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從实际意义出发,分析产后妇女应用盆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产后康复治疗的所有患者中任意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将其排序分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使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产后妇女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结果:最终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妇女在经过了盆底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IV级以及V级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值比较差异显著;另外,在盆底肌力的比较上,观察组更佳(P<0.05)。结论:在产后妇女的盆底康复治疗中,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的方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对于产后妇女的康复来说,意义重大。
关键词:产妇;盆底治疗;生物反馈;电刺激
【中图分类号】R7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029-0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再加上二胎家庭的增加,人们在对产妇产后恢复的重视程度上明显提升。因此,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产妇心理、生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相关资料显示[1],近年来关于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与预防不断深入化。有研究人员提出,在产后妇女的康复治疗中,加入相应的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就此,本文笔者将以我院120例产后妇女为研究对象,观察盆底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120例,时间选择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分两组处理。其中对照组60例,年龄在23-41岁之间,平均年龄(28.56±2.03)岁;观察组60例,年龄在22岁-38岁之间,平均(26.22±1.05)岁。据资料统计,120例产妇中包括有82例初产妇,38例经产妇。所有产妇在产后第40d进行会阴肌力测定,并对其进行评价,排除具有急性生殖系统炎症以及其他脏器疾病产妇。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并不存在临床差异(P>0.05),可进行临床比较。
1.2方法
首先,所有产妇在接受盆底康复治疗前,都应当按照医护人员的指示进行尿常规、尿流动力学检查。之后,医护人员对产后妇女的实际盆底功能情况进行准确的测定与记录[2]。在盆底功能的测定过程中,检测人员将肌电位探头放置到患者阴道内,对阴道肌力的变化进行检测。通常情况下,妇女阴道肌肉收缩时间分为0到Ⅴ级。
对照组产妇将接受产后常规康复治疗,而观察组产妇则接受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具体的治疗方式如下:
首先将技术参数进行实际的调整,比如:电流的控制需要保证在0-45mA范围内,频率设置在20-80Hz左右[3];电极大小设置:阴道电极直径约为2cm,长约12cm,具体的选择以检查过程中,患者产生刺激感觉但不引起疼痛为标准。在治疗过程中,主治医生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反馈信号进行实际的调整,同时根据产妇盆底肌力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治疗的时间与强度。通常情况下,治疗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每周接受1次,需要连续治疗15周左右。
1.3疗效判定
本次对比实验研究的判定标准主要是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盆底肌力治疗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在疗效判定过程中,产妇盆底肌力将分为Ⅱ级、Ⅲ级、Ⅳ级以及Ⅴ级四个等级,等级越高表示盆底肌力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该文的实验数据均使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
若P< 0.05,则表示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两组产后妇女治疗康复前后的盆底肌力进行详细的测试与分析后发现,两组产妇在接受治疗前,盆底肌力结果比较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在经过不同的康复治疗后,较治疗前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整体Ⅳ级、Ⅴ级治疗效果中,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结论
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对于自身健康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尤其是针对产后健康恢复上,目前也成为了产妇产后的重点讨论话题[4]。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妇女产后多发病、常见病。骨盆作为女性人体的重要组织,支持着众多盆腔脏器,同时还参与许许多多的生理功能活动。产妇在妊娠阶段,子宫增大,盆底受到慢性牵拉,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再加上随着孕激素水平的不断变化,盆底支持结构被减弱,韧带与肌肉受到了过度的扩张,最终导致盆底神经、结缔组织连接分离,引发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5]。产妇产后健康情况对于产妇及其家庭都有着非常重要且严重的影响,由于妊娠或分娩时所造成的盆底损伤属于可逆的,因此产后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最大程度恢复铲毒的阴道紧缩度,同时预防与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积极有效的提高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资料结果显示,在经过不同的康复治疗后,其盆底功能都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但是接受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的观察组产妇在Ⅳ级、Ⅴ级治疗效果中,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知,通过盆底治疗能够积极改善与修复产妇产后的盆底组织结构与功能,可以临床作为女性产后康复的运动,缓解产妇产后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恢复女性自信。
参考文献:
[1] 王彦青. 护理干预应用在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2021(25):154.
[2] 陈旭红. 护理干预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治疗的康复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10):131-132.
[3] 黄芸. 观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J]. 养生保健指南,2020(37):16.
[4] 周碧琼. 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治疗中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母婴世界,2020(3):209.
[5] 娄义霞,龚华. 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 母婴世界,2019(16):78.
关键词:产妇;盆底治疗;生物反馈;电刺激
【中图分类号】R7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029-0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再加上二胎家庭的增加,人们在对产妇产后恢复的重视程度上明显提升。因此,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产妇心理、生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相关资料显示[1],近年来关于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与预防不断深入化。有研究人员提出,在产后妇女的康复治疗中,加入相应的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就此,本文笔者将以我院120例产后妇女为研究对象,观察盆底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120例,时间选择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分两组处理。其中对照组60例,年龄在23-41岁之间,平均年龄(28.56±2.03)岁;观察组60例,年龄在22岁-38岁之间,平均(26.22±1.05)岁。据资料统计,120例产妇中包括有82例初产妇,38例经产妇。所有产妇在产后第40d进行会阴肌力测定,并对其进行评价,排除具有急性生殖系统炎症以及其他脏器疾病产妇。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并不存在临床差异(P>0.05),可进行临床比较。
1.2方法
首先,所有产妇在接受盆底康复治疗前,都应当按照医护人员的指示进行尿常规、尿流动力学检查。之后,医护人员对产后妇女的实际盆底功能情况进行准确的测定与记录[2]。在盆底功能的测定过程中,检测人员将肌电位探头放置到患者阴道内,对阴道肌力的变化进行检测。通常情况下,妇女阴道肌肉收缩时间分为0到Ⅴ级。
对照组产妇将接受产后常规康复治疗,而观察组产妇则接受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具体的治疗方式如下:
首先将技术参数进行实际的调整,比如:电流的控制需要保证在0-45mA范围内,频率设置在20-80Hz左右[3];电极大小设置:阴道电极直径约为2cm,长约12cm,具体的选择以检查过程中,患者产生刺激感觉但不引起疼痛为标准。在治疗过程中,主治医生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反馈信号进行实际的调整,同时根据产妇盆底肌力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治疗的时间与强度。通常情况下,治疗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每周接受1次,需要连续治疗15周左右。
1.3疗效判定
本次对比实验研究的判定标准主要是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盆底肌力治疗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在疗效判定过程中,产妇盆底肌力将分为Ⅱ级、Ⅲ级、Ⅳ级以及Ⅴ级四个等级,等级越高表示盆底肌力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该文的实验数据均使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
若P< 0.05,则表示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两组产后妇女治疗康复前后的盆底肌力进行详细的测试与分析后发现,两组产妇在接受治疗前,盆底肌力结果比较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在经过不同的康复治疗后,较治疗前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整体Ⅳ级、Ⅴ级治疗效果中,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结论
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对于自身健康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尤其是针对产后健康恢复上,目前也成为了产妇产后的重点讨论话题[4]。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妇女产后多发病、常见病。骨盆作为女性人体的重要组织,支持着众多盆腔脏器,同时还参与许许多多的生理功能活动。产妇在妊娠阶段,子宫增大,盆底受到慢性牵拉,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再加上随着孕激素水平的不断变化,盆底支持结构被减弱,韧带与肌肉受到了过度的扩张,最终导致盆底神经、结缔组织连接分离,引发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5]。产妇产后健康情况对于产妇及其家庭都有着非常重要且严重的影响,由于妊娠或分娩时所造成的盆底损伤属于可逆的,因此产后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最大程度恢复铲毒的阴道紧缩度,同时预防与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积极有效的提高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资料结果显示,在经过不同的康复治疗后,其盆底功能都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但是接受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的观察组产妇在Ⅳ级、Ⅴ级治疗效果中,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知,通过盆底治疗能够积极改善与修复产妇产后的盆底组织结构与功能,可以临床作为女性产后康复的运动,缓解产妇产后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恢复女性自信。
参考文献:
[1] 王彦青. 护理干预应用在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2021(25):154.
[2] 陈旭红. 护理干预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治疗的康复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10):131-132.
[3] 黄芸. 观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J]. 养生保健指南,2020(37):16.
[4] 周碧琼. 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治疗中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母婴世界,2020(3):209.
[5] 娄义霞,龚华. 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 母婴世界,2019(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