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威尔基·柯林斯的《月亮宝石》一书,令人眼前一亮的特色,即在于他让参与到这个案件中的所有相关人都依次出场陈述,并且这些人物都是以第一人称,恰如影视剧当中的独白或者是询问,他们视角不同、身份各异,对事件用自己的视角进行回忆解读,令人耳目一新。 这些角色因为从自身角度出发来陈述,因而他们的陈述既有相互印证的互文效果,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这种陈述作者不做终审评判,一切交给读者去判断,所以不断调动读者的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尔基·柯林斯的《月亮宝石》一书,令人眼前一亮的特色,即在于他让参与到这个案件中的所有相关人都依次出场陈述,并且这些人物都是以第一人称,恰如影视剧当中的独白或者是询问,他们视角不同、身份各异,对事件用自己的视角进行回忆解读,令人耳目一新。
这些角色因为从自身角度出发来陈述,因而他们的陈述既有相互印证的互文效果,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这种陈述作者不做终审评判,一切交给读者去判断,所以不断调动读者的胃口必须跟踪读下去。从哲学角度来说,因为他们的身份各异、修养不同,从他们对宝石的态度也直接体现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作者对案件的陈述态度是分布给了众位角色的。这有必要再次说下作者的创作思想。
柯林斯生活在英帝国强盛的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和英国许多知识分子一样,自身难免有优越感。加上此时受舆论影响,殖民主义思维及东方思维渗透于他的思想里,作为宗主国臣民的他,在创作中难免对殖民地产生居高临下的思想。本书的创作即有这样的渊源,1857年,英国殖民当局用牛油和猪油做子弹夹的润滑剂,这种弹夹需要用嘴来咬开,而雇佣兵大多是英国教徒或伊斯兰教徒,对他们而言,接触这样的弹夹无疑是对他们信仰的亵渎。愤怒的他们选择了暴动,不仅杀死自己的英国上司还殃及了无辜。英国媒体的报道颠倒黑白,大肆攻击侮辱殖民地士兵的無法无天,一时间,不明真相的英国国民称他们为“嗜血的印度人”。柯林斯和狄更斯合作发表《英国囚徒的险事》,对有色人种的阴险、残暴等进行了辛辣揭露嘲讽,对英国士兵的绅士作风大加赞赏颂扬。《月亮宝石》的写作正值该暴乱事件十周年之际,此时的报纸杂志披露了事件的真相,而知晓真相后的柯林斯深感良心的不安,对当局不顾雇佣兵宗教信仰的霸道行径很不满,于是,故事背景便以英国攻取印度,贪婪将军亨卡斯尔抢夺印度教圣物月亮宝石展开,书中充满了对英国侵略者贪婪狡诈的批评和对忠诚善良的印度人的同情肯定,这也算是柯林斯自己对十年前鲁莽行为的忏悔与反思之作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些生活在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人,他们对宝石、婚姻家庭、工作恋爱、宗教信仰、文化文学等的观点。月亮宝石极具有象征意义,它不光是印度教的神物,通过它被英国人盗取后在英国走的一遭,也同时映衬出了这颗月亮宝石的道德评判属性,它直接将这些见过它与没见过它的人们的道德反映出来,因而具有了人性善恶的标尺、人物道德的镜子的效果。
小说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显示了柯林斯对英国绅士道德伪善一面的批判,特别是对反面人物高弗利的批判,不得不说他极其善于伪装,但工于心计的他却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的父亲老高弗利出场很少,但不得不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老高弗利也同样令人心生厌恶,他对蕾切尔拒绝和他儿子结婚一事一直耿耿于怀,甚至为此拒绝担当蕾切尔的监护人,并且当自己儿子急用钱时也不愿意及时伸出援手,直接导致了儿子铤而走险并最终覆灭。
也恰恰是在月亮宝石的照耀下,围绕着富兰克林、蕾切尔、高弗利三位年轻人的三角恋爱的真实与虚伪全面体现:高弗利为了能够摆脱经济危机,多次求婚蕾切尔,而实际上他的出发点就是钱,对她爱的表白可以称作是逢场作戏花言巧语,如此伪善的一个人作者给他的姓氏为“艾伯怀特”,翻译过来是“能干的白人”,可谓是极具反讽意味;与其对比呈现的,是富兰克林与蕾切尔忠贞不渝的爱情,即便对彼此有深深误解的时候,他们依然深爱着对方,可以说,月亮宝石真的就是他们爱情的试金石,通过一年来的风风雨雨,他们得到了全方位的成长,由一年前一起刷油漆的小儿女,成长为可以携手一生的忠贞伴侣,代价虽大,但对他们依然是幸事。
本书中另一条线索是鸦片,这也是英国殖民者掠夺东方的重要手段。在书中,宝石的丢失与找回都和鸦片这一隐形线索有关。富兰克林正是因为服用了鸦片酊而产生幻觉,才去蕾切尔房间拿走了宝石,并被隔壁屋的表哥高弗利偷走;最后在詹宁斯医生的情景再现实验下,实现了对宝石追回的有力证据。并且,詹宁斯在使用鸦片治疗自己的病痛时候可谓是作者自己的化身。1860年,柯林斯开始换上一种关节痛,一说是风湿性关节痛,又说是痛风,这种病让他深受折磨。为了减轻病痛,他遍访欧洲医生,尝试过多种医疗方法,最终在医生建议下服用鸦片酊并因此上瘾,这极大地损害了他的身体,并最终病逝。
柯林斯一生以小说写作为主,一生写有长篇二十多部,大多以侦探犯罪事件为题材,其中很多发表在当时的英国文豪狄更斯主编的杂志上,二人因此成为终生的朋友。但为柯林斯赢得世界声誉的,只有这部侦探小说的鼻祖《月亮宝石》,里面闪现的灿烂人性光辉,一定会烛照千古。
指导教师:袁恒雷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大”人物》翻拍自韩国同题材影片《老手》,讲的是社会底层修车工遭遇非法强拆后跳楼自杀,小刑警孙大圣深入调查后发现这起案件并不简单,背后有着一个黑恶团伙,一场正邪的较量就此展开。 从整体情节上而言,该片主要讲的是小民警不畏黑恶财团,除暴安良的故事。小人物命如蝼蚁、委曲求全,大人物则一手遮天、坏事做绝。从影片的理念上来讲,该片走的还是原始的、朴素的私力救济套路,在很多地方依旧没能走出以暴制暴的局限
1999年7月16日下午,我赶往北京海淀区西环路18号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去见舒乙先生。传达室的老人听清我的来意,立即拨通了电话,报告了情况。当白发老人把电话听筒递给我后,我头次听到舒乙的声音:“实在对不起,我们正在搞 ‘三讲’学习,我只能给您5分钟的时间,行不行呢 ?”我说 :“行,只见个面就满足了!”他笑了,接着说:“那您就来我办公室先坐一会儿吧。” 久闻其名,久读其文,久通其信,我与舒乙神交
因為中东铁路事宜的谈判问题,应沙俄尼古拉二世的邀请,1896年4月18日,李鸿章率领官员仆从从京城出发,抵达圣彼得堡。沙皇特意授命总理大臣维特全程接待,维特早就听说,中国人好面子、讲排场,所以不敢怠慢,亲率官员远远地迎出来。就连接下来的吃茶点都安排了乐队,组织了歌舞,场面隆重热烈。 用过茶点,李鸿章摆了一下手,有两个仆从一溜小跑到了跟前,其中一人,双手捧着他专用的烟枪和烟袋,另外一人则双手托着一
胡适收到一个年轻人寄给他的一部书稿和一封信。将书稿浏览一遍后,凭着学者敏锐的眼光,胡适知道这是一部具有学术价值的优秀作品。可是,读了作者的信后,胡适却犯了难。原来,这部书稿的作者叫刘文典,早年曾追随孙中山,后来潜心做学问,穷数年心力完成了《淮南鸿烈集解》这部书的创作,对历史上不少有关《淮南子》注解的错讹之处进行了正本清源的修正。书稿完成之后,刘文典希望有一个大师级的人物给他作序推荐,于是想到了学界
“一开始在广州独自过着流浪的生活,日子非常艰难,感觉生不如死。每天都像惊弓之鸟,精神高度紧张,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随着压力越来越大,符洪患上抑郁症,不时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从来不敢上网查询相关案情。当时感觉就是死路一条,好几次都写了遗书。”符洪事后回忆道。由于身体每况愈下,2008年5月,符洪和妻子取得联系,希望妻子能到广州照料他。随后,符洪的妻子来到广州,夫妇二人开始了两年多的逃亡生活。
响水县检察院是盐城市市辖检察院,尽管检察院所在的地名中带有一个“响”字,但五年前这个检察院却没有一点“响”度可言。然而五年后的今天,该院在童加舟检察长及其一班人的带领下,一跃成为“全国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其变化之大,可谓翻天覆地。五年打了一场翻身仗,其经验有三:一是他们对改变落后现状有信心、决心与恒心;二是他们在检察工作中有务实创新的精神;三是他们能把思想文化工作渗透到人心、渗透到工作业务中去。
《夏夜花事》 编著:黄爱东西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春天里 立春之后,万花开放的架势就已经拉开。 先是月季和玉兰开始铺陈,随后满城的羊蹄甲花一路路盛开,此起彼伏。再暖些,一丛丛的勒杜鹃开始成帮结伙,不良少年似地在城里的各处角落特别触目,生怕你瞧不见。 勒杜鹃的触目,动辄是声势浩大蛮横强悍的群殴路数,阳光下那种大片古怪的深色桃红一哄而上,就是打算直戳双目亮瞎你的双眼。 曾经和同事们午餐路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哭。窗外有人正在埋葬她心爱的小狗。爷爷见状,心疼地把她带到另一扇窗前,往外看,“你好!笑啊笑啊!”挂在树上的鸟笼里,一只色彩斑斓的鹦鹉欢快地冲她叫着。小女孩顿时破涕为笑。爷爷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至今我还记得初中语文老师对我的评价:“想不到,你这么一个开朗活泼的小姑娘,写出来的文章那么消极悲观!”我忘了是哪篇作文让他觉得我消极,我只知道那时我写东西初悟一个窍门,那就是
楚国宰相孙叔敖与隐士狐丘丈人有一段对话很精彩。 狐丘丈人对孙叔敖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 孙叔敖恭敬地说:“请原谅,我实在是不知道。请告诉我,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 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们会嫉妒他;官很大的,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厚的,怨恨会集中于他。这就是‘三利’与‘三害’。” 孙叔敖针对“三利”与“三害”,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即“三方”:“第一个方
古代文人与赏石,余以为石不能言最可人,所以奇石很早就纳入了人们的视野。《山海经》中记录了百余处矿物奇石的产地。春秋时期孔子又将君子比德于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便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更将奇石作为不离不弃的陪伴,“明月宝璐”嵌为帽饰,“昆仑玉英”佩为衣饰,玉石制为车轮,玉石精粉磨成干粮,最后竟抱石投江,真与石相随终身了。 山石厚重 山石厚重而不迁,人们一开始对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