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调查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e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推动学院党建工作更好发展,主要从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阐述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针对新华学院所有289名在校生党员进行调查,反映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方面存在的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手段及教育评估四方面的问题,并分别从学生党员自身、支部建设及整体教育环境建设三个维度提出解决策略,为进一步研究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017年中共教育部黨组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强调:“在组织领导、教育培养、发展党员、党员管理、作用发挥、条件保障六个方面坚持高校党建工作。”可见,加强高等院校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289名在校学生党员展开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289份,回收问卷289份,无效答卷18份,有效答卷271份,有效率为93.8%。其中汉族占69%,回族占28.8%;男生占26.9%,女生占73.1%;正式党员占29.2%,预备党员占70.8%。
  一、新形势下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育主体
  1.教育主体之间合力不够。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党性教育的主体丰富多样,21.4%和22.6%的学生认为党性教育的教育者分别是“院系党委领导”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3.5%的同学认为“学生支部书记”也是党性教育的主体,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党支部书记在党员党性教育中发挥重大作用;不到20%的同学认为“理论和党建专家”及“辅导员”也是党性教育的主体,但这两方面的主体作用力度不足。从所占的整体比例来看,院系党委领导、思政课老师和党支部书记在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所占比例较高,但都低于25%。由此可以看出,党性教育的主体虽丰富多样,但大多是单独发挥作用,缺乏配合和衔接,主体教育力度不够,合力作用发挥不够。
  2.教育主体重专业教育轻党性教育。在访谈的过程中,某系一学生党员说:“我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几乎所有的党课都是在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训班的课程中安排的”。说明,党性教育主体重专业教育轻党性教育。调查数据显示,51%的同学认为即使开展党日活动但大多都以教育者为中心,学生党员只是被动参加,教育主体忽略了党性教育过程中学生主观参与的重要性,会削弱党性教育的相关知识和实践锻炼的有效性。
  (二)教育内容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党员所接受的党课及日常培训活动涵盖的内容是比较全面和系统的,涉及的内容有入党动机、党的理论知识、组织纪律、服务奉献意识和理想信念。所占的比例都低于27%,尤其“组织纪律”和“理想信念”教育在党性教育中相对不足,分别占11.95%和16.62%。需要在后续的教育中加大内容的教育力度,使学生党员可以在党课及日常培训活动中全面加强党性修养。
  (三)教育客体
  被调查学生党员入党动机较好,有46.59%的同学认为入党为了为人民服务实现价值,其次有20.25%的同学认为入党是来自家长及长辈的期望,当然也有学生党员不知道为什么入党,随大流。这就说明学生党员中仍然有小部分同学存在入党动机不纯的情况。
  其中,在问到为什么身边的同学不愿意入党的原因时,37.61%的同学认为个人的条件达不到要求,比如:年龄不满足条件、课程不达标、违反校纪校规等其他条件,未意识到入党的重要性。其次是党性不高,也有22.97%的同学认为是因为对入党流程了解不透彻,导致认为入党流程太烦琐;还有8.68%的党员认为是因为身边的党员未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致使不愿意入党。可见,学生党员在接受党性教育时,自身存在对党性认识的问题。
  为了了解不同民族、年级、性别及身份等因素对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的影响,进一步进行差异性分析如下。
  1.不同民族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的差异性分析。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汉族、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学生党员,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ANOVA)进行分析,方差检验的F值是1.367,显著性概率Sig.为0.257>0.05,说明各组均值在α=0.0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即不同民族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的情况无显著差异。
   2.不同年级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的差异性分析。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党员,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ANOVA)进行分析,方差检验的F值是2.35,显著性概率Sig.为0.097>0.05,说明各组均值在α=0.0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即不同年级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的情况无显著差异。
   3.不同性别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的差异性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通过均值差异比较,对不同性别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的差异进行检验。不同性别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的P值是0.84,高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不存在显著差异。
   4.不同身份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的差异性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通过均值差异比较,对不同身份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的差异进行检验。不同身份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的P值是0.000,低于显著性水平0.01,说明显著性非常高。正式党员入党前后表现的均值为1.39,预备党员入党前后表现的均值为1.26,因此正式党员高于预备党员,差异性非常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民族、年级、性别及身份的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后表现的差异性分析显示,不同民族、年级、性别的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后表现无显著性差异;有显著性差异的是不同身份的学生党员,且显著性非常高。由此看出,党员入党前后表现情况只与身份有关,且关系非常大,与民族、年级及性别无任何关系。
  (四)教育手段   从“您接受党性教育的主要渠道”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22.68%和21.19%的学生分别认为党性教育的主渠道是“党课”和“党组活动”;20%左右的同学分别认为“组织生活会”和“网络”也是他们接受党性教育的主渠道之一;6%左右的学生认为还包括“家庭教育”。这表明,“党课”和“党组活动”是大学生接受党性教育的主渠道、“组织生活会”和“网络”也是大学生接受党性教育的重要渠道,应加强“组织生活会”和“网络”教育,尤其是家庭在党性教育中的运用,减少“灌输式”教育。
  (五)教育评估
  在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党性修养的问题”的调查中,16%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党性教育效果评估不科学。此外,通过对学生党支部书记的个别访谈得知,在开展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的党课培训后,学校会组织集中考核,包括线上考试和线下考试。但据学生党支部书记反映,参加党课培训的同学都只是临考前几天背诵,把考核当作一次突击的考试,这说明党性教育效果的评估还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
  二、新形势下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需求
  一是端正入党动机。在面临未来就业问题时,同学会将党员身份与工作挂钩,扩大自己的就业方向,提高就业率,而忽视了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导致入党流于形式,对党性认识模糊。二是注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效性。有些同学碍于情面,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不够大胆,对其他党员的建议与意见不能够完全表达出来,以至于其他党员没有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党员整体水平下降,身份意识不强。
  (二)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性教育工作实效性
  1.必要时,可设立专职党务工作者。新华学院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通常以院系党总支书记牵头,再下设兼职党务工作者即辅导员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工作。除此之外,兼职党务工作者还得负责对应行政工作以及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安全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心理教育等,教育壓力日益增加,导致党建工作质量有待提高。所以建议设立专职党务工作者,将党建工作专职化。
  2.加强党务工作者业务水平的培训。所有新老党务工作者针对党员发展程序包括每一阶段材料的填写都只是简单依靠《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党建工作手册》,虽对党务工作者自2017年以来都有外出培训,但也只是关乎党性修养方面,如去嘉兴南湖、井冈山、瑞金等红色教育基地,从未进行系统的专业的业务培训,应加强党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的培训,尤其是新进党务工作者更应该如此,全方位优化党员结构,提升党员党性修养。
  3.拓宽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方法。一是加强网络化党建工作平台的建设,将党建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推送到学生中去,如积极分子的考核量化成绩表,优秀学习心得,发展对象公示名单,各类培训方案,而非简单针对党日活动进行宣传报道,让学生党员了解党建工作的相关事宜,同时发挥网络的共享性,设置意见箱,收集学生党员反馈的相关问题并加以整改。二是加强现场教学基地与“三会一课”的联系。例如可以结对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党员代表前往六盘山、延安、嘉兴南湖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拓展培训,增强现场的直观感受,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健全党性教育评价机制。党支部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形式比较简单直接,缺少归属感,不能使大学生党员从心理上接受一些规章制度。再加上党员教育和评价机制针对性不强,不能让学生党员感受到它的实际作用,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应付的态度,这样的负面情绪就会传染到其他人员,造成整体党员素质下降。所以,应专门建立党员党性教育评价机制,将党性教育工作常态化。
  (三)加强环境建设,整体优化党性教育环境
  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人满为患,就业难度逐年增加。很多家长、社会人士及学生抱有知识改变命运的期望,他们重视智育教育,关注能否考上大学,考上怎样的大学,而忽视德育教育,不重视传递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修养教育。应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基于学校、家庭、社会的三方联动,形成学生学习、管理、监督良性互动的新时代“党建互联网+”机制。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基于CGSS2010数据,探讨了我国中产阶层的休闲方式和健康状况。研究发现:第一,中产阶层的休闲方式可划分为娱乐型、社交型和发展型,但中产阶层的休闲频率整体不高,且阶层内部各有其特点。第二,中产阶层的健康水平整体较好,但阶层内部存在显著差异。第三,中产阶层的休闲状况和健康水平都呈现出从新中产到老中产再到边缘中产递减的特点。第四,发展型休闲是导致新、老中产与边缘中产健康水平产生差异的重要
期刊
摘 要:时代精神为当代人们的活动提供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西农精神就是其中一种。西农精神符合时代精神价值要求,并具有其鲜明特征,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过程中特色的精神支柱和行动纲领,是学校的大学精神和核心竞争力,更是全体师生员工艰苦奋斗和追求卓越的动力。根据时代精神的价值作用和特征,结合西农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西农精神不只是单纯的大学精神,更是一种时代精神,通过为立根偏远艰苦
期刊
摘 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是由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大学生自发形成的学生社团组织,是大学生学习、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是加强、改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有效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堂外实现理论内化与实践外化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抓手。发挥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的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要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期刊
摘 要: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一项经常性重要工作。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重视并抓好高校青年教师的党员发展工作,着力吸收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有利于提高教工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高校党建必须要突出的工作重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不高,党员发展成效不够理想,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应利用互联网平台在内的多种手段,加强高校青年
期刊
摘 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既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上存在的问题,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四个层面来提出建议,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关键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政治参与的线上渠道不断扩展,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网络已经成为其政治表达乃至政治参与的主渠道。网络具有虚拟性、间接性、时效性等特点,对新时代大学生政治意识和输出表达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本文以浙江省属高校中国计量大学为研究对象,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表达四个维度采取问卷调查与开放式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大学生党员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做出的重大决策和2018年民政部“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背景下,昆明市官渡区、呈贡区等各区县大力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本研究在合作与博弈的视角下,通过对昆明市三个区的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居民进行调研,从昆明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昆明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中的博弈关系及困境成因及昆明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良性关系互动策略进行探究
期刊
摘 要: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和主力。近年来,青岛市从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建设培训机构、实施精准培育等方面入手,培育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须在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培训机构及师资队伍建设、拓展培育覆盖面和创新培训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战略;青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摘 要:我国乡镇青少年中有一部分处于“闲散”的状态,他们大都具有厌学心理,进而造成不肯就学,拒绝就业的现状。本文通过对8名河南省S乡镇的“闲散”青少年进行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基于查尔斯·扎斯特罗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分别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来对乡镇“闲散”青少年的厌学成因进行分析。之后,以社会工作价值观为指导,结合乡镇“闲散”青少年的厌学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改善乡镇青少年的这种“闲散
期刊
摘 要:犯罪行为及其本质特征具有主客观统一性,因而,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不可能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应受刑罚处罚性不是社会危害性的限定因素,而是犯罪的独立特征,它从根本上揭示了犯罪与刑罚的内在联系,对解决犯罪构成、排除犯罪是由、共犯等犯罪论基本问题具有基础性作用,应作为犯罪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犯罪;应受刑罚处罚性;独立特征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