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腹不为目——老子智慧之饮食之道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v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丧权亡国的原因各不相同,有昏庸无能误国的,有民穷国弱丧国的,但你相信因饮食也会陨命丧国吗?老子历览那些惨痛的教训,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总结出了独到的饮食智慧。
  
  作者介绍
  姚淦铭,现任江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献研究所所长。出版了《王国维文献学研究》等多部专著,发表了160多篇学术论文。曾获国家图书奖。
  
  老子其人
  
  


  老子,原名李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老子的思想是一笔相当丰富的财富。作为国家管理图书的官吏,老子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典籍,留下一部谜一样的《道德经》。《道德经》也叫《老子》,只有5000千余字,却几乎涉及了当今社会的所有问题,涵盖了很多妙义——这也就是前几年美国《纽约时报》将老子列为古今10大作家之首的原因之所在。如今几千年过去了,老子和他的《道德经》一直活跃在许多人的身边,有关老子的研究几乎成了一个世界性话题(图1)。
  那么,《道德经》到底讲了些什么呢?翻开这本书,最先接触到的就是道,最多接触的也是道。尽管对道到底是什么,现在还不断有争论,但有一点得到共识的是,都认为道就是宇宙的本体。也就是说,事物种种的玄妙,都是从道产生出来的。所以,作为现代人,我们如果闻其道,得其道,行其道,知道了万物的玄妙,就能够把老子的智慧转化为我们的智慧,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之中(图2)。
  
  为腹不为目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流行着这样一个新的理念,叫作健康是金,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那么,健康除了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还要有一个正确的饮食之道。老子能够活到160多岁(也有说他活了200多岁),足见他的健康智慧,尤其是饮食智慧一定相当杰出。
  人们吃饭的目的是什么呢?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一书中这样回答:“为腹不为目”。意思是只要填饱肚子,满足维持生命的需要即可,而不要贪图美食、声色的悦目。
  


  老子在这里揭示了饮食的这样一个理念:人的胃容量是有限的,而眼睛的贪欲是无限的。就拿今天的一个普通自助餐厅来说,只要交上几十元钱就可以随便吃。老板很聪明,因为人的胃总是有限的,饭最多吃二三斤,牛肉最多吃二三斤,所以老板只赚不会亏(图3)。但眼睛就不同了,眼睛可以看到很多东西,所以,从来没有自助商场。假如只要交二三万元钱,进了自助商场,你眼睛只要看到什么就拿什么。这可不得了啊,眼睛多厉害,最后会把商场搬光。
  那么,老子如此高的饮食智慧是从哪里得来呢?除了从现实生活中观察,也是从历史中总结得来的。应当说是饮食的历史促成老子这种智慧的升华。
  


  “为腹不为目”,在这看似简洁明快的文字背后,隐含了不少触目惊心的历史教训。夏王朝的最后一个国君叫夏桀,夏桀不仅好美色,而且好美食。他日夜陪着自己的宠妃妹喜饮酒作乐,命人把鲜肉堆成山,干肉挂起来像树林,要臣子和宫女们随便吃。在地上挖一个酒池盛满酒,让臣子和宫女们趴在酒池边“咕咚咕咚”地“牛饮”。不仅“牛饮”,而且搞比赛啊!据记载,“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一击鼓,数千人纷纷奔到酒池边趴下来“牛饮”。结果许多人喝醉了,“扑通扑通”掉到酒池里淹死了;有的跌跌撞撞回家,半路上掉到水里淹死了。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后来商纣王又重蹈夏桀的腐败,同样好美食、好美色的商纣王除了搞酒池肉林,更为荒诞的是,叫男男女女裸体跑来跑去,整夜寻欢作乐。如此荒淫无度,国家能不灭亡吗!
  老子总结了这些历史的兴衰后警示人们说:不管哪个朝代,如果朝廷很肮脏,田地很荒芜,粮仓很空虚,但却有那么一帮人穿着华丽的服饰,佩带锋利的宝剑,美食吃不了,那么国家就危险了。这实在太深刻了。
  
  五味令人口爽
  
  老子的饮食之道还有一点叫“五味令人口爽”。什么是“五味”?“五味”就是酸、苦、辛、辣、甘的味道,同时还引申为美食。什么叫“口爽”呢?汉语中的“爽”字有差错的意思。那么,“五味口爽”就是美食吃得太多了,嘴巴的味觉产生了错乱,感觉不出美食的味道了。比如有一个上海人天天赴宴,最后感觉不出山珍海鲜的美味了。回家吃几毛钱买来的咸菜反而觉得非常有味道。同样有一个北京人,天天有饭局,最后感觉不出烤鸭的美味,发现还是普通的炸酱面最好吃。
  如果说海鲜与咸菜、烤鸭与炸酱面的“口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例子,那么,老子所处的春秋时期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为美食招来杀身之祸,就令人深思了。吃遍天下美食的齐桓公,到后来觉得什么美食都没有味道。他手下的人问你想吃什么?齐桓公说 “惟蒸婴儿之未尝”,只有蒸婴儿肉没有吃过。你看他想吃原汁原味的蒸婴儿肉。美食发展到这种地步,已经毒害了一个人的心灵。这是多么可怕。这时就出来一个拍马屁的厨师叫易牙,易牙烹饪水平极高,手段也十分了得。他回家就把自己的婴儿杀了,把婴儿肉蒸了送上去。齐桓公一吃,美味啊。其实并不一定美,是因为他从来没吃过,所以觉得非常美。管仲是齐桓公手下的一名重臣,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觉察吃婴儿肉不对头啊。后来管仲老死前跟齐桓公进言:我死以后,有四个小人你千万不能用啊。管仲说出了四个小人的名字,特别点到了易牙。管仲说,你想想,作父母的哪有不爱自己的孩子?易牙竟然把自己的婴儿杀了蒸来给你吃,讨你好。你想想看,他是真的爱你吗?齐桓公还算听得进意见,管仲一死,立即把这四个小人罢了官。可时间一长,齐桓公这个美食家就熬不住了,为什么?因为他嫌别人做的饭菜没有味道。结果又把易牙他们召回来了,这一下也同时召回来了灾祸,这四个人勾结起来造反,把齐桓公关在一个小房子里,国家也搞得乱糟糟的。被关在小房子里的美食家齐桓公要吃没吃,要喝没喝,最后自杀了,其实是饿死了。一代君王为美食死得这么惨,这是莫大的讽刺。老子对这段历史怎么会不知道,怎么会没有感触?从这个例子来看,五味不但令人“口爽”,把握不好甚至会腐烂人的心灵(图4)。
  


  
  味无味
  
  老子还提出了“味无味”、“甘其食”的饮食观点。什么叫“味无味”、“甘其食”?就是说要从极为普通的饮食当中品出美味来。比如要从粗茶淡饭、苦瓜咸菜中品出它的美味,品出人生的安定、饮食的满足,品出健康的理念、人生恬淡的幸福。因为古时候的老百姓是吃不到肉的,只有当官的人才能吃上肉,所以把当官的人叫“肉食者”。于是,老子提出了“味无味”、“甘其食”这样的理念。他用这句话提醒人们,要学会对自己的饮食说不,一方面,要体会到粗茶淡饭对健康的那份好处,另一方面,不要贪恋肉食的美味,达到一种饮食结构的平衡。实际上,贪恋肉食的美味并不符合现代健康的理念,几千年前的老子就认识到了这一点,这是多么高的人生智慧。
  我国古代皇帝的寿命也证明了老子饮食之道的正确。有学者对209个皇帝进行研究,发现他们的平均寿命是39岁。为什么皇帝的平均寿命这么短呢?是因为他们吃得太好了,后宫的美色太多了。只有清代的乾隆皇帝是个例外。乾隆在世88岁,执政60年。他的长寿决非偶然,他跟老子的饮食之道是相同的。乾隆完全可以天天吃山珍海味,却以素食为主;他可以喝遍天下的美酒,却很少喝;他可以抽天下最好的烟,却不抽。再加上锻炼身体,非常注意夏天不喝冰凉的水等一些生活细节,所以成为中国寿命最长的皇帝。
  那么,老子本人的情况又是怎样呢?虽然文字记载较少,但我们不妨这样推测,老子是国家图书馆的馆长,吃过很多的美味,但他仍然保持一个“味无味”、“甘其食”的良好心态,以吃粗茶淡饭为主,这可能是他长寿的一个主要原因(图5)。
其他文献
“老二团”活捉匪首谢文东  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摄制组走进茫茫的林海雪原,雪特别大,风也格外强劲,整个山林都仿佛凝冻在这肃杀的寒意中。当年,人民解放军牡丹江军区田松支队二团的全体官兵就穿行在这样弥漫的风雪中。人们至今仍习惯地称他们为“老二团”。  老二团是国民党驻守刘公岛海军陆战队一支起义队伍改编而成。老二团改编后奔赴东北,到了牡丹江还没来得及洗去征尘,就投入了新的战斗。  当时东北地区土匪猖獗,
期刊
与时间赛跑    为早日“缚住苍龙”,“驯核人”正在与时间赛跑。在我国著名的金属物理学家陈能宽的带领下,爆轰组正在加紧研制作为原子弹引信的炸药部件。在工程兵某部北京试验场,“驯核”专家经过一次次的炸药部件爆轰试验,反复验证不断修正设计方案。试验爆轰的炸药部件,可不是以往战争中简单用麻袋片捆绑而成的炸药包,而是将要安装在原子弹里经过精密计算出形状和体积的炸药零件。大概谁也想象不到,这些高级科学家们手
期刊
在中国的新疆,遥远的天山和阿尔卑斯山交界地带生活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张新生,跟一种小鸟结了缘。因为这种鸟能帮农牧民解决一个大问题——    时间:1970年  地点:新疆北部山区    上个世纪70年代的新疆,自然灾害时常张扬它的威猛。    有一年,蝗灾来得格外凶,草原上、庄稼地里爬满了蝗虫,一片片绿色被啃噬得一干二净(图1)。  为了保护粮食,人们操着简易的灭蝗器械奋力地与蝗虫搏斗。  那时的张新
期刊
引子——赫鲁晓夫的墓碑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克林姆林宫红墙外是前苏联时期的国家公墓。红墙下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死难者的无名烈士纪念碑前的火焰60年未曾熄灭,这里也是前苏联最高领导人、苏共早期活动家去世后的安葬地。但出人意料的是,1971年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去世后,他的遗体没有按照惯例安葬到克林姆林宫红墙之下。  原来,赫鲁晓夫生前就说过他不愿和斯大林埋葬在一起,而发动政变使赫鲁晓夫下
期刊
寰底陶罐    罗钰足云南省博物馆的研究员,20世纪70年代初,他在两双版纳集市上,买回一只土陶罐,至今仍然保留着。  这只陶罐明显带有新石器时代的诸多特征:陶罐的沿外翻,罐子有一个小环底。考古学界一致认为,陶器的发明最初是用泥巴糊在葫芦上或其他环形器物上制作出来的。  那么,罗钰保存至今的这只陶罐会不会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存物呢?如果真的如此,云南的制陶史将会上推至1万年前。  然而,这只貌似新石器
期刊
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张自忠路是解放前由国民党政府以三位国民党将领名字命名的原北平市的三条街道。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包括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在内的一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签发了烈士证书,他们的功绩得到新中国的认可。这三条路的名称得以在新中国继续沿用,与涉及历史著名人物的文丞相胡同、广宁伯街等并存 至今(图1)。       说到北京的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虽然在如今京城诺大的地界儿里
期刊
宫毯——结扣成毯    这条以金线和羊毛为原料的龙纹地毯,王国英已经编织了2个多月(图1)。从事地毯编织行业25年来,她记不清自己究竟织了多少条地毯,但她清楚每一条毯子都凝结了无数的心血和艰辛。    这些手工织毯叫作宫毯,起源于宁夏(图2、3),原材料以羊毛、丝线为主。由于织结坚牢,毯面柔软,传入京城以后,深得皇帝的青睐,于是成为皇宫的御用品,宫毯也由此得名。  宫毯的图案过去是由专人设计,式样
期刊
上世纪50年代,托尔金先生出版了他的《指环王》小说三部曲,这三部曲几乎影响了当时西方世界流行文化的方方面面:游戏、小说、音乐和电影。“一枚戒指统领众戒,尽归罗网;一枚戒指禁锢众戒,昏暗无光。魔多大地黑影重重。”逝去的托尔金先生将这段话写在书的扉页上时,绝不会想到,小说使用的语言已经不再流行的40年后,会有三部总长度超过10个小时的电影,为了纪念书中磅礴瑰丽的世界而诞生。  《指环王》打破了以往多集
期刊
在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有三位姓黎的院士,他们是一母同胞的三兄弟。如今三兄弟当中的老大黎鳌院士已经因病故去,我们今天要采访的是黎介寿和黎磊石,听他们来讲一讲一门三院士的传奇故事。    黎氏三杰    黎鳌在兄弟中排行老大,出生于1917年,1999年去世,他是中国烧伤医学的奠基人之一。黎介寿排行第五,是我国著名的普通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家,肠外瘘治疗领域的鼻祖。他开创了亚洲人同种异体全小肠移
期刊
在有2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封建时代,为了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室总是极尽所能将世间的珍宝据为己有,各地官吏更是汇集民间能工巧匠打造人间珍奇,目的只为博取君王一笑。其中,既实用又美观的瓷器尤为皇室所钟爱,因此历朝历代都设有由官府烧造专供宫廷用瓷器的窑场,史称“官窑”。鉴于皇室对珍宝的探索与追寻是没有止境也是不惜成本的,所以“官窑”便成了中国瓷器发展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大部分中国瓷器中的极品也顺理成章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