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广西省是个农业大省,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近年来却发展相对缓慢。台湾的气候,雨水条件与广西相似,而且近几年来桂台合作在不断加强,完善、有效的台湾金融体系对于广西在构建农村金融体系过程中具有借鉴作用。本文介绍了台湾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历程及优势特点,最后提出了台湾农村金融体系对广西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台湾 农村金融体系 广西 借鉴 启示
一、台湾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优势
1、台湾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历程
台湾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与其农会的创立与演变有密切关系。农会的出现,最早要追溯到日本占据时期,农会由推广,供销保险,信用四大部门组成。1989年台湾开始接受新银行申请,给农会信用部这样小规模的基层金融组织的经营带来较大的经营压力。再加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促使台湾经济出现了大幅度的衰退,农信会财务状况更加恶化了,截止2002年6月,信用部的平均逾放比率高达21%,高出一般银行14个百分点。
在经济形势严峻、政府出台政策又不力的情况下,各地农会纷纷自立自救会,12万农民走上街头,提出自的主张与诉求。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最终政府召开了农业金融会议,与农渔会达成共识。经过多年的协商,台湾形成了以《农业金融法》为指导和法律保障构建的以农委会为主管机构,以农业金融局和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为监理机构,以农会金库与农会信用部二级金融体系为主体,农信用保证基金和农业保险为辅佐的农业金融体系。
2、台湾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优势
(1)明确农会信用部为改革的农村金融主力
农渔会历史较悠久,在农村中有较高的声誉,大部分农民都愿意把钱存入信用部,平均每户在农会的存款都有20万新台币,截止2011年8月,农信会已有302家。而且,农会的盈余九成以上都来自于信贷服务,由此可见农渔会信用部的主力军作用非常明显。
(2)完善的农业金融制度
《农业金融法》是在政府与岛内人民协商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的,对金融组织各自的分工和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其规范运营提供个明确的依据。
(3) 满足农业发展所需的资金
台湾农村金融体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始终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也正因为如此,台湾农业才有了资本去发展,然后得以实现产业化、商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4)政府大力支持
政府在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一是建立农业信用部的保证基金,增加农渔会的信用等级,同时也为基础信贷机构分担风险;二是建立中央存款保险公司,专门为合作社、农、渔会信用部办理存款保险,保障广大农渔业者的存款安全;三是规范农贷资金的管理,规定85%的资金必须用于发放农业生产、农产品的加工、运销等;对于发放贷款的对象也有明确规定,贷款只在本区域发放,而且对于贷款资金用途也有明确规定。
二、广西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农业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据统计,2010年、2011年广西全年生产总值分别为9502.39亿元、11714.35亿元,分别增长4.6%、4.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6%、17.5%,对经济的贡献仅为5.5%、6.9%,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向对落后。由于“三农”工作和农村金融的复杂性,当前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仍然较为严重,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依旧十分突出,农村金融仍然是广西金融业最薄弱的环节,具体表现为:
(1)银行信贷基金投放不足,农村基金大量外流。金融机构涉及在农贷方面的金额占总金额的比例过低,而且农村基金还在以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为管道大量向外流出。
(2)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网点不足,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截止2012年底,全区已经设立了27家村镇银行,3家农村资金互助社,43家县城小额贷款公司、12家县城融资性担保公司。但还远远不能解决广大农村金融网点不足的问题。
(3)农业贷款风险分担制和信用担保体系缺失,目前农业保险供给主体只有四家,政策性农业保险尚处于个别险种的试点阶段,由于没有政策补贴,保险公司发展的积极性不高,未能给广西提供有效的多层次的保险服务。
(4)金融产品的服务创新不足,符合农户投资理财的产品较少,投资方式单一,导致部分富农的闲置基金得不到增值。
三、台湾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对广西的借鉴和启示
台湾在50年的金融改革中始终坚持把农村金融作为调试生产结构,改进农产品运销,推动农产品现代化和市场化的重要手段,能充分的满足农村资金的需求,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而广西农村金融体系难以满足农村各类正常资金需求,所以对于正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广西来说,台湾金融体系改革无疑是一个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模板。
1、增加信贷基金在“三农”领域的投放力度。
台湾农村金融体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始终贯彻一个目标,既为农业和农村提供充裕的资金,还建立了严格的农贷管理制度,一是农贷的使用范围,如台湾省会合作章程规定,85%以上资金必须用于发放农业贷款。二是严格限制贷放对象。从而保障了农贷的性质,减少了农贷资金的外流。广西可以重点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环境下加大县域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力度和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确保县域各银行金融机构当年新增的存款70%用于当地发放贷款。
2、台湾农村金融机构众多,平均每个农会就拥有1.4个农会信用部。除了农会信用部以外,台湾省合作金库的网点比较发达。合作金会信用部等以合作形式委托办理通汇业务,结成广泛的通汇网络,从而加强金库、农信会信用部之间的横向联系,大大提高了农村资金融通的效率。广西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分布过于分散,截止2008年底,广西平均13个行政区才拥有一个网点。可以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合理调整和增加机构网点,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ATM机等自助设备的合理布放,探索在重点乡镇和经济基础较好的行政乡设立离行式自助银行。大力普及POS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电话转账业务,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便利。 3、通过立法规范农村金融稳定发展。台湾除了遵循《农业金融法》《农会法》、《渔会法》之外,还有相应的配套法则,如《农会渔会信用部业务管理方法》等一系列配套法律文件,极大地提升了农村金融组织运行效率和功能。目前,我国大陆没有一部相对规范的农村金融的法律,现有的规范性文件只限于一些个别部门的暂时性规定和管理方法,规范程度都太低。大陆应抓紧制订农村金融法以及相关配套法规,积极构建农村金融制度,以法律手段支持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广西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大胆探索创新,自行制定实施相应条例办法,推动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壮大。
4、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后的台湾农村金融体系机构成分复杂,但各个机构职责明确、分工合作,较好的满足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需要。广西应该借鉴台湾地区经验,结合实际,构建覆盖率广、多层次、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培育种类多样、投资种类多元、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1)提升农业银行的支农力度。(2)充分发挥信用社支农的主力军作用。如2013年12月2日,广西农村信用社积极创新业务,及时推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农民自助服务终端金融服务工具,通过在村里面设立POS机服务渠道,完善乡镇、村一级地区的支付结算网络,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3)构建为农村经济主体提供不同金融服务的新型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基金互助社等以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的金融服务体系。
5、推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由于农业生产和农业基金的特殊性,农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非均衡性,推动农业信用担保显得十分至关重要。台湾政府为了支持农村金融,特别建立农业信用保险基金,增强农渔业的信用等级,也为农业金融机构分担融资风险。在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会议提出了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拓宽了农业贷款担保抵押范围,激活了农村土地的资本属性;将有利于缓解农村金融的担保难题。
因此,广西需要加快税务、工商、公安和金融机构等部门的信用信息系统和联网步伐,实现农村信用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报纸、新闻、电视等媒介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
本论文系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执行广西教育厅“2012年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系列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雷启振.台湾农村金融对大陆的借鉴[J].当代经济,2010(12)上.
[2]黄少荣.广西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探索[J].时代金融,2012(12)中旬.
[3]乔红芳.借鉴台湾经验推进大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J].北方经济,2013(6)下.
[4]郑少红.台湾农村金融改革对福建省的借鉴与启示[J].福建金融,2010(8).
(作者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台湾 农村金融体系 广西 借鉴 启示
一、台湾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优势
1、台湾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历程
台湾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与其农会的创立与演变有密切关系。农会的出现,最早要追溯到日本占据时期,农会由推广,供销保险,信用四大部门组成。1989年台湾开始接受新银行申请,给农会信用部这样小规模的基层金融组织的经营带来较大的经营压力。再加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促使台湾经济出现了大幅度的衰退,农信会财务状况更加恶化了,截止2002年6月,信用部的平均逾放比率高达21%,高出一般银行14个百分点。
在经济形势严峻、政府出台政策又不力的情况下,各地农会纷纷自立自救会,12万农民走上街头,提出自的主张与诉求。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最终政府召开了农业金融会议,与农渔会达成共识。经过多年的协商,台湾形成了以《农业金融法》为指导和法律保障构建的以农委会为主管机构,以农业金融局和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为监理机构,以农会金库与农会信用部二级金融体系为主体,农信用保证基金和农业保险为辅佐的农业金融体系。
2、台湾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优势
(1)明确农会信用部为改革的农村金融主力
农渔会历史较悠久,在农村中有较高的声誉,大部分农民都愿意把钱存入信用部,平均每户在农会的存款都有20万新台币,截止2011年8月,农信会已有302家。而且,农会的盈余九成以上都来自于信贷服务,由此可见农渔会信用部的主力军作用非常明显。
(2)完善的农业金融制度
《农业金融法》是在政府与岛内人民协商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的,对金融组织各自的分工和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其规范运营提供个明确的依据。
(3) 满足农业发展所需的资金
台湾农村金融体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始终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也正因为如此,台湾农业才有了资本去发展,然后得以实现产业化、商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4)政府大力支持
政府在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一是建立农业信用部的保证基金,增加农渔会的信用等级,同时也为基础信贷机构分担风险;二是建立中央存款保险公司,专门为合作社、农、渔会信用部办理存款保险,保障广大农渔业者的存款安全;三是规范农贷资金的管理,规定85%的资金必须用于发放农业生产、农产品的加工、运销等;对于发放贷款的对象也有明确规定,贷款只在本区域发放,而且对于贷款资金用途也有明确规定。
二、广西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农业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据统计,2010年、2011年广西全年生产总值分别为9502.39亿元、11714.35亿元,分别增长4.6%、4.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6%、17.5%,对经济的贡献仅为5.5%、6.9%,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向对落后。由于“三农”工作和农村金融的复杂性,当前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仍然较为严重,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依旧十分突出,农村金融仍然是广西金融业最薄弱的环节,具体表现为:
(1)银行信贷基金投放不足,农村基金大量外流。金融机构涉及在农贷方面的金额占总金额的比例过低,而且农村基金还在以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为管道大量向外流出。
(2)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网点不足,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截止2012年底,全区已经设立了27家村镇银行,3家农村资金互助社,43家县城小额贷款公司、12家县城融资性担保公司。但还远远不能解决广大农村金融网点不足的问题。
(3)农业贷款风险分担制和信用担保体系缺失,目前农业保险供给主体只有四家,政策性农业保险尚处于个别险种的试点阶段,由于没有政策补贴,保险公司发展的积极性不高,未能给广西提供有效的多层次的保险服务。
(4)金融产品的服务创新不足,符合农户投资理财的产品较少,投资方式单一,导致部分富农的闲置基金得不到增值。
三、台湾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对广西的借鉴和启示
台湾在50年的金融改革中始终坚持把农村金融作为调试生产结构,改进农产品运销,推动农产品现代化和市场化的重要手段,能充分的满足农村资金的需求,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而广西农村金融体系难以满足农村各类正常资金需求,所以对于正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广西来说,台湾金融体系改革无疑是一个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模板。
1、增加信贷基金在“三农”领域的投放力度。
台湾农村金融体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始终贯彻一个目标,既为农业和农村提供充裕的资金,还建立了严格的农贷管理制度,一是农贷的使用范围,如台湾省会合作章程规定,85%以上资金必须用于发放农业贷款。二是严格限制贷放对象。从而保障了农贷的性质,减少了农贷资金的外流。广西可以重点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环境下加大县域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力度和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确保县域各银行金融机构当年新增的存款70%用于当地发放贷款。
2、台湾农村金融机构众多,平均每个农会就拥有1.4个农会信用部。除了农会信用部以外,台湾省合作金库的网点比较发达。合作金会信用部等以合作形式委托办理通汇业务,结成广泛的通汇网络,从而加强金库、农信会信用部之间的横向联系,大大提高了农村资金融通的效率。广西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分布过于分散,截止2008年底,广西平均13个行政区才拥有一个网点。可以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合理调整和增加机构网点,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ATM机等自助设备的合理布放,探索在重点乡镇和经济基础较好的行政乡设立离行式自助银行。大力普及POS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电话转账业务,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便利。 3、通过立法规范农村金融稳定发展。台湾除了遵循《农业金融法》《农会法》、《渔会法》之外,还有相应的配套法则,如《农会渔会信用部业务管理方法》等一系列配套法律文件,极大地提升了农村金融组织运行效率和功能。目前,我国大陆没有一部相对规范的农村金融的法律,现有的规范性文件只限于一些个别部门的暂时性规定和管理方法,规范程度都太低。大陆应抓紧制订农村金融法以及相关配套法规,积极构建农村金融制度,以法律手段支持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广西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大胆探索创新,自行制定实施相应条例办法,推动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壮大。
4、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后的台湾农村金融体系机构成分复杂,但各个机构职责明确、分工合作,较好的满足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需要。广西应该借鉴台湾地区经验,结合实际,构建覆盖率广、多层次、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培育种类多样、投资种类多元、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1)提升农业银行的支农力度。(2)充分发挥信用社支农的主力军作用。如2013年12月2日,广西农村信用社积极创新业务,及时推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农民自助服务终端金融服务工具,通过在村里面设立POS机服务渠道,完善乡镇、村一级地区的支付结算网络,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3)构建为农村经济主体提供不同金融服务的新型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基金互助社等以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的金融服务体系。
5、推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由于农业生产和农业基金的特殊性,农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非均衡性,推动农业信用担保显得十分至关重要。台湾政府为了支持农村金融,特别建立农业信用保险基金,增强农渔业的信用等级,也为农业金融机构分担融资风险。在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会议提出了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拓宽了农业贷款担保抵押范围,激活了农村土地的资本属性;将有利于缓解农村金融的担保难题。
因此,广西需要加快税务、工商、公安和金融机构等部门的信用信息系统和联网步伐,实现农村信用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报纸、新闻、电视等媒介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
本论文系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执行广西教育厅“2012年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系列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雷启振.台湾农村金融对大陆的借鉴[J].当代经济,2010(12)上.
[2]黄少荣.广西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探索[J].时代金融,2012(12)中旬.
[3]乔红芳.借鉴台湾经验推进大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J].北方经济,2013(6)下.
[4]郑少红.台湾农村金融改革对福建省的借鉴与启示[J].福建金融,2010(8).
(作者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