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作者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从理工科课程思政的角度,提出了具有普适性、可操作性的课程思政措施和建议,旨在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教学改革;理工科;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高校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教育工作提出的“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等要求而开展的教学改革,目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
课程思政不是新开一门课,也不是将思政课程的内容生搬硬套的移入专业课中,而是在原本的专业教学中进一步提炼其中的思想教育元素,挖掘专业知识中的育人价值,在学习专业理论和技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
作为理工类学校,理工科课程众多,如何做好理工科课程的课程思政呢?作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对理工科课程思政的经验和体会。
一、教师以身作则,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和为人师表。首先,课程思政要从最基本的师生上课纪律、教与学的态度来说,教师要以身作则,严守课堂纪律,不仅不能迟到,还要提前到,并精心做好课前准备;教学中遵循学习规律,注重学思结合,因材施教,认真研究和反馈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教师的这种严于律己、潜心钻研和富有责任的态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榜样和督促,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方面起到积极引导作用。其次,课程思政要善于用“爱”去引导。“爱是最好的教育”,所谓爱岗敬业,首要前提就是“爱”。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孩子,还要爱别人的孩子。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复杂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更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和引导,采用唤醒、激励、鼓舞等策略,使他们可以自觉地战胜来自不同层面的困难。特别在疫情环境下,对师生而言都面临着许多挑战,都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去适应教学方式的变化,特别是上网课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迎难而上,对学生来说是最直接的引导和榜样。教师个人对困难学生的特殊关注和帮扶,并充分发动班集体特别是班委的配合,共同协助困难学生克服问题,适应环境变化并完成学业。这一过程,不仅能让学生看到教师的责任担当,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奉献、懂得感恩的良好品质。教师有大爱,才能培养出有爱和感恩的学生。学生有爱的能力,这是他们将来成为社会栋梁的必要之首。
二、善于将爱国情怀融入课程教学
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突飞猛进,特别在工业领域,中国制造已名扬海外,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也跻身世界前列。教师在讲授理工科课程中,可适时地将当前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智造2025等科技强国战略的内容及其目标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了解这些知识背景的同时对祖国的蓬勃发展萌生自信,唤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使学生树立起为祖国繁荣昌盛而贡献力量的理想信念。作为教师,要勤于学习,关心时政,紧跟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将最新的国家方针政策更新或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三、通过理实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培养优良品格
理工科课程大多设置有实践课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将团队合作精神、挫折教育、责任与担当等内容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例如上机类的实践课中,学生在操作软件系统、调试程序、测试运行结果、编写文档等方面,都会遇到诸如操作或程序反复出错、软硬件故障或突然停电等人为或非人为的异常情况,导致时间和精力的耗费、文件数据丢失等等问题。教师可以针对具体情况,让学生认识到“理论和实际的差距”,“纸上谈兵的毛病”,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思想信念和务实的精神;认识到“做事要认真细致,有错就改,精益求精”,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毅力;认识到“上机时及时保存数据很重要”,培养学生忧患意识,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认识到“道路的曲折,前途的光明,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胜利”的理想信念,等等。教师都可以将这些哲学思想和挫折教育适时地融入到实践教学中。
四、在解题中贯穿人生哲理的诠释
理工科课程中大量运用的定理、公式、方法等来进行解题。解题的计算和分析的步骤在思路上是与我们生活所处问题是相通的,而且这些定理、公式、方法背后往往蕴藏着励志的故事。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背后的故事和解题思路,提炼出思政元素,教导学生为人处世、遵守原则等人生哲理。首先,在按步骤计算或分析问题时,教师可以将人生路上“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解题即人生”等做人做事的道理贯穿其中。其次,在学习以某科学家命名的定理、公式或方法解题时,教师可以将科学家的励志故事或言论引入其中。例如,在讲到PDCA方法时,可以引入质量管理专家戴明的名言“质量无须惊人之举”所蕴含的“平凡勤恳”、“持之以恒”等人生哲理;学习电气专业课程时,可以引入交流电之父尼古拉.特斯拉传奇坎坷的一生。通过名人名言、解题思路的拓展,可以激勵学生正向发展,培养坚韧品质,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五、充分利用刊印错误,引导学生思考,培养科学批判精神
在教学中会经常遇到教材刊印有误的地方,可充分利用这些错误“因材施教”,或巧妙设计差错情境,让学生“找茬”,激发学生思考的深度,增加课堂互动和趣味。当讲解到有刊印错误的地方,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告知学生其中含有错误,让学生带着发现问题的态度去学习,并对找出错误的同学进行肯定。这个“找茬”过程不仅考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批判精神,使学生不迷信权威,不拘泥于教材和老师,能学有所成,有所突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准确把握思政契机,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课程思政不等同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作用是潜移默化地发生的,就如课程本是一杯白开水,思政是糖,混合在一起,看上去还是一杯水,尝起来却是有滋味的,课程思政也应如此。所以,在具体操作上要有所注意。在举例思政时,要与所学知识有强相关性,类比准确形象、拿捏到位,切忌生搬硬套。还要注意控制好思政时间,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将专业课上成思政课,毕竟水为主糖为辅。
高校课程思政是为了更好地将社会责任、个人价值和优良品质渗透到学科专业教学中,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赋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格局,将学生的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结合统一,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晓静等. 理工科类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J].教书育人,202007.
[2]杜震宇等. 理工科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原则、标准与操作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007.
[3]易铭等. 高职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J].轻工科技,2020(36).
[4]王洛忠. 努力提升高校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领能力 [J].学习时报,202007(1).
作者简介
廖业红,女,汉族,广西柳州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等。
关键词:教学改革;理工科;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高校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教育工作提出的“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等要求而开展的教学改革,目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
课程思政不是新开一门课,也不是将思政课程的内容生搬硬套的移入专业课中,而是在原本的专业教学中进一步提炼其中的思想教育元素,挖掘专业知识中的育人价值,在学习专业理论和技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
作为理工类学校,理工科课程众多,如何做好理工科课程的课程思政呢?作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对理工科课程思政的经验和体会。
一、教师以身作则,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和为人师表。首先,课程思政要从最基本的师生上课纪律、教与学的态度来说,教师要以身作则,严守课堂纪律,不仅不能迟到,还要提前到,并精心做好课前准备;教学中遵循学习规律,注重学思结合,因材施教,认真研究和反馈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教师的这种严于律己、潜心钻研和富有责任的态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榜样和督促,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方面起到积极引导作用。其次,课程思政要善于用“爱”去引导。“爱是最好的教育”,所谓爱岗敬业,首要前提就是“爱”。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孩子,还要爱别人的孩子。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复杂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更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和引导,采用唤醒、激励、鼓舞等策略,使他们可以自觉地战胜来自不同层面的困难。特别在疫情环境下,对师生而言都面临着许多挑战,都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去适应教学方式的变化,特别是上网课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迎难而上,对学生来说是最直接的引导和榜样。教师个人对困难学生的特殊关注和帮扶,并充分发动班集体特别是班委的配合,共同协助困难学生克服问题,适应环境变化并完成学业。这一过程,不仅能让学生看到教师的责任担当,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奉献、懂得感恩的良好品质。教师有大爱,才能培养出有爱和感恩的学生。学生有爱的能力,这是他们将来成为社会栋梁的必要之首。
二、善于将爱国情怀融入课程教学
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突飞猛进,特别在工业领域,中国制造已名扬海外,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也跻身世界前列。教师在讲授理工科课程中,可适时地将当前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智造2025等科技强国战略的内容及其目标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了解这些知识背景的同时对祖国的蓬勃发展萌生自信,唤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使学生树立起为祖国繁荣昌盛而贡献力量的理想信念。作为教师,要勤于学习,关心时政,紧跟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将最新的国家方针政策更新或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三、通过理实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培养优良品格
理工科课程大多设置有实践课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将团队合作精神、挫折教育、责任与担当等内容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例如上机类的实践课中,学生在操作软件系统、调试程序、测试运行结果、编写文档等方面,都会遇到诸如操作或程序反复出错、软硬件故障或突然停电等人为或非人为的异常情况,导致时间和精力的耗费、文件数据丢失等等问题。教师可以针对具体情况,让学生认识到“理论和实际的差距”,“纸上谈兵的毛病”,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思想信念和务实的精神;认识到“做事要认真细致,有错就改,精益求精”,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毅力;认识到“上机时及时保存数据很重要”,培养学生忧患意识,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认识到“道路的曲折,前途的光明,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胜利”的理想信念,等等。教师都可以将这些哲学思想和挫折教育适时地融入到实践教学中。
四、在解题中贯穿人生哲理的诠释
理工科课程中大量运用的定理、公式、方法等来进行解题。解题的计算和分析的步骤在思路上是与我们生活所处问题是相通的,而且这些定理、公式、方法背后往往蕴藏着励志的故事。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背后的故事和解题思路,提炼出思政元素,教导学生为人处世、遵守原则等人生哲理。首先,在按步骤计算或分析问题时,教师可以将人生路上“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解题即人生”等做人做事的道理贯穿其中。其次,在学习以某科学家命名的定理、公式或方法解题时,教师可以将科学家的励志故事或言论引入其中。例如,在讲到PDCA方法时,可以引入质量管理专家戴明的名言“质量无须惊人之举”所蕴含的“平凡勤恳”、“持之以恒”等人生哲理;学习电气专业课程时,可以引入交流电之父尼古拉.特斯拉传奇坎坷的一生。通过名人名言、解题思路的拓展,可以激勵学生正向发展,培养坚韧品质,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五、充分利用刊印错误,引导学生思考,培养科学批判精神
在教学中会经常遇到教材刊印有误的地方,可充分利用这些错误“因材施教”,或巧妙设计差错情境,让学生“找茬”,激发学生思考的深度,增加课堂互动和趣味。当讲解到有刊印错误的地方,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告知学生其中含有错误,让学生带着发现问题的态度去学习,并对找出错误的同学进行肯定。这个“找茬”过程不仅考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批判精神,使学生不迷信权威,不拘泥于教材和老师,能学有所成,有所突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准确把握思政契机,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课程思政不等同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作用是潜移默化地发生的,就如课程本是一杯白开水,思政是糖,混合在一起,看上去还是一杯水,尝起来却是有滋味的,课程思政也应如此。所以,在具体操作上要有所注意。在举例思政时,要与所学知识有强相关性,类比准确形象、拿捏到位,切忌生搬硬套。还要注意控制好思政时间,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将专业课上成思政课,毕竟水为主糖为辅。
高校课程思政是为了更好地将社会责任、个人价值和优良品质渗透到学科专业教学中,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赋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格局,将学生的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结合统一,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晓静等. 理工科类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J].教书育人,202007.
[2]杜震宇等. 理工科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原则、标准与操作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007.
[3]易铭等. 高职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J].轻工科技,2020(36).
[4]王洛忠. 努力提升高校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领能力 [J].学习时报,202007(1).
作者简介
廖业红,女,汉族,广西柳州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