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9例经胃镜证实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9例。两组均给予口服莫沙必利,15mg/d,3次/d,三餐前各服5mg。对照组加服奥美拉唑,20mg/d,2次/d;观察组加服雷贝拉唑,20mg/d,2次/d,疗程均为8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关键词】雷贝拉唑;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反流性食管炎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93-01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溃疡、糜烂、炎症等病变,严重者甚至引起癌变。临床多以反酸、反胃、呕吐、烧心和胸骨后疼痛为主要症状[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院对比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差异,旨在探索理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9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病例。所有患者临床上均表现有明显反酸、呕吐、烧心、胸骨后灼痛等症状,电子胃镜检查结果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2]。排除胃肠道及食管溃疡、肿瘤病变和肝、胆心脏病变患者。20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男47例,女53例,年龄23-73岁,平均(42.9±5.1)岁;观察组109例,男52例,女57例,年龄21-72岁,平均(44.6±5.7)岁。两组在性别比例、年龄、病情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口服莫沙必利,15mg/d,3次/d,三餐前各服5mg。对照组加服奥美拉唑,20mg/d,2次/d;观察组加服雷贝拉唑,20mg/d,2次/d,疗程均为8周。
1.3疗效评定[3]:
1.3.1症状评分标准0分,临床无症状;1分,偶尔出现症状;2分,症状发作较多;3分,症状频繁发作;4分,症状发作严重。
1.3.2症状缓解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镜检显示食管黏膜恢复正常。症状评分降低8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食管黏膜病变面积缩小50%以上。症状评分降低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明顯缓解,食管黏膜病变面积缩小50%以下或无变化。症状评分降低50%以下。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分析数据,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治疗8周后,对比疗效。对照组(100例)显效51例,有效27例,无效22例,显效率51%,有效率78%;观察组(109例)显效86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显效率78.9%,有效率96.3%。观察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出现轻度头晕3例,轻度腹泻2例,观察组出现腹部不适1例,轻度腹泻1例,患者均能忍受,继续参与治疗,无退出病例,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消失。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均未见异常。
3讨论
RE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公认RE是一种胃酸和动力相关性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RE的发生率逐年增高[4]。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7%-15%有反流性食管炎症状[5]。酸性胃液和胆汁返流进入食管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原因。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清除能力下降,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关键[6]。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有包括:抑制胃酸、加强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促进胃排空能力以及强化食管粘膜的防御机制等[7]。
雷贝拉唑是新型质子泵抑制药物,能被胃壁细胞迅速吸收,快速抑制H+-K+-ATP酶活性,而发挥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具有24h抑酸效果,是目前抑酸效果较强大的抑酸剂。在所有质子泵抑制剂中,雷贝拉唑是目前中唯一对各种基因型患者都能提供高效、稳定的抑酸效果的药物。胃内长期PH<2时,胃蛋白酶活性增强,极易诱发食管炎症。雷贝拉唑能高效抑制胃酸分泌,可以使胃内PH保持在4.5以上,从而有效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莫沙必利是选择性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一种新型促胃动力药物,通过刺激胃肠道神经丛的5-羟色胺4受体,增强胃肠功能,促进胃排空。奥美拉唑也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但与雷贝拉唑相比,其抑酸效果明显较慢,个体差异明显,临床需要多次给药才能达到满意的抑酸效果,促进受损黏膜愈合缓慢,症状缓解需要渐渐较长。对于重度患者,奥美拉唑仅能改善患者症状,而不能达到痊愈效果。本组数据显示,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均未见异常。雷贝拉唑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奥美拉唑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贝拉唑组不良反应2例(2/109),奥美拉唑组不良反应5例(5/100),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均消失,雷贝拉唑组不良反应较小。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较为理想的,适合基层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党海燕.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机制及治疗进展阴.中国医学创新,2010,7(5):187-188.
[2]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S].中华内科杂志,2000,39:210.
[3]丁晓军.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122-123.
[4]胡家全.反流性食管炎的最新诊断与治疗进展.中国医药导报,2011,8(18):15-16.
[5]赵桂燕.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中国实用医刊,2011,38(21):126-127.
[6]陈秀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1,9(2):20-21.
[7]张弥平,耿光三.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治疗.临床军医杂志,2001,29(4):103-104.
【关键词】雷贝拉唑;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反流性食管炎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93-01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溃疡、糜烂、炎症等病变,严重者甚至引起癌变。临床多以反酸、反胃、呕吐、烧心和胸骨后疼痛为主要症状[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院对比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差异,旨在探索理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9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病例。所有患者临床上均表现有明显反酸、呕吐、烧心、胸骨后灼痛等症状,电子胃镜检查结果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2]。排除胃肠道及食管溃疡、肿瘤病变和肝、胆心脏病变患者。20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男47例,女53例,年龄23-73岁,平均(42.9±5.1)岁;观察组109例,男52例,女57例,年龄21-72岁,平均(44.6±5.7)岁。两组在性别比例、年龄、病情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口服莫沙必利,15mg/d,3次/d,三餐前各服5mg。对照组加服奥美拉唑,20mg/d,2次/d;观察组加服雷贝拉唑,20mg/d,2次/d,疗程均为8周。
1.3疗效评定[3]:
1.3.1症状评分标准0分,临床无症状;1分,偶尔出现症状;2分,症状发作较多;3分,症状频繁发作;4分,症状发作严重。
1.3.2症状缓解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镜检显示食管黏膜恢复正常。症状评分降低8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食管黏膜病变面积缩小50%以上。症状评分降低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明顯缓解,食管黏膜病变面积缩小50%以下或无变化。症状评分降低50%以下。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分析数据,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治疗8周后,对比疗效。对照组(100例)显效51例,有效27例,无效22例,显效率51%,有效率78%;观察组(109例)显效86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显效率78.9%,有效率96.3%。观察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出现轻度头晕3例,轻度腹泻2例,观察组出现腹部不适1例,轻度腹泻1例,患者均能忍受,继续参与治疗,无退出病例,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消失。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均未见异常。
3讨论
RE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公认RE是一种胃酸和动力相关性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RE的发生率逐年增高[4]。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7%-15%有反流性食管炎症状[5]。酸性胃液和胆汁返流进入食管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原因。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清除能力下降,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关键[6]。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有包括:抑制胃酸、加强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促进胃排空能力以及强化食管粘膜的防御机制等[7]。
雷贝拉唑是新型质子泵抑制药物,能被胃壁细胞迅速吸收,快速抑制H+-K+-ATP酶活性,而发挥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具有24h抑酸效果,是目前抑酸效果较强大的抑酸剂。在所有质子泵抑制剂中,雷贝拉唑是目前中唯一对各种基因型患者都能提供高效、稳定的抑酸效果的药物。胃内长期PH<2时,胃蛋白酶活性增强,极易诱发食管炎症。雷贝拉唑能高效抑制胃酸分泌,可以使胃内PH保持在4.5以上,从而有效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莫沙必利是选择性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一种新型促胃动力药物,通过刺激胃肠道神经丛的5-羟色胺4受体,增强胃肠功能,促进胃排空。奥美拉唑也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但与雷贝拉唑相比,其抑酸效果明显较慢,个体差异明显,临床需要多次给药才能达到满意的抑酸效果,促进受损黏膜愈合缓慢,症状缓解需要渐渐较长。对于重度患者,奥美拉唑仅能改善患者症状,而不能达到痊愈效果。本组数据显示,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均未见异常。雷贝拉唑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奥美拉唑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贝拉唑组不良反应2例(2/109),奥美拉唑组不良反应5例(5/100),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均消失,雷贝拉唑组不良反应较小。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较为理想的,适合基层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党海燕.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机制及治疗进展阴.中国医学创新,2010,7(5):187-188.
[2]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S].中华内科杂志,2000,39:210.
[3]丁晓军.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122-123.
[4]胡家全.反流性食管炎的最新诊断与治疗进展.中国医药导报,2011,8(18):15-16.
[5]赵桂燕.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中国实用医刊,2011,38(21):126-127.
[6]陈秀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1,9(2):20-21.
[7]张弥平,耿光三.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治疗.临床军医杂志,2001,29(4):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