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常发生在不同的病种、各科疾病的治疗中,虽说是小病,但也有很多病人历尽曲折。
李老今年60岁,患有高血压病20年,现血压一直控制良好。半年前,李老外出,行走时突然感到右侧小腿疼痛,晚上回家掀起裤腿一看,小腿腓肠肌附近出现了一大片片状的红斑,而且小腿红肿。因为没有其他症状,老李没有及时去医院检查,吃了一些消炎止痛药,似有效果,2周左右症状消失了。但此后半月至今,类似症状又发作了2次,每次部位出现红肿热痛2~3天,不经治疗自行缓解。李老去医院就医诊断为血栓性浅静脉炎。医生告诉他说,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此病虽说是小病,但常发生在不同的病种、各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的人反复发病,因此治疗起来也比较棘手。而且与此病类似表现的病也很多,因此及时诊治很重要。
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常见于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数呈游走性发作。人体内静脉血管按分布部位可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走行于皮下组织内的为浅静脉,又称皮下静脉,走行于深筋膜深面或体腔内的静脉为深静脉。一些原因引起沿浅静脉走行的位置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急性期后,索条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血栓性浅静脉炎常见原因
静脉内高渗性溶液刺激静脉内膜引起损伤,并发血栓形成;静脉内留置插管引起静脉壁损伤,引起炎症反应。
对于最常见的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原因是静脉血液淤滞,血脂高,血液黏稠度高,血液的流动减慢,足靴区皮肤因营养性变化,易受慢性感染,使曲张的静脉遭受缺氧和炎症性损害,酿成血栓性浅静脉炎。
中医将血栓性浅静脉炎归类于血痹、脉痹、肿胀、血淤的范畴。发病时,浅静脉表现为一硬索条,可有自发痛、触痛或牵拉痛,一般称为“脉痹”;沿浅静脉走行及其周围组织突发色红、肿胀、灼热、疼痛,待红肿疼痛渐消后,局部可触及硬条索状物,且伴有色素沉着,或有微热和轻痛,属静脉曲张并发者,称为“恶脉”;无静脉曲张病史者,称为“血淤”。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程发展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理变化一开始是广泛的整条浅静脉血栓形成,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因而在受累静脉的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质地比较柔韧、有压痛的条索状物。1周后随炎症的消退和渗出物的吸收,遗留无痛性硬索,局部色素沉着,表示血栓经过机化和再管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重新建立新条件下的血液循环。有时急性炎症可被慢性炎症状态替代,血栓静脉发生纤维化变化。受累血管及其周围可以长期存在压痛。有复发或多次发作的倾向,能够引起静脉周围组织发生轻度的蜂窝组织炎,皮肤上形成硬结和色素沉着,循硬结周围,可摸到一条或数条血栓形成的浅静脉支。
就临床表现看,病人早期发现患肢出现红、热区域,伴有触痛,在牵拉患部时疼痛加剧,在大隐静脉受累时,可引起隐神经炎反应,而使该神经分布区出现神经痛,有时在静脉病变消失后,神经痛仍可持续一段时间,检查时在浅静脉可见1厘米宽的红线,长短不一,局部皮肤温度增高,皮下触及一柔软的索状肿块,此即血栓形成的静脉,皮肤红、热,说明有静脉周围炎和渗出。病变可向静脉近端扩展,甚至可波及其分支。由于深静脉通畅,很少引起肢体红肿,随着病变的消退,皮肤红、热和局部触痛逐渐消失,而留下棕色色素沉着。该静脉在数周内仍可触及索状肿物,有时可永久不退。有的急性期后可遗留慢性炎症,该静脉附近有持久的触痛。病变静脉多因纤维化而不易被触知,偶尔形成再通,因此局部索状物的消失,只能根据遗留的色素沉着,判断该静脉曾发生过血栓性浅静脉炎,但色素沉着也可逐渐消失。
预防复发的方法
血栓性浅静脉炎在冬季和初春寒冷季节容易发生,需要特别预防。老年人易发的原因是由于老年人下肢氧供和血供减少,皮肤营养供应相应减少,皮肤变薄,当天气寒冷,特别在北方,天气寒冷血管收缩,皮肤受损后不易愈合,进而容易发生浅静脉炎;另外,初春季节不要急于减少衣服,如果保暖不良,特别是下肢血流缓慢,加上老年人不经常锻炼活动,下肢静脉血液淤滞,皮肤破损,静脉血管损伤后,容易诱发血栓形成,导致血栓性浅静脉炎。因此预防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生应引起关注,并注意锻炼下肢,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下肢供血和营养状态,预防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形成。
饮食和其他方面,可多吃素食、青菜、水果,避免或少吃油腻食物,防治血液高黏滞状态。维生素E是出色的抗氧化剂,有助于维持神经、肌肉组织的正常功能,使毛细血管壁更稳固,这样原本淤滞的血液循环可以恢复顺畅。葵花子富含丰富的维生素E,同时葵花子的热量也较高,有助于抵挡寒冷的气候。女性当减少口服避孕药的服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肾病等可引起血液高黏、高凝状态。同时严格戒烟。
本病通常不需住院治疗,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2~3天。在医生指导下作局部热敷理疗,或洗热水澡以减轻不适。按医嘱应用抗炎药物及镇痛剂。避免使用留置针。
贴心提示:
两种血栓性浅静脉炎莫轻视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胸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往往是潜在性内脏肿瘤的早期表现。原发肿瘤的部位可涉及胃、胰腺、肺、胆囊等部位,而与胰腺体、尾部癌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如果患者有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胸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就应考虑内脏肿瘤的可能存在,从而做相应的仔细检查。另外,此病还应该和结节性红斑、下肢丹毒等疾病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