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主题阅读”,有人也称专题阅读,是一种针对同一(相似)主题或写法,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文章的方法。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崇尚“主题阅读教学”,探索“主题阅读”的教学策略,目的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际上,我们的语文教材,也基本上是依据主题内容与写法来安排课文的。比如,人教版部编语文教材,就是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学习要素来组织单元课文的。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内外整合的“主题阅读”教学,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探讨“主题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主题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可以说有很多,也不拘一格。但我认为,以部编教材为例,至少还是可以归纳为下面的一些方法与策略。
一、拼盘式教学
所谓“拼盘式”教学,就是把相似或相同主题、写法的文本,放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与思考,教师重在平面化的量化的供给和梳理。例如,有些老师把描写“乡愁”的诗文(课文),打包放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诗文,体验文中的情感变化,感知作者的写作手法。这种阅读是一种平面式的“求同存异”的阅读,更多的是追求体验不同诗文的情感共性或者写法差异的文本解读效果。这种拼盘式教学,我认为是阅读的初级阶段,它允许学生对文本进行相对独立的解读,阅读的信息量“大而全”,追求阅读的“量变”,但有可能造成文本信息点比较零散和独立,知识间的关联与承接不太明显。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包括课文《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描绘四时美景,抒发真挚情感,语言细腻精致,生动形象,有很多相似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如果是拼盘式教学法,教师可以一篇篇课文“过关落实”,对课文的内容不作具体的取舍和剪辑,而是强调对每一篇课文的知识点与能力点的各自呈现,并且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学习和掌握。
这种拼盘式教学法,更多的是对知识点与能力点的拼接和排列,让学生一目了然,在主题单元教学中,使学生目标明确,但淡化了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显然还是有一定的缺陷的。
二、互补式教学
在主题阅读教学中的互补式教学法,不再是对阅读文本进行简单的表层解读,而是对每一篇课文的知识点与能力点进行整合、剪辑和取舍。这种阅读教学法对文本解读更细腻一些,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相似文本的不同点,使文本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作用。这里强调学生关注文本的“异质”,关注不同文本的不同特性,使获取的文本信息形成互补与促进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就是要求我们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各取所需,对阅读文本进行有效整合,删繁就简,相互补充,突显知识点与能力点的有机联系。
由于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我们对阅读文本的大量信息的处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因此,我们要对阅读文本的信息进行取舍、提炼和整合。比如,在七年级部编教材第二单元课文中,包括《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二首》《(世说新语)二则》等,虽然其主要内容基于同一主题“感悟和赞美亲情”,但是,各自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呈现依然比较零散,单篇阅读文本各有侧重点和难点。比如,《秋天的怀念》既表现了“母爱”,也表现了作者的“悔恨、内疚”;《散步》也表现了“母爱”,但更重要的是表现“家”的和谐温馨,以及作者对人生责任的深刻感悟;在表现亲情时,《秋天的怀念》写得深沉含蓄,而《散步》《荷叶·母亲》则写得明朗、欢快。因此,我们在主题阅读教学中,可以因材施教,一课一得,相得益彰。再比如,教学同是人物描写方法的主题阅读文本,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些文本不同的但又是最突出的人物写法,进行内容的取舍,确定每一个文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全面掌握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人物描写的主要写法。
互补式教学法,使主题阅读文本中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形成一个点面相连的整体,它们之间是互补的、相互关联的一个系统,并不是孤立的、割裂分开的。
三、递进式教学
可以这样说,递进式教学法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在主题阅读教学中,举一反三,举三反一,强调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从提出问题,上升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递进式教学法的主要表现。
我们认为,递进式教学法是主题阅读教学中最应该关注的教学方法。因为,递进式教学法在主题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中,首先关注的是一般理解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文本的感性认识能力,能够让学生明白写的是什么,能对所写的内容进行概述、复述;其后是深层含意的分析能力,知道文章为什么这样写,把握语言的深层含义;最后是鉴赏与运用能力,能够剖析文章的整体内容,反思与评判语言表达效果,从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征等方面做出评判的能力,并且运用所学的阅读知识与能力,解决问题。所以,递进式教学法很好地实施了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真正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根本途径。
在进行主题阅读教学中,运用递进式教学法,可以从篇章阅读延伸到整本书阅读,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从一般阅读延伸到读写结合、批判性阅读,等等,这些都是递进式教学法的主要形式和方法。比如,我们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可以适当推荐课外阅读《合欢树》《我与地坛》等,由一篇到多篇,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母爱的力量,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母爱”与《散文诗二章》表现的“母爱”有什么不同?写法有什么不同?你心中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写出你喜欢的“母爱”或不喜欢的“母爱”,等等。学生通过深入细致的研討、探究,充分运用综合能力,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得知识与能力向纵深方向提升和发展。
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是基于文本解读的语文教学方式之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主题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也是不一而足的。以上所述,仅供大家参考。
“主题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可以说有很多,也不拘一格。但我认为,以部编教材为例,至少还是可以归纳为下面的一些方法与策略。
一、拼盘式教学
所谓“拼盘式”教学,就是把相似或相同主题、写法的文本,放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与思考,教师重在平面化的量化的供给和梳理。例如,有些老师把描写“乡愁”的诗文(课文),打包放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诗文,体验文中的情感变化,感知作者的写作手法。这种阅读是一种平面式的“求同存异”的阅读,更多的是追求体验不同诗文的情感共性或者写法差异的文本解读效果。这种拼盘式教学,我认为是阅读的初级阶段,它允许学生对文本进行相对独立的解读,阅读的信息量“大而全”,追求阅读的“量变”,但有可能造成文本信息点比较零散和独立,知识间的关联与承接不太明显。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包括课文《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描绘四时美景,抒发真挚情感,语言细腻精致,生动形象,有很多相似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如果是拼盘式教学法,教师可以一篇篇课文“过关落实”,对课文的内容不作具体的取舍和剪辑,而是强调对每一篇课文的知识点与能力点的各自呈现,并且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学习和掌握。
这种拼盘式教学法,更多的是对知识点与能力点的拼接和排列,让学生一目了然,在主题单元教学中,使学生目标明确,但淡化了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显然还是有一定的缺陷的。
二、互补式教学
在主题阅读教学中的互补式教学法,不再是对阅读文本进行简单的表层解读,而是对每一篇课文的知识点与能力点进行整合、剪辑和取舍。这种阅读教学法对文本解读更细腻一些,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相似文本的不同点,使文本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作用。这里强调学生关注文本的“异质”,关注不同文本的不同特性,使获取的文本信息形成互补与促进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就是要求我们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各取所需,对阅读文本进行有效整合,删繁就简,相互补充,突显知识点与能力点的有机联系。
由于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我们对阅读文本的大量信息的处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因此,我们要对阅读文本的信息进行取舍、提炼和整合。比如,在七年级部编教材第二单元课文中,包括《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二首》《(世说新语)二则》等,虽然其主要内容基于同一主题“感悟和赞美亲情”,但是,各自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呈现依然比较零散,单篇阅读文本各有侧重点和难点。比如,《秋天的怀念》既表现了“母爱”,也表现了作者的“悔恨、内疚”;《散步》也表现了“母爱”,但更重要的是表现“家”的和谐温馨,以及作者对人生责任的深刻感悟;在表现亲情时,《秋天的怀念》写得深沉含蓄,而《散步》《荷叶·母亲》则写得明朗、欢快。因此,我们在主题阅读教学中,可以因材施教,一课一得,相得益彰。再比如,教学同是人物描写方法的主题阅读文本,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些文本不同的但又是最突出的人物写法,进行内容的取舍,确定每一个文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全面掌握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人物描写的主要写法。
互补式教学法,使主题阅读文本中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形成一个点面相连的整体,它们之间是互补的、相互关联的一个系统,并不是孤立的、割裂分开的。
三、递进式教学
可以这样说,递进式教学法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在主题阅读教学中,举一反三,举三反一,强调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从提出问题,上升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递进式教学法的主要表现。
我们认为,递进式教学法是主题阅读教学中最应该关注的教学方法。因为,递进式教学法在主题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中,首先关注的是一般理解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文本的感性认识能力,能够让学生明白写的是什么,能对所写的内容进行概述、复述;其后是深层含意的分析能力,知道文章为什么这样写,把握语言的深层含义;最后是鉴赏与运用能力,能够剖析文章的整体内容,反思与评判语言表达效果,从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征等方面做出评判的能力,并且运用所学的阅读知识与能力,解决问题。所以,递进式教学法很好地实施了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真正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根本途径。
在进行主题阅读教学中,运用递进式教学法,可以从篇章阅读延伸到整本书阅读,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从一般阅读延伸到读写结合、批判性阅读,等等,这些都是递进式教学法的主要形式和方法。比如,我们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可以适当推荐课外阅读《合欢树》《我与地坛》等,由一篇到多篇,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母爱的力量,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母爱”与《散文诗二章》表现的“母爱”有什么不同?写法有什么不同?你心中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写出你喜欢的“母爱”或不喜欢的“母爱”,等等。学生通过深入细致的研討、探究,充分运用综合能力,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得知识与能力向纵深方向提升和发展。
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是基于文本解读的语文教学方式之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主题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也是不一而足的。以上所述,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