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技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注意点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nlong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2年埃德加在他的一篇名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提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是一个具有预见性的观点,40多年后的今天,在语文教学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表现为教学效率低下。每当遇到一篇新文章,教师一点一点分析,学生一点一点记忆背诵,结果就是学生的主体和教师主导地位都无法体现。同时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育局设置了阅读等级考试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平时是否让学生“阅读”就行了呢?熟练运用阅读策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不管是学习一篇课文还是完成一篇阅读分析,甚至是平时的课外阅读,要做的第一步工作都是阅读材料,进而从材料中提取正确的信息,并最终完成对文章的构建工作。反观现实———现在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阅读能力低下,直接导致语文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因此对学生开展专门的阅读策略教学就显得迫在眉睫。
  其次,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越来越体会到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正是我们平时说的“授之以渔”的“渔”,但这样一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要使学生真正地学会自主学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可以从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做起。
  现在已经有很多的语文教学先驱开始探索阅读技巧,例如丁晓良老师的《语文阅读策略与教学》就是一本很好的指导书,书中很好地介绍了各种阅读的技巧和策略。我也是该书的一个受益者,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会这些技巧并不难,但学会技巧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要他们以此为工具,帮助学习。实践发现,经过教师的讲解,以及一定量的练习,学生可以掌握阅读分析的技巧,但真正到了要用的时候,又不知道怎么办,这就是无法将阅读训练的成果很好地运用到平时的阅读实践中去,对此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目的要明确
  学生往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阅读训练的,教师怎么安排学生就怎么做,所以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策略。丁晓良老师在《语文阅读策略与教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大自然的语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立春过后……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葉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丁老师指出运用识词策略中结合语境的办法,可以发现孕育以原意怀胎生育解释的话在这里已经讲不通了,但是解释为怀胎的话就通顺了,那么孕育就是一个偏义副词,偏在孕字上。如果说你只是随便读读,而不对这一问题深究的话,很可能就把这一问题忽略过去了,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有意识地使学生养成好读书并求甚解的习惯。
  二、增强灵活性
  平时教师选取的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及典型性的文章,而策略则应该具有广泛适应性与灵活性,如果不能加以适当调整,就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藤野先生》中有这么一句:“……但他也偶尔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这句到底应该怎样理解?我是因为裹足是陋习不好启齿,还是确实是不知道?联系作者的生平和人格发现,作者很注重实事求是,并且对于藤野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非常钦佩,那么在他的面前,就应该是因为真的不知道而觉得为难。如果只拘泥于策略就很容易走上陋习不好启齿的老路,而对鲁迅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视而不见。可以通过安排学生自选文章分析并交流等形式扩大选材范围,增加学习实践的机会。
  三、提高复杂程度
  平时的练习最多是多种技能的相加,只要你把老师讲过的几种策略依样画葫芦,基本就能答对,但阅读策略是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前提下进行解读和分析,它的变化方式是不固定的。以魏巍的《我的老师》为例:“……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觉察,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里的狡猾显然不能解释为诡计多端,要了解它的意思就必须结合上下文体会。“狡猾”在这里用来修饰儿童,而且指的就是“我”(一个儿童),这样就可以判断“狡猾”不会是贬义词,应该是对儿童天性的描述。再联系到上下文老师与学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进一步肯定,这里的“狡猾”只能是“善于观察”一类的褒义词,并由此得出“狡猾”的深层含义。
  四、学以致用
  学生学习了以后,要运用,好比给了他一把很锋利的砍柴刀,虽然天天在磨,但如果一直不让他练习砍柴,则再好的刀也没用,甚至一天天的磨刀过程还会消磨他的热情,终于去砍柴的时候,却发现,刀快了,人钝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对手中的利器充满信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以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待阅读教学,我们首先要肯定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性,但这只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而且只是浅层次的目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不教而学。因此只有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主动并灵活地把原有的知识和新的信息通过已经掌握的技能整合起来,才能达到构建文章的目的。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系统在大鼠线索依赖性条件恐惧记忆消散中的作用  目的:临床研究在多种精神疾病如焦虑症、惊恐症、创伤后应激
目的 探讨通过在门诊分诊中开展护理管理流程优化对于提升护理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门诊分诊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开展门诊分诊护理管理流程优化.结果 观
摘 要: 要推动中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发展,就必须认识到中学语文创新教育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语文教学中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的禁锢性行为,语文创新教育应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老师应该为创新教育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创新性思维 教学环境  创造性思维,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能够用一种不寻常的眼光看问题,在别人看不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并且提出独到而不一般的有效方法。  
党的十五大为我国胜利迈进二十一世纪,进而建设成高度民主、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绘制了宏伟的蓝图。十五大闭幕之际,江泽民同志就强调指出,现在的大政方针一定,当务之急是尽快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十五大精神上来,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凝聚到十五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按照十五大精神和江泽民同志的要求,各级各地、各行各业立即行动起来,迈开跨世纪的雄壮的步伐。  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新闻宣传单位,在贯彻党
目的:分析氨茶碱和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对比评价.方法:观察对象为我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诊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10例),自由组合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信息渠道的全面畅通,学生了解和吸收全世界人类文明成果的途径无限拓宽。然而,一些消极思想、不良习气和错误观念等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严重的负面影响。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深入挖掘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与渗透,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中华传统美德 渗透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绵延
摘 要: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经不是“新鲜事”。多媒体教学通过音乐、图像、文字、色彩等创设符合具体教授内容的情境,以此降低教学难度,吸引学生的注意,使枯燥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对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实效性作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中学语文教学 实效性  多媒体技术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不仅可以
本实验室从长年堆积的羽毛废弃物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链霉菌(Streptomycessp.B221),具有很强的羽毛角蛋白降解能力,应用前景良好。本文从这一菌株出发,进行液体发酵产酶,对发酵液中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 推行新教材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质疑。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新教材 素质培养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说过:素质教育就是要让每一朵鲜花都盛开,让每一只小鸟都歌唱。为更好地、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語文素养,乘素质教育的春风,我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做了些有益的探索。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