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是否具有顺周期性这一问题,许多学者做了研究。李文泓(2010)的所做的实证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具有顺周期性,而柯孔林(2012)的实证研究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具有逆周期的特征。对于这一问题,本文也尝试通过实证进行解释。
关键词:周期性,商业银行,逆周期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337-01
1 建立实证模型
为了持续的考察经济周期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我们必须考虑如下因素。首先是因变量的一阶滞后项,也就是上一期的资本水平,它反应的是资本水平的调整成本;其次,我们需要考虑持有资本的机会成本,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ROE)来作为它的代理变量;同时,我们还要考虑银行的破产成本,这一变量和银行的对待风险的态度相关,本文选取不良资产率(NPL来作为代理变量。除此之外,经济周期也会给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造成影响,与Ayuso(2004)一样,本文也选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GDPG)来作为经济周期的指标。所以,本文建立的实证模型如下:
CAPit=β1CAPi,t-1 β2dLOAN β3ROEi,t β4NPLi,t β5GDPGi,t εi,t
2 样本选择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可靠性方面的考量,本文选取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净资产收益率、贷款增长率、不良贷款率以及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2004到2012年的年度的数据构成面板。
3 实证结果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顺周期性表现在资本充足率会随着宏观经济的波动而反向波动。因此,本小节利用14家样本银行,使用平衡面板模型验证资本充足率和经济周期方向的波动效应。利用Eviews6.0软件带人数据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4 实证结果分析
从结果中可知,对所有样本的研究中,在研究期间内,GDPG的系数为0.48,GDP增长率的系数为正,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经济增长率是正相关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存在与经济周期同向波动的情况,这表明表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仅不存在顺周期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逆周期性特征。该结论与ayuso和李文泓的结论相反,與柯孔林(2012)的研究结果相同。这是否表明在实施逆周期监管政策之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就自发的具有了逆周期行为,呢?从对2001年至今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来看,2007年之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而在此期间为了使得我国银行满足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我国政府对一些商业银行进行了财务重组,为它们补充了资金,提升了其资本充足率,使得这期间资本充足率与经济一同增长。在08年,为了应对我国经济的减缓,政府出台了4万亿的刺激政策,同时各地方也配套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投资政策,在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市场上,投资的增长自然带来信贷的扩张,这也造成了这一时期资本充足率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机制,商业银行背后有着政府的隐性担保,几乎不存在破产的可能,因此在经济环境恶化时,提升资本充足率以规避风险的动机没有欧洲或美国的银行那么强烈。因此,在我国特殊的体制和市场环境中,我国的很多逆周期调控政策和行政命令都可能会对银行的信贷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银行资本充足率。而且这也就表现为我国商业银行会在经济扩张时期保持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在衰退期间大量的发放信贷。政府行为、政策的变动和银行进行融资的渠道因素使得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具有了逆周期性,而不是银行自发的采取了逆周期的经营策略。
CAP和其一阶滞后项CAP(-1)正相关,系数约为大于0.37,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在模型的设定中,CAP(-1)是作为代理变量而存在的,它反映的是商业银行资本的调整成本,CAP(-1)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上一期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会对这一期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这一结论意味着商业银行为了使其资本充足率水平达到监管要求而进行的调整是存在着短期成本的。若通过发行股票或者债券进行外源融资来提升资本充足率,这会向市场传递对银行价值不利的信息,如果通过收缩贷款或是出售资产来进行内源融资,这有可能会造成银行盈利能力的降低。所以下一期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和这一期资本充足率水平高度正相关,具有动态连续性,与Juan Ayuso等(2002)、李文泓(2010)、柯孔林(2012)的实证研究结论基本相同。
不良贷款率的系数为负,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显示银行资本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这一回归结果在逻辑上不难理解,也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良贷款率反映了一个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它的高低也和一个银行所采取的资产结构息息相关,而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资产结构决定的,所以不良贷款率的高低肯定会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产生影响。一般来说,不良贷款率往往会在经济衰退阶段增加,在该阶段下,贷款人的违约概率也会提高,这会增加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并通过增加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而提升了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所以这一指标增加了对银行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程度。
贷款增长率的系数为负,这说明信贷的增长对银行资本充足率产生负影响。资本充足率顺周期性的表现为,在经济衰退阶段,监管资本要求提高,银行会通过减少贷款的发放来提升自身的资本充足率;在经济扩张阶段,监管资本要求降低,银行会通过信贷的扩张来追求更高的利润,因而造成资本充足率的降低。
净资产收益率的系数为负,且不显著。净资产收益率代表的是商业银行持有资本的机会成本,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商业银行持有资本的成本也越高。不显著的实证结果说明我国部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对自身的经营绩效不敏感,这表明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调整不能起到显著的影响。
参考文献
[1].Juan Ayuso,Are capital buffers pro-cyclical?Evidencefrom Spanish panel data,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13(2004)249-264.
[2].李文泓,罗猛.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顺周期性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10,2.
[3].柯孔林.银行资本缓冲的逆周期行为分析——来自中国上市银行的经验证据.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3.
关键词:周期性,商业银行,逆周期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337-01
1 建立实证模型
为了持续的考察经济周期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我们必须考虑如下因素。首先是因变量的一阶滞后项,也就是上一期的资本水平,它反应的是资本水平的调整成本;其次,我们需要考虑持有资本的机会成本,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ROE)来作为它的代理变量;同时,我们还要考虑银行的破产成本,这一变量和银行的对待风险的态度相关,本文选取不良资产率(NPL来作为代理变量。除此之外,经济周期也会给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造成影响,与Ayuso(2004)一样,本文也选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GDPG)来作为经济周期的指标。所以,本文建立的实证模型如下:
CAPit=β1CAPi,t-1 β2dLOAN β3ROEi,t β4NPLi,t β5GDPGi,t εi,t
2 样本选择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可靠性方面的考量,本文选取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净资产收益率、贷款增长率、不良贷款率以及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2004到2012年的年度的数据构成面板。
3 实证结果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顺周期性表现在资本充足率会随着宏观经济的波动而反向波动。因此,本小节利用14家样本银行,使用平衡面板模型验证资本充足率和经济周期方向的波动效应。利用Eviews6.0软件带人数据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4 实证结果分析
从结果中可知,对所有样本的研究中,在研究期间内,GDPG的系数为0.48,GDP增长率的系数为正,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经济增长率是正相关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存在与经济周期同向波动的情况,这表明表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仅不存在顺周期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逆周期性特征。该结论与ayuso和李文泓的结论相反,與柯孔林(2012)的研究结果相同。这是否表明在实施逆周期监管政策之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就自发的具有了逆周期行为,呢?从对2001年至今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来看,2007年之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而在此期间为了使得我国银行满足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我国政府对一些商业银行进行了财务重组,为它们补充了资金,提升了其资本充足率,使得这期间资本充足率与经济一同增长。在08年,为了应对我国经济的减缓,政府出台了4万亿的刺激政策,同时各地方也配套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投资政策,在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市场上,投资的增长自然带来信贷的扩张,这也造成了这一时期资本充足率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机制,商业银行背后有着政府的隐性担保,几乎不存在破产的可能,因此在经济环境恶化时,提升资本充足率以规避风险的动机没有欧洲或美国的银行那么强烈。因此,在我国特殊的体制和市场环境中,我国的很多逆周期调控政策和行政命令都可能会对银行的信贷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银行资本充足率。而且这也就表现为我国商业银行会在经济扩张时期保持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在衰退期间大量的发放信贷。政府行为、政策的变动和银行进行融资的渠道因素使得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具有了逆周期性,而不是银行自发的采取了逆周期的经营策略。
CAP和其一阶滞后项CAP(-1)正相关,系数约为大于0.37,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在模型的设定中,CAP(-1)是作为代理变量而存在的,它反映的是商业银行资本的调整成本,CAP(-1)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上一期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会对这一期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这一结论意味着商业银行为了使其资本充足率水平达到监管要求而进行的调整是存在着短期成本的。若通过发行股票或者债券进行外源融资来提升资本充足率,这会向市场传递对银行价值不利的信息,如果通过收缩贷款或是出售资产来进行内源融资,这有可能会造成银行盈利能力的降低。所以下一期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和这一期资本充足率水平高度正相关,具有动态连续性,与Juan Ayuso等(2002)、李文泓(2010)、柯孔林(2012)的实证研究结论基本相同。
不良贷款率的系数为负,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显示银行资本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这一回归结果在逻辑上不难理解,也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良贷款率反映了一个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它的高低也和一个银行所采取的资产结构息息相关,而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资产结构决定的,所以不良贷款率的高低肯定会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产生影响。一般来说,不良贷款率往往会在经济衰退阶段增加,在该阶段下,贷款人的违约概率也会提高,这会增加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并通过增加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而提升了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所以这一指标增加了对银行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程度。
贷款增长率的系数为负,这说明信贷的增长对银行资本充足率产生负影响。资本充足率顺周期性的表现为,在经济衰退阶段,监管资本要求提高,银行会通过减少贷款的发放来提升自身的资本充足率;在经济扩张阶段,监管资本要求降低,银行会通过信贷的扩张来追求更高的利润,因而造成资本充足率的降低。
净资产收益率的系数为负,且不显著。净资产收益率代表的是商业银行持有资本的机会成本,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商业银行持有资本的成本也越高。不显著的实证结果说明我国部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对自身的经营绩效不敏感,这表明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调整不能起到显著的影响。
参考文献
[1].Juan Ayuso,Are capital buffers pro-cyclical?Evidencefrom Spanish panel data,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13(2004)249-264.
[2].李文泓,罗猛.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顺周期性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10,2.
[3].柯孔林.银行资本缓冲的逆周期行为分析——来自中国上市银行的经验证据.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