情同手足,是人际间最亲密无间的关系之一。即使产生争执,但打断骨头连着筋,要时刻惦念着亲情,不能因此割断真情。
  (二)俭以养德
  勤是一种生存状态,更是一种奋斗姿态。人勤知俭,俭而举重。只有经历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人,最能体会“粒粒皆辛苦”的艰难,才会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不铺张,不虚浮,诚诚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勤俭持家家风更加不能丢。《朱子治家格言》曰:“慎乃俭德,惟怀永图。”勤俭持家是对传统的尊承,更是一种真正的富有。
  (三)涵养品德,敦促健全人格
  千百年来,古人在品德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经验,是现代人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新时代,人们更应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朱子治家格言》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传统美德,将家庭美德融入日常生活,付诸一言一行之中。
  第一,要明白读书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子女的优良品质和健全人格。学习知识和文化,可以涵养他们的心性,使其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念,提升人的境界,陶冶性情,最终成为大度豁达、温文尔雅之人。第二,要求孩子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生活细节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德行和一个家庭的家风。要培育孩子严谨的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入手。要时常检视自己的行为习惯,提高品德思维水平和判断能力。第三,要培养子女的仁爱之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提点子女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能落井下石,也不能嫉妒纷争,不欺凌弱小,更不能攀附权贵,要学会宽容待人和与人为善。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家庭教育中不同程度出现了关系紧张、过分溺爱、重智轻德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合理借鉴《朱子治家格言》中的家庭美德建设内容,将对建设良好家风、提升公民整体道德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武钰(1995-),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艺术创作是一个充满艰辛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唯一性、想象力和原创性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其中原创性至关重要。艺术的原创性根植于人们对世界整体的认知,对人类思维观念的深入了解。海德格尔在《林中路》中将艺术的本质归结于“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对于“真理”问题的深入探寻,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的思维与周围世界密不可分,相互依存,正是这种紧密的联系指引和影响着人们的创作。人类与世界联系影响着创作的基本
期刊
雕塑作为一种人们寄托情感,并且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和方式,属于传统文化。现代雕塑与传统雕塑既有差异,也有联系,因此为了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人们需要注意对中国传统雕塑进行传承和创新。本文首先介绍传统雕塑对现代雕塑艺术产生的重要影响,然后分析现代雕塑工艺行业的发展现状,介绍当代雕塑与传统雕塑的差别,最后提出中国传统雕塑传承与创新的有效手段。  雕塑作为一种装饰品,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公众场合、个人家庭
期刊
图形是人们视觉感官中最容易捕获的元素,同时图形也是最能够体现设计理念的重要元素之一。本文通过对视觉艺术现状的分析,梳理图形(图像)的观念、创意思维、方法等内容,使得大众更好地欣赏视觉艺术作品。  图形(图像)的创意与表现,是指通过深刻思考和系统分析,充分发挥形象思维和创造力,将想象和意念形象化、视觉化。现代意义上的图形研究,始于格式塔“完形”心理学的完善。本文讨论的视觉艺术以架上艺术形式为主,同时
期刊
大自然中,色彩万千,对于华夏文明来说,青、赤、黄、白、黑这五色最为特殊,因为它们不仅仅是五种颜色,还代表中国文化的五色。五色一经诞生,就好像一套精神制服,融入了古代社会生活。  一、红  红色与中国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甚至可以说中国人生命的全程都与红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传统礼俗中,婴儿出生时要包上红色的襁褓,满月了要吃红色的鸡蛋,婚礼也以红色装饰为主。即使去世了,也会用一口朱色的棺材作为最后的
期刊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历史文明的窗口,已经成为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地标。素有“汉简之乡”美誉的甘肃为解决其汉简展示和合理利用的发展困境,于2019年9月24日在兰州市七里河区马滩片区开工建设甘肃简牍博物馆。在此建设之际,本文简述甘肃简牍博物馆的发展背景,分析甘肃出土简牍的价值与作用,说明其建设意义与必要性。  一、甘肃简牍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设  甘肃简牍博物馆作为一家以简牍收藏展示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
期刊
作为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做得并不完美,不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逐渐流失的窘境。目前来看,如果没有继承人,没有传统文化的保护,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很难传承下去。国家、社会和大众必须重视和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诸多问题。国家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力度,投入人力资源进行文化研究,建立培训机制,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青年人的发展
期刊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在自身的发展中体现出很强的传承性和交际性。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会导致语言差异和交际方式差异,而学习和了解东西方语言交际差异,有助于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误会与矛盾。本文主要从东西方语境差异和东西方语言差异两方面阐述了东西方跨文化交际的语言差异。  一、语言和文化  何谓文化?古往今来,一些国内外的学者对文化给出过不同的定义。另外一些学者主张“最好不下定义”,这一
期刊
老舍的《骆驼祥子》以其生活的北京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过程为线索,描绘了旧社会的黑暗及其对底层人物的压迫。作者对时代的把握和对复杂人性的描写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小说中的底层人物作为社会中“边缘人”的存在,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是社会阶层中不可或缺的群体,因此作品中底层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一、再现社会的斗争和压迫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定建立在真实的社会环境基础之上,
期刊
王国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悲剧”概念的学者,在其《〈红楼梦〉评论》一文中,他结合叔本华的“三种悲剧”学说,评论《红楼梦》中的悲剧精神,为中国悲剧美学的研究开了先河,其悲剧美学思想在《宋元戏曲史》一书中又进一步地阐释和升华。本文以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一文为出发点,从王国维悲剧美学概念中的人生哲理观、审美伦理观和审美价值观等方面探究其悲剧美学思想。  《〈红楼梦〉评论》是王国维于1904年
期刊
散文的“散”看似一种写作形式,实则是展现独特思想的理性创作。余秋雨在散文领域可谓独树一帜,代表作有《文化苦旅》《行者无疆》等。对余秋雨散文的解读,褒贬不一。无可否认,余秋雨的散文像萤火般璀璨文坛,但同时也引起一些学者的种种非议,特别是关于史料知识的错误颇多。在对余秋雨散文的全景式扫描与解析中,“人文山水”下的散文创作魅力通俗而不流俗。其人文魅力更是特色,文字通俗易懂,题材广泛涉猎,在知性与感性上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