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传统戏曲历史嬗变及其在当代的发展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j_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门峡地区民间传统戏曲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但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今天也陷入了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困境。所以,对这些民间传统戏曲历史嬗变及其在当代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探究能使其良好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空间,能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遗产,也是我们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势在必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三门峡民间戏曲;历史嬗变;当代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J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2
  
  三门峡地区民间传统戏曲来源久远,从春秋战国开始到秦、汉、魏、晋时期,市辖区民间歌舞逐渐盛行,秧歌曲子、花鼓曲子、锣鼓曲子、锣鼓跳戏就在这个期间诞生,成为三门峡市辖区后来的多种戏曲的源头。[1]历经隋、唐、宋、元、明、清,豫西戏剧由歌舞走向分支,自成体系。如唐初,灵宝产生独有的戏剧——扬高戏,后形成以灵宝县老城为核心的传播区域。还有道情戏于清末传入灵宝,民国初年,陕西皮影传入灵宝县,民间道情艺人以皮影形式演出,形成了在灵宝县区独具特色的道情皮影戏。[2]不论是高亢明快的扬高戏、精致鲜活的灵宝道情皮影戏,还是起伏跌宕的蒲剧以及轻柔婉转的眉户等等,这些戏种吸收了丰富的地域民间文化的营养,每个戏种都异彩纷呈,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情,拥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远从三门峡地区民间传统戏曲诞生之际,就开始随着其生态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地改变,到了当代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为核心话语的今天,三门峡地区民间传统戏曲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已发生极大的变化,现在几乎到了濒临消失的边缘。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发展这些传统文化遗产?我们对这些民间传统戏曲历史嬗变及其在当代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探究能使其良好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空间,无疑能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遗产,进而为保护民间传统戏曲及文化提供科学依据。
  一、民间文化生态环境的失衡影响着民间传统戏曲的历史嬗变
  民间文化生态应指的是“在一个特定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区域中,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历史街区与乡镇、传统民居及历史遗迹等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技艺等相依相存,并与人们依存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和谐相处的环境。”[4]
  现在我们用民间艺术的生存环境来解释其自身产生、发展、创造与传承应该是更宽泛的研究视角。比如:灵宝道情皮影戏这样的民间艺术,它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物化形式和形象载体,由于它在传统民间社会生活的背景下和民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因而它不仅是民间文化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民间文化的内容和组成部分。“民间文化的价值观念、信仰观念、社会组织结构、经济基础形式以及对自然的认识都对灵宝道情这类民间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存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或者说文化的规约。民间艺术的性质和特征是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体现,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民间文化的性质、特征。”所以,我们研究扬高戏、灵宝道情皮影戏等民间艺术,就是在研究民间文化,而对民间文化的研究则更有利于我们全面、整体、系统地认识民间艺术的存在形态和发展方向,因为民间文化是民间艺术生存发展的背景和生态基础。
  二、三门峡地区民间传统戏曲与现代舞台的遭遇预示了其在当代的发展方向
  在三门峡地区长久的农耕文明和乡村社会格局中,民间传统戏曲所沉淀的其实是某一地域的整体文化精神。当时代以工业化、城镇化为标志的现代化建设大步前进时,这种“地域文化精神”既不易跟进又难以固守;在地域文化精神中浸泡着的民间传统戏曲,也难以迅速感应新的时代氛围,合上新的时代节拍。不少民间传统戏曲难以表现新生活的内容,而其叙述的模式又未被新观众所接受……当电视和网络等主要传媒渗透既往相对闭塞的“地方”,原本植根于民众之中的民间传统戏曲就处于民众趣味变迁和新文化抢滩的双重夹击之中。
  不难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民间传统戏曲作为民族文化总体构成中的一种重要形态,已经感受到日益强烈的文化交流障碍,从而陷入生存窘况和发展困境。尽管民间传统戏曲的创作和演出仍在进行,但民间传统戏曲观众的流失和市场的萎缩,就总体而言却是不争的事实。这说明许多民间传统戏曲未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世界,在文化生态发生变化时缺乏自我调适的能力。
  如何使产生于民众之中的民间传统戏曲固守住植根其间的民众并争取更多的民众,如何使其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创造性转换来延续,我们需要从全局视野来思考这些问题。
  近几十年来,三门峡地区民间传统戏曲与现代舞台的遭遇,也预示了民间传统戏曲在当代的发展方向。目前,民间传统戏曲的“舞台化”呈现出三种不同目的及其伴生的途径。一是乡里村民自行组织的,以赚钱谋生为目的的“戏班子打工”团体,其主要演出场合是乡、镇、县的民俗娱乐戏台、民俗训练场地等场所。二是当地政府以开发旅游资源为目的而组织的“民俗展示”,民间传统戏曲在舞台上的表演成为展示民族区域文化、宣传旅游风情的核心,作为非物质文化的一部分,像扬高戏、道情皮影戏等成为“民间文化繁荣”的象征。三是各级业余以及专业剧团以继承和发展民间音乐为目的的“专业艺术表演”,为了使民间传统戏曲在戏台上表演的更加生动和特色,剧团纷纷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三者之间“无论在艺术形式、目的上的如何不同,但十分明显的是,传统的戏曲正在现代舞台的变革中,被日渐剥离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个人谋生的手段、旅游开发的资源和他者眼中的民间艺术。”
  三、经济社会的发展给戏曲的传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后,三门峡地区的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旅游业的不断升温以及交通和通讯的快速发展,使得本地区与外界联系、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密切。原有的传统生态模式更加受到外来文化、现代文化和市场经济史无前例的冲击,三门峡地区人民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在短时期内发生了更大的转变,三门峡地区民间传统戏曲赖以生存的传统文化空间进一步萎缩。这主要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本地人直接外出到城市打工,二是依靠越来越方便迅捷的交通和媒体,将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直接呈现在较为闭塞的原乡人面前。在这一场变故中,重要的是,在本地人与现代文化的接触中,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强化了作为“农民”的身份意识,这种身份意识在当代主流语境及各种传媒中,始终被塑造成经济和文化落后的“双重弱势群体”。于是,文化自卑在内心产生。许多年轻人羡慕或模仿都市人的生活,使得乡村传统则成为无趣、土气和落后的象征。在大城市打工归来的兄弟姐妹“成为现代文化的直接传播者和代言人,他们带回家乡的现金和各种电器、时髦的打扮、见多识广的谈吐,都成为更多年轻人走出原乡的强大动力。当地民间传统戏曲的传统及其所代表的民族文化不再是年轻一代的必然选择,这给三门峡地区民间传统戏曲的传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四、传承的断裂成为三门峡地区民间传统戏曲难以维系的重要因素
  80年代的农村经济改革,使土生土长的乡村人生活水平有了整体的提高。同时,以前完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也被打破。商品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召唤更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他们的收入成为所在家庭经济来源的重要途径,更多的老年人留在家里成为传统生活方式的守护者,青年、未婚、已婚的年轻人为挣钱而远走他乡。在生活模式发生改变的影响下,业余剧团和戏班随着他们的离去而解散,一些留在村子里的民间唱手、唱师、戏曲班成员,也因为戏友的缺失而失去唱戏的动力。等到年节之时,匆匆返家的人们又“因为对戏曲的荒疏而无法通过唱戏这种形式进入传统的民间社交网络,与家乡的疏离成为他们更快更远的地离开家乡的理由”。为此,戏班难以组建,唱师无法教戏,所有这些日月循环,就成为了三门峡地区民间传统戏曲在当代地区难以维系的重要因素了。
  总之,随着社会进步、人类进程的加快,三门峡地区民间传统戏曲也在逐步地产生着历史的嬗变,在历史的嬗变中,有有利于吸取发展的健康因素,如语言文化的变化,加大了民间戏曲的跨文化交流;传承载体的变化,扩大了民间戏曲的流传地域;与现代舞台的遭遇,预示了民间戏曲在当代的发展方向等。当然,更多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三门峡地区民间传统戏曲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时代文化、未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三门峡地区民间传统戏曲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生态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尤其像高亢明快的扬高戏、精致鲜活的灵宝道情皮影戏正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尴尬境地。
  
  参考文献:
  [1]三门峡市志编纂委员会.三门峡市志,1988.
  [2]灵宝县文化志编纂委员会.灵宝县文化志,1988.
  [3]司马云杰.文化生态学[M].
  [4]蔡际洲.中国传统音乐的生态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J].中国音乐,2003,(2).
其他文献
摘要: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凸显,货币当局通过加息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图应对物价上涨压力,但效果并不理想。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央行货币政策缺乏前瞻性和透明度,预期2011年的CPI将继续在高位徘徊,如果能适度放缓货币供应增速,2011年的通胀压力将有望得到缓解。  关键词:通胀压力;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货币超发  中图分类号:F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
期刊
摘要:户外广告在凸显城市风貌、丰富城市视觉系统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社会意义和环境意义,但是由于户外广告规划缺失、色彩过于杂乱、内容粗俗等原因,对城市也造成了严重的视觉污染,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合理规划、严格把关,使其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键词:城市形象;户外广告;视觉污染;规划整治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2    现代
期刊
摘要:中国广告设计的国际化不仅造成了中国广告设计没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也没有收到较好的广告传播效果。将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图案加入到广告设计中是中国广告设计发展的必然选择,将传统图案加入到广告设计中可以增加广告画面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美感,这个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做到与时俱进,达成传统图案与广告设计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统;广告  中图分类号:J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传统文化的图形符号关键在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并且发扬光大。只有图形符号与服装的风格所一致,图案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作为每一个从事服装艺术设计的工作者只要尽最大的努力创新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做到适度和适量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就会融汇成现代服装设计艺术的主流。  关键词:传统文化;图案符号  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
期刊
摘要:给出了亚式期权的基本概念并讨论了亚式期权的几种定价方法的优劣。  关键词:亚式期权;Monte Carlo;模拟;简析  中图分类号:O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1    一、引言  比标准欧式期权或美式期权和看跌期权盈亏状态更复杂的衍生证券有时称为新型期权。大多数新型期权在场外交易,它们是由金融机构设计以满足市场特殊需求的产品。本文的第一个
期刊
摘要:动态影像设计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传统平面设计的表现力,它既体现了传统平面设计的特点,也涉及到影视中的镜头语言,将二者的特点创造性地融合并结合图形的运动规律,使其逐渐成为视觉传达与多学科结合的全新设计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动态影像设计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影视广告制作中。本文旨在通过对动态影像表现手法的分析,为从业人员提供影视广告创作的思路。  关键词:动态影像设计;影视广告;动态影像技术规律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增加,网络舆论监督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已经使其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本文结合“李刚门”事件,阐述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网络舆论监督、让网络发挥最大作用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李刚门;网络舆论监督;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1    河北大学传媒学院08级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李
期刊
摘要:高速公路的腐败暴露出交通系统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之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监督部门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工作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客观上导致了监督的弱化和管理的盲区。交通工程出现腐败现象要得到遏制,就要改变交通工程建设投资机制和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缺陷。  关键词:高速公路;腐败;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2 
期刊
摘要:旅游风景区的建设和发展实质上是如何保护好资源的前提下通过优良的规划和建设,为游人提供良好的游赏设施,提高旅游风景区资源的审美利用价值,避免“破坏性建设”的弄巧成拙。旅游风景区的建设与审美利用的关系,一定要从理论设计和项目实施上来把握。  关键词:园林美学;旅游风景区;审美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1    一、中国古代园林美
期刊
摘要:文章根据2005-2009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从通货膨胀、人民币国际汇率、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利率等角度切入,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宏观经济对我国股市的影响,从而提出了有利于中国股市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宏观经济;股票市场;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1    以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的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正式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