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宫腔积脓并发子宫穿孔14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1234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1月~2007年11月收治宫腔积脓并发子宫穿孔患者14例;年龄64~79岁,平均72岁;绝经年限14~35年,平均23.2年。
  临床表现:病人均以下腹疼痛伴发热,疼痛加重渐波及全腹而就诊,腹痛时间1~26天,疼痛加重时间2小时~3天。5例出现恶心、呕吐(28.57%)。查体:体温37.5~38.9℃,>38.0℃者7例(50%);均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其中6例下腹或右下腹压痛尤甚(42.86%),4例肠鸣音消失或减弱(28.57%);白细胞计数(16.5~39.2)×109/L,中性分类0.83~0.92。6例术前腹透见隔下游离气体(42.86%),有“胃病”和消化性溃疡史者3例,入院或术后询问近期曾治疗过阴道炎或阴道分泌物增加者8例(57.14%)。
  诊断:术前考虑消化道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7例(50%),化脓性阑尾炎穿孔并发腹膜炎5例(35.71%),卵巢肿瘤蒂扭转1例,宫腔积脓并发子宫穿孔、弥漫性腹膜炎1例。收入外科12例,收入妇科2例。均于入院当天行剖腹探查,术中探查腹腔积脓250~2800ml,>800ml者10例(71.43%)。胃肠道及阑尾无异常,子宫均有不同程度增大,质软,壁薄,穿孔位于子宫底或前后壁,可见脓液流出,故确诊为子宫穿孔。穿孔直径0.5~3cm,穿孔最多者3处。术后病理检查均为子宫化脓性炎症并子宫壁坏死、穿孔。
  
  治疗及结果
  
  行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8例,行次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6例。均于盆腔放置引流管,经阴道或腹壁引出。术后应用广谱抗生素,支持疗法,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所有病人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5.8天(8~34天)。其中1例因体质较差,腹壁拆线后全层裂开,行二期减张缝合,又因卧床时间较长并发坠积性肺炎,住院34天痊愈出院。之后我们术后加强支持疗法,对体质差或肥胖者行腹壁减张缝合,并适当延长拆线时间,未再发生上述情况。
  
  讨论
  
  病因分析:收治的宫腔积脓并发子宫穿孔者均为老年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pH值升高,局部抵抗力降低。又由于宫颈管腺体萎缩,无黏液栓形成,子宫内膜无周期性剥脱,故老年性阴道炎易上行感染子宫内膜。
  误诊原因分析:本组2例收入妇科,仅其中1例术前诊断为宫腔积脓并发子宫穿孔,其他12例收入外科,均诊断为消化道穿孔或化脓性阑尾穿孔,术前误诊率高达92.87%。病人均为腹痛、发热、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白细胞计数及中性分类均升高,但由于老年机体反应差,上述表现程度上差异较大且缺乏特异性。
  宫腔积脓并发子宫穿孔的诊断。我们认为以下特点可作为诊断依据:①老年妇女。②发病时下腹疼痛伴发热,疼痛加重渐波及全腹,有腹膜刺激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分类均升高。③妇查:子宫增大、质软、压痛明显。④B超检查:子宫增大,宫腔内有液性暗区。⑤子宫探针通过宫颈管后有脓液流出。⑥剖腹检查:既是确诊手段,又是治疗手段。
  预防:做好老年妇女的保健工作,定期检查。对有阴道炎者应积极治疗,对已“治愈”者仍应妇查及B超检查,以排除宫腔积脓。对于老年妇女出现下腹疼痛伴发热者,应考虑宫腔积脓的可能。本组病人均有下腹疼痛伴发热,平均7.1天后腹痛加重渐波及全腹,故应在腹痛加重前行妇科检查、B超检查,必要时行子宫探针探查宫腔,对确诊宫腔积脓者及时扩张宫颈引流,应用广谱抗生素,可避免并发子宫穿孔。
其他文献
临床资料    2000年1月~2006年12月6年间,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死亡患者共180例(其中包括来诊即死亡和出诊到现场经抢救无效死亡病例),男128例,女52例;年龄4~82岁,平均43岁。成人死亡者集中在21~65岁。从病因看,外伤和心脏猝死最多,其次为脑血管意外、中毒、电击、溺水、癌症、肺心症等,儿童死亡多属意外。详见表1、2。    结果    年龄分布见表1,病因及性别见表2。
期刊
资料与方法    1998~2004年诊断为预激综合征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2~60岁,平均51岁。单纯预激综合征6例,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并发心房颤动10例。  临床表现:单纯预激并无症状。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与一般室上性心动过速相似。并发房扑或房颤者,心室率多在200次/分左右,频率过于快速的心动过速(特别是持速发作心房颤动),可发生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突然死亡。
期刊
摘 要 目的:通过分析产科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探讨下腔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因诊断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妇产科术后DVT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结果:下腔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有:恶性肿瘤、高龄、肥胖、高血黏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术前术中输血、术后常规使用止血药等。结论:肝素、尿激酶治疗DVT有较好疗效,对有高危因素的手术期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  关键词 下腔深静脉
期刊
资料和方法    选择2005~2006年100例ASA分级Ⅰ~Ⅱ的开胸手术病人;年龄18~62岁,体重44~82kg;男58例,女42例。其中有冠心病史、心功能Ⅰ~Ⅱ级者6例,糖尿病(术前控制尿糖为阴性)者4例,轻度高血压者8例。随机分为Ⅰ、Ⅱ两组,Ⅰ组为超前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Ⅱ组为术后PCEA组。  术前用药:两组病人均于术前30分钟给予地西泮10mg,阿托品0.5mg肌注。两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预防胬肉复发的疗效。方法:对56例(62眼)翼状胬肉切除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0.5~2年。结果:58只眼治愈,4眼复发(复发率6.45%),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是预防翼状胬肉复发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翼状胬肉/外科手术 丝裂霉素C/治疗应用    翼状胬肉(以下称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药物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2月~2007年12月中、晚期妊娠引产中21例胎盘粘连患者,年龄19~45岁,平均26.45岁。其中19~30岁16例(76.19%),30~40岁3例,>40岁2例。本组均为中、晚期妊娠住院引产病例,占同期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或服用“双米”(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药物引产病例的14.19%。其中进行人工胎盘剥离(徒手剥离或钳取)17例(80.95%),胎盘自行剥离不
期刊
资料和方法    1992年9月~2003年9月收治59例(59颗)再植前牙病例,其中男39颗,女20颗,年龄8~54岁,外伤脱位离体时间9分钟~5小时,<30分钟30颗,30~60分钟19颗,>60分钟2颗。扭转牙拔牙再植4颗。  所有病例均在无菌条件下即刻再植,对外伤脱位的牙,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干净,置广谱抗生素(2.5%氯霉素)液中浸泡15分钟后取出,用温生理盐水棉条保护清理牙根面,尽量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C(MMC)在激光治疗鼻泪管阻塞中的作用。方法:激光治疗鼻泪管阻塞患者1626例(176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应用MMC)和对照组(不用MMC),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972眼中,治愈850眼(87.45%),有效96眼,总有效率97.33%;对照组788眼中,治愈530眼(67.26%),有效102眼,总有效率80.20%,经统计学处理,治愈率之间X2=31.92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参芪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参芪颗粒口服,对照组采用能量合剂三磷腺苷(ATP)、辅酶A、维生素C、肌苷及病毒唑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在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早搏,降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芪颗粒具有明显缓解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症状、体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采取呼吸支持、合理喂养、防止感染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极低体重儿的临床治愈率及疗效。方法:对10年来收治的112例极低体重儿临床综合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前、后5年的治疗方法与转归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前5年低体重儿的治愈率为68.2%,后5年的治愈率为86.8%(P<0.05);其中超极低体重儿前5年的治愈率为0,后5年的的治愈率为50%。结论:加强呼吸管理、防止感染、合理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