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大学生面对浩如烟海信息,往往体现出信息意识淡薄、信息道德失范、信息能力低等现象。文章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以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通过确保高校专业教师“信息化”、 增开信息素养系列公共必修课、利用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等渠道论述了大学生应提高信息的重要性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素养 高校图书馆 课堂教育 信息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个人信息技术素质水平高低,已倍受人们关注,如何围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全社会研究和关注的重点课题。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学生主体的、积极地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对于信息,不仅是受者,更要培养学生积极地进行创造,主动地、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地参与信息社会及其发展的态度和能力,应特别重视信息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在报告中所指出:信息素养是指人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找到、评价及有效地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可见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是培养学生具有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有效地检索、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200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国家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委员会、国家信息论坛在布拉格召开了信息能力专家会议,讨论并发表了《迎接有信息素养的社会》的布拉格宣言,认为:“信息素养包括人对信息重要性和需要的知识,以及为解决面临的问题确定、查询、评价、组织和有效生产、使用与交流信息的能力,这是有效进入信息社会的前提条件,是终身学习的基本人权的一部分”。
可见,信息素养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为宗旨的一系列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能有效自主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查找、搜集所需信息;对搜集和查找到的信息进行确认、记录、筛选、鉴别、整理、交流和表达;对信息进行提取、评价、组织;具有独立学的态度、方法和批判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关注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文献情报信息,及时了解掌握最新信息动态,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了解信息对社会的正负面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个人对此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具有终身学习技能和创新技能,提高竞争能力和法律意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缺失
目前,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信息意识淡薄、信息道德失范、信息能力低等现象。大多数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不能有效地发现自身的信息需求,而且他们的信息保密意识也极为淡薄,经常会在网上透露个人隐私, 造成人信息的泄漏。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信息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信息行为主体的隐蔽性和匿名性,也带来了诸如网络犯罪、危害信息安全、侵犯知识产权、计算机病毒、信息垃圾、信息污染、网络黑客、网络迷信等一系列更棘手的问题,据调查统计,信息窃取和盗用、信息欺诈和勒索、信息攻击和破坏、信息污染以及滥用等各种信息犯罪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也频频发生,给国家安全、知识产权以及个人信息权等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也反映了在信息活动中违法行为和道德失范现象严重的现实。
如今很多高校学生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虽然经受过检索知识的培训,由于不重视,效果较差,仍然对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方式缺少基本的认知常识,而且很多大学生上网目的只是一味地在聊天、看八卦新闻、玩网络游戏或为应付作业寻找答案等,由于信息免疫力差,他们经常会受到信息垃圾、虚假信息以及各种色情、暴力、欺诈信息的侵扰。面对当今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缺失现象,多渠道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多渠道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
1.确保高校专业教师“信息化”
大学生所获得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如果高校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信息检索工具、信息资源位置及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信息技术的内容,那么大学生信息素养会得到逐渐的提升。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是确保专业教师的“信息化”。现代建构主义教育思想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完成自己知识建构的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以信息传递为主,而应运用以人为本的策略,促进学习者知识的建构和知识的创新。目前高校教师本身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教学理都很薄弱,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首先必须在高校教师中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培训,使高校教师把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思想、教学设计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正确地融人专业课堂教学之中。只有首先使高校教师真正领悟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的作用,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观念,并在其教学实践中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现代信息素养。
2.信息素养系列公共必修课
目前我国高校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和文献检索课,但这只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技术层面. 许多大学生虽然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但对计算机还是很陌生,不会应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获取信息,也没有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
所以,首先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要重新调整,注重科技与人文并重的理念,加强对大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适当调整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方式和内容。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而相互融合,在整体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其次,在高校增开信息素养导论和网络信息检索两门公共必修课。《信息素养导论》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大学生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掌握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网络信息检索》主要教学目标是树立网络信息检索意识,让大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掌握
利用网络信息检索获取信息的方法,使高校校园真正成为一个信息素养培养的基地。
再次,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包括伦理道德、信息和计算机技术以及人文等多个要素,是一種综合性教育。教师可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分析、评价与教学有关的信息,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追踪本学科发展的新趋势的能力,并将这些纳入到大学生本门课程的成绩当中.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是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方式,教师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开展不同层次的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信息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协作精神。
3.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
长期以来,图书馆以其不可替代的文献资源保障功能受到高校领导的重视。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高校图书馆拥有相对丰富的馆藏资源。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电子出版物的出现,高校图书馆又积极建设数据库和引进电子载体文献。丰富而又不断更新的信息资源是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物质保障,高校图书馆的这一优势是高校其它部门无法比拟的。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已经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大量的先进设备在图书馆得以应用,图书馆积极为学生开通网络服务功能,学生不仅可以查阅本馆资源,还可以通过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相连,查阅丰富的网上资源。此外,各高校馆之间及高校馆与其他单位之间都有一定的互助协议,通过先进的技术支持,高校馆能保证为本校师生提供尽可能理想的服务。加之图书馆优美的环境,浓重的文化背景和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无形中也影响熏陶着学生 ,成为学生吸收文化信息的集聚场所。
通过图书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具备足够的图书馆资源的使用能力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可以通过组织新生入馆教育和指导,并进行工具书和参考工具书介绍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动力;通过组织信息检索、专题讲座和培训班来提高大学生利用图书情报资源的技能。
总之,信息素养教育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通过以上渠道对学生进行学校信息素养教育,在结合实践活动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从而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学校教育改革、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大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认真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孙建军.面向 21 世纪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6)
[2] 吴东敏,孙清玉,洪建.江苏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9)
[3]徐仁杏.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J].情报探索,2007,(12)
[4] 黄万欣.信息素质教育研究[J].情报杂志,2001(11
[5] 刘春静.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情报探索,2008,(2)
关键词:信息素养 高校图书馆 课堂教育 信息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个人信息技术素质水平高低,已倍受人们关注,如何围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全社会研究和关注的重点课题。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学生主体的、积极地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对于信息,不仅是受者,更要培养学生积极地进行创造,主动地、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地参与信息社会及其发展的态度和能力,应特别重视信息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在报告中所指出:信息素养是指人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找到、评价及有效地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可见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是培养学生具有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有效地检索、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200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国家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委员会、国家信息论坛在布拉格召开了信息能力专家会议,讨论并发表了《迎接有信息素养的社会》的布拉格宣言,认为:“信息素养包括人对信息重要性和需要的知识,以及为解决面临的问题确定、查询、评价、组织和有效生产、使用与交流信息的能力,这是有效进入信息社会的前提条件,是终身学习的基本人权的一部分”。
可见,信息素养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为宗旨的一系列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能有效自主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查找、搜集所需信息;对搜集和查找到的信息进行确认、记录、筛选、鉴别、整理、交流和表达;对信息进行提取、评价、组织;具有独立学的态度、方法和批判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关注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文献情报信息,及时了解掌握最新信息动态,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了解信息对社会的正负面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个人对此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具有终身学习技能和创新技能,提高竞争能力和法律意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缺失
目前,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信息意识淡薄、信息道德失范、信息能力低等现象。大多数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不能有效地发现自身的信息需求,而且他们的信息保密意识也极为淡薄,经常会在网上透露个人隐私, 造成人信息的泄漏。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信息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信息行为主体的隐蔽性和匿名性,也带来了诸如网络犯罪、危害信息安全、侵犯知识产权、计算机病毒、信息垃圾、信息污染、网络黑客、网络迷信等一系列更棘手的问题,据调查统计,信息窃取和盗用、信息欺诈和勒索、信息攻击和破坏、信息污染以及滥用等各种信息犯罪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也频频发生,给国家安全、知识产权以及个人信息权等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也反映了在信息活动中违法行为和道德失范现象严重的现实。
如今很多高校学生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虽然经受过检索知识的培训,由于不重视,效果较差,仍然对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方式缺少基本的认知常识,而且很多大学生上网目的只是一味地在聊天、看八卦新闻、玩网络游戏或为应付作业寻找答案等,由于信息免疫力差,他们经常会受到信息垃圾、虚假信息以及各种色情、暴力、欺诈信息的侵扰。面对当今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缺失现象,多渠道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多渠道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
1.确保高校专业教师“信息化”
大学生所获得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如果高校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信息检索工具、信息资源位置及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信息技术的内容,那么大学生信息素养会得到逐渐的提升。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是确保专业教师的“信息化”。现代建构主义教育思想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完成自己知识建构的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以信息传递为主,而应运用以人为本的策略,促进学习者知识的建构和知识的创新。目前高校教师本身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教学理都很薄弱,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首先必须在高校教师中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培训,使高校教师把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思想、教学设计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正确地融人专业课堂教学之中。只有首先使高校教师真正领悟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的作用,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观念,并在其教学实践中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现代信息素养。
2.信息素养系列公共必修课
目前我国高校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和文献检索课,但这只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技术层面. 许多大学生虽然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但对计算机还是很陌生,不会应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获取信息,也没有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
所以,首先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要重新调整,注重科技与人文并重的理念,加强对大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适当调整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方式和内容。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而相互融合,在整体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其次,在高校增开信息素养导论和网络信息检索两门公共必修课。《信息素养导论》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大学生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掌握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网络信息检索》主要教学目标是树立网络信息检索意识,让大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掌握
利用网络信息检索获取信息的方法,使高校校园真正成为一个信息素养培养的基地。
再次,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包括伦理道德、信息和计算机技术以及人文等多个要素,是一種综合性教育。教师可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分析、评价与教学有关的信息,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追踪本学科发展的新趋势的能力,并将这些纳入到大学生本门课程的成绩当中.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是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方式,教师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开展不同层次的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信息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协作精神。
3.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
长期以来,图书馆以其不可替代的文献资源保障功能受到高校领导的重视。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高校图书馆拥有相对丰富的馆藏资源。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电子出版物的出现,高校图书馆又积极建设数据库和引进电子载体文献。丰富而又不断更新的信息资源是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物质保障,高校图书馆的这一优势是高校其它部门无法比拟的。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已经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大量的先进设备在图书馆得以应用,图书馆积极为学生开通网络服务功能,学生不仅可以查阅本馆资源,还可以通过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相连,查阅丰富的网上资源。此外,各高校馆之间及高校馆与其他单位之间都有一定的互助协议,通过先进的技术支持,高校馆能保证为本校师生提供尽可能理想的服务。加之图书馆优美的环境,浓重的文化背景和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无形中也影响熏陶着学生 ,成为学生吸收文化信息的集聚场所。
通过图书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具备足够的图书馆资源的使用能力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可以通过组织新生入馆教育和指导,并进行工具书和参考工具书介绍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动力;通过组织信息检索、专题讲座和培训班来提高大学生利用图书情报资源的技能。
总之,信息素养教育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通过以上渠道对学生进行学校信息素养教育,在结合实践活动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从而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学校教育改革、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大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认真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孙建军.面向 21 世纪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6)
[2] 吴东敏,孙清玉,洪建.江苏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9)
[3]徐仁杏.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J].情报探索,2007,(12)
[4] 黄万欣.信息素质教育研究[J].情报杂志,2001(11
[5] 刘春静.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情报探索,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