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的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tao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是语言文字刺激源作用人的视听感官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的捕捉到的深层意义。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在《文心语汇与语感》中提出:“语感是对词汇的感觉力。”并倡导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感训练,他认为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是半个世纪过去了,语感教学并没有受到理解和重视,长期以来偏重知识轻视乃至忽视语感造成了语文教学的“高分低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想,加强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个方面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一、 加强语感实践训练
  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听、读、抄、背、讲和写,对学生的感官反复进行言语刺激,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逐渐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这种联系系统的熟练化、技能化、自动化,就形成了敏锐、准确、丰富的语言感受能力。它是获得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加强语感实践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示范美读:重在以情感人,读出情趣。
  叶老认为“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他又特别指出,教师在范读的时候,要“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
  2. 理解朗读:重在体会。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对象的内容。
  3.指导诵读。诵读时要做到眼到、口到、目到、心到,调动全身心多种感官功能,这样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就会准确、细腻、真切。从而获得审美感受。教师在诵读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语调,有节奏地投入诵读。
  二 加强语感分析训练
  语感分析就是让学生在语感实践中,就语言材料的内容、形式和感受过程本身,以理性的方式作出分析判断,“分析语言的语境意义(或隐含意义),分析语言的使用”,“而不是作语言表面特征的分析‘
  1.揣摩、品味语言。
  语感的会意性特征决定了人们要获得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品味,从而具备认知上的会意能力。叶老曾说“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的透,必须多揣摩。”同时,他还说“读者必须把捉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有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这些话都点出了揣摩、品位的重要性。具体做法有:
  (1)依据语境,解读语意。
  (2)调动生活经验,体会意蕴。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因而语感必然包含情感因素。要获得真切的语感,就要切身体察,把眼前耳边的语言文字同自己生活中已有的情感联系起来。
  (3)驱遣想象,意会言语。语感是基于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的。语感教学需要大量形象思维的参与,形象思维能力是语言感受能力的重要成分,因而在教学中对联想和想象应予以足够重视。
  2.整体感知。
  语感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语感养成需要对语感材料从整体上进行感知,既要入乎其内,评点分析,品味语句,又要出乎其外,综合相关内容,联系写作背景等从本质上认识语言材料,它要求认知者有更高的立足点和广阔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深刻体会作家情感和语言风格,从而获得强烈的语感。
  (1)总体把握语言。
  (2)品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章的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刚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足以奠定全幕的基调,笼罩全幕的空气、使人家立刻把纷乱的杂念放下,专心一致看那下文的发展”,“结尾有回顾开头的一式,往往使读者起一种快感”,好的结尾是要“文字虽完了而意义还没有尽,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了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象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音。”细细品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对提高语感分析能力大有裨益。
  (3)了解作品中事件的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如《孔乙己》中,孔乙己的故事是从“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说起的,以下一连串写到笑。特别是两次写到“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整篇小说简直是用“笑”贯穿着的,这样写用义何在呢?这不是表明当时社会里人跟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叫人窒息的地步吗?为什么会冷漠无情到这样的地步,小说里并没有点明,可是我们从这一点想开去,就回明白:这无非是要我们从“笑声”中去把握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就是罪恶的封建社会以及吃人的并使人毫不觉悟的封建科举制度。
  (4)增强学生的课外活动锻炼语感,语感的培养要在生活中领悟和诵读积累之外还要适时的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语文的语感;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部分,语文课外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辩能力和写作能力,加强语感受的培养,应该以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编撰的《语文实践》为指导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以“雷锋精神在当今社会中是不是需要”“环境是不是一定能改变人”等题目,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听的能力还能开阔视野,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再如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增强语言的组织能力,以及进行口述转述、新闻事件、即兴演讲、社会来访、成语接龙等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锻炼语感。
  总之,语感绝不是不可知的东西,它完全可以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训练为人们所掌握。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它对于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较低,虽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刻,难于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理不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公式只能照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听课时缺乏主动思考,往往只是注意结论,遇到困难消极等待;自学时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解题时不按一定的步骤和法则,思路不清。我们称之为数学学困生。学困生时刻围绕着初中学校的教学,从本人多年来的体会感到,原因
期刊
一、运用富有情感性的批语,因势利导教育学生  沈德立和阴国恩在《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一书中指出:“情感是鼓舞的力量,在特定情况下,它可以使人的整个身心都发动起来投入行动。”作文批语,必须讲究情感艺术,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情感空间,让学生在阅读批语后自然地受到陶冶和感染,自觉地接受老师的思想、观点、积极地矫正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并形成良性循环。一次,我布置一道“我最喜欢的活动”作文题
期刊
“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改提倡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从理论上说这是一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一改传统教学那种压抑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从而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力。以达到学生轻松的学习环境下,通过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正确认识自主学习对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性,自
期刊
摘要: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教师在讲比喻的作用时,一般都是沿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的说法,认为比喻就三种作用。其实这种说法大大地削弱了比喻的作用,这在分析文本特别是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及文章主旨等方面是远远不够的。本文将从10个方面对比喻的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比喻 作用 意蕴深远  著名语言学家王希杰在《比喻新论》(聂炎著)序言中曾说:“人类的历史有多长,语言的历史有多长
身在教坛的我每天迎着朝阳,踏着夕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释放着自己的能量。有时,也会觉得当一名教师很苦很累。但教学中的一次次“意外”,让我真正意识到了“工作着就是幸福着,付出着就会收获着”。一次次“意外”时刻都在鞭策着自己,鼓舞着自己,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一名好教师。  今年二月的一节晚自习上,我在69班班辅导学生的学习,感觉到自己的腿疼又发作了,心想,这是最后一节“坚持就行了”,又参与到学生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