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梁式转换层作为一种典型的转换层结构形式,在受力、施工便利及可靠性方面存在很大优势,可较好地解决高层建筑中上下部结构在竖向不连续的问题。在本文中,着重对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关键词]:高层建筑 梁式转换层 施工
梁式转换层是指建筑物某楼层的上部与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该楼层上部与下部采用不同结构类型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转换,则该楼层称为结构转换层。作为目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中应用最广的结构形式,梁式转换层具有传力直接明确及传力途径清晰,同时受力性能好、工作可靠、构造简单、计算简便、造价较低及施工方便等优点,可实现高层建筑上下建筑空间和结构形式的变化,解决了建筑功能要求与常规结构布置间的矛盾。在本文中,着重探讨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的施工工艺,以期能和同行们共勉。
1.模版及支架的施工
1.1斜撑的施工
1.设置斜撑杆时,其斜撑角度不能大于45?,且其排列距离应以建筑柱面为标准,设置为1m,并保证梁底的斜撑杆与梁底的外钢楞之间相互协调,一般,间距宜设置为40cm。
2.斜撑杆的上端应伸至模板底部,且与梁度模外钢楞相互进行扣接,斜撑杆的下支点主柱面应预留内设定位短筋的凹槽,且最下排的斜撑杆下支点应设在建筑楼层的柱根部。
3.梁底的斜撑要尽量与梁下排架同时搭设,且同时要和梁下排的立杆、横杆相扣接,以增强斜撑的稳定性。
1.2立杆与扫地杆的施工
1.施工时,立杆的上端部分要直接和梁底部的内楞以及外楞分别相扣接,立杆的下端部分应支撑在楼面上铺设的通长木板设置的钢垫块上。
2.梁排架下设的扫地杆,其中间应设置两道大小横杆,梁底部排架两侧应横向设置斜撑,纵向设置剪力撑。
1.3钢管支撑体系的施工
1.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管支撑施工构件,应严格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外观及脚手架的碗扣和杆件的焊接质量。要求施工所用的扣件要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的要求。
2.在使用碗扣式脚手架钢管进行排架搭设时一定要保证钢管支撑体系的固牢,要求排架的三维间距均要满足设计要求。
1.4纵向水平杆的构造
1.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
2.在采用对接扣件接长纵向水平杆时,其扣件要交错布置,且两相邻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3.在接长纵向水平杆时要求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且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
1.5满堂模板支架的支撑设置:(1)应在支架四边和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2)对于高于4m的模板支架,应在支架两端与中间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1.6起拱:按设计要求,对跨度不小于4m的梁、板应起拱。一般,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2.钢筋的连接和安装
由于转化梁中钢筋的布置较为复杂,因此进行准确的翻样和下料、并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连接和安装等,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2.1钢筋翻样与下料
1.在进行钢筋翻样前,需明白设计意图,审核和熟悉设计文件和相关说明,同时还须结合具体的施工实际。
2.由于在设计时转换大梁的主筋在柱节点均弯起锚固,施工难度较大。因此给钢筋翻样和下料时可和设计单位协商,如:将大梁的最上一排面筋向下弯并锚固至底筋以上,底筋的最下一排主筋尽量靠柱边上弯25d,其余主筋全部取消弯锚,负筋均伸至弯起筋即可。
3.梁体上部主筋接头应依据设计要求于跨中1/3 跨长范围内设置,下部接头则应在支座1/3 跨长邻近范围内设置。
4.为方便钢筋安装,须对所有梁主筋按就位序号进行编号。
5.为了保证钢筋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钢箍筋大,下料时需注意找准焊接头的位置,以免发生接头出现在箍筋弯折。
2.2钢筋的连接方式
由于转换层结构各个部位的钢筋型号各异,因此其连接方式有:(1)大梁主筋采用冷挤压连接方式;(2)柱钢筋以及剪力墙竖向分布筋采用电渣压力焊;(3)主梁腰筋、箍筋以及联系梁主筋采用闪光焊接;(4)中部构造钢筋、联系梁架力筋及箍筋可采用绑扎连接。
2.3钢筋的安装和就位
钢筋的安装顺序:搭钢管搁架→分层铺设下部纵筋→分层挂吊上部纵筋→套箍筋→放吊筋→拆搁架下横杆、下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上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梁底保护层→骨架就位→绑扎吊筋、柱节点箍筋→穿负筋、腰筋等。其施工要点为:
1.在安装梁柱筋时,为保证主筋在梁内的设计位置,应先安装主梁的柱筋,再安装其余梁的柱筋,纵筋依次交叉穿插,上下交替搁置。
2.在安装柱节点箍筋时应先确定其位置和数量,在铺设主筋的同时将柱筋放置在各层主筋间。待大梁钢筋骨架就位后,应由上而下的顺序将柱筋和柱主筋一起绑扎固定。
3.在绑扎大梁上下几排钢筋时,要确保其上下对齐形成垂直的钢筋间隙。
4.在绑扎梁钢筋时,为确定各自在柱节点的位置,须在梁底模两端划出每排中Φ32纵筋的分布位置。在绑扎转化梁底部的钢筋时,其原则是次梁压主梁,板筋压梁筋,即先绑Y轴向主梁,再绑X轴向主梁及板筋,然后绑Y方向次梁及板筋。
5.当暗梁和梁底部钢筋绑扎好后,即可放置用Φ25钢筋制作而成的马凳。放置时其纵横间距约为0.7m。
6.钢筋安装绑扎结束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但在浇筑时应注意避免钢筋变形移位。
3.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关乎转换层功能的实现,影响着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因此在浇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搅拌梁式转换层中的混凝土混合料时,应采用C50商品混凝土、低水化热的525矿渣硅酸盐水泥、细度模数为3.11的中砂、粒径为5-30mm的优良碎石等原材料,且在搅拌时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缓凝型泵送剂和膨胀剂,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差裂缝,并使混凝土混合料初凝时间为6-8h,并;搅拌好混凝土后,应确保其坍落度控制在150-180mm之间;混凝土的输送应不间断。
3.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进行,每层高度宜控制在300~500mm之间,每层浇筑的间隔时间宜为1.5~2h。同时,为了确保大梁受力的均衡性,在进行浇筑工作时应同时配备两台泵机,两台泵机各自从梁一端向中间同时浇筑。
3.3 振捣混凝土时,应主要采用机械振捣为主,人工扦插为辅。在进行楼板混凝土浇筑工作时,梁处的混凝土应用Φ30或Φ50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其余地方则采用平板振动器沿垂直浇筑方向来回进行连续成排振捣,以避免出现漏振现象。在采用插入振动器进行振捣时,宜快插慢拔,振动时间宜控制在18-25s以内,以混凝土翻浆不再下沉和表面出现灰色泛浆为准,同时插入点距离应在振动棒有效半径1.25倍范围内。
3.4在振捣混凝土时,为使上下层混凝土能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将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0cm以上,这样也可很好地避免混凝土内部裂缝的出现。
3.5在梁柱节点处,由于钢筋太密,采用振动棒无法振捣时,则采用钢扦插捣的方式,在梁柱侧模用橡皮锤敲打,用人工振捣来弥补。
3.6为保证楼板混凝土厚度,除在柱墙筋外注有标高标志外,还应加设用钢筋制作而成的移动式高度控制件,以控制板厚,以保证板厚,从而满足施工设计要求。
3.7在浇筑完混凝土后,为避免混凝土因温差而出现龟裂裂缝,则应在其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再在塑料薄膜上再盖一层湿草袋,并定期浇水,以确保混凝土表面湿润为准。一般,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参考文献:
[1]陶军军.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原理及其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3(10).
[2]王锦洪.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J].广东科技,2010(02).
[关键词]:高层建筑 梁式转换层 施工
梁式转换层是指建筑物某楼层的上部与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该楼层上部与下部采用不同结构类型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转换,则该楼层称为结构转换层。作为目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中应用最广的结构形式,梁式转换层具有传力直接明确及传力途径清晰,同时受力性能好、工作可靠、构造简单、计算简便、造价较低及施工方便等优点,可实现高层建筑上下建筑空间和结构形式的变化,解决了建筑功能要求与常规结构布置间的矛盾。在本文中,着重探讨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的施工工艺,以期能和同行们共勉。
1.模版及支架的施工
1.1斜撑的施工
1.设置斜撑杆时,其斜撑角度不能大于45?,且其排列距离应以建筑柱面为标准,设置为1m,并保证梁底的斜撑杆与梁底的外钢楞之间相互协调,一般,间距宜设置为40cm。
2.斜撑杆的上端应伸至模板底部,且与梁度模外钢楞相互进行扣接,斜撑杆的下支点主柱面应预留内设定位短筋的凹槽,且最下排的斜撑杆下支点应设在建筑楼层的柱根部。
3.梁底的斜撑要尽量与梁下排架同时搭设,且同时要和梁下排的立杆、横杆相扣接,以增强斜撑的稳定性。
1.2立杆与扫地杆的施工
1.施工时,立杆的上端部分要直接和梁底部的内楞以及外楞分别相扣接,立杆的下端部分应支撑在楼面上铺设的通长木板设置的钢垫块上。
2.梁排架下设的扫地杆,其中间应设置两道大小横杆,梁底部排架两侧应横向设置斜撑,纵向设置剪力撑。
1.3钢管支撑体系的施工
1.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管支撑施工构件,应严格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外观及脚手架的碗扣和杆件的焊接质量。要求施工所用的扣件要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的要求。
2.在使用碗扣式脚手架钢管进行排架搭设时一定要保证钢管支撑体系的固牢,要求排架的三维间距均要满足设计要求。
1.4纵向水平杆的构造
1.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
2.在采用对接扣件接长纵向水平杆时,其扣件要交错布置,且两相邻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3.在接长纵向水平杆时要求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且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
1.5满堂模板支架的支撑设置:(1)应在支架四边和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2)对于高于4m的模板支架,应在支架两端与中间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1.6起拱:按设计要求,对跨度不小于4m的梁、板应起拱。一般,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2.钢筋的连接和安装
由于转化梁中钢筋的布置较为复杂,因此进行准确的翻样和下料、并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连接和安装等,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2.1钢筋翻样与下料
1.在进行钢筋翻样前,需明白设计意图,审核和熟悉设计文件和相关说明,同时还须结合具体的施工实际。
2.由于在设计时转换大梁的主筋在柱节点均弯起锚固,施工难度较大。因此给钢筋翻样和下料时可和设计单位协商,如:将大梁的最上一排面筋向下弯并锚固至底筋以上,底筋的最下一排主筋尽量靠柱边上弯25d,其余主筋全部取消弯锚,负筋均伸至弯起筋即可。
3.梁体上部主筋接头应依据设计要求于跨中1/3 跨长范围内设置,下部接头则应在支座1/3 跨长邻近范围内设置。
4.为方便钢筋安装,须对所有梁主筋按就位序号进行编号。
5.为了保证钢筋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钢箍筋大,下料时需注意找准焊接头的位置,以免发生接头出现在箍筋弯折。
2.2钢筋的连接方式
由于转换层结构各个部位的钢筋型号各异,因此其连接方式有:(1)大梁主筋采用冷挤压连接方式;(2)柱钢筋以及剪力墙竖向分布筋采用电渣压力焊;(3)主梁腰筋、箍筋以及联系梁主筋采用闪光焊接;(4)中部构造钢筋、联系梁架力筋及箍筋可采用绑扎连接。
2.3钢筋的安装和就位
钢筋的安装顺序:搭钢管搁架→分层铺设下部纵筋→分层挂吊上部纵筋→套箍筋→放吊筋→拆搁架下横杆、下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上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梁底保护层→骨架就位→绑扎吊筋、柱节点箍筋→穿负筋、腰筋等。其施工要点为:
1.在安装梁柱筋时,为保证主筋在梁内的设计位置,应先安装主梁的柱筋,再安装其余梁的柱筋,纵筋依次交叉穿插,上下交替搁置。
2.在安装柱节点箍筋时应先确定其位置和数量,在铺设主筋的同时将柱筋放置在各层主筋间。待大梁钢筋骨架就位后,应由上而下的顺序将柱筋和柱主筋一起绑扎固定。
3.在绑扎大梁上下几排钢筋时,要确保其上下对齐形成垂直的钢筋间隙。
4.在绑扎梁钢筋时,为确定各自在柱节点的位置,须在梁底模两端划出每排中Φ32纵筋的分布位置。在绑扎转化梁底部的钢筋时,其原则是次梁压主梁,板筋压梁筋,即先绑Y轴向主梁,再绑X轴向主梁及板筋,然后绑Y方向次梁及板筋。
5.当暗梁和梁底部钢筋绑扎好后,即可放置用Φ25钢筋制作而成的马凳。放置时其纵横间距约为0.7m。
6.钢筋安装绑扎结束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但在浇筑时应注意避免钢筋变形移位。
3.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关乎转换层功能的实现,影响着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因此在浇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搅拌梁式转换层中的混凝土混合料时,应采用C50商品混凝土、低水化热的525矿渣硅酸盐水泥、细度模数为3.11的中砂、粒径为5-30mm的优良碎石等原材料,且在搅拌时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缓凝型泵送剂和膨胀剂,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差裂缝,并使混凝土混合料初凝时间为6-8h,并;搅拌好混凝土后,应确保其坍落度控制在150-180mm之间;混凝土的输送应不间断。
3.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进行,每层高度宜控制在300~500mm之间,每层浇筑的间隔时间宜为1.5~2h。同时,为了确保大梁受力的均衡性,在进行浇筑工作时应同时配备两台泵机,两台泵机各自从梁一端向中间同时浇筑。
3.3 振捣混凝土时,应主要采用机械振捣为主,人工扦插为辅。在进行楼板混凝土浇筑工作时,梁处的混凝土应用Φ30或Φ50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其余地方则采用平板振动器沿垂直浇筑方向来回进行连续成排振捣,以避免出现漏振现象。在采用插入振动器进行振捣时,宜快插慢拔,振动时间宜控制在18-25s以内,以混凝土翻浆不再下沉和表面出现灰色泛浆为准,同时插入点距离应在振动棒有效半径1.25倍范围内。
3.4在振捣混凝土时,为使上下层混凝土能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将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0cm以上,这样也可很好地避免混凝土内部裂缝的出现。
3.5在梁柱节点处,由于钢筋太密,采用振动棒无法振捣时,则采用钢扦插捣的方式,在梁柱侧模用橡皮锤敲打,用人工振捣来弥补。
3.6为保证楼板混凝土厚度,除在柱墙筋外注有标高标志外,还应加设用钢筋制作而成的移动式高度控制件,以控制板厚,以保证板厚,从而满足施工设计要求。
3.7在浇筑完混凝土后,为避免混凝土因温差而出现龟裂裂缝,则应在其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再在塑料薄膜上再盖一层湿草袋,并定期浇水,以确保混凝土表面湿润为准。一般,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参考文献:
[1]陶军军.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原理及其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3(10).
[2]王锦洪.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J].广东科技,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