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激趣略谈

来源 :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or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新课程标准也提倡课堂应焕发生命活力,而对于语文课,学生一般都不太重视,他们说语文课无非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没什么意思,很枯燥;他们说语文课几节不听都没有问题,因为老师讲的那些东西都在书上,考试前自己看看书就可以了。是什么原因使语文课受到了如此的“礼遇”呢?那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有 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状态呢?
  从教时间不长,但我一直努力使课堂生动有趣,在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作过一些尝试,在这里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提纲挈领,诗谜激趣
  在教学《勾践灭吴》时,引用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可吞吴。”(蒲松龄写)提问:“对联的下联写的谁?他是怎样吞灭吴国的?请看课文《勾践灭吴》。”
  二、由面引点,课前激趣
  在教学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时,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前我设计了以下导语: “一提到’秋’,天高气爽、风霜高洁、落叶萧萧等景象仿佛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不仅会给人丰富、充实的想像,也会给人愁苦、萧条的感受。请同学们想想,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是如何描绘抒写秋景的?比如说,杜甫在《登高》中是如何描绘秋景的?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又是如何描绘秋景的?而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又是如何描绘秋天的生机的?”随着这一串提示,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背诵了一首又一首的诗文,唤起了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千姿百态的秋景仿佛就呈现在眼前,这时再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朗诵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故都的秋景的。
  三、佚事引介,以“奇”激趣
  在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引介白居易考进士时被顾况赏识的戏说:当顾况看到递来的诗稿《赋得古原草送别》署名 “白居易”三字时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当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马上赞叹:“有这样的诗才,实在难得,就是走遍天下’白居’也’易’啊!”这样引介作家作品,既加深了对白居易的印象及对他的诗才的敬仰,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四、巧设问题,以疑激趣
  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可设计以下问题:
  ① 本文的题目叫《荷塘月色》,可不可以改为 “河边月色”呢?(巧妙题解,引起兴趣)
  ② 作者笔下的 “月色”有什么特点?文章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月色”?用“4个字”概括每一景观的内容。(重点处设问)
  ③ 作者由 “荷塘月色”联想到哪些?你对“月色”有何体验?
  ④ 作者笔下的月色为什么如此 “静谧”?作者流露出什么样的情感呢?(难点处设问)
  经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使原来死水一样的课堂变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
  五、唱比说好,以活激趣
  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 ,师生齐唱《枉凝眉》,这样,把对人物的理解通过吟唱,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随着演唱走进了文章的意境中。
  六、以“演”代讲,体验激趣
  在教学《罗密欧与朱丽叶》《雷雨》时,变讲析为指导学生演出,让学生踊跃参加,使课堂教学变严肃为游戏,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七、多媒再现,印象深刻
  在教学庄子的《秋水》时,立体展现气势磅礴的黄河、波涛汹涌的大海,让学生充分理解、体会河伯的自省。在教学《胡同文化》时,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全国各地,亲眼目睹 “小桥流水人家”的西塘美景,别具一格的吊脚楼以及北京胡同的各种图片,学生对课文中的情境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消除了学生章的陌生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以上多种多样的方法就把有形、有限的课堂,变为无形、无限的课堂,增强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了 “大语文观”的教学理想。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让我们所有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让学生抬起他们低垂的头,面向知识的彼岸。
其他文献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结合我校的管理经验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我认为师资队伍建设有三大要素,即三个梯队建设,三个平台建设和三支队伍建设。  一、抓好三个梯队建设  第一是老教师梯队。任何一个学校,传帮带的传统力量不容忽视,老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航标,是学校发展的见证和功臣,他们身上的宝贵经验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财富,他们的榜样示范是教师队伍稳定的基础。从形式到内容,从物质到精神
期刊
【摘要】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生活!”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广西开展几年了,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点反思:给孩子一个什么语言课堂?①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②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③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④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How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teachin
期刊
“双差生”是指在班上纪律和学习方面表现差的学生。近年来,随着孩子数量的逐年减少,家庭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和社会不良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加之孩子本身自制能力差等原因,促使了“双差生”的形成。从而,致使大多数班级都有不发数量的“双差生”的存在,他们虽然为数不多,但能量颇大。因此,教育和转化“双差生”的问题一直是学校和老师心头的一大难题,如不认真解决,将会直接影响班级的面貌和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素质教育
期刊
现代中学生经常会自豪的说这样一句话:“我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是未来的主人”。是的,新世纪的接班人的确非常幸福,的确应该自豪,但是他们肩负着的责任也非常重大。为了担负起时代要求以及历史重任,他们首先需要的是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成长,为此,学生应该有意识的认真学习,锻炼身体并且培养健康的心理,最重要的就是学会自我控制。一个能够控制自己的人通常就是拥有管制自己,监督自己,激发自己的能力的人。  如果一辆汽车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要求学习更能充分地发挥人的潜能和独特优势,也就是通过自主可以带来变化、更新、重建的学习。自主学习对于生活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必备的生存方式。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凭借重复性的、机械性的技能是难于立足于社会的,因为这种机械操作早晚都将被自动化所代替。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中具有主动驾驭知识的积极状态,具有善于发现自身优势以弥补自身劣势的意识,在学习中随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教师调动一切行之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法,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逐步领悟课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读写结合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对于没有完全具备独立阅读和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孩子来说,阅读教学是沟通读写结合的最佳渠道,是获取读写知识、培养读写能力的主要来源和重要手段。为此,我尝试着把阅读课改革成“读写型”课堂结构,使其读写双双受益。特别是在小学语
期刊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下面,谈谈师德师风失范的原因和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管理制度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师德师风失范的原因:  1、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
期刊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里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是动机密切相连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其趣味性。  【关键词】中学英语;趣味教学  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
期刊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教育就是付出爱。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丐尊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在教育过程中举足轻重,不可小视,下来我就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尊重孩子的内心意愿  孩子懂事以后,便开始思考这个世界,思考他所遇到的每一件事,并逐渐产生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当他们对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时,说明他们有了独立的思考意识,这时,我
期刊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 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