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 也是指导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对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更新管理观念,构建和谐班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 是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 借鉴外国发展经验, 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要求以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出来的, 它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 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 是学生成长过程中, 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客观环境。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者, 尤其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无论是思想还是行动都应走在前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构建和谐班级, 把班级建设成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
班主任应怎样在管理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呢?笔者认为做到以下几方面是必要的: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加强理论学习
在班级管理中, 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学习好、领会好, 使用好。要真正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 深刻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 科学把握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 善于在班级管理中坚持和运用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教师应通过假期自学读本, 集中培训等方法, 将学习科学发展观当成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课题, 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结合起来, 与学习当代先进教育理念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教育,引导班主任将班级管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 善于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二、把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成果转化为科学管理班级的实际行动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是班级管理必须坚持的原则。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分析和解决在班级管理实践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具体应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第一, 用发展的观点, 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培养潜能。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目前我校的学生, 来自城镇和农村比例几乎各占一半, 家庭经济等状况差异较大, 但绝大多数同学都欠缺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没有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入学之初, 搞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当前班主任工作的当务之急。但仅注重眼前, 只抓常规管理, 就处理不好学生自我管理和相互管理的关系、近期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班级管理过程中, 班主任应着眼于眼前, 注重于长远, 创设各种机会, 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行为规范, 积累社会经验, 逐步培养个人在集体中的自我控制力、团队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发挥潜能, 提高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是利用班会等平台, 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 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主动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能够激励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这类榜样不一定非要是古今中外的名人, 生活在我们周边的人, 比如本校的优秀毕业生就很有示范和激励作用。我曾经在上班会的时候,就以实物图片、文字材料等列举了1997 年川渝两地的高考理科状元, 毕业于本校的一位学生赵懿。我给学生们介绍他在校期间从严要求自己、志存高远的良好品质和现在在美国成功发展的情况, 启发学生思考为了未来的更好发展,从现在做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是充分利用黑板报、画报等宣传形式, 社区活动和家务劳动等实践形式, 塑造班级文化, 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 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并引导学生主动战胜成长中的各种困难, 完善品德修为。
三是通过系列比赛活动促进良好习惯养成。现在的中学生争强好胜心理较强, 班主任应顺势引导学生参加年级常规、住校生寝室内务、小组学习和个人技能PK 挑战。在活动中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加强集体协作, 逐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主能力和行为自律能力, 逐步达到“教, 是为了不教; 管, 是为了不管” 的班级教育管理新境界。
第二, 坚持以生为本, 民主管理班集体。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就是要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 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和使命, 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实现学生最大、最好的发展。
首先, 要民主选举产生班干部。过去, 很多班主任往往凭自己的主观印象指定班干部, 这种做法容易“任人唯亲”, 让班干部的工作不好开展, 甚至在学生中造成矛盾。科学的方法应该是班主任科学引导监督, 全体学生民主选举。竞选产生的班干部, 在班级中有自己庞大且相对固定的“粉丝” 群, 有利于在某些方面利用个人威信开展工作,构建和谐班集体。
其次, 制定完善合理的班级管理条例, 做到依“法”治班。班级制度的制定必须坚持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可由班主任倡导, 从宏观上提出总体框架, 全体同学起草出草案, 班干部汇总形成具体方案, 全班学生再讨论修改后集中表决通过。由于班级制度是全体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和本班具体情况制定的, 因此成为大家认同的“规矩”, 比起学校的校规和老师颁布的强制性制度, 更具有“法” 的尊严, 对学生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建立了完善的“班规”以后, 应该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值周班干部、各小组长和同学自己实行量化管理, 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式, 由班主任汇总, 对班级的各项活动如学习、纪律、劳动和卫生等方面, 用数据记录和分析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 以赏识教育、鼓励为主。必要时也可以有适当的惩罚, 但不能形成体罚, 要善于以宽容和爱心促使学生转变, 使其从内心深处向积极方向发展, 杜绝双重人格现象。班主任更要有发展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 根据学生成长、班级进步和学校的提升, 不断修改补充班级的新规章。要本着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的思想, 引导学生去执行并随之接受。班级管理强调原则性, 也应注重灵活性, 必须依“法” 进行, 也不能过于死板, 偶尔的弹性可以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 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 因而在管理时就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做到由学生自主管理。能做到人人有事做, 事事能高效做好; 要爱护学生、尊重和关心学生, 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这样的管理才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 它更能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更能创建和谐的氛围和整体的凝聚力, 更能出色完成班级管理任务。
第三, 注重统筹兼顾, 坚持班级管理与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班级作为学校最基本的一个单位,对其的管理既要看到班级情况, 也要看到本年级和学校其他方面的情况。学生在校学习, 同时也在家庭中生活成长,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 特别是不当的家庭教育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为此, 班主任应该利用好每次的家校联谊会, 尽可能多地进行家访,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让家长明确认识, 以科学方法和同学沟通, 以爱心为学生营造一个尽善尽美的家庭成长环境。
班级为学校服务, 而学校又在家长的配合下, 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能够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型人才。因此, 附近社区和社会各相关部门, 应该为学生的良性发展创建良好的氛围。班级管理工作也要上升到为全社会服务的高度。只有全方位地与各方面接轨, 形成教育合力来进行班级管理, 才能塑造一个与时俱进的班级。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班级管理工作, 不断探索班主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是当前班主任工作的努力方向。班主任只有践行科学发展观, 才能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编写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2]陈理宣.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科学发展观, 是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 借鉴外国发展经验, 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要求以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出来的, 它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 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 是学生成长过程中, 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客观环境。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者, 尤其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无论是思想还是行动都应走在前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构建和谐班级, 把班级建设成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
班主任应怎样在管理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呢?笔者认为做到以下几方面是必要的: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加强理论学习
在班级管理中, 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学习好、领会好, 使用好。要真正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 深刻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 科学把握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 善于在班级管理中坚持和运用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教师应通过假期自学读本, 集中培训等方法, 将学习科学发展观当成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课题, 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结合起来, 与学习当代先进教育理念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教育,引导班主任将班级管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 善于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二、把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成果转化为科学管理班级的实际行动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是班级管理必须坚持的原则。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分析和解决在班级管理实践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具体应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第一, 用发展的观点, 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培养潜能。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目前我校的学生, 来自城镇和农村比例几乎各占一半, 家庭经济等状况差异较大, 但绝大多数同学都欠缺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没有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入学之初, 搞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当前班主任工作的当务之急。但仅注重眼前, 只抓常规管理, 就处理不好学生自我管理和相互管理的关系、近期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班级管理过程中, 班主任应着眼于眼前, 注重于长远, 创设各种机会, 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行为规范, 积累社会经验, 逐步培养个人在集体中的自我控制力、团队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发挥潜能, 提高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是利用班会等平台, 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 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主动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能够激励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这类榜样不一定非要是古今中外的名人, 生活在我们周边的人, 比如本校的优秀毕业生就很有示范和激励作用。我曾经在上班会的时候,就以实物图片、文字材料等列举了1997 年川渝两地的高考理科状元, 毕业于本校的一位学生赵懿。我给学生们介绍他在校期间从严要求自己、志存高远的良好品质和现在在美国成功发展的情况, 启发学生思考为了未来的更好发展,从现在做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是充分利用黑板报、画报等宣传形式, 社区活动和家务劳动等实践形式, 塑造班级文化, 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 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并引导学生主动战胜成长中的各种困难, 完善品德修为。
三是通过系列比赛活动促进良好习惯养成。现在的中学生争强好胜心理较强, 班主任应顺势引导学生参加年级常规、住校生寝室内务、小组学习和个人技能PK 挑战。在活动中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加强集体协作, 逐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主能力和行为自律能力, 逐步达到“教, 是为了不教; 管, 是为了不管” 的班级教育管理新境界。
第二, 坚持以生为本, 民主管理班集体。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就是要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 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和使命, 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实现学生最大、最好的发展。
首先, 要民主选举产生班干部。过去, 很多班主任往往凭自己的主观印象指定班干部, 这种做法容易“任人唯亲”, 让班干部的工作不好开展, 甚至在学生中造成矛盾。科学的方法应该是班主任科学引导监督, 全体学生民主选举。竞选产生的班干部, 在班级中有自己庞大且相对固定的“粉丝” 群, 有利于在某些方面利用个人威信开展工作,构建和谐班集体。
其次, 制定完善合理的班级管理条例, 做到依“法”治班。班级制度的制定必须坚持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可由班主任倡导, 从宏观上提出总体框架, 全体同学起草出草案, 班干部汇总形成具体方案, 全班学生再讨论修改后集中表决通过。由于班级制度是全体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和本班具体情况制定的, 因此成为大家认同的“规矩”, 比起学校的校规和老师颁布的强制性制度, 更具有“法” 的尊严, 对学生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建立了完善的“班规”以后, 应该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值周班干部、各小组长和同学自己实行量化管理, 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式, 由班主任汇总, 对班级的各项活动如学习、纪律、劳动和卫生等方面, 用数据记录和分析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 以赏识教育、鼓励为主。必要时也可以有适当的惩罚, 但不能形成体罚, 要善于以宽容和爱心促使学生转变, 使其从内心深处向积极方向发展, 杜绝双重人格现象。班主任更要有发展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 根据学生成长、班级进步和学校的提升, 不断修改补充班级的新规章。要本着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的思想, 引导学生去执行并随之接受。班级管理强调原则性, 也应注重灵活性, 必须依“法” 进行, 也不能过于死板, 偶尔的弹性可以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 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 因而在管理时就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做到由学生自主管理。能做到人人有事做, 事事能高效做好; 要爱护学生、尊重和关心学生, 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这样的管理才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 它更能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更能创建和谐的氛围和整体的凝聚力, 更能出色完成班级管理任务。
第三, 注重统筹兼顾, 坚持班级管理与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班级作为学校最基本的一个单位,对其的管理既要看到班级情况, 也要看到本年级和学校其他方面的情况。学生在校学习, 同时也在家庭中生活成长,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 特别是不当的家庭教育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为此, 班主任应该利用好每次的家校联谊会, 尽可能多地进行家访,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让家长明确认识, 以科学方法和同学沟通, 以爱心为学生营造一个尽善尽美的家庭成长环境。
班级为学校服务, 而学校又在家长的配合下, 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能够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型人才。因此, 附近社区和社会各相关部门, 应该为学生的良性发展创建良好的氛围。班级管理工作也要上升到为全社会服务的高度。只有全方位地与各方面接轨, 形成教育合力来进行班级管理, 才能塑造一个与时俱进的班级。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班级管理工作, 不断探索班主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是当前班主任工作的努力方向。班主任只有践行科学发展观, 才能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编写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2]陈理宣.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