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围绕人性的课堂及人本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教育对话,是为了达成创生智慧又超越内在的愿景。对话中体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品牌化与三轮课堂变革、道德教育重塑这“两课一育”的理性实践,是贴近内在灵魂的实践。最终,绵阳东辰学校探索性地建构了东辰新教育,并以“学交练悟导学法”为核心载体推动新一轮的大课改,进而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事实上,这是经历了改革迷惘期的理想寻觅和艰辛的实践培育之后,开出了这簇“东辰新教育”理想之花。
关键词:东辰学校大课改对话东辰新教育人本素质教育
人是言说的动物,只有依托语言或话语才能生存、思考与交流,没有对话的生活,人不能达到圆满的人性。这在教育领域尤为明显,知识、智慧及思想是在多种场景的对话中生成与传递的。也正是源于对话是人们对真理的渴望,并触及各自的心灵深处,教育对话才那么真切地贴近内在灵魂。“教育必须成为一种有内在灵魂的实践,这一灵魂就是人的完成,就是个体人格的完整性发展,就是人性的不断趋于卓越。”然而,教育成了“钳制人心、束缚人格健全发展与完善的技术”,其花样百出的实践脱离了社会生活,剥离了人性本真。
聆听人性的召唤,倡导“人本素质教育”,这就是笔者与祝启程先生教育对话的主题与实践。对话的形式,并非沏茶聊天,亦非针锋论战,而是通过长期多次的话语、短信、论稿等达成交流的。在“人本素质教育”等问题上,彼此开放性地对话,不是一方驳斥或战胜另一方,很多情况下是实现了“交流创生智慧”乃至自我超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祝启程几十年的理性练达与实践智慧和笔者教育激情、阅历膨胀的一次次碰撞,引领贴近教育这内在灵魂的事实。现将对话初步整理、摘录下来,抛砖引玉以求教于方家,开阔视界并期待给心灵与思想带来更多的触动。
一、寻觅理想:东辰新教育
王堂兵(以下简称“王”):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曾说:“年轻人要有一点理想,甚至有一点幻想都不怕,不要太现实了,一个青年太现实了,没有出息。”所以,我一直对教育保持着期望与幻想,立下了自己的座右铭“活在当下,仰望星空”,并致力于阅读、游学与实践,但依旧深感精神孤独、行动乏力与言词苍白。如何抵达教育的彼岸?
祝启程(以下简称“祝”):这是深层的、个人意义上的教育愿景,也是你的职业规划。一方面,寂寞求真。学者要想不平庸,就会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和思想境界。另一方面,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研学教育就必须走进课堂,走近学生,走向实践。给你的建议是,理论修养应坚持“上融”和“下嫁”两向策略。所谓“上融”,就是学习中外大家的教育著作、教育理论、教育改革实践成果,并把自己的思想融进去,进而跳出来形成自己的“活”的教育思想。所谓“下嫁”,就是要把理论下嫁到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去,坚持把现代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应用开去,走向管理、课程、教学的实践,坚持以问题中心进行学习、思考和创造。总之,增强问题意识,改变心智模式,建设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才会更快地成长。
王:我们留意到很多到校参观、应聘的教师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被校长的办学理念所震撼和征服了!”他们所指的是教学楼上的那句话:“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的育人目标。20多年的治校经验,让你将育人目标浓缩成这句话,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与思考?那是你的教育理想吗?
祝:我们曾发誓要把理想中最好的教育奉献给我们的学生,办有灵魂的教育,办负责任的教育,办有公信力的教育,办有发展力的教育,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本领。为此,我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即要实现“三个转变”:从以考为本的“分数教育”向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转变;从大一统流水线式的“塑造教育”向关注个性、发展天性的“成长教育”转变;从“灌输教育”模式向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三结合的“创造教育”模式转变。
我们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更让人震撼的教育实践是“东辰新教育”朝理想的方向发展:一是代表先进的教育文化;二是代表先进的教育生产力;三是代表广大家长的根本利益。
王:“校长管理行为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成功。”校长作为教育领导者,要把具有共同价值取向、共同愿景的人们联合起来,通过观点分享、意见达成和责任分担最终促进学生的成功。“东辰新教育”,针对以分数和考试为本的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而提出,倡导办民族性与世界性兼备、具有发展力和竞争力的教育,被认为是一种以人的发展和完善为目的的人本素质教育。教育是未来定向的,根本目的是学生成功,东辰新教育符合这种理解吗?
祝:东辰新教育历经10年,基本实现了“高分数与高素质统一、筑高原(大面积提高质量)与建高峰(培养优秀拔尖生)统一”的双高质量目标。事实证明,东辰的人本素质教育是关照每一个学生的学业成功和生命成长,以“为学习者服务”为核心的教育。
王:学校为了所有孩子能升学与素质发展,致力于打造其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东辰新教育要“代表广大家长的根本利益”的直接表现了。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办全员升学的教育,办人本素质教育,办让家长满意的教育。
二、实践培育:“两课一育”大课改
王:“自上而下的课改,似狂风,一阵紧似一阵;似海涛,一浪紧逼一浪。课改像一声春雷,惊醒了我沉睡的生命,激荡起孩子们智慧的潜能,更指引着我,在碰撞和磨砺中一步步成长起来……”这是一个教师在自己博客上写的关于课改到来时的感受,似乎对他很有冲击力。东辰学校自2000年建校以来,算是进行了三轮课改吧,前两轮课改经历了些什么?教师们的感受如何?
祝:的确,我们经历了三轮课改。第一轮是在2001年,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后实施“新课程改革”: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这次课改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和超越,但习惯了“以教(教师、教材、教授)为中心”的教师们,几乎是处于被动状态。然而,这次课改唤起了老师的教学热情,关于新教法讨论和研究性学习等活动纷纷开展起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少说产生了很多新思想、新教法、新成果。
第二轮课改,东辰是在选择性地借鉴他山之石,组织学习了山东的杜郎口中学和江苏的洋思中学等走在课程改革前列的学校的经验,并于2005年开创性地提出了自己的“东辰新教育”。这轮课改是围绕课程改革、课堂模式和校本研修展开的,构建起了具有“开放多元、关联人性、回归生活、科学严密”四大特质的集国家、地方、校本为一体的三级课程体系。
王:是不是可以认为东辰新教育的课改经历“观念革新、学习借鉴”两个阶段后正走向了“自主创新”呢?第三轮课改又被认为是“大课改”,是形式上的“大气派”,还是内涵上的“大作为”啊?
祝:前两次课改为东辰新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第二次课改中“东辰新教育”这个优质教育品牌初步形成了。
“大课改”,是的,这次也的确“大”,政策大环境、生活大主题、改革大举措,这是东辰新教育“大”课改的外在表征。但我们认为,只要涉及人及其整个范畴就是“大”的,就是贴近内在灵魂的实践,而且应该得到特别的关注和支持,何况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
王:最近,课改给师生带来了不少变化。一些干部的中心工作转移到了课改之中,教师中又呈现出了浓郁的研修之风,在不断反思的同时,更加注重细节的实践。课堂上,学生露出了久违却自然的笑容,激情澎湃、交流对话、思维碰撞成为了课堂的主要活动。那么,这次课改主题是“两课一育”,能否诠释一下其具体目标和操作要点?
祝:关于“两课一育”大课改:
1、课程校本化、标准化。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因为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和主要手段,课改没有课程改革的跟进是走不了多远的,所以东辰学校坚持课程、课堂、德育的系统改革。
2、德育主体性、实效性。德育的本性在于导人向善、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德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德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最终表现在日常的行为中,所谓“发乎心”、“形乎外”,和生命融为一体,才不会因为时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东辰学校坚持“超越教化,心灵耕耘”的德育理念,并以“中国灵魂”为德育核心致力于构建一种能培养“有道德的现代人”的新型德育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有道德的现代人”,超越了那种“种植、培育、收获”的机械的工业化原始劳动,从事着更为神圣的心灵耕耘、心灵的精神传递和人性诉求。
3、课堂高效化、全员化。学生的生命在课堂,学生成长在课堂,提高质量的主战场更在课堂。第三轮课改的重心也是课堂,且力争达到三个目标:①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坚持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坚持快节奏、大容量(大思维量、大信息量、大训练量),坚持让学生身动、心动、神动,让学生肯学、想学、会学、学会。②打造学生的学习力。要实现由高效课堂到高效学习再到终身学习的三次转变,从而全面打造学生的学习力,包括思维力(以思维为主线和核心的课堂)、生成力(生成知识结论、生成思想品质、生成情感态度)、表达力(听说读写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③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发育,要实现人的解放,彻底解决厌学烦恼,尤其要关注学生弱势群体,实现全员成长。
王:从某种意义上讲,第三轮大课改是课程、课堂、德育三位一体的大改革。有政策等外部改革的环境营造以及国家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撑,大课改才可能走向真正的成功。相对于教育改革、课程改革而言,课堂改革是下位概念,也是教育及其课程改革的关键。课堂改革,首先是一个学校能够做到,而且必须做成功的教育实践。
三、理想之花:学交练悟四环导学法
王:课堂教学模式中如何进行“学、交、练、悟”的呢?《学记》有载:“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高明的教师以晓喻为主,引导而不强迫,鼓励而不压抑,启发而不灌输。古代的教育思想认为,通过引导、鼓励、启发,使师生关系融洽,使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善于思考,就是优质的教育。那我们的教师在新课堂中如何体现其主导作用?
祝:一个完整的导学案的结构应包括自学(课前自学)案、群学(小组学习内容)案和导学(教师导学内容)案、测学(达标检测内容)案、悟学(学生思悟小结内容)案。每个学生都应用双色笔作学习笔记、批阅练习、标注易错题,并通过活页夹管好导学案。这时,教材也成为了学习的参考资料和辅助工具。
课堂问题集中在“学、交、练、悟”各个环节的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上了。(1)学。教师将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内容通过补充提示、图解、问题式、填空式等形式编成自学案供学生阅读教材后自主完成,从而达到初步把握教材。学生通过依案独学(学生依自学案独立学习)、对象验收(学长验收,学弟的自学案组长验收,学长的自学案,用双色笔批阅)、群学提升(小组学习,解决疑难问题)来进行自学。(2)交,即对话交流与展示。交流体现重难点、有探究价值、一定深度、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以及易错易混易产生分歧的问题。交流前重点是班级进行了科学分组、合理分工并建立了小组规则、奖励机制,一般每6人一组,每组设组长1人、记录员1人、展示员1人、检测验收员(学长)3人。(3)练。针对本课时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巧逐项或重点检测达标情况,并达到巩固+迁移(变式)的教学目标,定时定量练习,并抓好“测、评、导”三个小环节,全员清理当堂过关。(4)悟。对知识的重难点、易混易错点、考点典型题、错题进行归纳整理;对各类题解题分析思路、方法、技巧、结构、困惑进行概括归纳、梳理、反思。教师带动归结形成知识树、方法线,让学生通过读、思、写、记进行内化识记达到内悟。
教师的“导”贯穿于各个环节之中:问题点上进行科学化设计,使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教学点上,听、看、讲、想、做、动静转换等七个元素组合化,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三性合一”,环环渗透;讲授点上,主导学习时间分配、成果交流展示,知识内容讲透讲懂;练习点上,难度适中,题型多样;感悟点上,注重思维扩张、情感深化与能力提升。总之,教师要走进学生的课堂之中,不再是主讲者、表演者,但也绝非是听众或看客,应该把握好“学、交、练、悟”的出现时机、环节内容等,保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全员的参与并确保知识内化。
王:东辰大课改,经历了三次变革,指向都是学生的成功,这是学校的根本。不管怎么样,已经盛开了理想之花:东辰新教育以及新课堂。大课改下一步又将如何走向呢?
祝:改革依然严峻,导学案编制、学习小组组建等细微的软硬件问题亟待解决。常态化、科学化、成熟化,是东辰新教育的走向。具体说来,是让改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以科学的教育促进质量提升,达成真正自主创新的优质教育品牌,以成熟的办学经验和卓越的服务,全面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实现“进来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铁芳 教育如何走向哲学[J].教育研究,2005,(4)。
[2][美]帕尔默 吴国珍 等 译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3。
[3]祝启程 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02,(4)。
[4][美]杰拉尔德·C·厄本恩 拉里·W·休斯 辛西娅·J·诺里斯 黄崴 龙君伟 译 校长论:有效学校的创新型领导(第4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2。
[5]祝启程 助推校本研究,领跑教师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5-8-30(7)。
[6][美]瓦茨拉维克 威克兰德 菲什 夏林清 郑村棋 译 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11。
[7]施良方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01重印).8。
[8]罗丽新 论威廉姆·多尔的四R理论——一封给姐姐的信[J].全球教育展望,2004,(1)。
[9]彭彩霞 教育改革的困境及其超越:基于国外对大规模教育改革反思的认识[J].教育发展研究,2009,(Z2)。
[10]东缨 播种辉煌:教育三部曲之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75。
[11]韩经权 经权解读教育智慧:《学记》今读[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6.86。
关键词:东辰学校大课改对话东辰新教育人本素质教育
人是言说的动物,只有依托语言或话语才能生存、思考与交流,没有对话的生活,人不能达到圆满的人性。这在教育领域尤为明显,知识、智慧及思想是在多种场景的对话中生成与传递的。也正是源于对话是人们对真理的渴望,并触及各自的心灵深处,教育对话才那么真切地贴近内在灵魂。“教育必须成为一种有内在灵魂的实践,这一灵魂就是人的完成,就是个体人格的完整性发展,就是人性的不断趋于卓越。”然而,教育成了“钳制人心、束缚人格健全发展与完善的技术”,其花样百出的实践脱离了社会生活,剥离了人性本真。
聆听人性的召唤,倡导“人本素质教育”,这就是笔者与祝启程先生教育对话的主题与实践。对话的形式,并非沏茶聊天,亦非针锋论战,而是通过长期多次的话语、短信、论稿等达成交流的。在“人本素质教育”等问题上,彼此开放性地对话,不是一方驳斥或战胜另一方,很多情况下是实现了“交流创生智慧”乃至自我超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祝启程几十年的理性练达与实践智慧和笔者教育激情、阅历膨胀的一次次碰撞,引领贴近教育这内在灵魂的事实。现将对话初步整理、摘录下来,抛砖引玉以求教于方家,开阔视界并期待给心灵与思想带来更多的触动。
一、寻觅理想:东辰新教育
王堂兵(以下简称“王”):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曾说:“年轻人要有一点理想,甚至有一点幻想都不怕,不要太现实了,一个青年太现实了,没有出息。”所以,我一直对教育保持着期望与幻想,立下了自己的座右铭“活在当下,仰望星空”,并致力于阅读、游学与实践,但依旧深感精神孤独、行动乏力与言词苍白。如何抵达教育的彼岸?
祝启程(以下简称“祝”):这是深层的、个人意义上的教育愿景,也是你的职业规划。一方面,寂寞求真。学者要想不平庸,就会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和思想境界。另一方面,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研学教育就必须走进课堂,走近学生,走向实践。给你的建议是,理论修养应坚持“上融”和“下嫁”两向策略。所谓“上融”,就是学习中外大家的教育著作、教育理论、教育改革实践成果,并把自己的思想融进去,进而跳出来形成自己的“活”的教育思想。所谓“下嫁”,就是要把理论下嫁到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去,坚持把现代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应用开去,走向管理、课程、教学的实践,坚持以问题中心进行学习、思考和创造。总之,增强问题意识,改变心智模式,建设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才会更快地成长。
王:我们留意到很多到校参观、应聘的教师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被校长的办学理念所震撼和征服了!”他们所指的是教学楼上的那句话:“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的育人目标。20多年的治校经验,让你将育人目标浓缩成这句话,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与思考?那是你的教育理想吗?
祝:我们曾发誓要把理想中最好的教育奉献给我们的学生,办有灵魂的教育,办负责任的教育,办有公信力的教育,办有发展力的教育,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本领。为此,我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即要实现“三个转变”:从以考为本的“分数教育”向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转变;从大一统流水线式的“塑造教育”向关注个性、发展天性的“成长教育”转变;从“灌输教育”模式向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三结合的“创造教育”模式转变。
我们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更让人震撼的教育实践是“东辰新教育”朝理想的方向发展:一是代表先进的教育文化;二是代表先进的教育生产力;三是代表广大家长的根本利益。
王:“校长管理行为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成功。”校长作为教育领导者,要把具有共同价值取向、共同愿景的人们联合起来,通过观点分享、意见达成和责任分担最终促进学生的成功。“东辰新教育”,针对以分数和考试为本的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而提出,倡导办民族性与世界性兼备、具有发展力和竞争力的教育,被认为是一种以人的发展和完善为目的的人本素质教育。教育是未来定向的,根本目的是学生成功,东辰新教育符合这种理解吗?
祝:东辰新教育历经10年,基本实现了“高分数与高素质统一、筑高原(大面积提高质量)与建高峰(培养优秀拔尖生)统一”的双高质量目标。事实证明,东辰的人本素质教育是关照每一个学生的学业成功和生命成长,以“为学习者服务”为核心的教育。
王:学校为了所有孩子能升学与素质发展,致力于打造其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东辰新教育要“代表广大家长的根本利益”的直接表现了。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办全员升学的教育,办人本素质教育,办让家长满意的教育。
二、实践培育:“两课一育”大课改
王:“自上而下的课改,似狂风,一阵紧似一阵;似海涛,一浪紧逼一浪。课改像一声春雷,惊醒了我沉睡的生命,激荡起孩子们智慧的潜能,更指引着我,在碰撞和磨砺中一步步成长起来……”这是一个教师在自己博客上写的关于课改到来时的感受,似乎对他很有冲击力。东辰学校自2000年建校以来,算是进行了三轮课改吧,前两轮课改经历了些什么?教师们的感受如何?
祝:的确,我们经历了三轮课改。第一轮是在2001年,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后实施“新课程改革”: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这次课改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和超越,但习惯了“以教(教师、教材、教授)为中心”的教师们,几乎是处于被动状态。然而,这次课改唤起了老师的教学热情,关于新教法讨论和研究性学习等活动纷纷开展起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少说产生了很多新思想、新教法、新成果。
第二轮课改,东辰是在选择性地借鉴他山之石,组织学习了山东的杜郎口中学和江苏的洋思中学等走在课程改革前列的学校的经验,并于2005年开创性地提出了自己的“东辰新教育”。这轮课改是围绕课程改革、课堂模式和校本研修展开的,构建起了具有“开放多元、关联人性、回归生活、科学严密”四大特质的集国家、地方、校本为一体的三级课程体系。
王:是不是可以认为东辰新教育的课改经历“观念革新、学习借鉴”两个阶段后正走向了“自主创新”呢?第三轮课改又被认为是“大课改”,是形式上的“大气派”,还是内涵上的“大作为”啊?
祝:前两次课改为东辰新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第二次课改中“东辰新教育”这个优质教育品牌初步形成了。
“大课改”,是的,这次也的确“大”,政策大环境、生活大主题、改革大举措,这是东辰新教育“大”课改的外在表征。但我们认为,只要涉及人及其整个范畴就是“大”的,就是贴近内在灵魂的实践,而且应该得到特别的关注和支持,何况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
王:最近,课改给师生带来了不少变化。一些干部的中心工作转移到了课改之中,教师中又呈现出了浓郁的研修之风,在不断反思的同时,更加注重细节的实践。课堂上,学生露出了久违却自然的笑容,激情澎湃、交流对话、思维碰撞成为了课堂的主要活动。那么,这次课改主题是“两课一育”,能否诠释一下其具体目标和操作要点?
祝:关于“两课一育”大课改:
1、课程校本化、标准化。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因为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和主要手段,课改没有课程改革的跟进是走不了多远的,所以东辰学校坚持课程、课堂、德育的系统改革。
2、德育主体性、实效性。德育的本性在于导人向善、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德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德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最终表现在日常的行为中,所谓“发乎心”、“形乎外”,和生命融为一体,才不会因为时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东辰学校坚持“超越教化,心灵耕耘”的德育理念,并以“中国灵魂”为德育核心致力于构建一种能培养“有道德的现代人”的新型德育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有道德的现代人”,超越了那种“种植、培育、收获”的机械的工业化原始劳动,从事着更为神圣的心灵耕耘、心灵的精神传递和人性诉求。
3、课堂高效化、全员化。学生的生命在课堂,学生成长在课堂,提高质量的主战场更在课堂。第三轮课改的重心也是课堂,且力争达到三个目标:①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坚持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坚持快节奏、大容量(大思维量、大信息量、大训练量),坚持让学生身动、心动、神动,让学生肯学、想学、会学、学会。②打造学生的学习力。要实现由高效课堂到高效学习再到终身学习的三次转变,从而全面打造学生的学习力,包括思维力(以思维为主线和核心的课堂)、生成力(生成知识结论、生成思想品质、生成情感态度)、表达力(听说读写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③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发育,要实现人的解放,彻底解决厌学烦恼,尤其要关注学生弱势群体,实现全员成长。
王:从某种意义上讲,第三轮大课改是课程、课堂、德育三位一体的大改革。有政策等外部改革的环境营造以及国家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撑,大课改才可能走向真正的成功。相对于教育改革、课程改革而言,课堂改革是下位概念,也是教育及其课程改革的关键。课堂改革,首先是一个学校能够做到,而且必须做成功的教育实践。
三、理想之花:学交练悟四环导学法
王:课堂教学模式中如何进行“学、交、练、悟”的呢?《学记》有载:“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高明的教师以晓喻为主,引导而不强迫,鼓励而不压抑,启发而不灌输。古代的教育思想认为,通过引导、鼓励、启发,使师生关系融洽,使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善于思考,就是优质的教育。那我们的教师在新课堂中如何体现其主导作用?
祝:一个完整的导学案的结构应包括自学(课前自学)案、群学(小组学习内容)案和导学(教师导学内容)案、测学(达标检测内容)案、悟学(学生思悟小结内容)案。每个学生都应用双色笔作学习笔记、批阅练习、标注易错题,并通过活页夹管好导学案。这时,教材也成为了学习的参考资料和辅助工具。
课堂问题集中在“学、交、练、悟”各个环节的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上了。(1)学。教师将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内容通过补充提示、图解、问题式、填空式等形式编成自学案供学生阅读教材后自主完成,从而达到初步把握教材。学生通过依案独学(学生依自学案独立学习)、对象验收(学长验收,学弟的自学案组长验收,学长的自学案,用双色笔批阅)、群学提升(小组学习,解决疑难问题)来进行自学。(2)交,即对话交流与展示。交流体现重难点、有探究价值、一定深度、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以及易错易混易产生分歧的问题。交流前重点是班级进行了科学分组、合理分工并建立了小组规则、奖励机制,一般每6人一组,每组设组长1人、记录员1人、展示员1人、检测验收员(学长)3人。(3)练。针对本课时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巧逐项或重点检测达标情况,并达到巩固+迁移(变式)的教学目标,定时定量练习,并抓好“测、评、导”三个小环节,全员清理当堂过关。(4)悟。对知识的重难点、易混易错点、考点典型题、错题进行归纳整理;对各类题解题分析思路、方法、技巧、结构、困惑进行概括归纳、梳理、反思。教师带动归结形成知识树、方法线,让学生通过读、思、写、记进行内化识记达到内悟。
教师的“导”贯穿于各个环节之中:问题点上进行科学化设计,使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教学点上,听、看、讲、想、做、动静转换等七个元素组合化,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三性合一”,环环渗透;讲授点上,主导学习时间分配、成果交流展示,知识内容讲透讲懂;练习点上,难度适中,题型多样;感悟点上,注重思维扩张、情感深化与能力提升。总之,教师要走进学生的课堂之中,不再是主讲者、表演者,但也绝非是听众或看客,应该把握好“学、交、练、悟”的出现时机、环节内容等,保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全员的参与并确保知识内化。
王:东辰大课改,经历了三次变革,指向都是学生的成功,这是学校的根本。不管怎么样,已经盛开了理想之花:东辰新教育以及新课堂。大课改下一步又将如何走向呢?
祝:改革依然严峻,导学案编制、学习小组组建等细微的软硬件问题亟待解决。常态化、科学化、成熟化,是东辰新教育的走向。具体说来,是让改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以科学的教育促进质量提升,达成真正自主创新的优质教育品牌,以成熟的办学经验和卓越的服务,全面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实现“进来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铁芳 教育如何走向哲学[J].教育研究,2005,(4)。
[2][美]帕尔默 吴国珍 等 译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3。
[3]祝启程 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02,(4)。
[4][美]杰拉尔德·C·厄本恩 拉里·W·休斯 辛西娅·J·诺里斯 黄崴 龙君伟 译 校长论:有效学校的创新型领导(第4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2。
[5]祝启程 助推校本研究,领跑教师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5-8-30(7)。
[6][美]瓦茨拉维克 威克兰德 菲什 夏林清 郑村棋 译 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11。
[7]施良方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01重印).8。
[8]罗丽新 论威廉姆·多尔的四R理论——一封给姐姐的信[J].全球教育展望,2004,(1)。
[9]彭彩霞 教育改革的困境及其超越:基于国外对大规模教育改革反思的认识[J].教育发展研究,2009,(Z2)。
[10]东缨 播种辉煌:教育三部曲之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75。
[11]韩经权 经权解读教育智慧:《学记》今读[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