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建党百年之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大意义,高校作为党建工作的核心力量,应利用基层战斗堡垒的中坚力量——学生党支部,打好党史学习教育关键战。社会工作在本土化过程中,在社会各界均发挥重要影响,高校社会工作应增加党建应用,将“利他主义”的社会工作和“为人民服务”的党建工作相结合,建设高质量学生党支部,做好高质量党史学习教育。
关键词:社会工作;学生党建;党史学习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2-0020-03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够汲取历史智慧,传承红色基因,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够牢记我党初心使命,强化为民为党为国的信念;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够回望光辉历程,展望奋斗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因此,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有力建设者,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的核心对象,更需要在读史明史的过程中勇担建设国家的责任与使命。而学生党支部是开展高校党建的基层阵地,是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堡垒,地位不容忽视。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在我国,社会工作日趋本土化,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及社会改造等多方面发挥重大作用。高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不同层次中的一种,因为服务对象是有明确主体意识和个人信念的成年人,且高校学生既可以是服务对象,也可以在经过相关培训后成为工作者,因此,高校社会工作最能体现“助人自助”价值理念。
在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力量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帮助大学生加深对党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其知史爱党、学史爱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将“为人民服务”的党建工作与“利他主义”的社会工作相结合,改进存在的问题,分析双方结合的可能性,创新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党建工作的路径,建设“主动学习型”“社会服务型”“互联网+”创新型学生党支部,力争在党史学习教育上发挥重要作用。
一、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党史学习教育主动学习跟进的积极性不足
高校学生党支部在组织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存在部分学生党员主动学习跟进的积极性不足等问题,主要体现为三点:一是对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的认识有偏差。大学生普遍存在政治站位不够高的情况,将理论学习习惯性理解为对国家大政方针、指示批示文件的学习,不能深刻认识到理论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地位。二是对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度有待提升。大学生党员容易将学习变成按部就班地参加支部集中学习、培训、研讨等工作,不能够形成自觉、主动及常态的学习习惯,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浮于表面、浮于简单的记笔记、浮于常规参加支部活动,不深入不系统。三是对党史学习教育理论的掌握不扎实。为发展培养大学生党员组建的学生党支部,容易简化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学习部分,认为大学生不能懂且不够懂,将研讨、党课等简化,虽然更能够被理解,但是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的高度,导致大学生党员在学习中困难不足、钻研精神减弱。
(二)党史学习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结合性不足
学党史,贵在知行合一,将思想理论学习作为实践行動的指引,落脚于“学史力行”。学生党员的党史学习教育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凸显出“质、效”不足的情况:一是质量不高,学生局限在解决好个人学习问题、协助解决好身边同学室友的生活难题,而不能放眼于社会服务、学院学校发展;二是效果不好,学史贵在行动,部分学生党员认为大学生做好理论学习即可,社会实践及服务人民需要步入社会再去体现,思想有待提高,组织实践活动效果差,阻碍支部整体“办实事”的进度。
(三)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创新意识不足
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一般易受传统党建教育观念的束缚,还可能受学生党员数量原因、活动阵地及平台等因素影响,主要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听党课听宣讲等方式,通过开展支部日常活动帮助大学生党员提高思想认识,在学史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理论水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做到“两个维护”。从学生支部目前情况来看,现有学习模式无法形成较强吸引力,虽然活动较多,但形式单一、内容偏枯燥,使得党员教育功能和支部组织工作相对弱化,不利于支部建设和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共同运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目的为实现人民的利益;高校本着“三全育人”的理念,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工作秉持“利他主义”的价值观,意为实现案主助人自助的能力;党史学习教育指明“学党史、强党性、提能力”的方向。以上都注重个体能力的培养,强调个体的潜能,聚焦个人能力向优势资源转化的探索,最终实现服务群体或服务社会,实现个人的更好成长。因此二者都将“以为人本”作为自身立足点,为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理论可行性。
(二)共同追求“实务实践“的目标
社会工作所属一级学科为法学,二级学科为社会学,旨在为弱势群体提供专业服务,协助其解决困境,重新融入社会环境,同时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整体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互动,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总体来说,社会工作是追求协调社会控制、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社会行动等的实务专业。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践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主题,总体来说,追求“办实事”“实干兴邦”的实践性常态性工作。二者都以“实务实践”为最终目的,这为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目标可行性。 (三)共同采纳“三合一”的方法
社会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种最基本的也是主要的专业化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中与案主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沟通与服务;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将一组有相同困境的案主集合,通过小组的形式,利用小组的力量解决案主问题;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者整合多元的社区资源,通过充分的链接资源、搭建资源平台,为该社区居民解决问题,促进社区发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学生党支部开展过程中,也在利用党员、党小组、党支部的力量深化、内化党史,提高支部成员党性及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支部委员会充当“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对党员“案主”一对一交流,促进其学习,解决其困惑;对党小组进行“小组工作”,或形成兴趣小组、学习小组或功能性小组,促进小组内党员共同成长;为党支部“社区”链接“社区内”“社区外”相关学习、研讨及活动资源,促进支部发展。二者都采纳“三合一”的方法,为社会工作介入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可行性路径。
(四)共同服务“一致性”的对象
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服务主体是“学生党员”,社会工作在高校的服务对象是有需求有困难的“大学生”,均可理解为均服务于“人”,学生党支部是对有特殊身份的“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社会工作是为出现一定问题的“人”提供帮助,因此二者的工作主体一致,为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党支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对象可行性。
三、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建设“主动学习型”党支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校学生党支部利用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原则,改变支部灌输型“开大会、听讲座、看文件”的学习方式,向个性化、小组化的“主动学习型”党支部发展;培养每一位党员变成“社会工作者”,向其他党员、其他群众同学宣讲自己所了解的党史,在教的过程中主动拓展自己的党史知识体系;实施“一带一”党员帮扶制,可以让一名党员带领另一名党员学习,也可以一名党员带领一名群众同学学习,开展“一对一”的谈心谈话个案工作。党小组的组长要积极组建党史学习教育的社会工作小组,每一位组员轮流做“组长”,利用不同的个人性格开展不同的小组活动,如“党史知识竞答”“党史地图我来画”等,寓教于乐,组织活动前要准备充足的知识才能给予他人活动乐趣,活动参与者在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学习知识。党支部应充分利用每月的主题党日,开展好“社区工作”,链接学院、学校、专业教师的资源,搭建起党史学习教育平台。“社区内”可建立“党史书屋”,每位党员捐献党史相关书籍报刊,增加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组织学习成果分享会,营造支部学风,吸引群众同学参与;“社区外”可建立“党史咨询室”,链接学院党委书记、教工党支部书记、思政课教师做党史咨询师,实行排班制,每位党员甚至每位学生均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教师进行党史知识咨询问答。
(二)建设“社会服务型”党支部
为实现“学史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目标,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遵循社会工作“利他主义”,应将学生党支部的党史学习教育走出支部、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一是走出支部服务全校同学,以学生为服务对象,开展专业帮扶、校园志愿服务等活动,实现对支部、学院、学校的社会服务意识;二是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通过支部链接相应资源,在养老院、福利院等地,以“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提升支部党员及弱势群体双方的潜在能力,实现支部党员对社会领域的了解、对社会服务的延伸;三是走进社区,针对特色社区治理与社区服务的需要,学会资源整合、资源共享、资源流通,搭建社区资源链条,形成居民积极参与、高校社区支持的社区服务工作,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参与价值和个人能力。
(三)建设“互联网+创新型”党支部
党史学习教育在不断更新发展,因此支部在开展党史学教育时应遵循“立足自身实际对支部建设不断完善及创新”的理念,以不同形式、不同载体,将党史学习教育学的成果、学的方法、学的质效融合并举、融会贯通、整体联动,充分利用“三微一端一网”,建立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微信公众号、微博、微视频、手机客户端、网站,传播大学生喜爱、社会接受度高、生动易懂的党史知识,形成“你好,榜样党员”的系列微党课、“党史就这么简单”的系列网上知识问答、“我来画党史你来猜红心”的系列网络互动游戏等,探索出一整套可行度高的学生党支部网络运营模式,既搭建创新的知识传播载体,又形成创新的党史知识学习氛围,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化、网络化、信息化、创新化。
四、结语
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依托传统党建工作的模式,必然继承高校傳统党建工作的不足之处,如被动性、集体性、集中性学习。社会工作在中国本土化发展中,不断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充分创新性的发展模式,并应用于全国各行各业。其中,社会工作秉持着“助人自助”的理念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宗旨,以学生党支部的党史学习教育为试点,以“三全育人”为决心,真正将大学生活力在党建工作中释放,建设主动学习型、社会服务型、“互联网+”创新型高校学生党支部,尝试党建工作创新化、活力化,让党史学习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性进一步突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系统化,工作模式进一步创新化,路径有效化。
参考文献:
[1] 李迎生. 社会工作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王思斌. 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 浙江学刊,2001(12).
[3] 邱蕊. 新时代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路径创新研究[J]. 行政科学论坛,2021(02).
[4] 刘利君. 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困境与对策探析[J]. 戏剧之家,2019(24).
[5] 钟铁城. 社会工作视域下的新时代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J]. 滁州学院学报,2018(03).
(荐稿人:安瑞平,宁夏大学文化旅游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关键词:社会工作;学生党建;党史学习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2-0020-03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够汲取历史智慧,传承红色基因,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够牢记我党初心使命,强化为民为党为国的信念;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够回望光辉历程,展望奋斗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因此,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有力建设者,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的核心对象,更需要在读史明史的过程中勇担建设国家的责任与使命。而学生党支部是开展高校党建的基层阵地,是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堡垒,地位不容忽视。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在我国,社会工作日趋本土化,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及社会改造等多方面发挥重大作用。高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不同层次中的一种,因为服务对象是有明确主体意识和个人信念的成年人,且高校学生既可以是服务对象,也可以在经过相关培训后成为工作者,因此,高校社会工作最能体现“助人自助”价值理念。
在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力量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帮助大学生加深对党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其知史爱党、学史爱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将“为人民服务”的党建工作与“利他主义”的社会工作相结合,改进存在的问题,分析双方结合的可能性,创新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党建工作的路径,建设“主动学习型”“社会服务型”“互联网+”创新型学生党支部,力争在党史学习教育上发挥重要作用。
一、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党史学习教育主动学习跟进的积极性不足
高校学生党支部在组织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存在部分学生党员主动学习跟进的积极性不足等问题,主要体现为三点:一是对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的认识有偏差。大学生普遍存在政治站位不够高的情况,将理论学习习惯性理解为对国家大政方针、指示批示文件的学习,不能深刻认识到理论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地位。二是对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度有待提升。大学生党员容易将学习变成按部就班地参加支部集中学习、培训、研讨等工作,不能够形成自觉、主动及常态的学习习惯,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浮于表面、浮于简单的记笔记、浮于常规参加支部活动,不深入不系统。三是对党史学习教育理论的掌握不扎实。为发展培养大学生党员组建的学生党支部,容易简化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学习部分,认为大学生不能懂且不够懂,将研讨、党课等简化,虽然更能够被理解,但是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的高度,导致大学生党员在学习中困难不足、钻研精神减弱。
(二)党史学习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结合性不足
学党史,贵在知行合一,将思想理论学习作为实践行動的指引,落脚于“学史力行”。学生党员的党史学习教育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凸显出“质、效”不足的情况:一是质量不高,学生局限在解决好个人学习问题、协助解决好身边同学室友的生活难题,而不能放眼于社会服务、学院学校发展;二是效果不好,学史贵在行动,部分学生党员认为大学生做好理论学习即可,社会实践及服务人民需要步入社会再去体现,思想有待提高,组织实践活动效果差,阻碍支部整体“办实事”的进度。
(三)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创新意识不足
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一般易受传统党建教育观念的束缚,还可能受学生党员数量原因、活动阵地及平台等因素影响,主要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听党课听宣讲等方式,通过开展支部日常活动帮助大学生党员提高思想认识,在学史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理论水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做到“两个维护”。从学生支部目前情况来看,现有学习模式无法形成较强吸引力,虽然活动较多,但形式单一、内容偏枯燥,使得党员教育功能和支部组织工作相对弱化,不利于支部建设和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共同运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目的为实现人民的利益;高校本着“三全育人”的理念,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工作秉持“利他主义”的价值观,意为实现案主助人自助的能力;党史学习教育指明“学党史、强党性、提能力”的方向。以上都注重个体能力的培养,强调个体的潜能,聚焦个人能力向优势资源转化的探索,最终实现服务群体或服务社会,实现个人的更好成长。因此二者都将“以为人本”作为自身立足点,为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理论可行性。
(二)共同追求“实务实践“的目标
社会工作所属一级学科为法学,二级学科为社会学,旨在为弱势群体提供专业服务,协助其解决困境,重新融入社会环境,同时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整体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互动,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总体来说,社会工作是追求协调社会控制、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社会行动等的实务专业。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践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主题,总体来说,追求“办实事”“实干兴邦”的实践性常态性工作。二者都以“实务实践”为最终目的,这为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目标可行性。 (三)共同采纳“三合一”的方法
社会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种最基本的也是主要的专业化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中与案主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沟通与服务;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将一组有相同困境的案主集合,通过小组的形式,利用小组的力量解决案主问题;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者整合多元的社区资源,通过充分的链接资源、搭建资源平台,为该社区居民解决问题,促进社区发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学生党支部开展过程中,也在利用党员、党小组、党支部的力量深化、内化党史,提高支部成员党性及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支部委员会充当“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对党员“案主”一对一交流,促进其学习,解决其困惑;对党小组进行“小组工作”,或形成兴趣小组、学习小组或功能性小组,促进小组内党员共同成长;为党支部“社区”链接“社区内”“社区外”相关学习、研讨及活动资源,促进支部发展。二者都采纳“三合一”的方法,为社会工作介入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可行性路径。
(四)共同服务“一致性”的对象
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服务主体是“学生党员”,社会工作在高校的服务对象是有需求有困难的“大学生”,均可理解为均服务于“人”,学生党支部是对有特殊身份的“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社会工作是为出现一定问题的“人”提供帮助,因此二者的工作主体一致,为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党支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对象可行性。
三、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建设“主动学习型”党支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校学生党支部利用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原则,改变支部灌输型“开大会、听讲座、看文件”的学习方式,向个性化、小组化的“主动学习型”党支部发展;培养每一位党员变成“社会工作者”,向其他党员、其他群众同学宣讲自己所了解的党史,在教的过程中主动拓展自己的党史知识体系;实施“一带一”党员帮扶制,可以让一名党员带领另一名党员学习,也可以一名党员带领一名群众同学学习,开展“一对一”的谈心谈话个案工作。党小组的组长要积极组建党史学习教育的社会工作小组,每一位组员轮流做“组长”,利用不同的个人性格开展不同的小组活动,如“党史知识竞答”“党史地图我来画”等,寓教于乐,组织活动前要准备充足的知识才能给予他人活动乐趣,活动参与者在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学习知识。党支部应充分利用每月的主题党日,开展好“社区工作”,链接学院、学校、专业教师的资源,搭建起党史学习教育平台。“社区内”可建立“党史书屋”,每位党员捐献党史相关书籍报刊,增加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组织学习成果分享会,营造支部学风,吸引群众同学参与;“社区外”可建立“党史咨询室”,链接学院党委书记、教工党支部书记、思政课教师做党史咨询师,实行排班制,每位党员甚至每位学生均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教师进行党史知识咨询问答。
(二)建设“社会服务型”党支部
为实现“学史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目标,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遵循社会工作“利他主义”,应将学生党支部的党史学习教育走出支部、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一是走出支部服务全校同学,以学生为服务对象,开展专业帮扶、校园志愿服务等活动,实现对支部、学院、学校的社会服务意识;二是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通过支部链接相应资源,在养老院、福利院等地,以“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提升支部党员及弱势群体双方的潜在能力,实现支部党员对社会领域的了解、对社会服务的延伸;三是走进社区,针对特色社区治理与社区服务的需要,学会资源整合、资源共享、资源流通,搭建社区资源链条,形成居民积极参与、高校社区支持的社区服务工作,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参与价值和个人能力。
(三)建设“互联网+创新型”党支部
党史学习教育在不断更新发展,因此支部在开展党史学教育时应遵循“立足自身实际对支部建设不断完善及创新”的理念,以不同形式、不同载体,将党史学习教育学的成果、学的方法、学的质效融合并举、融会贯通、整体联动,充分利用“三微一端一网”,建立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微信公众号、微博、微视频、手机客户端、网站,传播大学生喜爱、社会接受度高、生动易懂的党史知识,形成“你好,榜样党员”的系列微党课、“党史就这么简单”的系列网上知识问答、“我来画党史你来猜红心”的系列网络互动游戏等,探索出一整套可行度高的学生党支部网络运营模式,既搭建创新的知识传播载体,又形成创新的党史知识学习氛围,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化、网络化、信息化、创新化。
四、结语
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依托传统党建工作的模式,必然继承高校傳统党建工作的不足之处,如被动性、集体性、集中性学习。社会工作在中国本土化发展中,不断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充分创新性的发展模式,并应用于全国各行各业。其中,社会工作秉持着“助人自助”的理念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宗旨,以学生党支部的党史学习教育为试点,以“三全育人”为决心,真正将大学生活力在党建工作中释放,建设主动学习型、社会服务型、“互联网+”创新型高校学生党支部,尝试党建工作创新化、活力化,让党史学习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性进一步突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系统化,工作模式进一步创新化,路径有效化。
参考文献:
[1] 李迎生. 社会工作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王思斌. 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 浙江学刊,2001(12).
[3] 邱蕊. 新时代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路径创新研究[J]. 行政科学论坛,2021(02).
[4] 刘利君. 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困境与对策探析[J]. 戏剧之家,2019(24).
[5] 钟铁城. 社会工作视域下的新时代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J]. 滁州学院学报,2018(03).
(荐稿人:安瑞平,宁夏大学文化旅游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