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中的作者介绍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e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语文教材中,每一位作家的优秀篇章,都是作者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独特内心体验的外现。了解作者及其经历,是打开作者心灵的钥匙,对理解作品的内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作者介绍不容小视。我认为,语文课堂中的作者介绍,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介绍方式的灵活多样
  在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教师介绍教学篇目的作者时,往往遵循了“姓名——生卒年月——主要成就——代表作品”的固定模式,使一位位思想丰满,个性独特的作者在语文教学中变成了学生死记硬背的条目,反而抹杀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特级教师于漪有一条重要的教学经验:“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语文课中的作者介绍也是如此。
  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心理、认识水平的方式来介绍。比如初一学生学习《丑小鸭》,有位语文教师对安徒生作了这样的介绍:“他出生在丹麦,却成了世界的儿子;他是一个诗人,却成为童话之父;他忧郁自卑,却为孩子们编织出许多绮丽的纯真之梦。当美人鱼浮出海面,当丑小鸭摇身一变,当卖火柴的小女孩许下心愿,当灰姑娘拾起她掉落的水晶鞋……那寄寓在童话里的爱和美好便长留人间。现在,就让我们用一颗虔诚的心,重温经典,去贴近丹麦童话大王安徒生那颗美丽、高贵的心!”介绍语言生动亲切,浅显易懂,适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课文的内容里去。其次,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作者。我们的教材选择了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他们身上流传了许多趣味横生或是感人至深的逸闻趣事,这成了我们寻找并了解他们的一块“风水宝地”。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安贫乐道的刘禹锡,宠辱不惊的文天祥,先忧后乐的范仲淹,淡泊名利居里夫人,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不是嗟来之食的朱自清……用这种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作者,角度新颖,视野开阔,引人入胜,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为学生的课文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为学生提供了道德和行为的榜样,培养了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再次,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就重要的作者进行全面了解,利用学生好奇心及好胜心都很强的特点,用猜猜他(她)是谁或比比谁更了解他(她)的方式,灵活轻松地了解作者,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介绍内容的有效选择
  有些教师在语文课作者介绍上面面俱到,尤其是新教师,旁征博引,占去了課堂的大量时间,冲淡了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作者和背景知识的介绍一定要适度。有些文本自身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过度介绍,会导致对文本本身的审美理解不足,舍本逐末,适得其反。比如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诗,我们更应该首先将其当做一首优美的文学诗歌来赏析,关注文本自身所拥有的审美性。如果在开篇就过多介绍政治背景,突出介绍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等,只会将这首诗当作政治的附庸而破坏其作为诗歌的文学审美特性。再如教授鲁迅的《雪》时,有些教师喜欢在授课中增加过多政治背景介绍,并引导学生去争论“作者更喜欢南国的雪,还是北国的雪”,却忽略了这样一篇哲理丰富,语言优美的散文诗,其本身的文学审美特性更是我们应该教授给学生的。引导学生品味好词佳句更有益于课文的学习。
  有些文本又因为教师介绍作者相关知识过浅而使学生达不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如果忽略对苏轼人生阅历的介绍,学生便很难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从何而来。
  因此,作者介绍要把握合理的“度”,“度”的深浅要根据具体文本进行合理的选择。
  三、注重介绍时机的准确把握
  在介绍作者的时机把握上,最重要的是时间的安排,而时间的安排往往是以课堂的需要为依据的。一般分为导入式、融入式、收尾式等几种情况。像知识层面的识记内容适合在导入的时候介绍,给学生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像经典评价式的了解作者,适合在文章学习结束的时候介绍。比如对于学生已经熟知的诗圣杜甫,在学习完他的《石壕吏》后,我就引用了郭沫若先生对他的评价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人的了解:“世上瘡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学生怀着对忧国忧民的杜甫无比的崇敬之情结束课堂,意犹未尽,这种情感共鸣一定会激发他们更浓厚的阅读兴趣。有时候我们在课堂中介绍作者还需要寻找那个最有利、最契合的时机。如学习牛汉的《华南虎》一文时,鉴于学生对于文革时期历史的模糊,我并没有一开始就介绍作者,而是在分析了诗中所描写的华南虎的形象后,才引出作者在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经历,这时候再和学生一起探讨华南虎的象征意义以及诗歌的主旨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作者介绍的恰当处理,能使学生走进文本,面对神奇的人生和丰富的生活,不断思索,不断体验,在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举措,积极探索学风建设路径,构建新形势下的学风建设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优秀人才,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
分析了当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探讨了影响英语进步的不良学习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切实提高高职生的英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