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是有效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协调发展,提高大学生基本素养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影响公共艺术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理念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材是基础,教师是关键,教学方法是重要手段。
关键词: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思政教育;探索实践
前言
作为课堂学习主渠道,想要探索各类公共艺术课程所包含的思政教育要素,有效加强思政教育建设,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民族复兴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想和责任,就应将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融入其中,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也是一套与课程思政教育范畴相关的全新教育理念。
1.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融合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将思政教育融入职业教育教学的理念现已广泛流传,各级各类院系正在积极探索通识类课程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途径,正朝着同一个方向形成协同效应。但是,由于公共艺术课程和思政教育长期以来是分别进行,因此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缺乏与公共艺术课程对应思政教育资源
在职业院校中,思政教育由于运行不规范、执行不力等因素,实际实施效果将长期难以显现。公共艺术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看似过剩,实则不足。大多数师生认为教学方法雷同,教学形式僵化,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而不愿意在公共艺术课程融合课程思政教育,回避了相关的内容。主要原因是缺乏与公共艺术课程对应思政教育资源。
1.2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中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由于公共艺术课程缺乏专业思政资源,导致现阶段思政教育的碎片化以致于课程分散、效果有限,没有形成"专业+思政"的完整课程体系。虽然职业院校专业的种类很多,每一种专业知识都有自己的价值趋势,但它是基于文化设计,提高人们的艺术感知和审美水平,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的,这是不同公共艺术课程的通用性和功能性。因此,整合和推广各艺术专业的教材,形成体系,提供可借鉴的典型案例,显得尤为重要。优秀的案例研究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对知识有更直观、更系统的理解,更准确地基于文化设计、社会问题设计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使得专业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选择与学习目标相一致、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思政教育材料。此外相关的教学经验需要长期积累,学习观念也需要进一步调整。
1.3需要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育实施发展的核心,教师的知识和实践能力直接决定教育目标的实现与否。目前,职业院校公共艺术类教师通常对思政教育的政策不够重视,认识存在偏差。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思政教育是政治约束,他们认为公共艺术课程和思政教育是难以融合发展的。
2.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融合课程思政教育中两者密切相关。教育内容的设置应着眼于学生爱国主义的形成,引导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观、创作观和审美观。在此过程中,研究具有各公共艺术课程程特色的思政教育资源。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在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育仍然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要做到融合,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2.1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公共艺术课程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是实施教育的主体。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融合课程思政教育,首先要具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素质、浓厚的民族情怀、民族精神等政治素质,这样在传授艺术知识的同时把艺术作品中的历史和文化也贯穿其中。因此,职业院校应积极引导教师形成自学自强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建立教师政治素养提升平台,定期组织相关教师学习;鼓励艺术和思政教育教师集体备课,研究适应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的课程。只有夯实教师思政教育培养的政治基础,充分了解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才能将思政教育贯穿艺术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2.选择课程内容,探索艺术教育中的思政教育资源
课本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和媒介,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支撑。但与其他学科相比,该课程缺乏规范完整的教材,需要艺术教师对相关思政教育要素进行研究分析。无论是艺术鉴赏,还是艺术思想,即使在艺术家的成长过程中,思政教育的内容也很多。因此,在探索艺术教育思政教育资源的同时,尽可能地选择能够体现主旋律的古典和当代艺术作品。不仅传授艺术教育的学科知识,还要落实思政教育的德育功能。从长远发展的角度,重新组织和规划课程内容的结构,突出公共艺术课程程的人文素质,特别是学生的职业道德、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人文关怀。这一专业和理论框架探索了思政教育的多样性,为丰富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提供了空间。明确了教学理念和价值观方向,这是对课程的高要求,需要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讨论和实践。作为课程理念的一部分,推动公共艺术课程与思政教育程的融合与衔接,注重学习小组的创建和完善,逐步打造完整、优化的学生培养课程体系,以服务于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旨在实现思政教育因素充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為内在思想,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达主体思想,开拓创新的核心价值,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宣扬社会的正能量。
2.3协同创新模式,探索多种教学方式
构建协同创新模式,需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明确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联系,同时从课程开发入手,以学生利益为核心,结合现代教学手段,促进两者融合。例如,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营造生动的艺术教育情境,将抽象艺术领域的知识具体化;以著名艺术学者为榜样,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和示范性教学模式,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对学生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只要德育的目标明确,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就可以充分学习公共艺术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要素。教师尤其是艺术教师要坚定信念、开阔视野、发展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元素,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有针对性、有系统地开展针对性教育,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理念牢牢扎根于职业教师心中。要求教师有扎实、深刻、连贯的教学理念,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参观、教育、交流等多种方式,深刻理解课程的思政教育内涵。
结束语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融合课程思政教育,不仅拓宽了思政教育的表达方式,也激发了职业院校学生崇高的精神抱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样的融合,必将对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要求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寻找公共艺术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策略,借助艺术的力量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不断推动两者融合并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15):28-29.
[2]赵继伟.“课程思政”:含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2):114-119.
作者简介
男,1978年10月,湖南张家界大学本科,研究主向:美育教育。
关键词: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思政教育;探索实践
前言
作为课堂学习主渠道,想要探索各类公共艺术课程所包含的思政教育要素,有效加强思政教育建设,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民族复兴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想和责任,就应将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融入其中,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也是一套与课程思政教育范畴相关的全新教育理念。
1.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融合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将思政教育融入职业教育教学的理念现已广泛流传,各级各类院系正在积极探索通识类课程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途径,正朝着同一个方向形成协同效应。但是,由于公共艺术课程和思政教育长期以来是分别进行,因此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缺乏与公共艺术课程对应思政教育资源
在职业院校中,思政教育由于运行不规范、执行不力等因素,实际实施效果将长期难以显现。公共艺术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看似过剩,实则不足。大多数师生认为教学方法雷同,教学形式僵化,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而不愿意在公共艺术课程融合课程思政教育,回避了相关的内容。主要原因是缺乏与公共艺术课程对应思政教育资源。
1.2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中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由于公共艺术课程缺乏专业思政资源,导致现阶段思政教育的碎片化以致于课程分散、效果有限,没有形成"专业+思政"的完整课程体系。虽然职业院校专业的种类很多,每一种专业知识都有自己的价值趋势,但它是基于文化设计,提高人们的艺术感知和审美水平,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的,这是不同公共艺术课程的通用性和功能性。因此,整合和推广各艺术专业的教材,形成体系,提供可借鉴的典型案例,显得尤为重要。优秀的案例研究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对知识有更直观、更系统的理解,更准确地基于文化设计、社会问题设计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使得专业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选择与学习目标相一致、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思政教育材料。此外相关的教学经验需要长期积累,学习观念也需要进一步调整。
1.3需要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育实施发展的核心,教师的知识和实践能力直接决定教育目标的实现与否。目前,职业院校公共艺术类教师通常对思政教育的政策不够重视,认识存在偏差。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思政教育是政治约束,他们认为公共艺术课程和思政教育是难以融合发展的。
2.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融合课程思政教育中两者密切相关。教育内容的设置应着眼于学生爱国主义的形成,引导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观、创作观和审美观。在此过程中,研究具有各公共艺术课程程特色的思政教育资源。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在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育仍然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要做到融合,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2.1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公共艺术课程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是实施教育的主体。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融合课程思政教育,首先要具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素质、浓厚的民族情怀、民族精神等政治素质,这样在传授艺术知识的同时把艺术作品中的历史和文化也贯穿其中。因此,职业院校应积极引导教师形成自学自强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建立教师政治素养提升平台,定期组织相关教师学习;鼓励艺术和思政教育教师集体备课,研究适应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的课程。只有夯实教师思政教育培养的政治基础,充分了解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才能将思政教育贯穿艺术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2.选择课程内容,探索艺术教育中的思政教育资源
课本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和媒介,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支撑。但与其他学科相比,该课程缺乏规范完整的教材,需要艺术教师对相关思政教育要素进行研究分析。无论是艺术鉴赏,还是艺术思想,即使在艺术家的成长过程中,思政教育的内容也很多。因此,在探索艺术教育思政教育资源的同时,尽可能地选择能够体现主旋律的古典和当代艺术作品。不仅传授艺术教育的学科知识,还要落实思政教育的德育功能。从长远发展的角度,重新组织和规划课程内容的结构,突出公共艺术课程程的人文素质,特别是学生的职业道德、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人文关怀。这一专业和理论框架探索了思政教育的多样性,为丰富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提供了空间。明确了教学理念和价值观方向,这是对课程的高要求,需要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讨论和实践。作为课程理念的一部分,推动公共艺术课程与思政教育程的融合与衔接,注重学习小组的创建和完善,逐步打造完整、优化的学生培养课程体系,以服务于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旨在实现思政教育因素充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為内在思想,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达主体思想,开拓创新的核心价值,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宣扬社会的正能量。
2.3协同创新模式,探索多种教学方式
构建协同创新模式,需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明确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联系,同时从课程开发入手,以学生利益为核心,结合现代教学手段,促进两者融合。例如,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营造生动的艺术教育情境,将抽象艺术领域的知识具体化;以著名艺术学者为榜样,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和示范性教学模式,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对学生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只要德育的目标明确,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就可以充分学习公共艺术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要素。教师尤其是艺术教师要坚定信念、开阔视野、发展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元素,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有针对性、有系统地开展针对性教育,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理念牢牢扎根于职业教师心中。要求教师有扎实、深刻、连贯的教学理念,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参观、教育、交流等多种方式,深刻理解课程的思政教育内涵。
结束语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融合课程思政教育,不仅拓宽了思政教育的表达方式,也激发了职业院校学生崇高的精神抱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样的融合,必将对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要求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寻找公共艺术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策略,借助艺术的力量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不断推动两者融合并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15):28-29.
[2]赵继伟.“课程思政”:含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2):114-119.
作者简介
男,1978年10月,湖南张家界大学本科,研究主向:美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