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党

来源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c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新时代党建新课题,这是适应新时代质量强国的战略选择,也是党的建设在新时代要具有新气象新作为的具体体现,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质量强党有助于我们在党的建设中树立科学的、系统的思维,不断提高新时代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此,须就质量强党的内涵、意义、构建质量强党的科学路径等问题,展开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质量强党;新时代;党的建设;必由之路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79(2019)02-0068-06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质量强党这个新的执政党建设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证,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质量强党的内涵
  1.质量强党的内涵
  党的建设质量是党的建设目标和成效在质的方面的规定性。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质量强党)的实质,是认识新形势下党建规律、按照规律实现党建科学化的问题。无产阶级政党的形成、发展是一个特定的行为主体,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更是一项伟大工程,对于党建工作的质量要求,历来都为我党所高度重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既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成功经验,更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根本目标。
  质量强党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质量强党从总体上来看,主要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放在提高质量要求上。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党的建设思维和方式,创新党建体制机制,遵循党建规律,使党的建设提质增效,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党建设成为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大党、老党。其次,质量强党是要从党员个体和党组织的质量来衡量党的建设总体质量。党员个人和党组织是党的“细胞”,党的质量既包括党员个人质量,也包括党组织质量,是党员个体素质和组织能力的有机结合。党员个体质量体现在党员是否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党性,是否能够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还有履职的素质和能力。党组织的质量则体现在组织本身的结构性安排是否严密、科学、合理,运转起来是否顺畅和高效。再次,质量强党,在内容上体现在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上。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几大方面加强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按照十九大的战略安排,质量强党主要包括政治强党、思想强党、组织强党、作风强党、纪律强党、制度强党、反腐强党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建设都要按照新的要求不断提高建设的质量。最后,质量强党还要按照管理科学的要求,用现代质量管控体系来明确区分党的总体质量和数量的辩证关系,实现党的数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从而走出一条有更高的质量要求、更全的质量管理和更精准质量评价的内涵式、高标准的新时代质量强党之路。
  2.质量强党的特征
  质量强党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工程,要有整体性、战略性思维来谋篇布局,突出质量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特殊地位,把涉及到党的运行的各种要素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党整体上实现从数量型到质量型的转变,实现大党到强党的飞跃。在新时代,通过质量强党实现这样的飞跃,实践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系统性原则。按照现代科学和企业质量管理的标准,一个工程或者一个商品的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是多种合力共同协作的结果,体现鲜明的整体性。党的建设更是如此,从过去不断推进的党的伟大工程,到党的建设科学化,再到全面从严治党、“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些理念都表明党的建设已经进入到“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的新的发展阶段。为此,应当既注重党建整体质量的提高,也注重局部质量的提升;既有长远的战略思考,又有当前的具体步骤,以体现党建的“两点论”和“重点论”,激发全体党员、各级党组织潜能,使党在总体上充满生机与活力。其次,科学性原则。规律体现的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认识事物要尊重规律,体现科学思维。党的建设也是如此,从党的建设历史来看,凡是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党建,质量就会高;反之,党的建设就会受到重挫,质量必然低。尊重科学,按规律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质量强党的内在要求。比如,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五加二的党建新布局”、构建“以党章为统领的科学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等,都是尊重规律的具体体现。再次,创新性原则。实践无止境,创新无尽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决定着党的基本属性和活动方式。质量强党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党的领导方式和政府职能都发生了变化,由市场经济来推动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加速了我国社会的深刻转型,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日益呈现多元化,社会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对党的建设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新时代质量强党,必须在总结党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树立创新思维,面向新时代,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破解新难题。
  二、深刻认识新时代质量强党的重要性
  1.质量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宝贵经验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鲜明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或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政党要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就必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质量,增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列宁在打造布尔什维克时,格外强调质量建党,打造铁一般纪律的党组织,领导着20万党员夺取革命胜利。列宁当时坚定指出:“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而注意提高党员质量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中国共产党更是历来重视质量强党。早在1925年,党的四大就第一次明确规定“有三个党员即可成立一个支部”,体现了对黨自身建设的高标准和严要求。1929年,古田会议确定了“思想建党”“民主集中制”“遵守党纪”“党内批评”等党的建设新思路,以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四个服从”,为革命时期的质量强党提供基本的制度遵循。改革开放后,针对党的建设出现的新问题,邓小平明确强调:“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提出了改革开放背景下更应该去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使之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质量强党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来说,数量应该没什么大问题,难的主要是提高质量。”由此可见,质量强党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党的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在新时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2.质量强党是质量强国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意味着我国自十八大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就是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就是国家转型升级、重视发展质量的时代,就是“质量强国”成为必由之路的时代。党的建设历来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历史使命。质量强国必然要求质量强党。在这个新时代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历史大势,洞察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结合党自身的管党治党宽松软、党的建设质量不高的现状,提出“打铁还要自身硬”,通过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来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并明确向全党提出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提出一系重大战略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未来的“强国梦”和“伟大复兴”,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质量强党就成为必然选择。
  3.质量强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关键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开创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八千五百多万党员、在一个十三亿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在新时代,党依然面临着“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挑战。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质量强党也需要永远在路上。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了科学的顶层设计,鲜明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时代命题。使我们在管党治党规律探索上又达到了新的高度。党要始终成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党要更加自觉地树立质量强党意识,坚定党性原则,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
  三、新时代质量强党的路径选择
  十八大以前的一段时期,由于对党的建设重视不够,缺少科学的探索精神,党的建设往往关注在实践层面,对无产阶级政党注重提高自身建设质量思想史的梳理不足,忽略了中国共产党提高自身建设质量的逻辑发展过程,因而导致对党的建设质量的理论认识深度不够,对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精细化党建模式缺乏共识。特别是在当前党的现状和目标任务发生改变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认识和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并运用于党的建设实践,如何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如何利用现代组织质量管控体系来全方位的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如何具体到从党组织和党员个体的质量提升上来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来实现质量强党,就成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当务之急。
  1.新时代质量强党,必须强化党建的质量思维
  只有思想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党建质量的高低,直接关乎党的领导力和执政能力,任何忽视党建质量的想法都是非常有害的。质量强党,要有质量意识,要从思想上树立党建质量思维。早在2009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提出,“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包括探索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手段,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了新时代“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发展方向,体现了我们党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质量思维。只有坚持以提质增效为导向,严把党建质量关,按照客观规律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增强党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现在,从体量上看,我们党已经有895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绝对是世界上的第一大党,但党的数量不等同于党的质量。如果我們不树立质量思维,党的建设质量不高,即使党的数量再大,那么党的战斗力也不会太强,甚至会出现逐年下滑的态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会递减,同样有可能会重蹈苏共20万党员夺取革命胜利、2000万党员走向解体的覆辙。这就要求必须坚持抓质量强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在党的建设实践中,特别是要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进行党的建设科学化宣传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强党的科学思维,并彻底摒除“党的建设是务虚的工作”“嘴上说着重要”“形式大于内容”等错误观念。改变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抓党建的过程中实际存在的各种形式主义,比如党建与中心工作脱节,服务大局不够;党建工作停留在“会议党建”上;党建缺少抓手,不愿触及深层次矛盾;党建运行机制不畅,等等。真正使质量强党的理念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做到入脑、入心,能够生根和发芽。
  2.新时代质量强党,必须创新党建的体制机制
  新时代的质量强党,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改变过去“粗放型”的党建模式,走“内涵式”的科学化党建之路。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将质量要求贯穿于党建的全过程,使党的政治建设质量、思想建设质量、组织建设质量、作风建设质量、纪律建设质量、反腐败建设质量、制度建设质量等都能得到全面提升。
  在政治建设上,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以此来保障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要充分发挥好政治统领作用,增强“四个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确保党在政治上加强领导,永葆政治本色,不断提高党的政治建设质量。
  在思想建设上,突出思想建党是党建的重要经验和基础性工程,要以思想建党作为质量强党的根本抓手,为质量强党提供内在的精神支柱。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使全体党员牢记树立宗旨意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抓好党性教育和理论学习,解决“总开关”问题,做到“知、信、行”统一,使党员灵魂深处受到洗礼,不断提高党的思想建设质量。   在组织建设上,坚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正确的政治路线的落实。不折不扣地落实党的组织制度,加強顶层组织制度设计、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激发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落实好干部标准,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成为真正的战斗堡垒,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严把党员“入口关”、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组织建设质量。
  在作风建设上,应明确树立这一意识:作风体现了党的整体形象,是党的建设的“外衣”,是人民群众认识党的“晴雨表”。要坚持以上率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变异和反弹,以作风建设无小事的精神,从点滴做起,抓早抓小、居安思危,不断提高党的作风建设质量。
  在纪律建设上,更须明确:纪律严明是党的独特优势,也是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障。党纪严于国法,我们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使党的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党内重要法规的宣传和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懂纪守法,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不断提高党的作风建设质量。
  在反腐败斗争上,必须牢固确立这一认识: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腐败是党的最大威胁,取得反腐败压倒性胜利,是评价质量强党的重要参照系。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坚持抓常、抓细、抓长,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不断提高党的反腐败斗争成效。
  3.新时代质量强党,必须树立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
  新时代实现质量强党,必须充分调动起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全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创新党建的体制机制,以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来推动和保证质量强党的实现。党建的质量究竟如何,需要有科学和客观的评价标准。党建质量的评估是一个科学的、动态的实践过程。
  首先,要坚持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党建质量评估的宏观的、最高的标准就是“人民性标准”。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对党建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就是最客观、最科学的评估指标。微观的评价应该体现人民群众对具体的党组织和党员个人的认可度方面,体现在党员个人的日常言行当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⑥
  其次,要坚持“上下联动”的标准,对于党组织和党员个人的质量评估,既要遵循党的组织原则,不折不扣的按照上级组织的评价标准来开展工作,更要眼睛向下,自觉地接受下级组织和普通群众的“考验”,在上下结合中提升党建的认可指数。
  再次,要坚持“体制内外相结合”的标准,对于党组织和党员个人的质量评估,要按照党建的规律,依据一定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把体制内与体制外的评价相结合。把党内组织的自身评价与独立的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客观公正评价有机结合,使党的建设质量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生态圈”。
  最后,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标准。党建质量的评估应坚持客观、真实、公开、透明的原则。把定性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从定性的角度讲,党建质量评估最终目标是为了激发全党的创造力和活力,是党组织的运转高效,党员干部个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得到加强。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从定量的角度讲,就是要推进党建质量评估的科学化和指数化,使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在特定时间段的党建质量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云平台”等进行定量的比较和分析,使党建质量评估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4.新时代质量强党,需要建立健全配套的监督与问责
  新时代通过提高党建的质量来达到质量强党,归根结底还是责任问题,必须建立健全配套的监督与问责来保证质量强党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历史和现实特别是这次活动都告诉我们,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质量强党,关键取决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认同和行为自觉。建立健全质量强党的责任制,加大监督和问责的力度,有利于推动质量强党的责任压力得到层层传导,在组织内部得到自上而下的贯彻和执行。在落实责任和监督问责方面,首先是各级党委抓党建的主体责任,其中党委(党组)书记又是质量强党中的“关键少数”,是推进党建质量评估和监督问责的第一责任人,在质量强党的实施和评估中,要狠抓责任落实,要强化层层督导,层层问责。其次是各级党委要建立专门性的质量强党评估考核督查组。要根据党建的规律和要求,细化质量强党的责任分工,对领导班子成员、相关职能部门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都要规定得一清二楚,都要明确各级的责任清单。确保质量强党的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地,都要时间表和路线图,严格杜绝党建“两张皮”现象,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走形式,搞花架子。各级质量强党督导组要把检查督导作为日常工作,加强对本系统、本部门质量强党的督查与问责,要紧盯质量强党目标、强化问题意识,通过公开的督查检查、随机抽查和暗访调查等手段,搞好质量强党的动态监管、确保质量强党效果得到保障。对质量强党工作敷衍塞责、贯彻落实不到位的,要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责任编辑:钱亚仙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分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结构基础上,富人作为新型治理主体治村一直成为基层治理的普遍现象,随着国家意识通过基层政权向村庄不断渗透的过程中,通过治理任务、治理方式、治理空间的不断转变,基层治理进行着相应的调试,逐渐出现富人治村回归的现象。在基层治理过程中,不同的政府意识、不同的政策以及不同的中心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可以看到政府、村集体与个人的互动机制,反映出不同的治理任务体现不同的基层政权渗透状况
期刊
[摘|菀猐城乡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实现城乡融合的基础和关键。当前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处于探索阶段,为改善当前宁波市农村宅基地超标占用、长期闲置、布局散乱等低效利用现状,并通过盘活宅基地资源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推动城乡要素交流,宁波市基于地域与主体的差异性积极探索改变土地性质的宅基地置换、改变土地用途的开发经营等宅基地退出模式,不同模式在实施动机、主导方、补偿资金来
期刊
[摘|菀猐科层制作为现代社会的理性产物,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东南沿海等发达农村地区。然而在鄂中农村的调查发现,国家基于基层政权建设和自上而下输入资源管理的需要,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向科层化转型。这主要表现为村组干部的改造和职业化、村庄组织纳入到乡(镇)政府管理以及规范办公与档案管理等三个方面。然而,科层制虽然服务了国家的政权建设和资源管理,但是与村庄社会的日常治理需求并不匹配,形成了以形式治理、资源浪费
期刊
[摘|菀猐近年来,在既有治理架构不变的情况下,以精准扶贫为主要内容的治理任务高度密集,辅以精细化的技术治理手段和零容忍、高强度的监督考核体系,基层干部工作负担空前加大;加之权小、责大、事多的权责结构严重失衡,基层疲惫现象已成不可忽视的趋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有效缓解并改善这一处境,一要从价值导向上为基层干部正名,二要从工作环境上积极纠偏,三要落实合理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基层干部正常家庭生活,
期刊
[编者按]这是国际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萨米尔·阿明在2018年5月《每月评论》(Monthly Review)上发表的文章《革命还是衰败》(Revolution or Decadence?),承由上海社科院卢地生译为中文,供我刊用,现就文内关键词语,略作释义。此文所指称的“革命”“衰败”,事实上是在某种宏观叙事视野下对于历史进程中两种可能性趋向的一种新判词,或者说是一种新的理解方式。由此,此文有世
期刊
[摘 要]在自力更生的方针下引进吸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使主要引进对象从成套设备、核心技术向技术许可、技术咨询与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形成工业体系的完整产业链,进而建成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是新中国工业化的重要历史经验。  [关键词]革命;历史必然性;現代化。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4479(2019)05-0
期刊
[摘|菀猐社会资本可分为个体性资本与集体性资本,在疏论其与幸福感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于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具有一定意义。在当前城市,个体性资本与集体性资本均较为缺乏,人们的幸福感仅处于一般水平。作为整体变量的个体性资本、集体性资本以及作为分变量的不同形式的个体性资本、集体性资本对于幸福感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应推动个体性资本与集体性资本相互培育与促进,加强社团建设。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新中国70年的光辉历程中,政府机构改革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政府机构改革也在不断走向深入。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通过建构合适的行政改革生态系统模型,可以看出我国行政府构改革具有一定的演进逻辑。其改革目标遵循着从权力调整到职能转变再到职能体系建构的更替邏辑,其改革方式遵循着从任务性调整到结构性改造再到现代性整合的
期刊
[摘要]古代家族研究需引入档案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实现家族档案学与具体家族档案研究的双向观照。家族档案学不仅应关注家族档案,还应将家族档案题跋纳入研究范畴,分析它们的形态与意义。四明史氏家族以丰富的家族档案及其题跋,堪称家族档案学用于具体分析的上佳样本。  [关键词]家族档案;题跋;形态;四明史氏家族  [中图分类号]K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79(2019)02
期刊
[摘要]王畿的“四无论”与钱德洪的“四有论”(实为“一无三有论”)至少有一共同前提,即“无善无恶心之体”。王阳明无论在其早期,还是在其中晚期,其“至善是心之本体”的提法未曾间断且具诠释的连贯性。他揭示出其心之本体的核心意蕴,吾心是至善所止之地,吾心即是吾性,至善既是心本体的本质性规定,亦是心本体的根源性存在。至善的特殊品质在于“诚”。  [关键词]王阳明;心之本体;至善;無善无恶  [中图分类号]
期刊