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子治家格言》在家庭和睦、勤俭持家、修身律己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对这些内容加以研究,将有助于当代家庭美德建设。
一、《朱子治家格言》蕴含的家庭美德思想
《朱子治家格言》也称《朱子家训》《治家格言》,由清代学者朱伯庐所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家训经典,是几百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治家”规范书之一。
(一)家门和顺
朱柏庐非常重视家庭的和睦,在他看来,只有家庭和谐才能事事顺意,只有以和为贵,才能同舟同济。古人认为,和谐的家庭氛围主要建立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妻顺”的基础之上,而朱柏庐在这三个方面都给世人以明确的指导。
1.父慈子孝
在亲子关系方面,朱柏庐认为,为人父母,要做到“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为人子女,要做到“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教导子女,要宽严相济,因材施教。历史上,以义方教子成名的例子很多,最著名的是孟母三迁。所以,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首先要选择适当的教导方法。
为人子女者,应该勤俭节约,努力奋斗,给父母以更充裕的生活。中华民族是一个讲求孝道的民族,百事孝为先,孝道是每一个人应尽的本分。
2.兄友弟恭
兄弟姐妹之间,要做到“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老子曾说,“天之道,损有余以奉不足”。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就如同兄弟手足之间,要力求公平,尽量保持付出和获得平等,这样才不会有人觉得过分劳累,又有人觉得付出太少而养成懒惰的习惯。在家庭中,不论长辈或者是晚辈,都应该遵守家中的生活规范,长者应当对幼者多关怀教诲,幼者对长者讲话应当恭敬端正,不可目无尊长、没规没矩。
3.夫义妻顺
夫妻要做到“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朱柏庐认为,家庭内部应当以和为贵,这条法则尤为适用于夫妻关系。近年来,我国结婚率持续走低,离婚率却持续走高,离婚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根究底是缺乏包容和理解。伴侣之间没有必要非得争个是非对错,要学会沟通和鼓励。少些指责,多些赞美,要不断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彼此,形成良性循环。
(二)俭以养德
朱柏庐格外注重勤俭持家,《朱子治家格言》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人们要早睡早起,勤勤恳恳,时常维持一尘不染、窗明几净的生活环境。人们要在点滴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朱子治家格言》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家喻户晓的话对中国人可谓影响深远。朱柏庐还告诫子孙:“勿营华屋,勿谋良田。”良田华屋并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任何时候都要舍得吃大苦、耐大劳。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一种智慧,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人人可为之,也人人当为之。
(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读书是一项必要的活动,它可以涵养人的品格气象,提升人的境界。《朱子治家格言》写道:“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做官,更是为了陶冶品德,成为一个怀瑾握瑜、高风峻节的有用之人,因此朱柏庐提出“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进一步突出了读书的作用和目的。
关于礼,朱柏庐认为:“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人应当有气节,要做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对于穷人,朱柏庐认为他们应当做到:“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对于富人,朱柏庐则认为他们“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富人更要明白福祸相依的道理。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朱子治家格言》中也有多处思想体现了仁爱的处事原则,例如,“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对于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要保持一颗仁爱之心。
朱柏廬指出,想成为真正的仁爱之人,还应当做到两点。其一是“施惠无念,受恩莫忘”。自愿把好处给别人叫作施惠,接受别人的好处叫作受惠。当人们给予别人好处时,不能念念不忘。当人们接受别人的好处时,不可以忘记,一有机会,就要即刻报答。其二是“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不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到尽头,应当留些宽容,以便回旋或是调整。适可而止是宝贵的人生哲学,聪明的人懂得乘风而上,大智的人更懂得善刀而藏。
二、《朱子治家格言》对当代家庭美德建设的启示
(一)家门和顺,处理好三种关系
家和万事兴,形成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关键在于处理好三种关系。
其一是处理好夫妻关系。在婚姻中,夫妻双方都要善于经营。佳偶非天成,经营婚姻,不仅是指物质,更多的还在于精神:尊重,感化,坦诚相处,拥有共同的兴趣……这样,婚姻就不是被禁锢的围城,而是有憧憬的堡垒。
其二是处理好长幼关系。长幼有序是家庭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家庭和谐的稳定基础。在孝敬老人方面,孝为人本,为人不能忘本。在关爱孩子上,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多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陪伴和关爱中健康发育、茁壮成长。
其三是处理好兄弟姐妹关系。兄弟姐妹之间情同手足,是人际间最亲密无间的关系之一。即使产生争执,但打断骨头连着筋,要时刻惦念着亲情,不能因此割断真情。
(二)俭以养德
勤是一种生存状态,更是一种奋斗姿态。人勤知俭,俭而举重。只有经历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人,最能体会“粒粒皆辛苦”的艰难,才会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不铺张,不虚浮,诚诚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勤俭持家家风更加不能丢。《朱子治家格言》曰:“慎乃俭德,惟怀永图。”勤俭持家是对传统的尊承,更是一种真正的富有。
(三)涵养品德,敦促健全人格
千百年来,古人在品德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经验,是现代人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新时代,人们更应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朱子治家格言》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传统美德,将家庭美德融入日常生活,付诸一言一行之中。
第一,要明白读书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子女的优良品质和健全人格。学习知识和文化,可以涵养他们的心性,使其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念,提升人的境界,陶冶性情,最终成为大度豁达、温文尔雅之人。第二,要求孩子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生活细节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德行和一个家庭的家风。要培育孩子严谨的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入手。要时常检视自己的行为习惯,提高品德思维水平和判断能力。第三,要培养子女的仁爱之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提点子女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能落井下石,也不能嫉妒纷争,不欺凌弱小,更不能攀附权贵,要学会宽容待人和与人为善。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家庭教育中不同程度出现了关系紧张、过分溺爱、重智轻德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合理借鉴《朱子治家格言》中的家庭美德建设内容,将对建设良好家风、提升公民整体道德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武钰(1995-),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朱子治家格言》蕴含的家庭美德思想
《朱子治家格言》也称《朱子家训》《治家格言》,由清代学者朱伯庐所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家训经典,是几百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治家”规范书之一。
(一)家门和顺
朱柏庐非常重视家庭的和睦,在他看来,只有家庭和谐才能事事顺意,只有以和为贵,才能同舟同济。古人认为,和谐的家庭氛围主要建立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妻顺”的基础之上,而朱柏庐在这三个方面都给世人以明确的指导。
1.父慈子孝
在亲子关系方面,朱柏庐认为,为人父母,要做到“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为人子女,要做到“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教导子女,要宽严相济,因材施教。历史上,以义方教子成名的例子很多,最著名的是孟母三迁。所以,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首先要选择适当的教导方法。
为人子女者,应该勤俭节约,努力奋斗,给父母以更充裕的生活。中华民族是一个讲求孝道的民族,百事孝为先,孝道是每一个人应尽的本分。
2.兄友弟恭
兄弟姐妹之间,要做到“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老子曾说,“天之道,损有余以奉不足”。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就如同兄弟手足之间,要力求公平,尽量保持付出和获得平等,这样才不会有人觉得过分劳累,又有人觉得付出太少而养成懒惰的习惯。在家庭中,不论长辈或者是晚辈,都应该遵守家中的生活规范,长者应当对幼者多关怀教诲,幼者对长者讲话应当恭敬端正,不可目无尊长、没规没矩。
3.夫义妻顺
夫妻要做到“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朱柏庐认为,家庭内部应当以和为贵,这条法则尤为适用于夫妻关系。近年来,我国结婚率持续走低,离婚率却持续走高,离婚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根究底是缺乏包容和理解。伴侣之间没有必要非得争个是非对错,要学会沟通和鼓励。少些指责,多些赞美,要不断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彼此,形成良性循环。
(二)俭以养德
朱柏庐格外注重勤俭持家,《朱子治家格言》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人们要早睡早起,勤勤恳恳,时常维持一尘不染、窗明几净的生活环境。人们要在点滴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朱子治家格言》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家喻户晓的话对中国人可谓影响深远。朱柏庐还告诫子孙:“勿营华屋,勿谋良田。”良田华屋并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任何时候都要舍得吃大苦、耐大劳。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一种智慧,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人人可为之,也人人当为之。
(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读书是一项必要的活动,它可以涵养人的品格气象,提升人的境界。《朱子治家格言》写道:“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做官,更是为了陶冶品德,成为一个怀瑾握瑜、高风峻节的有用之人,因此朱柏庐提出“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进一步突出了读书的作用和目的。
关于礼,朱柏庐认为:“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人应当有气节,要做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对于穷人,朱柏庐认为他们应当做到:“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对于富人,朱柏庐则认为他们“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富人更要明白福祸相依的道理。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朱子治家格言》中也有多处思想体现了仁爱的处事原则,例如,“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对于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要保持一颗仁爱之心。
朱柏廬指出,想成为真正的仁爱之人,还应当做到两点。其一是“施惠无念,受恩莫忘”。自愿把好处给别人叫作施惠,接受别人的好处叫作受惠。当人们给予别人好处时,不能念念不忘。当人们接受别人的好处时,不可以忘记,一有机会,就要即刻报答。其二是“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不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到尽头,应当留些宽容,以便回旋或是调整。适可而止是宝贵的人生哲学,聪明的人懂得乘风而上,大智的人更懂得善刀而藏。
二、《朱子治家格言》对当代家庭美德建设的启示
(一)家门和顺,处理好三种关系
家和万事兴,形成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关键在于处理好三种关系。
其一是处理好夫妻关系。在婚姻中,夫妻双方都要善于经营。佳偶非天成,经营婚姻,不仅是指物质,更多的还在于精神:尊重,感化,坦诚相处,拥有共同的兴趣……这样,婚姻就不是被禁锢的围城,而是有憧憬的堡垒。
其二是处理好长幼关系。长幼有序是家庭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家庭和谐的稳定基础。在孝敬老人方面,孝为人本,为人不能忘本。在关爱孩子上,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多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陪伴和关爱中健康发育、茁壮成长。
其三是处理好兄弟姐妹关系。兄弟姐妹之间情同手足,是人际间最亲密无间的关系之一。即使产生争执,但打断骨头连着筋,要时刻惦念着亲情,不能因此割断真情。
(二)俭以养德
勤是一种生存状态,更是一种奋斗姿态。人勤知俭,俭而举重。只有经历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人,最能体会“粒粒皆辛苦”的艰难,才会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不铺张,不虚浮,诚诚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勤俭持家家风更加不能丢。《朱子治家格言》曰:“慎乃俭德,惟怀永图。”勤俭持家是对传统的尊承,更是一种真正的富有。
(三)涵养品德,敦促健全人格
千百年来,古人在品德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经验,是现代人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新时代,人们更应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朱子治家格言》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传统美德,将家庭美德融入日常生活,付诸一言一行之中。
第一,要明白读书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子女的优良品质和健全人格。学习知识和文化,可以涵养他们的心性,使其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念,提升人的境界,陶冶性情,最终成为大度豁达、温文尔雅之人。第二,要求孩子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生活细节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德行和一个家庭的家风。要培育孩子严谨的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入手。要时常检视自己的行为习惯,提高品德思维水平和判断能力。第三,要培养子女的仁爱之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提点子女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能落井下石,也不能嫉妒纷争,不欺凌弱小,更不能攀附权贵,要学会宽容待人和与人为善。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家庭教育中不同程度出现了关系紧张、过分溺爱、重智轻德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合理借鉴《朱子治家格言》中的家庭美德建设内容,将对建设良好家风、提升公民整体道德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武钰(1995-),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