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考题文言文得分率谈文言文复习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395188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近两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得分率情况
  
  文言文阅读是河北省中考必考的一个板块,2007年阅读语段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5道题共13分,承德市抽样统计结果平均分为7.05,得分率为54.19%,在我省各地市中位列末数。
  文言文阅读在四大板块(积累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中得分率最低,与整张试卷的得分率60.68%相差6.49个百分点。
  2008年语文中考判卷后,笔者随机抽取了232份试卷进行分析统计,文言文阅读共13分,平均得分为8.6,得分率为65%,比整张试卷的得分率75%整差了10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得分率仍旧倒数第一(积累运用得分率77%,现代文阅读得分率71%,作文得分率77%)。
  
  二、文言文复习时间、精力投入情况
  
  文言文必考篇目课标规定是16篇。复习时,平均每个篇目最快用一课时,长的两课时、三课时不等,再加上做题和讲题时间,仅文言文部分第一轮复习至少需要40课时。第二轮复习加入对比阅读、课外阅读、试题强化,时间不少于30课时。中考前,各校通常还要进行重点突击,强化训练,时间不少于10课时。文言文复习共计耗时80课时。每学期教学时间为20周,语文科每周6课时,总共120课时。如果用一个学期进行总复习,文言文复习的时间占去三分之二;如果把第一轮复习放到九年级第一学期,二轮复习和重点突击复习也需要40课时,占语文课时的三分之一。以上计算还不包括学生背课文、译课文、理解课文的附加时间。由此可见,在文言文复习中,教师和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大,但却与得分率不成正比。2007年和2008年中考试题中文言文阅读都是13分,占整张试卷总分值的11%,即师生用至少33%的时间和精力去争取11%的分数,结果却获得了最低的收益。可见文言文阅读复习时间和方法的调整已迫在眉捷。
  
  三、如何复习文言文
  
  (一)把脉中考,稳扎稳打
  兵家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复习考试亦是如此。中考复习首先应研究考题,准确领会命题思路,把握命题方向。07年《邹忌讽齐王纳谏》(13分),其中解词(2分)、译句(一句3分)、成语考察(2分)、内容理解(对比阅读3分)、拓展理解(3分);08年《醉翁亭记》(13分),其中解词(3分)、译句(一句3分)、内容理解(2分)、概括内容(2分)、课外文言语段拓展理解(3分)。
  对比分析:文言文考察方式越考越活,学生不仅要掌握作者、重点实词解释、翻译全文、标朗读节奏,还要掌握文中典故、概括内容、理解文章思想感情、能评论、会感悟、有一定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明显提高了,对比阅读将成为考察趋势,教师应把文言文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不要满分,要能力
  广大语文教师一直都有一种观念:即语文中考试卷除了文言文考察出自课内,其它均来自课外,所以语文复习应牢牢抓住摸得着、看得见的考试板块,力争拿满分。因此,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打包围战、搞围剿,可结果往往是自认为很烂很透了,学生却没拿到多少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头脑消化不了多如牛毛的细碎考点,又不具备文言文阅读能力,只能是事倍功半,得满分者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不要苛求学生文言文考高分甚至满分,应从根本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做好新授课的教学
  文言文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多,变通理解的少。文言文学习死记硬背固不可少,但变通理解更为重要。对于文言文教学,第一遍新授课至关重要。笔者认为第一遍教学,教师要在“细、准、实、透、活”五个字上下功夫,即知识点挖掘要细、字词句段篇的分析要准、背诵翻译课文要落实到字词、教材分析理解要透彻、积累的文言知识要做到活学活用。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在积累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文言阅读能力,才能使中考前的总复习省时省力。
  (四)告别题海战术,改变复习方法
  九年级第二学期时间紧、任务重,不允许师生在文言文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复习方法,提高课堂时效。首先应告别题海战术,一篇文章可以变换角度出很多套题,但出题者是因点设题,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只要把握住核心的考察点,就可以轻松完成各课的复习,所以教师们不防每课设计一套10分钟左右的过关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文言文复习,切忌题多题滥。
  总之,笔者认为,要搞好文言文教学,应该改变文言文条分缕析的复习方法,抓纲举目,教师只点拨有难度的重点考点和每篇文章的核心知识,其它由学生自主学习,严格控制复习时间,提高复习的时效性。
其他文献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是否有能力组织和执行某种特定行为的判断,是自信在某项任务中的具体表现。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往往表现出高水平的学习策略,乐于对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  大多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较低,具体表现为:怀疑自己不能完成某项作文任务,即使拥有生活体验或阅读方面的积累,也感觉自己写不好,不愿意再做尝试,放弃努力。因此,培养学生在作文学习方面的自我效能感,消除学生写作前的消极退避行为,引导学生学
期刊
对待后进生,教师最应该做的不是讲教科书、抓进度,或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英语底子薄得可怜的学生,这样,学生最终会因什么都听不懂而索性放弃英语学习,从而上课睡觉、聊天、搞小动作,甚至对抗老师,结果造成恶性循环。这当然不是学生之所想,也非教师之所愿。那么英语教师在对待后进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从最简单、最基础的知识教起    知识天天积累,学生就会每天有进步,只要他们进步,成绩就一定会提
期刊
当教育界专家还在对08年高考作文题目品头论足的时候,09年的高考又将拉开帷幕。但是,现实说明:作文教学已经到了一个艰难的瓶颈期。    一、作文教学困惑    (一)作文课该怎么上?  基本上有两种模式:①讲理论。包括如何拟题,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很多教师系统认真地讲了整整一个学期的理论知识,又是做课件又是写教案,可是收效甚微,学生面对教师滔滔不绝地分析却无所适从,难以下手。②以某个作文题来学习
期刊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更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正所谓“字如其人”。如今越来越多的部门在招聘人才时,特别强调应聘者的应聘书必须手写,就是要从应聘者的亲手书写来审视其内在品质。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一笔一划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画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汉字
期刊
创新是教育永恒的话题,人人都有创新潜能,但创新潜能能否被挖掘出来,关键要看创新意识的培养。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随时随刻、无处不在的,教师要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这些切入点既可以是教学难点、重点和演示实验,也可以是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和学生的创新成果展示,还可以是在不同类型的课程中采取的不同方
期刊
完形填空是高考必考题型,也是考查学生多种语言能力的综合性测试,是学生最难把握的题型之一,其测试目的并不是考查语篇中的单项填空,也不是单纯考查语法,而是考查学生对语篇意义理解的连贯性和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属于有一定难度的障碍性阅读理解题,在高考试卷中分值比例较大。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完形填空题的特点,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从表面看,完形填空的测试点是要求考生把句子中删掉的词恢复出来,而实际上完形填空
期刊
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教师只有不断创设富有变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创新意
期刊
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来临对当前的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中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时期,生理上的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如果教师关注不够或引导不当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常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现在笔者就日常体会谈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真理被强加于学生身上,思路方法机械化,知识和能力的关系陷于困惑之中,造成学生对物理学科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甚至在心灵上产生畏难和恐惧,这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制约了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步伐。  物理是一门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学科,它的魅力在于它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自然现象无处不在,这给教与学提供了伸手可及的宝贵素材。“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身边既有涓涓的溪水
期刊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及记录其与弟子思想言行的《论语》无疑为从事教育工作的当代教师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孔子首先是一位思想家。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完整的儒家价值体系,建立了“圣人——君子——贤士——小人”的评价体系,以此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境界。  儒家对“道德”的要求达到了极致,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