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下,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对此,笔者结合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了如下教学策略。
一、学案导学,自学质疑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引导学生紧扣学习目标来自主学习,获取相关信息,主动构建知识,完成自学任务。如学案问题解决;做基础练习;提出疑问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事先为学生提供自学导案,让学生课外或课前自学。在设计自学导案时,教师应避免试卷化、简单化,最好是问答题方式。通过学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例如,在讲“滑轮”时,教师可设计如下自学导案:(1)温故互查:什么叫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导学思考:①怎样将重物运到楼上?选择合适的器材自制模型,看是否可实现设想。②当我们用力向下拉绳子时,国旗会上升,你知道旗杆顶部有何装置吗?③什么是定滑轮,有何特点?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你能举出一些生活具体实例吗?④动滑轮有什么特点?在生活中何处应用到动滑轮?⑤在预习过程中有哪些疑惑?
二、展示交流,合作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一模块,学生可以相互展示与交流自己在自学时的思维过程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分享其学习成果。
首先,小组展示交流,以碰撞思维,完善认知。
例如,在讲“滑轮”时,教师可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将重物运到楼上的方法,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定滑轮,哪些地方应用了动滑轮。同时,展示自己制作的小模型。然后选出优秀作品到台上展示,并向全班同学说说自己的构思及模型使用方法等。
其次,合作探究。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在学生的提问中选出一些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当然,也可以是教师提出探究素材,并加强方法指导,注意学生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过程中,使其发挥学习潜能。
例如,在探究“定滑轮的作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模拟旗的装置,分析旗杆顶部的轮子。提问思考:分析旗杆顶部的轮子模拟升旗时要有哪些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如定滑轮、便签纸、线、铁架台等,展开探究实验。讨论:(1)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挂着旗子的那部分绳子会如何运动?每组组员各拉一次,感受定滑轮的作用。(2)要将旗子升上去,却需将拴有旗子的绳子往下拉。这表明了定滑轮有何作用?有何好处?(定滑轮可变化用力方向,工作方便) (3)运用定滑轮升旗或者提重物时,会省力吗?我们应如何探究?然后让学生相互讨论。
三、精要讲解,有效点拨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学生可能会出现思维困惑。这就需要教师予以精要讲解,有效点拨,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把握思维方法,并了解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教师还需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同时,在点拨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时机,注意提示范围。
例如,在讲“滑轮”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读教材内容,感受课本插图中物体各自由几股绳子来承担其重量,同时每股绳子上有多大的拉力,讨论归纳滑轮组的绕法规律,然后提问引思:(1)用4个滑轮组来提起重物,请问s(绳子移动的距离)和h(物体上升高度)有何关系?其移动速度有怎样的关系?请写出相关的表达式。(2)如果考虑摩擦力、滑轮本身的重量以及绳子,那么F(拉力)大小会有怎样的变化?当学生讨论后提出答案时,教师可予以点拨:如果滑轮本身重量没有考虑摩擦力,那么F=G动 G物12n。
四、反馈矫正,知识迁移
在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信息反馈,然后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矫正教学,以真正落实三维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因“前概念”影响,亦或受所学知识负迁移影响,加之思维能力欠缺,因此,在学习物理新知时,有些学生会出现学习障碍,存在学习困难。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获得信息反馈,把握矫正时机,帮助学生突破障碍,有效学习。
其次,当教学完新知后,教师还需设计相关习题,引导学生练习,以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学会知识与能力迁移。同时,迁移应用习题时需要注意形式多样,如书面练习、实践活动、操作性任务等。亦或布置选做题、必做题、思考题、拓展题等,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学会知识迁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要求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如物理小制作、物理小实验等。这样,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加深知识理解与记忆,还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创造意识。
一、学案导学,自学质疑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引导学生紧扣学习目标来自主学习,获取相关信息,主动构建知识,完成自学任务。如学案问题解决;做基础练习;提出疑问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事先为学生提供自学导案,让学生课外或课前自学。在设计自学导案时,教师应避免试卷化、简单化,最好是问答题方式。通过学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例如,在讲“滑轮”时,教师可设计如下自学导案:(1)温故互查:什么叫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导学思考:①怎样将重物运到楼上?选择合适的器材自制模型,看是否可实现设想。②当我们用力向下拉绳子时,国旗会上升,你知道旗杆顶部有何装置吗?③什么是定滑轮,有何特点?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你能举出一些生活具体实例吗?④动滑轮有什么特点?在生活中何处应用到动滑轮?⑤在预习过程中有哪些疑惑?
二、展示交流,合作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一模块,学生可以相互展示与交流自己在自学时的思维过程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分享其学习成果。
首先,小组展示交流,以碰撞思维,完善认知。
例如,在讲“滑轮”时,教师可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将重物运到楼上的方法,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定滑轮,哪些地方应用了动滑轮。同时,展示自己制作的小模型。然后选出优秀作品到台上展示,并向全班同学说说自己的构思及模型使用方法等。
其次,合作探究。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在学生的提问中选出一些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当然,也可以是教师提出探究素材,并加强方法指导,注意学生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过程中,使其发挥学习潜能。
例如,在探究“定滑轮的作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模拟旗的装置,分析旗杆顶部的轮子。提问思考:分析旗杆顶部的轮子模拟升旗时要有哪些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如定滑轮、便签纸、线、铁架台等,展开探究实验。讨论:(1)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挂着旗子的那部分绳子会如何运动?每组组员各拉一次,感受定滑轮的作用。(2)要将旗子升上去,却需将拴有旗子的绳子往下拉。这表明了定滑轮有何作用?有何好处?(定滑轮可变化用力方向,工作方便) (3)运用定滑轮升旗或者提重物时,会省力吗?我们应如何探究?然后让学生相互讨论。
三、精要讲解,有效点拨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学生可能会出现思维困惑。这就需要教师予以精要讲解,有效点拨,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把握思维方法,并了解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教师还需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同时,在点拨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时机,注意提示范围。
例如,在讲“滑轮”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读教材内容,感受课本插图中物体各自由几股绳子来承担其重量,同时每股绳子上有多大的拉力,讨论归纳滑轮组的绕法规律,然后提问引思:(1)用4个滑轮组来提起重物,请问s(绳子移动的距离)和h(物体上升高度)有何关系?其移动速度有怎样的关系?请写出相关的表达式。(2)如果考虑摩擦力、滑轮本身的重量以及绳子,那么F(拉力)大小会有怎样的变化?当学生讨论后提出答案时,教师可予以点拨:如果滑轮本身重量没有考虑摩擦力,那么F=G动 G物12n。
四、反馈矫正,知识迁移
在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信息反馈,然后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矫正教学,以真正落实三维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因“前概念”影响,亦或受所学知识负迁移影响,加之思维能力欠缺,因此,在学习物理新知时,有些学生会出现学习障碍,存在学习困难。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获得信息反馈,把握矫正时机,帮助学生突破障碍,有效学习。
其次,当教学完新知后,教师还需设计相关习题,引导学生练习,以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学会知识与能力迁移。同时,迁移应用习题时需要注意形式多样,如书面练习、实践活动、操作性任务等。亦或布置选做题、必做题、思考题、拓展题等,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学会知识迁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要求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如物理小制作、物理小实验等。这样,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加深知识理解与记忆,还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创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