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威名远播海外。唐朝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科技发达,艺术方面更是精彩纷呈,尤其是诗歌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唐诗与唐史水乳交融。没有繁盛强大的大唐王朝,诗歌便不会达到如此高度;没有壮美瑰丽的唐诗,大唐王朝便不会如此光芒四射。本文拟从唐诗入手,通过有唐一代诗风的转变探寻唐朝国势盛衰的变化,从而探讨唐诗与唐史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根据当前学者的意见,唐朝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初唐,即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盛唐,即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至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中唐,即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至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晚唐,即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以下分别介绍四个阶段的诗歌特征与风格。
一、初唐
初唐是大唐新建、漸入佳境的过渡时期。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周代唐都发生于这一时期。为颂扬唐高祖与唐太宗改朝换代的功绩及唐初政策的深得民心,初唐的诗歌创作多以宫廷为中心,以赞美君王与新政为目的,诗歌创作的政治化倾向十分明显。直到“初唐四杰”——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出现,他们的诗如新绽的春叶,如初生的旭日,将宫体诗的靡靡之音一扫而空,磅礴的大国气象已隐隐浮现。可以说,“初唐四杰”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别诗中全无悲苦缠绵之态,节奏明快爽朗,体现了“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坚定乐观,诗人的豁达胸怀和高远志向跃然纸上;“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的《从军行》体现的是他不甘平庸的勃勃英气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卢照邻《咏史》借歌颂汉代名士揭露批判社会不良政治风气,表达斩除佞臣的决心,报国热情和过人胆识一览无余;“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以蝉喻己,寓情于物,品行高洁却遭诬获罪的悲愤哀怨之外,更多地流淌的是诗人的高尚情怀和傲岸操守。四杰的浪漫主义基调和乐观豪放的风格,契合着初唐时期奋发昂扬的精神面貌,悄然拉开了盛唐的序幕。
二、盛唐
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知人善任,赏贤罚佞,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这一阶段,诗人辈出,流派纷呈,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层出不穷,不同诗歌流派各领风骚,诗歌迎来极盛时期。这时的诗歌已抛却政治化特色,诗风更加率真奔放、清新自然,呈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此时的大唐诗坛繁星闪烁,优秀诗人数不胜数。
“谪仙人”李白诗才卓绝,深受唐玄宗赏识,却偏偏桀骜不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决然远离官场。他高举浪漫主义旗帜,热情讴歌祖国大好河山,慷慨激昂,汪洋恣肆,诗作如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真正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以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人为代表的边塞诗人也十分活跃,边塞诗的创作进入鼎盛时期。他们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整体格调高昂激越,极富艺术性。
王维与孟浩然的田园诗清新疏淡,于静谧疏朴中尽显大唐盛世的祥和与安逸。“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清丽婉转,读之令人荡尽胸中尘埃,一切忧思烟消云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充满田园乡土气息,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交相辉映,恬淡舒适的田园生活图景跃然纸上,花草泥土的香味似乎扑面而来。
盛唐时期,经济繁荣,政治开明,外交通达,整个社会洋溢着昂扬向上的朝气。热情洋溢、浪漫奔放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即便是恬静优美的田园诗,也同样生机勃勃。此时的诗作,既有对盛世王朝的歌颂,又有建功立业的渴望,还有寄情山水的意气抒发。然而不论是哪一类,都脱胎于大唐繁盛开明、积极向上的盛世气象。离开盛唐,诗歌便不会如此昂扬激越,诗人便不会如此意气风发。
三、中唐
中唐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分界点。经过安史之乱的重创,大唐元气大伤,磅礴的大国气象渐渐萎靡。此后,历代君主努力振兴国势,出现了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等相对治世,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党朋之争等弊政终使大唐矛盾日显。此时,诗歌虽不乏慷慨激昂之作,但总体而言,浪漫情调和开朗心境渐失,诗风逐渐由浑厚激越走向纤巧细腻,关注现实、揭露战乱、反映民生、感伤乱离的诗歌逐渐增多,绚烂斑驳的背景中涂抹着几缕冷色。
中唐诗人多经历战乱与贫困,入仕艰难,空有抱负而无处施展,因而难免有失意苦闷之作如贾岛《下第》。
刘禹锡也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例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平实简练的诗句中无一不凝结着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白居易是中唐影响极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广泛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代表作品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外貌描写,一句心理描写,便将当时社会中劳动人民劳动无度、饥寒交迫的痛苦有力地揭示出来,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对统治阶层的不满自然流露。
四、晚唐
晚唐时期,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宦官专权日益严重,再加上牛李党争,大唐王朝已是穷途末路,衰微已成定局。黄巢起义更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的统治,曾经繁盛一时的大唐已然摇摇欲坠。此时,诗风整体特征是消沉萎靡,怀古伤今、抨击时政和凭古吊今之作渐渐增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时期的社会面貌。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作为晚唐诗人代表之一的杜牧,诗风清新豪放、俊迈雄健,在当时无疑是一股清流。
晚唐时期另一位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则带有晚唐诗坛特有的感伤情调。李商隐于唐文宗开成二年进士及第,后因婚姻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备受排挤,一生不得志。因此,不论是咏史诗还是爱情诗,多有迷离、怅惘、忧郁之色彩,也时常流露出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意味。如果说《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对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的讽刺与劝谏,是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那么,《乐游原》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是对辉煌不再的大唐王朝唱出了最沉痛的挽歌。
晚唐时期一些出身贫寒的诗人,如曹邺、罗隐,对唐末政治腐败、战乱频仍的感受更为深刻,对上层社会多有不满,诗作多揭露社会现实、抨击时弊。
五、结语
唐朝不同阶段的诗风都是对特定时期经济政治状态的反映,或慷慨激昂,或清新疏淡,或纤巧细腻,或怀古伤今,诗才卓绝的大唐诗人字字珠玑,为后世留下了数不清的优秀诗篇,更留下了说不尽的大唐故事。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根据当前学者的意见,唐朝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初唐,即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盛唐,即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至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中唐,即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至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晚唐,即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以下分别介绍四个阶段的诗歌特征与风格。
一、初唐
初唐是大唐新建、漸入佳境的过渡时期。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周代唐都发生于这一时期。为颂扬唐高祖与唐太宗改朝换代的功绩及唐初政策的深得民心,初唐的诗歌创作多以宫廷为中心,以赞美君王与新政为目的,诗歌创作的政治化倾向十分明显。直到“初唐四杰”——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出现,他们的诗如新绽的春叶,如初生的旭日,将宫体诗的靡靡之音一扫而空,磅礴的大国气象已隐隐浮现。可以说,“初唐四杰”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别诗中全无悲苦缠绵之态,节奏明快爽朗,体现了“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坚定乐观,诗人的豁达胸怀和高远志向跃然纸上;“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的《从军行》体现的是他不甘平庸的勃勃英气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卢照邻《咏史》借歌颂汉代名士揭露批判社会不良政治风气,表达斩除佞臣的决心,报国热情和过人胆识一览无余;“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以蝉喻己,寓情于物,品行高洁却遭诬获罪的悲愤哀怨之外,更多地流淌的是诗人的高尚情怀和傲岸操守。四杰的浪漫主义基调和乐观豪放的风格,契合着初唐时期奋发昂扬的精神面貌,悄然拉开了盛唐的序幕。
二、盛唐
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知人善任,赏贤罚佞,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这一阶段,诗人辈出,流派纷呈,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层出不穷,不同诗歌流派各领风骚,诗歌迎来极盛时期。这时的诗歌已抛却政治化特色,诗风更加率真奔放、清新自然,呈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此时的大唐诗坛繁星闪烁,优秀诗人数不胜数。
“谪仙人”李白诗才卓绝,深受唐玄宗赏识,却偏偏桀骜不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决然远离官场。他高举浪漫主义旗帜,热情讴歌祖国大好河山,慷慨激昂,汪洋恣肆,诗作如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真正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以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人为代表的边塞诗人也十分活跃,边塞诗的创作进入鼎盛时期。他们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整体格调高昂激越,极富艺术性。
王维与孟浩然的田园诗清新疏淡,于静谧疏朴中尽显大唐盛世的祥和与安逸。“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清丽婉转,读之令人荡尽胸中尘埃,一切忧思烟消云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充满田园乡土气息,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交相辉映,恬淡舒适的田园生活图景跃然纸上,花草泥土的香味似乎扑面而来。
盛唐时期,经济繁荣,政治开明,外交通达,整个社会洋溢着昂扬向上的朝气。热情洋溢、浪漫奔放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即便是恬静优美的田园诗,也同样生机勃勃。此时的诗作,既有对盛世王朝的歌颂,又有建功立业的渴望,还有寄情山水的意气抒发。然而不论是哪一类,都脱胎于大唐繁盛开明、积极向上的盛世气象。离开盛唐,诗歌便不会如此昂扬激越,诗人便不会如此意气风发。
三、中唐
中唐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分界点。经过安史之乱的重创,大唐元气大伤,磅礴的大国气象渐渐萎靡。此后,历代君主努力振兴国势,出现了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等相对治世,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党朋之争等弊政终使大唐矛盾日显。此时,诗歌虽不乏慷慨激昂之作,但总体而言,浪漫情调和开朗心境渐失,诗风逐渐由浑厚激越走向纤巧细腻,关注现实、揭露战乱、反映民生、感伤乱离的诗歌逐渐增多,绚烂斑驳的背景中涂抹着几缕冷色。
中唐诗人多经历战乱与贫困,入仕艰难,空有抱负而无处施展,因而难免有失意苦闷之作如贾岛《下第》。
刘禹锡也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例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平实简练的诗句中无一不凝结着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白居易是中唐影响极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广泛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代表作品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外貌描写,一句心理描写,便将当时社会中劳动人民劳动无度、饥寒交迫的痛苦有力地揭示出来,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对统治阶层的不满自然流露。
四、晚唐
晚唐时期,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宦官专权日益严重,再加上牛李党争,大唐王朝已是穷途末路,衰微已成定局。黄巢起义更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的统治,曾经繁盛一时的大唐已然摇摇欲坠。此时,诗风整体特征是消沉萎靡,怀古伤今、抨击时政和凭古吊今之作渐渐增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时期的社会面貌。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作为晚唐诗人代表之一的杜牧,诗风清新豪放、俊迈雄健,在当时无疑是一股清流。
晚唐时期另一位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则带有晚唐诗坛特有的感伤情调。李商隐于唐文宗开成二年进士及第,后因婚姻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备受排挤,一生不得志。因此,不论是咏史诗还是爱情诗,多有迷离、怅惘、忧郁之色彩,也时常流露出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意味。如果说《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对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的讽刺与劝谏,是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那么,《乐游原》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是对辉煌不再的大唐王朝唱出了最沉痛的挽歌。
晚唐时期一些出身贫寒的诗人,如曹邺、罗隐,对唐末政治腐败、战乱频仍的感受更为深刻,对上层社会多有不满,诗作多揭露社会现实、抨击时弊。
五、结语
唐朝不同阶段的诗风都是对特定时期经济政治状态的反映,或慷慨激昂,或清新疏淡,或纤巧细腻,或怀古伤今,诗才卓绝的大唐诗人字字珠玑,为后世留下了数不清的优秀诗篇,更留下了说不尽的大唐故事。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