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双证融通”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融合进行深入研究,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对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情境教学进行具体实践,供其他课程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证融通 课程教学 改革与实践
“双证书”制度是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一种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实施“双证书”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学、管理、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努力消除或减弱这两种证书的差异、增强两者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实现“双证融通”。
笔者参与了电机维修选修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改革的过程阐述如下:“双证融通”主要是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企业生产岗位标准的融通,通过制定融入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企业电气专业工作岗位标准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具体过程如下:
一、制定融入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企业电气专业生产岗位标准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课程标准是规范性文件,在内涵上融入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与企业电气专业工作岗位标准,以满足企业与社会要求、适应学生就业需要,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加以规范与约束。
课程标准将课程定位、适用的生产岗位、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须达到的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应完成的工作任务、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机制等涵盖教学环节的所有事宜进行详细说明与规定,明确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水平、如何鉴定达到什么水平,为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1)课程理念:为实现“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目标,该课程运用现代教学理论进行教学的创新实践,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与运用过程中发展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的目标要素,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学习目标与生产目标一体化的课程教学目标。
(2)适用岗位:课程为生产、制造、加工等企业的电机检修、运行岗位及相近生产岗位服务,未来职业发展为电气专业技术、管理岗位。
(3)课程目标定位:掌握电机工作原理、参数计算等理论知识,以及电机检修标准、制作标准、运行倒闸操作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专业知识;具备电机检修与制作技能、倒闸操作技能、组织管理、团结合作、学习创新等能力;形成遵守纪律、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良好素质。
(4)课程内容:以某钢铁公司热连轧生产线加热炉区为一个完整的案例,引入生产现场电机的检修、运行操作工作,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真实性,是有意义的学习。
首先案例引入,对某钢铁公司热连轧生产线加热炉区电气专业的设备、岗位、组织、人员分配进行介绍。根据企业设置电机检修岗位、电气运行操作岗位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案例引入》包括生产线总体概况、以电气为主的生产线总体工艺、生产车间与人员组织管理。任务一:办理电机检修开工手续;任务二:电机解体检修(涵盖拆卸、解体检修、修后试验、安装调试的全过程);任务三:办理电机检修结束手续;任务四:电机的启停倒闸操作;任务五:电机的巡回检查;任务六:电机异常的分析与处理。
二、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的教学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与职业的工作过程具有一致性,以便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为此,笔者以行动为导向,设计、开发、实施了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以情境教学为主,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实施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习得不仅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两部分,而且包括具体的知识及其所承载的价值观这两部分在内的工作过程知识,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未来职业生涯必备的三种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实践的主人,教师只是实践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对话的关系,在自由的气氛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理解掌握知识,再在个人的努力或团队的配合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每位学生都在快乐学习、感悟学习、收获学习,学习开始变成了学生内在需要的、自律的行为。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的特点:1.提出任务:教师根据实际生产过程,提出任务。2.制订计划:学生根据任务要求通过教材、参考资料、互联网等渠道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对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分析、比较,针对教师提出的任务制订方案。3.实施任务:学生将制订的计划付诸实际行动,完成工作任务。4.考核评价:对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要评估成果,又要评估过程。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与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实现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的目标。
三、创设一体化的教学情境。
职业教育教学是“情境中心”的。情境可以是对实际职业情境不经加工而直接移植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情境,即“真实的再现”,也可以是对实际职业情境经过加工构建的更具普遍意义的学习情境,即“真实的虚拟”,本质是创设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创设与项目、案例、问题、任务相关的学习情境。
笔者在课堂通过模拟企业的手段,积极营造一体化的教学环境,采用板书、PPT、电机检修与制作的实况录像、生产现场带来的电机、生产工具、安全帽、安全标志牌等为教学手段,开展情境教学;布置的工作任务为生产岗位每天的实际工作内容,如办理电机检修开工与结束手续、电机解体检修、电机启停倒闸操作、电气设备巡回检查、电机异常分析与处理方法等。具体如下: (1)人员管理情境:在人员管理上模拟企业。将全班人员分成学习小组,每组10人左右,设立组长1名,组长负责召集组员共同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共同自主评价。
(2)学习环境情境:在学习环境上模拟企业班组模式,课桌按检修台式进行摆放,一组一台,每组、每人位置固定。
(3)教学资源情境:教学资源是从工厂借来的使用过的交直流电机、电机检修与制作工具、电机检修规程、电机运行规程、电气安全规程、工作票、操作票、安全标识牌、安全帽等,以及在生产现场录制的电机制作、电机解体检修录像片各一部,课堂充满企业氛围。
(4)教学过程情境: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基本相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基本吻合,布置的工作任务为生产岗位每天都在进行的实际工作内容,但比实际要简单,如办理电机检修手续、电机解体检修、电机启停倒闸操作、电机巡回检查、电机异常分析与处理等,任务完成的评价打分也与生产实际一样按标准、及时打分,结果公示。
(5)延伸学习情境:电机、工具等教学资源,由学生带回宿舍,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学习,完成工作任务,将学习情境从教室延伸到宿舍,开通教师答疑热线电话24小时服务,学习情境全天候、全方位,紧紧围绕在学生周围。
(6)由于职业院校不可能在规模上、在数量上对真实环境一比一复制,因此,在校外建立两个实训基地。待项目结束、课程结束,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接受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后,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生产现场,由企业组织进行现场教学,真刀真枪地锻炼,使学生受到实际职业情境的训练,获得完整的电机检修、制作、操作方面的实践知识。
事实证明,情境教学对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构建属于自我的新的知能结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是现场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四、结语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行动,学习电机检修、运行岗位的技术标准与成熟技术,在反复的实践中习得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职业综合能力,课程结束后,基本具备上岗条件,经过短暂的适应,可以很快进入角色、独立工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
[2]刘邦祥,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5):51-53,55.
[3]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03):5-8.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证融通 课程教学 改革与实践
“双证书”制度是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一种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实施“双证书”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学、管理、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努力消除或减弱这两种证书的差异、增强两者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实现“双证融通”。
笔者参与了电机维修选修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改革的过程阐述如下:“双证融通”主要是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企业生产岗位标准的融通,通过制定融入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企业电气专业工作岗位标准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具体过程如下:
一、制定融入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企业电气专业生产岗位标准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课程标准是规范性文件,在内涵上融入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与企业电气专业工作岗位标准,以满足企业与社会要求、适应学生就业需要,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加以规范与约束。
课程标准将课程定位、适用的生产岗位、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须达到的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应完成的工作任务、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机制等涵盖教学环节的所有事宜进行详细说明与规定,明确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水平、如何鉴定达到什么水平,为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1)课程理念:为实现“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目标,该课程运用现代教学理论进行教学的创新实践,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与运用过程中发展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的目标要素,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学习目标与生产目标一体化的课程教学目标。
(2)适用岗位:课程为生产、制造、加工等企业的电机检修、运行岗位及相近生产岗位服务,未来职业发展为电气专业技术、管理岗位。
(3)课程目标定位:掌握电机工作原理、参数计算等理论知识,以及电机检修标准、制作标准、运行倒闸操作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专业知识;具备电机检修与制作技能、倒闸操作技能、组织管理、团结合作、学习创新等能力;形成遵守纪律、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良好素质。
(4)课程内容:以某钢铁公司热连轧生产线加热炉区为一个完整的案例,引入生产现场电机的检修、运行操作工作,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真实性,是有意义的学习。
首先案例引入,对某钢铁公司热连轧生产线加热炉区电气专业的设备、岗位、组织、人员分配进行介绍。根据企业设置电机检修岗位、电气运行操作岗位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案例引入》包括生产线总体概况、以电气为主的生产线总体工艺、生产车间与人员组织管理。任务一:办理电机检修开工手续;任务二:电机解体检修(涵盖拆卸、解体检修、修后试验、安装调试的全过程);任务三:办理电机检修结束手续;任务四:电机的启停倒闸操作;任务五:电机的巡回检查;任务六:电机异常的分析与处理。
二、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的教学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与职业的工作过程具有一致性,以便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为此,笔者以行动为导向,设计、开发、实施了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以情境教学为主,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实施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习得不仅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两部分,而且包括具体的知识及其所承载的价值观这两部分在内的工作过程知识,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未来职业生涯必备的三种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实践的主人,教师只是实践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对话的关系,在自由的气氛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理解掌握知识,再在个人的努力或团队的配合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每位学生都在快乐学习、感悟学习、收获学习,学习开始变成了学生内在需要的、自律的行为。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的特点:1.提出任务:教师根据实际生产过程,提出任务。2.制订计划:学生根据任务要求通过教材、参考资料、互联网等渠道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对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分析、比较,针对教师提出的任务制订方案。3.实施任务:学生将制订的计划付诸实际行动,完成工作任务。4.考核评价:对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要评估成果,又要评估过程。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与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实现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的目标。
三、创设一体化的教学情境。
职业教育教学是“情境中心”的。情境可以是对实际职业情境不经加工而直接移植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情境,即“真实的再现”,也可以是对实际职业情境经过加工构建的更具普遍意义的学习情境,即“真实的虚拟”,本质是创设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创设与项目、案例、问题、任务相关的学习情境。
笔者在课堂通过模拟企业的手段,积极营造一体化的教学环境,采用板书、PPT、电机检修与制作的实况录像、生产现场带来的电机、生产工具、安全帽、安全标志牌等为教学手段,开展情境教学;布置的工作任务为生产岗位每天的实际工作内容,如办理电机检修开工与结束手续、电机解体检修、电机启停倒闸操作、电气设备巡回检查、电机异常分析与处理方法等。具体如下: (1)人员管理情境:在人员管理上模拟企业。将全班人员分成学习小组,每组10人左右,设立组长1名,组长负责召集组员共同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共同自主评价。
(2)学习环境情境:在学习环境上模拟企业班组模式,课桌按检修台式进行摆放,一组一台,每组、每人位置固定。
(3)教学资源情境:教学资源是从工厂借来的使用过的交直流电机、电机检修与制作工具、电机检修规程、电机运行规程、电气安全规程、工作票、操作票、安全标识牌、安全帽等,以及在生产现场录制的电机制作、电机解体检修录像片各一部,课堂充满企业氛围。
(4)教学过程情境: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基本相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基本吻合,布置的工作任务为生产岗位每天都在进行的实际工作内容,但比实际要简单,如办理电机检修手续、电机解体检修、电机启停倒闸操作、电机巡回检查、电机异常分析与处理等,任务完成的评价打分也与生产实际一样按标准、及时打分,结果公示。
(5)延伸学习情境:电机、工具等教学资源,由学生带回宿舍,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学习,完成工作任务,将学习情境从教室延伸到宿舍,开通教师答疑热线电话24小时服务,学习情境全天候、全方位,紧紧围绕在学生周围。
(6)由于职业院校不可能在规模上、在数量上对真实环境一比一复制,因此,在校外建立两个实训基地。待项目结束、课程结束,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接受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后,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生产现场,由企业组织进行现场教学,真刀真枪地锻炼,使学生受到实际职业情境的训练,获得完整的电机检修、制作、操作方面的实践知识。
事实证明,情境教学对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构建属于自我的新的知能结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是现场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四、结语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行动,学习电机检修、运行岗位的技术标准与成熟技术,在反复的实践中习得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职业综合能力,课程结束后,基本具备上岗条件,经过短暂的适应,可以很快进入角色、独立工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
[2]刘邦祥,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5):51-53,55.
[3]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