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奈斯比特说过:“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造精神。”21世纪要求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顺应社会的发展,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为现代社会培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无疑是每个英语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同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相互评价,相互反思学习,教学相长,共同成为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思维 英语阅读 高中英语
那么,如何在英语阅读课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必须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过去,对于绝大多数的高中英语教师来说,吃透教学大纲的要求,详细分析阅读文章中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子和语法,这就是上阅读课的普遍流程。正所谓“一支粉笔满堂灌”,从教师的角度上来看,他们兢兢业业,根据教案的要求备好课文,课堂上讲透课文的要点,并能覆盖考试中会考到的内容,上课的过程中做到面面俱到,内容绝无一漏网之鱼,那就算是上了一堂成功的阅读课了。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过去熟悉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打破了,衡量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前的这种观点已经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了。所以作为教学的执行人---教师理所当然必须改变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评价制度。从教与学的关系上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是陈旧的,教学手段是落后的,教学内容是过时的,教学头脑是僵化的,只懂得照本宣科,那么,即使学生在学习上是有创造性的,他们的思维能力是活跃的,他们的这种能力也只能活生生地被教师扼杀掉,继而沦落为教师的影子和知识的复述者。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改变教师。教师要改变,就必须更新他们自己的教学理念,就必须积极地去了解和研究新的教学动向,就必须主动地去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就必须及时地引入新的信息充实课堂的内容。我们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要有一桶水。如果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师应该不囿于课本的内容,应该具备开发课外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学。教师应该形成浓烈的教研氛围,经常开展教师之间的教学探讨,共同反思,取长补短,共同朝着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的方向前进。有了肥沃的土壤,植物才能茁壮成长。所以只有在教师有了教学理念的改变之后,教师才能转化为教学行为,才能为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激发
我们都知道,英语学习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各种因素,如政治气候,社会要求,学习环境,学习动力,记忆力,智力,学习习惯等等。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动力。著名的语言学家Alan Cunningsworth在论述学习动力的重要性时指出:“A well motivated student badly taught will probably do better than a poorly-motivated student well-taught. Motivation determines the student’s level of attention during class, and assiduity with which he does his homework and revises what he had been taught during the day. It certainly has a deep influenc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 ”这位专家进一步指出:“Much motivation is external in that it does not stem from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or teaching material at all but from social, economic and other factors.”由此,我们可以说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育界的共识。问题是怎样才能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那就为他们制造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替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呢?运用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由于任务型教学方式是一种把学习的任务下放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自主控制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方式的教学方式,因此它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无限的空间。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中学习,在动中思维,在思维中动,让学生在动与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方式在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另外,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并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我们就新课程的高中英语教材来看,课文中有大量的阅读文章,文章的选材丰富,既包括了中国的民俗文化和外国的民俗文化,又包括了百科知识。既然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文章的题材如此广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好课本的材料并挖掘课外的相关资源,二合为一,在此基础上充分使用任务型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各种灵活性的任务,让各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里,学生会自觉地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学生会大胆地进行思考,质疑,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提出不同的问题,又会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有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他们在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问题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不知不觉地在扩展,他们不断地被激发出思维的火花,继而逐渐形成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以sefc book3 unit 24 finding a job的阅读课为例,这一单元主要是讲如何找工作。这单元所提供的材料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比较的简单,学生学起来的时候就会觉得内容肤浅而无趣,但是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任务给学生,启发学生。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上网或报纸里查寻有關招聘的英文广告,让他们分析招聘内容,什么样的公司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什么样的求职人员才能打动招聘人的心,然后对如何找工作进行总结。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则为他们提供求职信的样板,让他们理解求职信的内容和写法要求,然后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模仿写一封求职信。在完成这样的任务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下达的任务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学生的参与性很强,所以学生积极地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因此,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主动从不同的方面扩大他们的阅读面,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他们的创新意识。正如波利亚曾经这样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关键词:创新思维 英语阅读 高中英语
那么,如何在英语阅读课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必须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过去,对于绝大多数的高中英语教师来说,吃透教学大纲的要求,详细分析阅读文章中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子和语法,这就是上阅读课的普遍流程。正所谓“一支粉笔满堂灌”,从教师的角度上来看,他们兢兢业业,根据教案的要求备好课文,课堂上讲透课文的要点,并能覆盖考试中会考到的内容,上课的过程中做到面面俱到,内容绝无一漏网之鱼,那就算是上了一堂成功的阅读课了。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过去熟悉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打破了,衡量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前的这种观点已经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了。所以作为教学的执行人---教师理所当然必须改变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评价制度。从教与学的关系上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是陈旧的,教学手段是落后的,教学内容是过时的,教学头脑是僵化的,只懂得照本宣科,那么,即使学生在学习上是有创造性的,他们的思维能力是活跃的,他们的这种能力也只能活生生地被教师扼杀掉,继而沦落为教师的影子和知识的复述者。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改变教师。教师要改变,就必须更新他们自己的教学理念,就必须积极地去了解和研究新的教学动向,就必须主动地去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就必须及时地引入新的信息充实课堂的内容。我们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要有一桶水。如果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师应该不囿于课本的内容,应该具备开发课外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学。教师应该形成浓烈的教研氛围,经常开展教师之间的教学探讨,共同反思,取长补短,共同朝着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的方向前进。有了肥沃的土壤,植物才能茁壮成长。所以只有在教师有了教学理念的改变之后,教师才能转化为教学行为,才能为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激发
我们都知道,英语学习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各种因素,如政治气候,社会要求,学习环境,学习动力,记忆力,智力,学习习惯等等。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动力。著名的语言学家Alan Cunningsworth在论述学习动力的重要性时指出:“A well motivated student badly taught will probably do better than a poorly-motivated student well-taught. Motivation determines the student’s level of attention during class, and assiduity with which he does his homework and revises what he had been taught during the day. It certainly has a deep influenc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 ”这位专家进一步指出:“Much motivation is external in that it does not stem from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or teaching material at all but from social, economic and other factors.”由此,我们可以说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育界的共识。问题是怎样才能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那就为他们制造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替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呢?运用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由于任务型教学方式是一种把学习的任务下放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自主控制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方式的教学方式,因此它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无限的空间。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中学习,在动中思维,在思维中动,让学生在动与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方式在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另外,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并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我们就新课程的高中英语教材来看,课文中有大量的阅读文章,文章的选材丰富,既包括了中国的民俗文化和外国的民俗文化,又包括了百科知识。既然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文章的题材如此广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好课本的材料并挖掘课外的相关资源,二合为一,在此基础上充分使用任务型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各种灵活性的任务,让各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里,学生会自觉地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学生会大胆地进行思考,质疑,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提出不同的问题,又会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有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他们在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问题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不知不觉地在扩展,他们不断地被激发出思维的火花,继而逐渐形成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以sefc book3 unit 24 finding a job的阅读课为例,这一单元主要是讲如何找工作。这单元所提供的材料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比较的简单,学生学起来的时候就会觉得内容肤浅而无趣,但是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任务给学生,启发学生。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上网或报纸里查寻有關招聘的英文广告,让他们分析招聘内容,什么样的公司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什么样的求职人员才能打动招聘人的心,然后对如何找工作进行总结。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则为他们提供求职信的样板,让他们理解求职信的内容和写法要求,然后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模仿写一封求职信。在完成这样的任务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下达的任务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学生的参与性很强,所以学生积极地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因此,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主动从不同的方面扩大他们的阅读面,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他们的创新意识。正如波利亚曾经这样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